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
简介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简称坊,类似于牌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型,后传至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地区。从修建位置和功能的角度分为:街巷道路牌坊、坛庙寺观牌坊、陵墓祠堂牌坊、桥梁津渡牌坊、风景园林牌坊等不同类型,古时还有节孝坊、状元坊、榜眼坊等。从建筑材料的角度分为:木牌楼、砖牌楼、石牌坊、琉璃牌坊等类型。从建筑格局的角度分为:一间两柱一楼坊、一间两柱三楼坊、三间四柱三楼坊等。
坛庙寺观牌坊
历史沿革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考证,牌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氏族聚居村落入口处的门型建筑。牌坊滥觞于汉代,成熟于唐、宋,至明、清时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早期的牌坊非常简单,就是两根立柱加上一块横木,两扇对开木门,较多地注重门的实用价值。汉代以后,中国的城市建筑渐渐形成一定格局,在城中有里坊,里坊中如果出现好人好事,便需在坊门上张贴通告,以示褒奖,人们为了能使坊门上张贴的褒奖告示长存,就用更加坚固的材料制作坊门,这就是今日牌坊的雏形。到了宋代,里坊制度逐渐被打破,牌坊成为纯粹的装饰性建筑,而其建筑形式也日趋复杂美观,从最初作为坊门的一间两柱乌头门发展到明、清的五间六柱十一牌楼,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牌坊。台湾在日占时期时曾大量兴建神社。战后,许多神社改建为忠烈祠,而原神社鸟居则就地改为牌坊。
典型代表
许国石坊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古徽州府歙县县城内,是全国罕见的典型明代石坊建筑。石坊四面八柱,“口”字形,故俗称“八脚牌楼”。南北长11.54米,东西宽6.77米,高11.4米,面积78.13平方米。许国是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万历十二年以云南“平夷”有功,晋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1584年许氏衣锦还乡即立此坊。许国石坊是仿木构造建筑,有脊、吻、斗拱。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座单间双柱三楼式的石坊组成。石料全部采用青色茶园石,石料质地坚硬,石坊雕饰艺术更是巧夺天工。12只狮子,雄踞于石础之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这些富有“个性化”的雕饰设计,巧妙地表达出牌坊主人许国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成就。如南面雕的是“巨龙腾飞”,表示许国对朝廷的忠诚;内侧雕“英(鹰)姿(雉)焕(獾)发”,颂扬皇上年轻有为;东面雕“鱼跃龙门”表示许国得中进士等。
许国石坊
旅游景点
北京市:保卫和平坊、前门五牌楼、西单牌楼、西四牌楼、东单牌楼、东四牌楼。重庆市: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正门。安徽省:许国石坊、棠樾牌坊群。云南省:金马碧鸡坊。湖南省:芷江受降纪念坊。台北市:黄氏节孝坊、急公好义坊、大中至正坊。台中市:林氏贞孝坊。台南市:泮宫坊、重道崇文坊、接官亭、萧氏节孝坊。金门县:邱良功母节孝坊。
朝鲜半岛:韩国全州湖南第一门。越南:顺化紫禁城入口牌坊。琉球:首里城守礼门牌坊。美国波士顿唐人街牌坊。英国:利物浦唐人街牌坊。加拿大:温哥华华埠千禧门牌坊。
西单牌楼
意义与价值
牌坊是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起初用于祭天、祀孔。棂星原作灵星,即天田星,为祈求丰年,汉高祖规定祭天先祭灵星。宋代则用祭天的礼仪来祭拜孔子,后来又改灵星为棂星。牌坊被极广泛地用于旌表功德和标榜荣耀,不仅置于郊坛、孔庙,还用于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主要街道的起点、交叉口、桥梁等处,起到点题、框景、借景等效果。除了点缀装饰的作用,牌坊还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在西方国家的很多城市中有唐人街,都建有牌坊作为标志。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建有中式牌坊,牌坊已经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文化使者。如加拿大多伦多市的唐人街建有“中华门”牌楼,英国曼彻斯特市的唐人街中心竖立着一座“曼彻斯特中国城”中英文字样的牌楼,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华埠商业区矗立着一座目前美国最大的中式牌楼,等等。
舜庙功德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