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传教士编写的客家方言词典
中西方不断的交流与碰撞,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在此过程中,编写了针对客家方言的词典,其中客语英语,客语法语,客语德语,客语荷兰语词典特点鲜明,影响深远。
标签:传教士;客家方言;词典
1 传教士传教背景
1807年,马礼逊牧师在英国伦敦就职,他到达广州,开始传教,这成了在中国传播基督教新教的发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之后,巴色会成为第一个向客家人传播基督教的组织。
2 罗马字拼音
纪多纳和玛坚绣编写的《客英词典》是用罗马字系统注音的,这种罗马字注音系统和瑞士巴色会所采用的莱普修斯标准字母系统不同,这是一种基督教传教士当时普遍采用的用来描写和记录汉语南方方言的系统,并经由中华教育会采用,是标准的官话罗马字系统。由于英国、美国国力的迅速强盛,英美两国的差会也随之崛起,基本上可以左右十九、二十世纪之
交的在华传教势力。所以罗马字系统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它的设计是以英文正字法为基础的。
3 不同的客语词典
3.1 客语英语词典
3.1.1 韩山明《客英字典》
瑞典传教士来华传教开始于1847年,之后形成了一股规模较大的有组织的来华传教热潮。形成这一热潮的原因有三。第一, 在西方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的国际大背景下,瑞典教会也决定参与其中,扩大自己的教会阵营。第二,瑞典的自由教会运动打破了瑞典一直以来一教独尊的局面,为传教士来华传教奠定了基础。第三,瑞典的工业快速发展为海外传教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尹建平,2000)。
1846年,巴色会德国分会委任瑞典人韩山明牧师和德国人黎力基牧师前来中国传教。从1847年到1951年,韩山明、黎力基等一波又一波的传教士前赴后继地来到客家地区进行传教,在这一批又一批传教士的努力之下,巴色会成为客家地区影响最大的基督教教派。韩
山明编写的《客英字典》是第一部客家方言字典。此字典是16开本,一共180页,按照声韵调的顺序编排。此字典已经完成13个声母的编排,还有8个未来得及编排,总计大概1000个音节,1900个汉字。同一个音节的编排体例为:(1)罗马字拼音;(2)汉字;(3)英文解释;(4)罗马字拼写的客家方言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