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测试
1.“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这是关于传播定义的何种学说?( )。
A:共享说
B:变化说
C:过程说
D:互动说
答案:A
2.Communication包含了哪几个层面的意思?( )。
A:反馈
B:大众媒介,即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C:交通,指的是车、船、飞机等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相关交通工具
D:把信息、意见、经验、态度由一方传递给另一方
E:循环互动
答案:ACD
3.皮尔斯把符号解释为( )( )( )的三位一体关系。( )。
A:符号表达
B:符号对象
C:符号结构
D:符号解释
E:符号形体
答案:BDE
4.非语言符号主要承担传播态度与情绪方面的信息,不能代替语言传播。( )
A:错
B:对
答案:A
5.在1933年德国纳粹党执政后,大批欧洲学者为躲避法西斯害而逃亡到美国,推动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其中就有如下的哪几位传播学者?( )。
A:施拉姆
B:拉斯韦尔
C:霍夫兰
D:拉扎斯菲尔德
E:卢因
答案:DE
第二章测试
6.在雅可布森(1956)看来,通过符号的使用来确立、维持和中断传播,或用于检验传播是否通畅(“喂,您听到了吗?”),或用于吸引交谈者的注意力(“我想告诉您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以上这段话显示了符号的何种功能( )?
A:显示功能
B:交流功能
C:表义功能
D:认识功能
答案:B
7.古人说,“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这显示了符号的何种功能( )?
A:自律功能
B:显示功能
C:表义功能
D:指示功能
答案:A
8.一个人经常独自在房中看书而不参加集体活动,可传达诸如“好学”“性格文静”“孤僻”等信息。这反映出非语言符号的什么特征( )。
A:情境性
B:连贯性
C:组合性
D:即时性
答案:B
9.象征符是人工符号与指代的对象事物之间不需要必然联系,关系具有随意性。( )
A:对
B:错
答案:A
10.一个人在台上讲话,用手势配合,可以增加语言的感染力;主人对客人说“不急,再坐一会”,却频频看手表,实际在暗示客人:“主人很急”。这反映了非语言符号的什么特点( )。
A:隐喻性
B:连贯性
C:组合性
D:形象性
答案:A
第三章测试
11.( )是现代信息环境的主要营造者。
A:群体传播
B:大众传播
C:新媒体传播
D:人际传播
答案:B
12.生活中我们很少被要求自我表露,但我们常常选择自我表露或决定某个时候表露,那么,是( )因素促使我们表露或不鼓励表露呢?
A:表露者和倾听者的个人特质
B:表露情境
C:双方的关系
D:表露的内容
E:后果评估
答案:ABCDE
13.我们看见并与之交往最多的人往往最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和恋人的心理效应。这是什么效应( )。
A:熟悉效应
B:曝光效应
C:接近效应
D:频率效应
答案:C
14.人际传播能够及时获得大量反馈。( )
A:错
B:对
答案:B
15.不能直接面对面的人和人的传播不能算是人际传播。( )
A:错
B:对
答案:A
第四章测试
16.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是由以下哪些要素构成的?( )。
A:媒介
B:反馈
C:传播者
D:受传者
E:传播情境
F:讯息
答案:ABCDF
17.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
A:错
B:对
答案:B
18.1949年由美国的两位信息学者( )和( )在《通讯的数学理论》(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 1949)首次提出传播的数学模式。( )。
A:W.卢因
B:C.香农
C:C.默顿
D:W.韦弗
答案:BD
19.1954年,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在C.E.奥斯古德的观点启发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模式,称为循环模式。该模式强调社会传播的( )。
A:主动性
B:互动性
C:持续性
D:系统性
答案:B
20.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的重点是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和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 )。
A:错
B:对
答案:A
第五章测试
21.“假如全人类都意见相同,而只有一个人持有反对意见,即使在这种场合,人类也没有迫使这个人沉默的权利。反过来说也是如此,即便这个人拥有迫使全人类沉默的力量,他也没有这样做的权利。”——此话的作者是( )。
A:约翰·罗尔斯
B:约翰·密尔
C:约翰·斯图亚特
D:约翰·弥尔顿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