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夷陵至喜楼篇一
欧阳修
①峡州治夷陵,地滨大江,虽有椒、漆、纸以通商贾,而民俗俭陋,常自足,无所仰于四方。地僻而贫故夷陵为下县而峡为小州。
②州居无城郭,通衢不能容车马,市无百货之列,而鲍鱼之肆不可入,虽邦君之过市,必掩鼻以疾趋。而民之列处,灶、廪无异位,一室之间上父子而下畜豕。其覆皆用茅竹,故岁常火灾。而俗信鬼神,其相传曰作瓦屋者不利。
③景祐二年,尚书驾部员外郎朱公治是州,始树木,增城栅,甓①南北之街,作市门市区;又教民为瓦屋,别灶廪,异人畜,以变其俗。既,又命夷陵令刘光裔治其县,起敕书楼,饰厅事,新吏舍。三年夏,县功毕。某有罪来是邦,朱公与某有旧,且哀其以罪而来,为至县舍,择其厅事之东以作斯堂,度为疏洁高明而日,居之以休其心。堂成,又与宾客偕至而落之。
④夫罪戾之人,宜弃恶地,处穷险,使其憔悴忧思而知自悔咎。今乃赖朱公而得善地,以偷宴安,顽然使忘其有罪之忧,是皆异其所以来之意。
⑤然夷陵之僻,为吏者多不欲远来,而居者往往不得代,至岁满或自罢去。然不知夷陵风俗朴野,少盗争,而令之日食有稻与鱼,又有橘、柚、茶、笋四时之味,江山美秀,而邑居缮完,无不可爱。是非惟有罪者之可以忘其忧,而凡为吏者莫不始来而不乐,既至而后喜也。作至喜堂记藏其壁。
⑥夫令虽卑,而有土与民;宜志其风俗变化之善恶,使后来者有考焉耳。
【注】①甓(pì):用砖铺。
22.给下列句子断句,用“/”表明。(2分)
地僻而贫故夷陵为下县而峡为小州
23. 简述朱公“变其俗”的具体措施。(3分)
24.第④段“所以来之意”指的是(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2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因罪来到夷陵,知州朱公与作者有老交情并且同情作者。
b.作者在厅事堂东面为朱公兴建至喜堂,住在里面可以修养身心。
c.朱公治理峡州时开始建设修整夷陵城,并着手改变当地陋俗。
d.朱公让夷陵县令刘光裔加强治理夷陵,建起敕书楼,整修吏舍。
26.简析“至喜堂”命名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22.(2分)地僻而贫/故夷陵为下县/而峡为小州
23.(3分)开始种植树木,增加城防栅栏,用砖修砌南北街道,作为市门市区;又教化民众建瓦屋,区别灶头和米仓,隔开人和牲畜。(每点2分,给完为止)
24.(2分)知自悔咎
25.(2分)b
26.(3分)由于这里的风俗淳朴,特产丰富,江山美秀;修缮的邑居无不可爱,使得有罪的人可以忘记忧愁;而且凡是做官的人一开始前来并不开心,但是到了之后便非常高兴,所以命名为至喜堂。(每点1分)
夷陵至喜楼篇二
《夷陵县至喜堂记 》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①峡州治夷陵,地滨大江,虽有椒、漆、纸以通商贾,而民俗俭陋,常自足,无所仰于四方。地僻而贫故夷陵为下县而峡为小州。
②州居无城郭,通衢不能容车马,市无百货之列,而鲍鱼之肆不可入,虽邦君之过市,必掩鼻以疾趋。而民之列处,灶、廪无异位,一室之间上父子而下畜豕。其覆皆用茅竹,故岁常火灾。而俗信鬼神,其相传曰作瓦屋者不利。
③景祐二年,尚书驾部员外郎朱公治是州,始树木,增城栅,甓①南北之街,作市门市区;又教民为瓦屋,别灶廪,异人畜,以变其俗。既,又命夷陵令刘光裔治其县,起敕书楼,饰厅事,新吏舍。三年夏,县功毕。某有罪来是邦,朱公与某有旧,且哀其以罪而来,为至县舍,择其厅事之东以作斯堂,度为疏洁高明而日,居之以休其心。堂成,又与宾客偕至而落之。
④夫罪戾之人,宜弃恶地,处穷险,使其憔悴忧思而知自悔咎。今乃赖朱公而得善地,以偷宴安,顽然使忘其有罪之忧,是皆异其所以来之意。
⑤然夷陵之僻,为吏者多不欲远来,而居者往往不得代,至岁满或自罢去。然不知夷陵风俗朴野,少盗争,而令之日食有稻与鱼,又有橘、柚、茶、笋四时之味,江山美秀,而邑居缮完,无不可爱。是非惟有罪者之可以忘其忧,而凡为吏者莫不始来而不乐,既至而后喜也。作至喜堂记藏其壁。
⑥夫令虽卑,而有土与民;宜志其风俗变化之善恶,使后来者有考焉耳。
【注】①甓(pì):用砖铺。
1.给下列句子断句,用“/”表明。(2分)
地僻而贫故夷陵为下县而峡为小州
2. 简述朱公“变其俗”的`具体措施。(3分)
3.第④段“所以来之意”指的是 (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
4.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因罪来到夷陵,知州朱公与作者有老交情并且同情作者。
b.作者在厅事堂东面为朱公兴建至喜堂,住在里面可以修养身心。
c.朱公治理峡州时开始建设修整夷陵城,并着手改变当地陋俗。
d.朱公让夷陵县令刘光裔加强治理夷陵,建起敕书楼,整修吏舍。
5.简析“至喜堂”命名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2分)地僻而贫/故夷陵为下县/而峡为小州
2.(3分)开始种植树木,增加城防栅栏,用砖修砌南北街道,作为市门市区;又教化民众建瓦屋,区别灶头和米仓,隔开人和牲畜。(每点2分,给完为止)
3.(2分)知自悔咎
4.(2分)b
5.(3分)由于这里的风俗淳朴,特产丰富,江山美秀;修缮的邑居无不可爱,使得有罪的人可以忘记忧愁;而且凡是做官的人一开始前来并不开心,但是到了之后便非常高兴,所以命名为至喜堂。(每点1分)
夷陵至喜楼篇三
夷陵县欧阳永叔至喜堂,夷陵县欧阳永叔至喜堂苏轼,夷陵县欧阳永叔至喜堂的意思,夷陵县欧阳永叔至喜堂赏析 -诗词大全
夷陵县欧阳永叔至喜堂作者:苏轼 朝代: 夷陵虽小邑,自古控荆吴。
形胜今无用,英雄久已无。
谁知有文伯,远谪自王都。
人去年年改,堂倾岁岁扶。
追思犹咎吕,感叹亦怜朱。
?时朱太守为公筑此堂。
?旧种孤楠老,新霜一橘枯。
清篇留峡洞,醉墨写邦图。
?三游洞有诗,《夷陵图》后有留题处。
?故老问行客,长官今白须。
著书多念虑,许国减欢娱。
寄语公知否,还须数倒壶。
夷陵至喜楼篇四
曾国藩《养晦堂记》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养晦堂记
曾国藩
凡民有血气之性,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恶卑而就高,恶贫而觊富,恶寂寂而思赫赫之名。此世人之恒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率常终身幽默,暗然退藏。彼岂与人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
盖《论语》载,齐景公有马千驷,曾不得与首阳饿莩挈论短长矣。余尝即其说推之,自秦汉以来,迄于今日,达官贵人,何可胜数?当其高据势要,雍容进止,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无以异也。而其间又有功业文学猎取浮名者,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亦无以甚异也。然则今日之处高位而获浮名者,自谓辞晦而居显,泰然自处于高明。曾不知其与眼前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之营营者行将同归于澌尽,而毫毛无以少异。岂不哀哉!
吾友刘君孟容,湛默而严恭,好道而寡欲。自其壮岁则已泊然而外富贵矣。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曰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
昔周之末世,庄生闵天下之士湛于势利,汩于毁誉,故为书戒人以暗默自藏,如所称董梧、宜僚、壶子之伦,三致意焉。而扬雄亦称;“炎炎者灭,隆隆者绝。高明之家,鬼瞰其室。”君子之道,自得于中,而外无所求。饥冻不足于事畜而无怨;举世不见知而无闷。自以为晦,天下之至光明也。若夫奔命于烜赫之途,一旦势尽意索,求如寻常穷约之人而不可得,乌睹所谓焜耀者哉?余为备陈所以,盖坚孟容之志;后之君子,亦观省焉。
【注释】①首阳饿莩:指伯夷、叔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常终身幽默 幽默:诙谐
b.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 加 超过
c.庄生闵天下之士湛于势利 湛:深陷
d.饥冻不足于事畜而无怨 事:侍奉
5.a(幽默:深静。)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童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恶寂寂而思赫赫之名 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自得于中,而外无所求 亦观省焉
文之不可绝于大地焉者,曰明道也 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6.c(a项均为连词,前者表并列,后者表顺承。b项均为语气词,前者表陈述语气不译;后者表祈使语气,吧。c项均为介词,在。d项,前者用作兼词,于此,从中;后者语气词,了。)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曰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
a.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曰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
b.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曰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
c.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曰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
d.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曰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
7.d(联系上下文,根据语意和文言虚词判断)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阐发了这样的道理:生前有一时之荣者,往往不一定有永恒之名,有永恒之名者,往往不一定生前有一时之荣。
b.作者认为权势地位不足贵,功业文学不足贵,真正可贵者乃人之品格。对当时那些“处高位而获浮名者”不无讥刺、鞭挞。
c.晦与显,也就是寂寂与赫赫,与其相联的卑与高、贫与富,正是两个对立的极端,作者抓住这两个极端议论,好恶寓于其中。
d.作者表明他写本文的旨意,却不是像庄子那样为了“戒人以暗默自藏”而是为了“坚孟容之志”。
8.d(本文的宗旨包含“戒人以暗默自藏”和“坚孟容之志”两种,不唯一。)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盖《论语》载,齐景公有马千驷,曾不得与首阳饿莩挈论短长矣。
《论语》记载齐景公虽有四千匹骏马,竟然不能和首阳山饿死的人评论长短(比不上首阳山饿死的人)。
(“盖”“马千驷”“曾”“挈论短长”)
(2)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无以异也。
等到他们身死之后去看,他们与当日的蝇营狗苟而生、草草而死的奴仆、差役、行为卑污者、经商小人等,没有什么不同。
(“及”“身没”“贾竖”“营营而生”“无以异也”,倒装。)
二: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恶贫而觊富
觊:希望得到。
b.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
加:多。
c.行将同归于澌尽
行:将要。
d.余为备陈所以
备:详尽。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
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
b.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d.盖坚孟容之志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参考答案
8、选b(加:超过)
9、选c(a连词,就;连词,或者。b助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介词,替;d连词,表原因;连词,表假设语气)
10. (1)(君子们)确实是看到了那重大的(道理),因而知道一般人所争的是不值得过多计较的。(“诚”,“足”各1分,大意2分)
(2)饥饿寒冻不足以侍奉父母、养育妻儿,却没有怨言;全世界的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愁闷。
(“事畜”,“见”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平凡的人只要还有血气的本性,就会意气饱满地想要有所作为超过他人。厌恶身份低微就会想升高,厌恶贫困就会希望富裕,厌恶默默无闻就会想赫赫有名。这是世人的常情。然而平凡人中有为人清廉的人,(他们)大都一生深静不显,暗暗地隐藏自己。难道他们的本心和其他人不同吗?(君子们)确实是见到了那重大的,并且知道一般人所争的是不值得过多计较的。
《论语》记载齐景公(虽然)有四千匹骏马,还是不能和首阳山饿死的人评论长短(意思不能相提并论,比不上首阳山饿死的人)。我曾经对这个说法推论,自从秦汉以来,到现在为止,达官贵人,怎么能数得清?正当他们占据高高的地位,雍容行动时,自以为资质和智慧远远超过别人。等到那些人身死之后再去看他们,他们与当日的追名逐利而生、忧思劳神而死的奴仆、差役、贪(坏)官、奸商等,没有什么不同。而这中间又有用功劳业绩文学获取虚名的,自以为资质和智慧远远超过别人。等到他们身死之后去看,他们与当日的蝇营狗苟而生、草草而死的奴仆、差役、奸商等,没有什么不同。既然这样,那么如今正处于高位并且获取虚名的人,自称离开沉静而处于显扬,自己内心安然地处于高而明亮的.位置。(他们)竟不知道自己与眼前蝇营狗苟的奴仆、差役、奸商即将一同消尽,且没有丝毫的差别。难道不可悲吗?
我的朋友刘孟容,深沉静默而严肃谦逊,喜爱道学而淡泊少欲,从他壮年时就已经恬淡无欲而把富贵置之度外,随后,体察外物观察世事变故,又能把名誉置之度外。于是把他的居所命名为“养晦堂”,写信送给我,让我替它作记。
过去周代末年,庄生怜恤天下的士人深陷于势力,被毁谤和荣誉所扰乱,所以告诫人们隐晦、沉默,藏起锋芒,如所称许的董梧、宜僚、壶子这些人,多次表达这个意思。而扬雄也说道:“旺盛的火必灭,隆隆雷声终究消失。富贵的人,鬼神窥探他的盛衰。”君子的原则是,在心里自得,而对外物没有什么要求。饥饿寒冻不足够仰事父母,俯蓄妻儿,却没有怨言。不被整个世上的人了解却不愁闷。自己认为晦暗是世上最光亮的。像那些在辉耀的人生旅途中奔命的人,有朝一日事情了结、意兴阑珊,追求像寻常贫贱的人的生活却不能得到,哪里能看到值得称作辉煌的呢?我替他详备地陈述晦暗的原因,希望让孟容的志向坚定;后世的君子,也能从中观察世相、反省自己。
夷陵至喜楼篇五
①蜀于五代为僭国,以险为虞,以富自足,舟车之迹不通乎中国者五十有九年。宋受天命,一海内,四方次第平,太祖改元之三年,始平蜀。然后蜀之丝枲织文之富,衣被于天下,而贡输商旅之往来者,陆辇秦、凤、水道岷江,不绝于万里之外。
②岷江之来,合蜀众水,出三峡为荆江。倾折回直,捍怒斗激,束之为湍,触之为旋。顺流之舟顷刻数百里,不及顾视,一失毫厘与崖石遇,则糜溃漂没,不见踪迹。故凡蜀之可以充内府、供京师而移用乎诸州者,皆陆出;而其羡余①不急之物,乃下于江,若弃之然,其为险且不测如此。夷陵为州,当峡口,江出峡始漫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
③尚书虞部郎中朱公再治是州之三月,作至喜亭于江津,以为舟者之停留也。且志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喜幸。夷陵固为下州,廪与俸皆薄,而僻且远,虽有善政,不足为名誉以资进取。朱公能不以陋而安之,其心又喜夫人之去忧患而就乐易,《诗》所谓“恺悌②君子”者矣。自公之来,岁数大丰,因民之余,然后有作,惠于往来,以馆以劳,动不违时,而人有赖,是皆宜书。故凡公之佐吏,因相与谋,而属笔于修 。
【注释】 ①羡余:地方官员以赋税盈余的名义向朝廷进贡的财物。 ②恺悌:和乐平易的样子。
1.填入第③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耶 b.焉 c.哉 d.乎
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交代蜀地五代以来历史发展沿革。
b.点出商旅交通发展变化相关话题。
c.意在突出蜀地富庶引起朝廷关注。
d.拓宽历史地理时空增添人文气息。
3.全文围绕“喜”字展开,请作简要分析。(4分)
4.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5分)
答案:
1.b
2.c
3.文章开篇叙述蜀地由僭国而为惠泽天下之地,此为一喜也;江流湍急,航道险恶,一至于夷陵则转为平缓,舟人至此而喜;朱公建亭为舟人停留休止之所,且替行人转危为安志喜;朱公居僻远而能够安于此,展示出和乐平易之态度;朱公治理夷陵,使民以时,地丰民乐,此乃为政之喜。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4分为止。
4.本文赞颂朱公不因夷陵僻远、薪俸微薄、无以闻达而颓唐,而是勤于政事,为民谋福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现实生活的思想。这一思想既是作为知识分子的作者的操守体现,也给我们带来启示,不以现实处境而规避责任,不因一时挫折而放弃自我修养。
评分说明:思想意义概括2分;评价1分;现实意义2分。
写作文的技巧
要有大局观
思考好需要的材料,进行写作先后的选择,详略的选择。要更好的体现出作文的层次性,进行有力的证明或者说明讲述。
要有一个好的标题
多用诗句,成语,直接做标题就行。
字数二四五
这个技巧就是多多练习和学习短句,学习写作的孩子一般都会在初中作文当中使用长句,因为长句比较好写,但是一旦运用不好就可能会变成病句,这是非常容易减分的,一般来说很多的作家都是会多写一些短句,所以需要控制一下每句话的字数,一般来说可以将十几个字的长句改善一下,才成五六个字的短句,这样的作文看起来会更加的舒服。
开头要唯美
可以用寥寥几句的景色来渲染气氛,在本段的最后一句话点明主题或者观点,也可以再提一嘴题目。毕竟题目是全文的中心。
代词知识点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 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 (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 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 (指人或事物)、这儿 、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夷陵至喜楼篇六
读书是一种能力。好的读书效果能让人形成能力,当然,这种能力的培养是要讲究方法的。
在学习时,应该开阔视野,多看书,这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和阅读能力都与好处,甚至对思维、心态等都会有影响。茅盾的精读法我认为非常好,第一遍很快地把书读完,就像是在飞机上鸟瞰美景一样;第二遍慢慢地读,注意章段结构;第三遍仔细地一段一段地说,逐渐领会和感悟,这时要注意书中的炼字炼句。将书读了三遍后,也就慢慢理解了整本书的内容了。
边读边想,弄懂书中所说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理。阅读时,每看一段、一节、一章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全文读完之后,再串起来看一看、想一想,找到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便从整体上理解一本书的内容。
第一篇文章都体现着作者的思路,遵循这一思路阅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实质。在阅读自然科学著作时,不仅要理解书中的原理、规律、定律、公式的结论,尤其是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着这些结论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如果阅读时只记现成结论,而不考虑这些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那么思维能力就很难在阅读中提高。
读书是为了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在精读一本书时,应由书中内容联想到实际生活,并由书中的内容引发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阅读就像耕地,需要有目的精耕细作,这样阅读使知识变得越来越细,更容易被我们吸收利用。
夷陵至喜楼篇七
①蜀于五代为僭国,以险为虞,以富自足,舟车之迹不通乎中国者五十有九年。宋受天命,一海内,四方次第平,太祖改元之三年,始平蜀。然后蜀之丝枲织文之富,衣被于天下,而贡输商旅之往来者,陆辇秦、凤、水道岷江,不绝于万里之外。
②岷江之来,合蜀众水,出三峡为荆江。倾折回直,捍怒斗激,束之为湍,触之为旋。顺流之舟顷刻数百里,不及顾视,一失毫厘与崖石遇,则糜溃漂没,不见踪迹。故凡蜀之可以充内府、供京师而移用乎诸州者,皆陆出;而其羡余①不急之物,乃下于江,若弃之然,其为险且不测如此。夷陵为州,当峡口,江出峡始漫为平流。故舟人至此者,必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
③尚书虞部郎中朱公再治是州之三月,作至喜亭于江津,以为舟者之停留也。且志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喜幸。夷陵固为下州,廪与俸皆薄,而僻且远,虽有善政,不足为名誉以资进取。朱公能不以陋而安之,其心又喜夫人之去忧患而就乐易,《诗》所谓“恺悌②君子”者矣。自公之来,岁数大丰,因民之余,然后有作,惠于往来,以馆以劳,动不违时,而人有赖,是皆宜书。故凡公之佐吏,因相与谋,而属笔于修 。
【注释】 ①羡余:地方官员以赋税盈余的名义向朝廷进贡的财物。 ②恺悌:和乐平易的样子。
1.填入第③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耶 b.焉 c.哉 d.乎
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交代蜀地五代以来历史发展沿革。
b.点出商旅交通发展变化相关话题。
c.意在突出蜀地富庶引起朝廷关注。
d.拓宽历史地理时空增添人文气息。
3.全文围绕“喜”字展开,请作简要分析。(4分)
4.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5分)
答案:
1.b
2.c
3.文章开篇叙述蜀地由僭国而为惠泽天下之地,此为一喜也;江流湍急,航道险恶,一至于夷陵则转为平缓,舟人至此而喜;朱公建亭为舟人停留休止之所,且替行人转危为安志喜;朱公居僻远而能够安于此,展示出和乐平易之态度;朱公治理夷陵,使民以时,地丰民乐,此乃为政之喜。
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4分为止。
4.本文赞颂朱公不因夷陵僻远、薪俸微薄、无以闻达而颓唐,而是勤于政事,为民谋福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现实生活的思想。这一思想既是作为知识分子的作者的操守体现,也给我们带来启示,不以现实处境而规避责任,不因一时挫折而放弃自我修养。
评分说明:思想意义概括2分;评价1分;现实意义2分。
夷陵至喜楼篇八
要有大局观
思考好需要的材料,进行写作先后的选择,详略的选择。要更好的体现出作文的层次性,进行有力的证明或者说明讲述。
要有一个好的标题
多用诗句,成语,直接做标题就行。
字数二四五
这个技巧就是多多练习和学习短句,学习写作的孩子一般都会在初中作文当中使用长句,因为长句比较好写,但是一旦运用不好就可能会变成病句,这是非常容易减分的,一般来说很多的作家都是会多写一些短句,所以需要控制一下每句话的字数,一般来说可以将十几个字的长句改善一下,才成五六个字的短句,这样的作文看起来会更加的舒服。
开头要唯美
可以用寥寥几句的景色来渲染气氛,在本段的最后一句话点明主题或者观点,也可以再提一嘴题目。毕竟题目是全文的中心。
夷陵至喜楼篇九
《沧浪亭记》阅读答案原文及翻译赏析
原文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1] ,始僦[2] 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1]
一日过[3] 郡学[4] ,东顾草树郁然,崇阜[5] 广水,不类乎城中。并[6] 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13],三向皆水也。杠[7]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8] 有国,近戚孙承右[9] 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10] ,号“沧浪” 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 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11] ,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12] 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注释
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北宋庆历年间为诗人苏舜钦购得,在园内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本文作者用朴素简洁的语言,自然流畅的笔调,记述了沧浪亭演变的始末。
[1]吴中:今江苏省,大致相当于春秋时吴国地方
[2]租赁
[3]过:拜访
[4]郡学:苏州府学宫,旧址在今苏州市南,沧浪亭就在其东面,郡国的最高学府。
[5]崇阜:高山
[6]并(bàng):通“傍”
[7]杠:独木桥
[8]钱氏:指吴越王钱镠
[9]孙承祐:吴越王钱俶的小舅子,任节度使,镇守苏州,在苏州大建园亭
[10]北碕:北边曲岸上
[11]冲旷:冲淡旷远,这里既指沧浪亭的空旷辽阔的环境,也兼指淡泊旷适的心境
[12]闵:同“悯”,悲悯。
[13]寻:长度单位
[14]锱珠: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译文
我因获罪而被贬为庶人,没有可以去的地方,乘船在吴地旅行。起初租房子住。时值盛夏非常炎热,土房子都很狭小,不能呼气,想到高爽空旷僻静的地方,来舒展心胸,没有能找到。
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佑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
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反思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
唉!人本来会受外物影响而感动。情感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借外物来排遣,停留时间久了就沉溺,认为当然;不超越这而换一种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开。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场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忧闷致死,都是因为没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我虽已经被贬却获得这样的胜境,安于冲淡旷远,不与众人一道钻营,因此又能够使我的内心和形体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悯万古。尚且没有忘记内心的主宰,自认为已经超脱了。
作者简介
苏舜钦:字子美,参知政事易简之孙。父耆,有才名,尝为工部郎中、直集贤院。舜钦少慷慨有大志,状貌怪伟。当天圣中,学者为文多病偶对,独舜钦与河南穆修好为古文、歌诗,一时豪俊多从之游。北宋诗人,号沧浪翁。政治上属革新派,因而遭诬陷,削职为民,流寓苏州,筑沧浪亭。
相关试题及答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
(2)迨淮南纳土
(3)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4)极一时之盛
2.下面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b.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c.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d.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3.沧浪亭是谁建造的?又是谁重建的?重建后曾改名为什么?
4.“沧浪亭”得名于《沧浪歌》。请填写完整《沧浪歌》,并回答问题。
(1)《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_____;沧浪之水浊兮,_____。”
(2)这首民歌隐含着_________的意思。
5.能表明文章主旨的是哪句话?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环绕 (2)等到 (3)流传 (4)尽
2.d
3. 苏子美建造。文瑛重建。重建后曾改名为大云庵。
4. (1)可以濯我缨 可以濯我足
(2)退隐不仕
5.“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⒅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由此可以看出,士人想要流传美名到千年之后,不想像冰块那样一下就完全消失,那是有另有原因的呀。(指道德文章)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崇阜广水 崇:高
b.形骸既适则神不烦 适:到……去
c.不亦鄙哉 鄙:鄙陋
d.予既废而获斯境 废:(被)罢黜
[参考答案] b
7.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予以罪废,无所归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代词,……的地方;名词,处所)
b.杠之南,其地益阔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助词,的)
c.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在,到;介词,比)
d.因之复能见乎内外失得之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对于;形容词词尾)
[参考答案] b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a.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
靠近水边在繁花高竹之中找到一条小路
b.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
我因喜爱而在此流连,于是就用四万钱买下了它
c. 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
日子就在盘算着细小的利害得失中消磨掉了
d.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情感充塞在内心,性情压抑,一定要寄托于外物而后得以排遣
(读、思;直译、意译)
[参考答案] c
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既写了作者刚到苏州时居住环境的恶劣,又表达了他被罢官后内心的郁闷。
b.第二段叙写发现、购置风景胜地和筑沧浪亭的经过,描绘了园中的优美景象。
c.第三段写作者在园中乘舟畅游,心旷神怡,进而生发出“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慨。
d.尾段作者表达了对仕途险恶的彻悟,抒发了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傲然自得的情怀。
[参考答案] d
10.《沧浪亭记》的作者苏舜钦在仕途失意后转而寄情山水,安于冲旷。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谈一谈。(200字左右)(10分)
评分原则:有明确的看法,且能有理有据地分析,语言通顺,得8—10分;有看法,分析不具体,语言通顺,得5—7分;看法不够明确,也缺少具体分析,语言不够通顺,得1—4分。
答:
在我看来仕途失意后,比起屈原的投江自尽,寄情山水是让心灵得到解脱。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如今有了清闲的机会,何不仔细欣赏这世间万物的美好?欧阳修失意而寄情山水,所以有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飘逸。苏东坡失意而寄情山水,所以有了“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尽收眼底。陶渊明失意而寄情山水,所以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美。正如泰戈尔所说:“世界以痛吻我,让我回报以歌。”当突如其来的变故与打击敲击着我们的生命,又何苦不放过自己,激情所爱,奏出一份闲适。(8-9分)
赏析: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迁居开封(今属河南)。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弹劾,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不久就病故。工散文,诗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
第一段:罢官之初旅居苏州的情景。
第二段:写发现风景胜地和构筑沧浪亭的经过。“沧浪”典出屈原《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与世推移”
第三段写在沧浪亭一带乘舟上由得怡悦情趣,从而发出“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慨。
[榜]本为摇船用具,此作动词。[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此指装束随便。[磨戛]摩擦撞击,可理解为斤斤计较。
最后一段承接上端的感慨加以引申,发而为论,认为仕宦使人沉溺最深,表达了对庸俗势利官场的厌弃。结尾庆幸自己尚未忘怀于沧浪亭的优美景色,照应了文章的题目。[沃然]受启发而领悟的样子。 [闵]同“悯”。
夷陵至喜楼篇十
文漪堂记阅读题答案与原文翻译
文漪堂记
袁宏道
余既僦居东直房,洁其厅右小室读书,而以徐文长所书“文漪堂”三字匾其上。或曰:“会稽,水乡也,今京师嚣尘张天,白日茫昧,而此堂中无尺波一沼之积,何取于涟漪而目之?”居士笑曰:“是未既水之实者也。夫天下之物,莫文于水,突然而趋,忽然而折,天回云昏,顷刻不知其几千里。细则为罗觳,旋则为虎眼,注则为天绅①,立则为岳玉;喷而为雾,吸而为风,怒而为霆;疾徐舒蹙,奔跃万状。故天下之至奇至变者,水也。夫余水国人也。少焉习于水,犹水之也。已而涉洞庭,渡淮海,绝震泽,放舟严滩,探奇五泄,极江海之奇观,尽大小之变态,而后见天下之水,无非文者。既官京师,闭门构思,胸中浩浩,若有所触。前日所见澎湃之势,渊洄沦涟之象,忽然现前。然后取迁、固、甫、白、愈、修、洵、轼诸公之编而读之,而水之变怪,无不毕陈于前者。或束而为峡,或回而为澜,或鸣而为泉,或放而为海,或狂而为瀑,或汇而为泽,蜿蜒曲折,无之非水。故余所见之文,皆水也。今夫山高低秀冶,非不文也,而高者不能为卑,顽者不能为媚,是为死物。水则不然。故文心与水机,一种而异形者也。夫余之堂中,所见无非水者。江海日交于睫前,而子不知,子则陋矣,余堂何病焉?”
【注释】①天绅:形容瀑布。
3、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渡淮海,绝震泽 (2)而高者不能为卑
4、文中划直线句主要表现出水的。(2分)
5、下列对“故文心与水机,一种而异形者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所以文章要用心作就能像水一样机敏,是相同的情况不同的表现形态。
b.所以文章的创作与水的灵活多变一样,两者本质相同,表现形态不同。
c.所以文章的中心应和水一样机敏,这两者是一种情况但表现形态不同。
d.原先文章的创作和水的灵活多变一样,两者本质不变但形态可以多变。
6、简要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4分)
3、(1)横渡 (2)低下 (2分)
4、至奇至变 (2分)(答“变幻莫测”1分)
5、b(3分)
6、有力地回击了有人质疑他的堂中“无尺波一沼之积”却命名为“文漪堂”,阐明自己将书房命名为“文漪堂”的理由是“文心与水机,一种而异形者也”,文章与水一样至奇至变,并表达了自己的为文的观点。(4分)
参考译文:
我租了东直房居住以后,把厅右边的小房间整理干净后在那儿读书,并用徐文长书写的“文漪堂”三个字作为匾挂在上面。有人说:“会籍是水乡,如今京城喧嚣烟尘布满天空,白天也是模糊不清,而且这个堂中没有一点儿的水波池沼,为什么取名“涟漪”并每日看着它呢?”我笑着说:“这不是指现实生活中的水。天下之物,没有比水更加丰富的了,突然就急流,忽然又转弯,气象雄伟壮观,顷刻之间不知几千里。细流就如同轻的丝织品,转动的水流就如虎眼一般,向下则成瀑布,立则为玉山;矫而为龙,喷而为雾,吸而为风,怒而为霆;快慢舒缓紧迫,奔腾跳跃状态万千。所以天下最奇特最变化无穷的就是水。我是水乡人,少时就习惯了水,犹如水一般到处游历。不久横渡洞庭湖,淮海,震泽,乘船游历严滩,探寻奇妙的五泄,览尽江海奇特的景观,阅尽大大小小的变化形态,而后见天下的水,没有文章不能表现的形态。在京城做官后,闭门构思作文,胸中宏阔壮大,像很有感触的样子。前日看见的澎湃的.气势,渊洄沦涟的气象,忽然出现在眼前。然后取出司马迁、班固、杜甫、李白、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诸公的文章来读,而水的变化奇幻,无不全部呈现在眼前。有的受束缚而形成峡,有的回旋而成澜,有的鸣响着成泉水,有的奔放地流入大海,有的狂野而成瀑布,有的聚合成泽,蜿蜒曲折,没有不是水的。所以我所看到的文章,都是水啊。如今山高低秀冶,不是不丰富,但高的山不能表现出低下,顽固的不能表现春妩媚,这是死板的东西。水却不是这样。所以文章的创作与水的灵活多变一样,两者本质相同,表现形态不同。我的堂中,所看见没有不是水的。江海每天都在眼前交汇,但你却不懂,是你比较浅薄,我的堂有什么毛病(不妥)呢?
本文发布于:2023-05-11 19:3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894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