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

更新时间:2023-05-11 05:50:38 阅读: 评论:0

1.博弈论是指某个个人或是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
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各自选择的行为或是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在经济学上博奕论是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
什么是博弈论?古语有云,世事如棋。生活中每个人如同棋手,其每一个行为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
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
博弈论是研究棋手们 “出棋” 着数中理性化、逻辑化的部分,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科学。
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
事实上,博弈论正是衍生于古老的游戏或曰博弈如象棋、扑克等。数学家们将具体的问题抽象化,
通过建立自完备的逻辑框架、体系研究其规律及变化。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以最简单的二人对弈为例,稍想一下便知此中大有玄妙:若假设双方都精确地记得自己和对手的每一步
棋且都是最“理性” 的棋手,
甲出子的时候,为了赢棋,得仔细考虑乙的想法,而乙出子时也得考虑甲的想法,
所以甲还得想到乙在想他的想法,乙当然也知道甲想到了他在想甲的想法…
面对如许重重迷雾,博弈论怎样着手分析解决问题,怎样对作为现实归纳的抽象数学问题求出最优解、
从而为在理论上指导实践提供可能性呢?现代博弈理论由匈牙利大数学家冯·诺伊曼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创立,
1944年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
用通俗的话说,这个著名的最小最大定理所体现的基本“理性” 思想是“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 。
博弈论由3个基本要素组成:一是决策主体(Player),又可以译为参与人或局中人;
二是给定的信息结构,可以理解为参与人可选择的策略和行动空间,又叫策略集;
三是效用(Utility),是可以定义或量化的参与人的利益,也是所有参与人真正关心的东西,又称偏好或支付函数。
参与人,策略集和效用构成了一个基本的博弈。
1.2 博弈论的主要思想
博弈论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两者的区别在于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是否能够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倘若不能,则称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非合作博弈是现代博弈论的研究重点。
比如两家企业A、B合作建设一条VCD的生产线,协议由A方提供生产 VCD的技术,B方则提供厂房和设备。
在对技术和设备进行资产评估时就形成非合作博弈,因为每一方都试图最
大化己方的评估值,
这时B方如果能够获得A方关于技术的真实估价或参考报价这类竞争情报,则可以使自己在评估中获得优势;
同理,A方也是一样。至于自己的资产评估是否会影响合作企业的总体运行效率这样的“集体利益”,则不会非常重视。
这就是非合作博弈,参与人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时,优先考虑的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合作博弈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团体理性(Collective Rationality),是效率、公平、公正;而非合作博弈则强调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其结果是有时有效率,有时则不然。
博弈论非常强调时间和信息的重要性,认为时间和信息是影响博弈均衡的主要因素。在博弈过程中,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决定了其行动空间和最优战略的选择;同时,博弈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先后问题(Sequence,Order),参与人的行动次序对博弈最后的均衡有直接的影响。
我们知道,竞争情报是关于竞争对手的背景、技术秘密、发展策略等一切影响竞争结果的信息。在博弈的参与人之间传递的信息有时就是竞争情报,在没有获得竞争情报以前,参与人还只能用概率来估计对方的行为,如果获得竞争情报,则可以大大提高决策的成功率,同时竞争情报还可以作为一种“武器”,来迷惑对方,所谓“攻心为上”。时序和信息是博弈论强有力的研究工具。目前人们对信息越来越重视,特别是信息不对称对个人选择和制度安排的影响,在信息经济学中产生了委托—代理制和激励理论。
博弈的划分可以从参与人行动的次序和参与人对其它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和支付的知识 (信息)是
否了解两个角度进行。把两个角度结合就得到了4种博弈: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其代表人物是纳什,泽尔腾和海萨尼。严格地讲,博弈论并不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只是一种方法,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将其看成数学的一个分支的缘故。博弈论已经在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学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它为解决不同实体的冲突和合作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方法。
秦始皇因何统一天下?
  2000多年前,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第一次统一了中国大地,并创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得以名垂青史。
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秦国虽然在商鞅变法之后实力大增,但其经济、政治、军事实力是远远不能与六国总和相匹敌的。
这种情况下,六国与秦国的形势就产生了两种针锋相对的可能:
其一,六国采用“合纵”政策对抗秦国,也就是各国缔结军事盟约,共同抵御秦国的侵略,
秦国若对任一国家发动侵略,其它
国家必须无条件出兵营救;
其二,六国采用“连横”政策与秦国妥协,也就是各国都与秦国签订友好互助条约,保持双边和平关系。
  当时七国之中,只有齐国实力比秦国稍逊一筹,成为六国军事同盟的核心。一旦齐国放弃“合纵”政策,六国的军事同盟就土崩瓦解。
真实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秦国对六国联盟的破坏正是从齐国开始的。
  在这种情况下,秦国与齐国都有两种战略政策可以选择,那就是“合纵”与“连横”。
秦国如果默许六国“合纵”,齐国采用“合纵”政策,结果是秦国势力扩张被遏制,而齐国成为六国领袖,势力得以扩张。
秦国采取“连横”政策,齐国仍然采取“合纵”政策,结果是秦国与六国处于对峙状态。
秦国默许六国“合纵”,齐国却采用“连横”政策与秦国示好,结果是秦国没有吞并六国的野心自然无法一统天下,齐国的势力也没有得以扩张。而历史的真相是,秦国采取“连横”政策,齐国默许秦国的“连横”政策并与秦国建立友好外交关系,齐国最终被灭,千古一帝秦始皇得以名扬千秋。
  秦国与六国集团之间的争斗实质上就是一种博弈。秦国与齐国之间的战略政策选择正是为了在保持
自身能够生存的基础上谋取更大的利益甚至是统一天下。有利益的争夺是博弈的目的,也是形成博弈的基础。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公设就是经济人或理性人的目的就是为了收益最大化,参与博弈的博弈者正是为了自身收益的最大化而互相争斗。参与博弈的各方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对抗的关系,以争得利益的多少决定胜负,一定的外部条件又决定了竞争和对抗的具体形式,这就形成了博弈。如象棋对局的参与者是以将对方的军为目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胜利,古罗马竞技场中角斗士在争夺两人中仅有的一个生存权,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发展,而股市中人们所争的很实在,就是金钱。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有一种资源为人们所需要,而资源的总量具有稀缺性或是有限的,这时就会发生竞争,竞争需要有一个具体形式把大家拉在一起,一旦找到了这种形式就形成了博弈,竞争各方之间就会走到一起开始一场博弈。《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可见竞争对抗还有博弈各方拥有信息的特征。比如上一个例子中,秦国与齐国都明白对方的策略,从博弈理论来说,更拗口的说法是秦国知道齐国知道自己的策略,反之齐国亦然,这种句法我们可以一直这么用下去,一直用到打“……”,而这正是博弈双方所掌握的信息。
  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形成一个博弈有4个要素:
  1.博弈要
有2个或2个以上的参与者(Player)。在博弈中存在一个必须的因素,那就是不是一个人在一个毫无
干扰的真空作决策。比如,前例中只有秦国,而没有与之对抗的六国,就不存在“合纵连横”的博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是一个人做决策而不受到他人干扰的话,那就是一个传统经济学或管理学中最经常研究的最优化问题,也就是一个人或一个企业在一个既定的局面或情况下如何决策的问题。最简单一个最优化的例子就是,吸烟伤肺,不吸烟却又伤心,烟民是选择抽烟还是不抽烟,这就需要进行权衡(Tradeoff)。如果这个烟民非单身贵族,而是有妻子或女友,这种情况下就很有可能形成一个博弈。这也就是,博弈者的身边充斥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决策者,他们的选择与其它博弈者的选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互动关系自然会对博弈各方的思维和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直接影响着其他参与者的决策结果。
  在冯?诺依曼(Von Neumann)的博弈论奠基之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中举过这样一个经典的例子。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与世隔绝的“鲁滨逊”(Robinson Crusoe)一个人组成一个独立的经济系统,有中学数学水平的人都能够清楚,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求解最大值的问题。因为鲁滨逊面对的是一些死的数据,而不是有主观意愿的人。一旦“星期五”(《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黑人仆人)加入这个系统,这个经济系统就形成了一个博弈问题。
  2)博弈要有参与各方争夺的资源或收益(Resources或Payoff)。资源指的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如矿山、石油、土地、水资源等,还包括了各种社会资源,如人脉、信誉、学历、职位等。如果这些资源是无限供给的,那么我们也不需要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了,因为一步就可以迈入“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当然,不可否认是,一方面,博弈者之间会发生冲突;另一方面,他们当中也包含着合作的潜力。
  笔者在这里还要强调一点是,资源是有主观性的。人们之所以会参与博弈是受到利益的吸引,预期将来所获得利益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竞争博弈的吸引力和参与者的关注程度。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这个问题,凡是自己主观需要的就是资源,反之亦然。比如,“孩子总是自己的好,妻子总是别人好”:自己的孩子在眼里是无价之宝,而在别人面前相对是无价值的;即使是众人公认的美妻娇眷也会产生审美疲劳,资源的价值不断下降,这正是效用递减规律起了作用。最极端的例子大
概就是明代小说《镜花缘》中所描绘的君子国,人人礼让使得客观的资源就变得毫无价值,自然就不存在竞争与博弈。
  3)参与者有自己能够选择的策略(Strategy)。所谓策略,就是“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这指的是直接实用的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方式。通俗的说策略就是计策,是博弈参与者所能够选择的手段方法。比如秦国就采用了“连横”的策略将六国“合纵”瓦解。
  一般日常生活中,策略选择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牵涉到分析关键因素、确定局势特征这些理论化的内容。而博弈论种的策略选择,是先对局势和整体状况进行分析,确定局势特征,找出其中关键因素,然后在最重要的目标上进行策略选择。由此可见,博弈论种的策略是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这直接对整个局势造成重大影响。
  4)参与者拥有一定量的信息(Information)。比如在“合纵连横”的故事中,秦国与六国之间所拥有的信息就是完全的。但有些时候,信息并不是完全的,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比如今天是阴云密布、狂风大作,气象台预报明天是“阴转小雨”,明天出门上班到底要不要带伞呢?这种情况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人们决策的信息条件是不确定。当然从情理上说,在实际生活中一般是要带伞以防不测。
  通俗的说,博弈就是个人或组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与既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仅仅一次或是进行多次地选择策略并实施,从而得到某种结果的过程。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打交道,这是一个利益交换的过程,也就无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所谓博弈论听似拗牙聱齿,看似深不可测,但其思想极易理解。简单说来博弈论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如何达到均衡问题。每个博弈者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时,不但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行事,还必须考虑到他的决策行为对其他人的可能影响,以及其他人的反应行为的可能后果,通过选择最佳行动计划,来寻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
2.博弈是一种竞合游戏
  “博弈论”的英文是“Game Theory”,实际上Gme的本意是游戏,博弈论直接翻译成中文最贴切的直译是“游戏理论”。更准确点说,是一种竞合的智力游戏。
  所谓竞合,就是竞争合作的简写,一个博弈,并不仅仅是竞争,实际上竞争种包含着潜在合作的种子,合作中包含着潜在竞争的种子。合作博弈并不是指合作各方具有合作的意向或态度,而是指在博弈中有一些对博弈各方有约束力的协议或契约,

本文发布于:2023-05-11 05:50: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813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博弈   秦国   信息   合作   博弈论   选择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