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人的情怀:
影响中国纪录片从业者从业时间的非线性因素分析*
Devotion to Documentaries:
A Non-linear Factor Analysis of Length of Career of Documentary
Practitioners in China
◎黄衍华 何苏六 罗卓灵
Huang Yanhua He Suliu Luo Zhuoling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纪录片从业者的调查,分析了他们从事该行业的基本现状,以及影响他们继续从事该行业的因素。研究发现,有42%的从业者准备在纪录片行业一直做到退休,这与经济回报没有关系。研究以幸福指数矩阵建构了从业者的幸福等级,并将其纳入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研究和时间的生存分析模型。结果显示,男性、已婚者更偏向于较长的从业时间,而平均月薪的水平高低在模型结果中并不显著,说明这一因素对纪录片人从业时间的长短影响不大。另外,生存曲线表明,幸福等级越高的从业者,他们继续从业的生存率越高,而且差距非常明显。
关键词:生存分析;从业时间;纪录片人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documentary practitioners in China,this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status quo of their engagement in the industry and thefactors that affect their continued engagement.The study finds that,42%ofpractitioners plan to retire in the documentary industry and this plan has norelation with financial returns.In this study,the happiness index matrix is usedto construct the happiness level of practitioners,which is included in the COXmodel analysis.The results of the COX model show that,male and marriedpractitioners are more likely to work for a longer period of time.However,theaverage monthly salary is not significant in the model,which shows that this
* 本文为广电总局“我国纪录片产业化发展与行业评价体系建设”(项目编号:GD1112)的后续研究成果。
factor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length of career.In addition,the survival curves
show that the higher the happiness level,the higher the survival rate of longer
employment time.
Keywords:survival analysis,length of career,documentary practitioners
一、研究背景
纪录片人才的培养无疑关系到纪录片行业的兴衰。自2013年始,国家每年举办一次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表彰活动,旨在检阅我国国产纪录片年度工作成果,表彰在国产纪录片繁荣发展中成绩突出的作品、人员和机构,发挥优秀作品、人才、机构的带动示范作用,促进国产纪录片多出精品、多出人才。①2018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关于实施“记录新时代”纪录片创作传播工
程的通知》中强调,要实施纪录片人才培养工程,切实加强纪录片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相关人才培养、发现、使用和激励机制,建立纪录片人才库,开展纪录片专业培训和国际交流;重点培养纪录片策划创作人才、摄制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特别要着力培养既懂创作生产又懂市场运营的复合型人才。②
进入21世纪,虽然纪录片已不仅仅在电视上播出,但不管是电影纪录片还是新媒体纪录片,创作纪录片的主体是一样的,其中以制片人为中心的项目制纪录片创作团队是主流和趋势,另外还有部分以导演为中心的独立制作团队。以往关于纪录片的理论研究多停留在纪录片本体层面,对于纪录片的从业者关注甚少。在此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撇开纪录片本体层面的讨论和研究,对纪录片从业者进行广泛而系统的调查统计分析,从而厘清中国纪录片从业者的状况,特别是厘清中国纪录片从业者的从业时间影响因素,对中国纪录片行业和其产业化的前景展望是有裨益的。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及统计方法,借用处理医学信息时常常使用的“生存分析”统计模型,将其推广到纪录片从业者的就业行为分析中,挖掘中国纪录片从业者继续从事该行业的影响因素,从而一方面为培育和维系纪录片人才提供专业的参考意见,促进中国纪录片事业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以纪录片从业者为例,为传媒从业者乃至其他行业从业者采用
①②
第五届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表彰活动举行[EB/OL].(2017-06-14)[2019-07-21].http://jishi.cctv.com/2017/06/14/ARTIa9HhozEHq5vfKMNA6UJ7170614.shtml.
国产纪录片播出增新规,卫视黄金档全年不得低于7小时[EB/OL].(2018-06-14)[2019-07-2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3210911251331576&wfr=spider&for=pc.
“生存分析”方法研究从业时间做一个探照。
二、文献简评
我们首先以“纪录片人”“纪录片”与“从业者”“工作者”“从业人员”“创作者”为配对关键词,在知网上进行检索,共检出38篇与我们的研究相关的文献,文献的时间跨度从1999年至2019年6月。从文献的检出数来看,以“纪录片从业者”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数量相比纪录片其他研究文献明显更少。具体来看,这38篇文献中,《当代中国纪录片的创作生态报告———关于当代中国纪录片与纪录片人的调查报告》①和《中国独立纪录片导演生存状况研究》②两篇文献采用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两个调查均采取的是非概率抽样调查,鉴于中国纪录片从业者这一群体在总体上难以掌握,想要进行概率抽样也是不现实的。另外有些遗憾的是以上两个调查的问卷分析均未采
用任何统计模型,故最后获得的分析结果都较为主观。其余文献多为单独的个案访谈研究,如《真实与距离———王小龙访谈》③《纪录片推动者二人谈》④等;或者是做哲学与人文的思考,如《浅谈纪录片创作者的位置关系与立场》⑤《我国纪录片创作者的价值观研究》⑥等。我们还在中国传媒大学学位论文中检索出1篇相关文献:《中国纪录片从业者职业意识初探》⑦。
除知网文献外,我们还查找了现已出版的关于“纪录片从业者”研究的书籍,其中有来自台湾地区的学者所著的《爱恨情仇纪录片———台湾中生代纪录片导演访谈录》⑧《记录与探索———与大陆纪录片工作者》⑨,还有诸如《纪录中国: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 瑏瑠《出画的情境———中国新派纪录片人访谈录》 瑏瑡《和自己跳舞———对话中国女性
①
②③④⑤⑥⑦⑧
⑨ 瑏瑠 瑏瑡黎小锋,贾恺.当代中国纪录片的创作生态报告———关于当代中国纪录片与纪录片人的调查报告[J].新闻大学,2016(6):19-26,147.
王昕.中国独立纪录片导演生存状况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黄新炎,王小龙.真实与距离———王小龙访谈[J].电影新作,2016(3):73-79.
李栋.纪录片推动者二人谈[J].传媒,2016(2):14-17.
邓丹.浅谈纪录片创作者的位置关系与立场[J].传媒评论,2017(9):88-90.
孙桂杰.我国纪录片创作者的价值观研究[J].今传媒,2011,19(9):141-142.
赵晨.中国纪录片从业者职业意识初探[D].北京:中国传媒大学,2017.
台北市纪录片从业人员工会.爱恨情仇纪录片———台湾中生代纪录片道演访谈录[M].台北:同喜文化出版工作室,2009.
王慰慈.记录与探索———与大陆纪录片工作者[M].台北:远流出版社,2000.
吕新雨.中国纪录: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刘洁.出画的情境———中国新派纪录片人访谈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纪录片导演》①等著作。这些书籍的共同点是以与纪录片工作者的对话为主体来展现纪录片从业者的面貌。此外,像《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②《路·遇:记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十二年》③等纪录片相关报告中对中国“纪录片从业者”这一议题也有所涉猎,但篇幅较少。
此外,我们有意增加检索“生存分析”与职业、职场、工作、就业等关键词组,检出《中国广告代言人偏好与消费文化研究———基于代言人生涯终结COX生存分析(2014—2017年)》④《高校毕业生初次从业时间的现状分析》⑤《基于知识结构的高职院校教师生存特征比较》⑥等数篇采用生存分析方法对某个群体的职业情况进行分析的文章,虽然这些研究与本文的研究对象毫无关系,且研究切入点也不尽相同,但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一致,值得借鉴研读。
国外研究方面,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路径与国外纪录片完全不同,中外纪录片从业者的差异也是显著的,但我们仍试图去检索一些对本文有益的国外文献。国外关于纪录片的著作如比尔·尼可尔(Bill Nichols)的《纪录片导论》(Introduction toDocumentary)⑦、布莱恩·温斯顿(Brian Winston)的《纪录片:历史与理论》⑧等均将研究重点放在“纪录片”本体上,而对纪录片从业者几乎鲜有提及。但需要指出的是,对“媒体从业者”的研究国外很早就开展了,如美国学者约翰·斯通(John Stone)等人在1971年采用问卷的形式,对美国新闻从业者进行了一次调查,出版了《新闻人员:美国新闻人员与他们工作的社会描绘》(The News People:A Sociological Portrait ofAmerican Journalists and Their Work)⑨,后来David H.Weaver等人合作又在1982年、1992年和2002年做了三次调查,出版了《美国新闻人》(The American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⑨英未未.和自己跳舞———对话中国女性纪录片导演[M].上海:中西书局,2012.
何苏六.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贾怡,曾洁.路·遇:记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十二年[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
张枭.中国广告代言人偏好与消费文化研究———基于代言人生涯终结COX生存分析(2014—2017年)[J].新闻战线,2018(22):41-44.
于海姝.高校毕业生初次从业时间的现状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7(1):36-39.
何霞.基于知识结构的高职院校教师生存特征比较[J].高教探索,2014(2):131-138.
尼可尔.纪录片导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布莱恩.纪录片:历史与理论[M].王迟,李莉,项治,译.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
JOHN W C,JOHN S E J,BOWMAN S W W.The news people:a sociological portrait of American journalistsand their work[M].Illinois: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76.
Journalist:A Portrait o f U.S.News People and Their Work)①、《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新闻人》(The American Journalist in the 1990s:U.S.News People at theEnd of an Era)②和《21世纪的美国新闻人》(The American Journalist in the 21stCentury:U.S.News People at the Dawn of a New Millennium)③三本书。这几本书都采用了一些统计模型进行分析,但未涉及生存分析方法。此外,我们在世哲(SAGE)网站上以“生存分析(survival analysis)”和“就业(employment)”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检出了数篇相关文献,比较有借鉴意义的有苏姗·麦克兰(Susan Macran)等人合作撰写的《怀孕妇女的就业问题探究:基于生存分析》(Employment afterChi
ldbearing:A Survival Analysis)④等,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国内外以“纪录片从业者”为对象的研究一是数量上相对少,二是多为质化研究,三是尚无系统的研究成果,特别是针对“中国纪录片从业者”的研究。质化研究固然有其研究的优势,但量化分析更能从庞大的样本中寻找出一般规律,也更容易进行样本间比较,具象的数据也更直观明晰。需要指出的是,偏人文学科的量化研究所采取的统计学意义上的计算往往都较为简单,较少采用高级统计模型做更深入的影响因素分析,因而其研究结果都过于浅显。从国内外已有的应用生存分析模型的相关文献来看,将这一分析方法应用到职业分析领域是切实可行的,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方法支撑。
三、研究假设
本文的研究假设受到了生命周期(Life Cycle)理论的启发。生命周期的概念应用很广泛,如在心理学上主要是指人的生命周期和家庭的生命周期,每个个体都逃不过出生、成长、衰老、生病和死亡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生命周期。同理,生命周期理论也可应用于行业,以及从业者的职业生涯。每一个行业都逃不过发展、壮大、衰败、
①②③④
WEAVER D H,WILHOIT G C.The American journalist:aportrait of U.S.news people and their work[M].Indiana: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86.
WEAVER D H,WILHOIT G C.The American journalist in the 1990s:U.S.news people at the end of an era[M].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6.
WEAVER D H,BEAM R A,BROWNLEE B J,et al..The American journalist in the 21st century:U.S.news people at the dawn of a new millennium[M].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6.
MACRAN S,JOSHI H,DEX S.Employment after childbearing:a survival analysis[J].Work,employmentand society,1996,10(2):27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