白癜风病因学研究进展

更新时间:2023-05-12 03:37:32 阅读: 评论:0

・基层园地・白癜风病因学研究进展
韩景涛3 刘志军
  白癜风主要发生在暴露及摩擦部位,是一种常见的局部或泛发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疾病,人群患病率约0.1%~2%1,其详细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关于本病的病因学说有遗传、自身免疫、精神与神经、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及微量元素缺乏等。现就国内外对该病的发病与H LA、环境因素、肾上腺素、黑素细胞迁移以及神经精神因素等方面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与H LA的关系
大量临床资料显示,白癜风发病与遗传有关,并且有家族聚集现象,国内外学者关于H LA与白癜风发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王岩等2的关联性研究认为有明确阳性家族史的白癜风患者LA-A10,B13, B15抗原频率显著增高,而无阳性家族史的患者H LA -A30+31,B15显著增高,非节段H LA-A10,A30+ 31,B13,B15显著增高,成年及未成年发病型H LA-B13,B15显著增高,儿童发病型仅H LA-B13显著增高。Casp C B等3发现MHC-2区的LMPΠT AP基因区与白癜风有重要的关系,他们通过对照分析发现高加索白癜风病人早年白癜风的起始发病与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1(T AP1)基因的遗传关联,以家族为基础的关联研究揭示了特殊等位基因T AP1基因与紧密连锁的编码免疫保护亚基的LMP2和LMP7基因一样,从杂合子父代传给子代偏离了传递,而与MHC-2区无关的编码免疫保护亚基的MEC L1基因与白癜
风的发病没有关系。De Vijlder等4对白癜风的两种不同亚型———普通型白癜风和伴发晕痣的白癜风与H LA -2的关联进行了研究,发现H LA-DR4和H LA-DR53与普通型白癜风有显著的正相关,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022和P=0.0153,而H LA-DR3与普通型白癜风呈负相关(P=0.0024);伴发晕痣的白癜风并未显示这些关联,但却显示H LA-DR11与之有显著的负相关(P=0.0067);因此得出结论,白癜风的临床亚型与H LA关联的差异支持普通型白癜风与伴发晕痣的白癜风发病机制不同。不同的种族背景, H LA亚型也不相同。T astan等5于2004年发现DRB1 303,DRB1304和DRB1307对土耳其人群有普遍的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附一医院皮肤科,湖南衡阳,421001
3南华大学2004级硕士研究生易感性,并认为可以作为遗传标记。
2 环境因素
王兴刚等6对42例橡胶原料车间作业工人与364例对照组皮肤专科检查发现,接触组42例中有白癜风患者4例,发病部位为手、上臂、面部和颈部,患病率为9.54%,对照组有白癜风患者2例,患病率为0.55%,差异有显著性(P<0.001),认为橡胶工业与白癜风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刘江波等7对2247例白癜风患者的遗传模式进行了复合分离分析,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是由多基因累加遗传效应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缪泽群等8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 LC EC D)测定了32例寻常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的水平。发现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NE、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进展期患者外周血NE,E水平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P<0.01)。病程≤1年的患者外周血NE,E水平显著高于病程>1年的患者(P<0.01)。由此认为儿茶酚胺类物质是寻常型白癜风发病的中间机制之一。
4 黑素细胞的迁移
有研究9-11表明,对白癜风有治疗作用的补骨脂素、白芷及其他一些中药,可通过增加黑素细胞黏附和Π或迁移对白癜风产生治疗作用。这些资料表明,白癜风的发病也可能与黑素细胞的迁移有关。
5 神经精神方面
神经精神因素对白癜风的发病有重要影响,据估计,约有2Π3的病例在起病或皮损发展阶段有精神创伤、过度劳累、思虑过度、焦虑悲哀、甚至寝食不安、彻夜不眠等精神过度紧张情况。亦有病人患白癜风后,忧心如焚,甚至悲观自卑,失去生活信心,致使病情发展迅速,治疗难以奏效,形成恶性循环。刘恩让等12对50例白癜风患者进行了评定分析,发现白癜风组中焦虑发生率为76%,对照组中焦
虑发生率为3.3%。经统计学处理,A组中用S AS评分划分,存在焦虑症状的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宋军等13对773例白癜风患者进行精神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癜风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偏执5项因子得分与中国常模差异存在显著性。Barisic
5101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12月第22卷第12期
-Drusko等14对65例白癜风患者进行了遗传因素和触发因素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白癜风患者的发病与心理因素有关,约占56.9%。
6 讨论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已有的研究表明,白癜风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黑素细胞的破坏是白癜风形成的重要原因。另外,自由基的损伤、应激、感染及维生素C的应用均可能诱发白癜风。所以当我们在对白癜风诊断和治疗时要考虑以上问题,除了对患者认真治疗外,尚需要给予耐心解释,使其克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并提醒其注意药物的应用及注意饮食,如少吃一些含维生素C较多的食物如西红柿、草莓、柑橘、樱桃、鲜枣、猕猴桃等。
参考文献
1Alkhateeb A,Fain PR,Thody A,et al.E pidemiology of vitilig o and ass ociated autoimmune dias in Caucasian probands and their families.Pigment Cell Res2003;16:208-214.
2王岩,肖毅,张晓东,等.有无家族史白癜风与H LA-I类抗原的关联性研究.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15:153-155.
3Casp C B,She JX,McC ormack WT.G enes of the LMPΠT AP cluster are ass ociated with the human autoimmune dia vitilig o.G enes Immun2003;4:492-499.
4De Vijlder HC,Westerhof W,Schreuder G M,et al.Difference in pathogenesis between vitilig o vulgaris and halo nevi ass ociated with
vitilig o is supported by an H LA ass ociation study.Pigment Cell Res 2004;17:270-274.
5T astan H B,Akar A,Orkunoglu FE,et al.Ass ociation of H LA class I antigens and H LA class II alleles with vitilig o in a Turkish population.Pigment Cell Res2004;17:181-184.
6王兴刚,郑贵新,张兆志,等.橡胶加工业与白癜风发病的相
关性研究.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3;21:276-277.
7刘江波,桂金萍,李明.白癜风遗传模式的复合分离分析.安
徽医科大学学报2004;39;415-418.
8缪泽群,刘少金.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儿茶酚胺类物质
水平的研究.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140-141.
9牟宽厚,张宪旗,余兵,等.补骨脂对体外黑素细胞黏附和迁
移的作用.中国中药杂志2004;29:346-349.
10马慧群,冯捷,张宪旗,等.补骨脂、白芷对黑素细胞迁移和黏附影响的比较.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850-851.
11马慧群,张宪旗,牟宽厚,等.单味中药对黑素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影响.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8:526-532.
12刘恩让,胡小平,张书岭,等.白癜风患者精神焦虑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4:218-219.
13宋军,孟庆琴,马小玲,等.773例白癜风的精神心理因素分析.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4;39:79-80.
14Barisic-Drusko V,Rucevic I.T rigger factors in childhood ps oria2 sis and vitilig o.C oll Antropol2004;28:277-285.
(收稿:2006-05-16)
・经验交流・
以脱发为唯一症状的二期梅毒1例田 斌 赵红梅
  临床资料 患者男,25岁,司机。因头发脱落1个月余,在其它医院反复以“斑秃”治疗无效后就诊我科。患者1个月前其头发逐渐开始呈散在性脱落,无头皮痒痛等症状。患者精神、饮食及睡眠均正常。患者近1年来有多次非婚性交史,否认外生殖器溃疡史。体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无异常。整个头部见散在大小不等脱发区,以头顶及枕部较著,脱发区边界不规则,呈虫蚀状,边缘头发松动易拔出,头皮未见丘疹及鳞屑。未见其它体毛脱落。实验室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1:32阳性,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人免疫
作者单位: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皮肤性病科,湖北十堰,442000缺陷病毒(HI V)阴性,脱发真菌学检查未
见菌鞘、孢子和菌丝。其配偶及2个月大
婴儿体检无异常表现,查RPR、TPPA、HI V
均为阴性。诊断:二期梅毒(梅毒性脱
发)。
治疗:予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
臀肌注射,每周1次,共3周。第5周后复
查RPR滴度为1:16阳性,第8周后复查
RPR滴度为1:8阳性,患者头发已无脱
落,并有少许新发生长。此后患者未再随
访。
讨论 二期梅毒常表现各异,其中以
脱发为表现的二期梅毒临床较少见,以往
占7.1%~9.3%1,但现在所占比例逐渐
下降,占2%左右2。梅毒性脱发一般发生
较晚,一般在感染后6个月左右发生,脱
发以枕部及颞颥部为多见3,多表现为小
而分散的斑片状脱发,往往不伴其它梅毒
疹4,故临床容易误诊为斑秃或脂溢性皮
炎。因此,对青壮年患者发生不明原因,
不典型的斑秃或脂溢性脱发,应详细询问
病史,并作实验室检查以排除梅毒。
参考文献
1吴志华.现代皮肤病学.广州:广东人民
出版社,2001.354.
2邵长庚.早期梅毒:二期梅毒的特点.国
外医学皮肤性病分册2004;30:178.
3赵辨.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南京:江苏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16-517.
4H olmes,K ing K.Sexually T ransmitted Dis2
eas.2nd ed.New Y ork:Mc G raw-Hill,
1990.224.
(收稿:2006-02-13)
6101China J Lepr Skin Dis.Dec2006,V ol.22,N o.12

本文发布于:2023-05-12 03:37: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942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白癜风   患者   发病   研究   梅毒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