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瀑布教学反思音乐(12篇)

更新时间:2023-05-08 06:00:00 阅读: 评论:0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瀑布教学反思音乐篇一

一、读诗歌质疑。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从小开始培养。在课上,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诗,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学生读后,提出的问题归纳起来有这几个:

1、千丈青山是什么意思,千丈有多高?

2、衬着是什么意思?

3、一道白银是什么样子的?

4、珍珠的屏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是屏?

5、如烟、如雾、如尘是什么意思?

6、为什么说瀑布如烟、如雾、如尘?学生质疑后,我将问题板书出来,并没有马上给他们解答,而是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自己解答这些问题,或者帮别人解答问题。学生通过默读交流,自己解决了第1、5的意思。对于其它问题仍然说不清楚。我先表扬他们会读书,会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告诉他们:读书碰到不懂就要问,问了就要想办法解答,可以通过多读几遍课文去找答案,可以问别人,也可以查找其它资料解决问题。针对剩下的问题我们今天就用查资料的方式来试试,看能不能解决。

二、观视频解疑。

1、观视频感知。

我告诉大家,我已经从网上找了一些视频资料,请他们认真观看,看看视频中的哪部分能让你体会到以下几句诗的描写。出示诗句让学生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第一遍播放瀑布的视频,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止不住地惊呼。看完我让学生说说感受,大部分学生已经能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美。第二遍播放视频,我让学生边看边说,运用诗歌里的句子说说你看到瀑布。当学生大声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时,我定格画面,让他们看着画面出说千丈青山、白银的样子,了解“衬”的含义。当学生大声说“一座珍珠的屏”时,反复播放这段视频,让学生感受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一颗颗珍珠,许许多多连在一起,如同一座珍珠连缀起来的屏风般晶莹美丽。用相同的方法,学生体会了如烟、如雾、如尘的瀑布美丽和神奇。通过观看视频,避免了对比喻句作复杂的讲解,让学生从自身体验语言的美丽,体会瀑布的雄伟气势。文字的音效化将学生的体验与重点句的欣赏,理解结合起来。

2、品读诗悟情。

在观看的同时,引导学生读诗,鼓励他们把看到的感觉读出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在读中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进而达到纯熟的境界。学生在有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既读出了瀑布的壮美,又读出了瀑布的柔美。

三、会想象表达。

在学习诗歌、观看视频后,让学生说说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瀑布还像什么?出示句子练习想象表达:

瀑布的声音还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瀑布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一篇课文,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心窗。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广阔的知识领域获得更多的知识。

瀑布教学反思音乐篇二

《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是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如今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涉及到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这一世界性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环境问题的深深忧虑。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找出迫使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一世界雄奇景观逐渐消失的各种原因。教学难点是体会巴西总统亲自主持瀑布葬礼的深远意义。

1、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

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是一的什么样的瀑布小组合作的方式写在卡片上分类贴到前面,学生汇报(世界最大、雄伟壮观、令人陶醉、令人骄傲、即将消失、令人心痛失望、生命垂危、发人深省)描写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昔日的雄风,场面雄奇壮观。充满了自豪的场面描写,不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且带给人极大的愉悦感。有的小组采用朗读的方法学习,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采用观看雄伟宏大的瀑布画面将学生带入意境,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再采用学生自读添空,教师引读的方法练习朗读的同时指导背诵积累词汇,进行语言积累。学生汇报即将消失、令人心痛失望、生命垂危的瀑布。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入情入境配乐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惋惜、失望、悲壮)。

2、层层深入解决教学重点。学生分析迫使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一世界雄奇景观逐渐消失的各种原因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今昔瀑布的对比学生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原因断送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生命”请学生默读第七自然段,默读的方法更便于学生思考。学生得出有三个原因:(1)20世纪80年代,巴西为了发电,在瀑布上游建起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是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水源大减,(2)周围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3)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使大瀑布的水量逐渐减少。学生先默读有关的语段,学生很容易找到书中的原因。为了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思考,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了解伊泰普水电站的有关资料了解他发出的电对本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同学们建水电站、工厂生产、伐树人们都是为了建设家园哪!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学生个抒己建引导学生更全面的辨证的看待问题,把问题引向深入。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饵而不见钩。导致大瀑布逐渐消失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缺乏环境保护的责任心,不注意保护生态平衡,不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没有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利用水资源学生还提出学生还提到了可持续性发展科学的利用有限资源。

3、采用课外延伸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①、人类对地球的破坏还远不止一个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你还知道哪些?学生列举了许多环境被破坏的事例。学生观看破坏环境的直观的录象。

②、写话:看了这些心里有很多话想说是吗?写下来写一句抒情的话用振聋发聩的语言唤醒二十一实际人们的环抱意识把你的全部的情感都溶进去写一句格言警句的话。学生写出的话虽然还很稚嫩,但是他们的内心的真实流露。

③、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第一意识是环保意识。课下我们进行社会调查学校、小区周围还有哪些地方不符和环保要求,把调查报告寄给环保局、或新文单位敢寄吗?科学的利用地球上的有限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的地球妈妈吧!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音乐结束本课。下课时教师把环保小卡片发给各位环保小使者。把本课的教育意义延伸到课外。

瀑布教学反思音乐篇三

《黄果树瀑布》,这堂课引发我的思考的核心是如何使课堂成为最有效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有所获,让每一个教师都无遗憾地走出课堂。首先,我结合我这堂课谈谈我的感悟。

一、有效的课堂是建构在对教材充分把握的基础上的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游记,移步换景的顺序非常清晰,文章还有一个特色,作者在游览中的感受特别丰富也特别精彩。其中,让学生与作者迸发同样的感受甚至得到自身的独特感受是难点。一开始,我粗看了课文,很快就将文章的主体部分2-7小节的教学板块定下了:1-4声音、形态

课件感受,说为次,读为重;5-7小节感受,开放教学,自由说感受,读为次结果在试上中,很快就发现板块是清晰了,可学生在说声形时跳到了银雨撒金街,作为一步一步走近的游记显然不太妥当,而说感受时,问题更大了,要么停留于某处的感受,要么天马行空,空而大,我收起来很难,而且目标常常无法达到。后来与一些优秀教师的探讨中,明确了作为游记教材,还是适宜随着作者的脚步一步一步来,不必刻意追求华丽的形式,而且作者的感受也是层次分明的,亲近感—被水声包围萌发的活力感——浑然忘我,与自然交融的生机感,声音的变化是一条主线索。反复实践后,我采用了戏水活动感受亲近,听水声读文字感受音乐与活力,用配上水声的多次朗读分享朗读感觉的活动与瀑布与自然交融,这样,课堂上学生基本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产生共鸣,目标基本达到。所以有效的课堂一定是

建构在对教材正确、充分把握的基础上的,我们每一位教师一定要在钻研教材上下工夫,针对教材特点,立足教材内涵上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不必盲目追求设计的新颖。

二、有效的课堂离不开丰富的联想

学生的思考都是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下进行的,当学生遇到具体的问题时,首先应该是联想,有效的思考必须从联想开始。我这堂课上注意用课件创设情景,用语言引导学生联想,比如在学生感受“乐声奏鸣、充满活力”时,我用精选的水声引起“乐声”的联想,用置身乐声中,你想做些什么的引导使学生展开联想,调动平时的生活体验,很快感受到了活力。所以,我觉得有效的课堂离不开丰富的联想。

三、有效的课堂在激情中展开

只有具有激情的教师,才能让课堂多情善感起来,只有充满情感交流的课堂,才能培养出创造性的学生。我上了这么多次,感觉最好的一次是在西夏墅借班上课,也许是想给陌生的孩子们留下一好的印象吧,那次,我很投入,比较有激情,也许感染了孩子们,他们和我配合默契,表现出色,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我深切地感受到,有效的课堂必须是情感的课堂,必须是师生情感相互感染、碰撞的课堂。

一、有效的课堂语言如何定位

写景的文章语言很美,我设计的课堂教学语言、预设的评价语言也追求着美感,可很多老师说,教师的语言太美了,有时学生都不懂,无法和学生交融沟通,而我自己呢,因为[怕评价的乏味,则明显地感到上课时总被预设的评价所牵制,出现不自然、牵强附会的评价,所以我困惑:语言通俗,配不上文本的语境,更谈不上熏陶学生;语言优美,与学生语言水平脱节,教师的课堂语言到底如何定位,才最有效呢?

二、有效的引导如何掌握其纬度

在学习感受时,一步一步来引导后,学生的感受基本出来了,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琐碎的感觉,总觉得自己是在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并没得到体现,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这种感觉显然是不太妙的,而且,表面看老师很主动,可我内心的感觉却是很被动,学生在引导下,语言素养好的说精彩了,我也精神上来了,有的班在引导下说不出个所以然,我有心再引导,又怕落个细碎牵鼻子的罪名,我的情绪也低落了,所以,校长总说我是被学生调动,而不是我调动学生,其实,是我真的无法把握引导的纬度,怕多走了一步,也怕少走了一步,有效的引导恐怕是我们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呀!

曾经,我埋怨过选择的教材太难,甚至想为什么不封闭式比赛呢,可现在,我想,难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碰到自己不感兴趣或难以把握的教材也能放弃不教吗?当然不,作为一个教师,如果把每一堂课都当作一座山峰,我们要做的是攀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攀登不止,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教育赋予我们的内在的尊严和幸福!

瀑布教学反思音乐篇四

案例:

按照我事先预设好的情境: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然后把生字卡片贴在大树上,准备带着学生玩摘果子的识字游戏。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识字游戏。

(这时,却发生了让我意想不到的插曲。多嘴的余威爆出:玩摘苹果的游戏。我没有想到我设想的只是摘果子而己,没有深层次的思考去摘什么果子,这确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没有批评余威,而是适时地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了调整原来的教学设计,巧妙的顺着学生的思维,上了一堂学生喜欢的识字课。)

师:哦,我们班的余威肯定最喜欢吃苹果了。

(学生们被我的幽默逗得哄堂大笑,余威也笑眯眯地望着我。)

师:小朋友们平时是不是最喜欢吃水果呀?

(学生们齐声回答:是。)

师:接下来,我就满足大家想品尝水果的心愿。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果园里,去尝一尝那些香气扑鼻、美味可口的水果吧。

(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教室里的气氛顿时热闹起来了。)

师:谁上台来把自己最喜欢的水果介绍给大家认识一下?

(学生们兴奋地跃跃欲试,一个个高举着小手,生怕老师没有点到自己的名字,有的学生甚至在下面大喊:我来,我来。看到学生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我暗暗高兴不巳。)

刘超:我最喜欢吃苹果,所以我摘下来的是又酸又甜的苹果,请大家跟我一起认识它--喻比喻的喻。

(刘超从树上摘下了生字卡片,学生们就跟着他一起读。)

许可:我摘的是甜甜的梨子,请大家跟我一起读--般一般的般。

刘小毓:我摘的是人参果,请大家跟我一起尝一尝这美味的人参果--屏屏幕的屏。

李子为:我摘的是海南岛的特产椰子,我来教大家认识它--丈丈量的丈。

方诗佩:我摘的是又大又圆的桔子,喜欢吃桔子的小朋友一起来品尝--尘灰尘的尘。

柳昊:我的摘的是弯弯的香蕉,香蕉非常可口,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瀑瀑布的瀑。

(指名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师:刚刚我们不仅品尝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小朋友们还很快地认识了6个生字宝宝,你们真聪明!

教学反思:

在本环节教学中,我完全没有按照事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教学生取代传统的老师教学生的教学方法。这种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地习惯,把识字教学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的识字成为自己的生活需要。

摘水果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去构思教学情境,它不仅把识字和实物建立了联系,丰富了这些汉字的人文积淀,更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了愉悦,给予了他们进一步去学习其他水果名称汉字的冲动。,因此,他们学得兴致盎然,表现得积极,热情,独立,主动。二、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就是在识词中识字,在学句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使识字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而不是离开语言环境孤零零地识字,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

整节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是我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始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宗旨,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让他们完全成为识字的主人的理念指导的结果。

瀑布教学反思音乐篇五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及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文章词汇丰富,语句优美,尤其是比喻句的大量出现,使语言格外具体、生动,让人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今天听了云盘小学朱亚红校长的课,总体感觉

1. 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始终围绕语言文字上下功夫。

2. 用教语文的方式在教孩子语文,让孩子学好语文。

3. 引领着孩子精读文本,感悟黄果树瀑布的特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注语言表达形式,让学生掌握表达形式和方式,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始伊始,让学生欣赏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象,他们能尽快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然后用一两句话说出对黄果树瀑布的总印象。第四自然段讲的是瀑布激起的水花落在黄果树小镇上的一系列轻盈优美的动作,其中“银雨洒金街”这个比喻最使学生心驰神往。在教学中,课件演示“银雨洒金街”的奇景,让学生体会“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情境之中,情由境生。如此美妙之境怎能不让学生感受到瀑布挥洒飘扬之美。

其次,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朗读体会。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声响、形态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声响、形态的词句,如“哗哗、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雷声轰鸣、山回谷应、訇然作响”,“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抓住这些词句朗读体会,产生了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

第三,大声齐读。尤其是本文的第一、二、三、六、七自然段,只有运用齐读,才能渲染出瀑布的无比壮美,烘托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

学习本文,学生对大自然的杰作——美丽壮观的黄果树瀑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获得了美的体验。

瀑布教学反思音乐篇六

《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如今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涉及到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这一世界性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环境问题的深深忧虑。本课的重点是能找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一世界雄奇景观逐渐消失的各种原因。教学难点是体会巴西总统亲自主持瀑布葬礼的深远意义。

一、本课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进行。

板块一:初读课文,尝试理解运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本文文字优美,用了较多的四字词语描写瀑布变化前后的景色,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积累并运用这些词语,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因此,在第一板块教学中,我想通过学生反复的朗读,初步感受瀑布雄奇的美和形容枯槁的悲凉。之后,我还尝试着用这些词来训练学生说话,谈谈自己的体会。

板块二:品读描写瀑布变化前后的语句。

写景的文章,应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思考作者是怎样将景物写具体的。本文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瀑布变化前的雄奇,变化后的形容枯槁。品读这两段文字,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以及用具体的数字描写景物,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的写作方法;可以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素材;还可以为了解本文 “保护环境” 的中心奠定基础。因此,该板块教学,我采取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感触深刻的词句,想象画面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瀑布变化前后的惊人落差。

第三板块:为文章补白,训练写作。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在学生积蓄情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文章补白训练。我仿佛听到瀑布在对那些惆怅的游人无助地诉说些什么?它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替它写写告别宣言吧。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这一课四字词语比较多,由于学生预习不到位,在朗读的过程中不是很顺畅,在这一环节中耗的时间比较多。第三板块的补白练习,如果成功,应该是课的一个亮点,但因时间关系,也只有作为课后作业来完成了。

2、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因学校条件受震,一直没有重修,无法使用多媒体,也是本文教学一大遗憾。诚然,语文教学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但像这类课文如果采用多媒体,通过强烈的画面对比,引发强烈的冲突,激荡思维,让人深深震撼,进而为教学的成功做一定的铺垫。而今天的教学仅仅靠学生朗读想象画面,以及教师的情境创设,无法让学生直观感受瀑布变化前的雄伟壮观和变化后的形容枯槁。没有强烈视觉冲突,学生感受自然不太深刻。

瀑布教学反思音乐篇七

《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教学结束了,但我久久不能平静。毫无掩饰地说,这是我最近上过的最投入、最振奋、最能留下回味的一堂课了。我感动于学生热烈的讨论、情感充沛的朗读和精彩不断的表达,也感动于这种师生共生共进的课堂氛围,让我和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完成了一程愉快而充实的文学之旅、生命之旅。不知是我感染了学生,还是学生带动了我,我能就是这样相互搀扶着,一直抵达了作者的心灵深处,触摸到作者最真实的心跳,也听到了我们自己灵魂深处的生命吟唱——生命永恒,珍爱生活!

在我的教学预设中,我把课文定位为“品读——感悟课”,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思考、感悟、表达的空间,并在与学生的共同研读中完成两项学习任务:反复品读,赏析文章精美的语句;理解课文主旨,深化人生感悟。从教学效果来看,不仅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这种有广度、有深度的挖掘和课堂生成的是我未曾预料到的。这种意外,当然是学生带给我的,从他们闪烁的明亮的眸子里,我看到的是读书的快乐、学习的渴求和智慧的成长。回顾本节教学的成功之处,我认为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是积极践行了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鼓励他们在问题的导引下层层深入文本,各抒己见,自由畅谈。这一点在“美点品读”环节体现的最为充分:“找出描写藤萝花的句子,读出你的情感,品出花的风采。”无论是学生对“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的解读,还是模拟“我在开花!”“我在开花!”这情趣横生的场景,无论是对把藤萝比作“瀑布”的理解还是把藤萝花比作“帆”的品味和想象,均有来自学生的连珠妙语。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课堂上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就会体现得很充分。要知道,你给学生一份信任,学生一定还你以惊喜。

二是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凸显了对文章的“品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学生的默读、师生的情感朗读都是贯穿始终的。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情态的阅读,让学生充分感知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暖暖的而又带有淡淡伤感的情愫。在品读教学中,适时穿插补充课文写作背景的介绍,学生补充了现实和历史人物事件等,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同时学生的思考能力、听说能力均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是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而不能替代教师的教学功能。因此,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在于多而在于巧。教学中,我用课件展现出了教学的主要流程,出示了重点问题,再加上精美的图片和美妙的音乐,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再加上与黑板板书的配合使用,使教学相得益彰。

当然,我也清醒地看到这这堂课的一些不足之处:

诸如教学主要立足于文本的解读,拓展迁移有所缺失,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实”而缺乏“新”意。对于如“生命(人生)像 ” 这样的仿句练习,如借用托物言志写法进行片段写作练习等,课堂教学中基本没有涉及到。这使得本节课教学显得广度不够。

再如我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不够优美和流畅,习惯性的口语偶尔还存在。在教学环节的过渡、转折时显得不自然,甚至教学临近尾声时还出现了“珍惜生活”这样不恰当的表述,这将是我今后要下功夫去磨练的基本素养。

语文教学功底的修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瀑布教学反思音乐篇八

《大瀑布的葬礼》讲述的是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如今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涉及到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这一世界性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环境问题的深深忧虑。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能找出迫使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这一世界雄奇景观逐渐消失的各种原因。学习难点是体会巴西总统亲自主持瀑布葬礼的深远意义。

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采用观看雄伟宏大的瀑布画面,将学生带入意境,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指导朗读描写雄伟壮观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部分(第4、5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大瀑布,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赞美瀑布,找出课文中赞美瀑布的词,充分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后,让学生朗读,学生很自然地读出瀑布的磅礴气势。这时我话音一转,说:“同学们,我相信。大瀑布的美丽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上,可有谁会想到,所有的一切,我们这也看不到它了,它成了历史,成了我们记忆中的梦。我实在不忍心看到它现在的样子。”学生立刻心情沉重,紧接着观看逐渐枯竭的瀑布,让学生说说心中的感受,滋味,再配上凄凉的音乐,让学生朗读描写瀑布逐渐枯竭的部分(第8自然段),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情境,朗读效果特别好。

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课件运用很成功,带学生进入了情境,我想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是低年级,高年级学生也是很喜欢的。

我用设计总统演说以及课外拓展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我巧用课文的空白点,设计一个总统演说的练习:如果你是巴西总统,在这个葬礼上,面对巴西人民,你会说些什么?现场演说,难度较大,可是学生们的回答却是那么有力。“女士们,先生们:今天在这里为大瀑布举行一场葬礼,它曾经是我们巴西人民的骄傲,那汹涌的河水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雄姿,曾让全世界为之陶醉。如今,它静静地躺着,在群山之间无奈地低下了头。是谁这么狠心,是我们,是我们人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让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多么精彩的演说啊。

课外拓展:

1、20年后,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在各方的综合治理下,又恢复了原来的雄伟壮观的景象,如果你再次站在大瀑布前,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

2、展开想象,试着写一首诗歌,描绘一下20年后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美丽景观。

3、请你以“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口气,给地球人类写一封信。

4、注意观察你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有一个学生这么写道:“地球人们:你们还记得我吗?我就是20年前差点毁在你们手里的那条大瀑布,是你们让我重新拥有了生命和活力,让我年轻起来,谢谢你们,你们真正意识到了爱护环境,爱护地球,就是爱护你们自己,今后,我会给你们带来更多欢乐和骄傲。看来,他们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重要性。

迫使塞特凯达斯大瀑布逐渐枯竭的原因有:

1、20世纪80年代,巴西为了发电,在瀑布上游建起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使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水源大减。

2、周围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

3、沿河两岸的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使大瀑布的水量逐渐减少。

教学时,我只是让学生通过默读第7自然段找出这三个原因。课后,我感觉没有突出重点。倘若能这么教学将更好。找出书中的原因后,让学生了解伊泰普水电站的有关资料,了解伊泰普水电站发出的电对本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再让学生思考:建水电站、工厂生产、伐树都是为了建设家园,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使学生全面的辨证地看待问题,把问题引向深入。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饵而不见钩,导致大瀑布逐渐消失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缺乏环境保护的责任心,不注意保护生态平衡,不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没有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利用水资源。

瀑布教学反思音乐篇九

是一首饱含深情的风景诗,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写,突出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之情。本课重点是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领略美好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发挥学生的想象。

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并有效利用搜集资料。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倡导大语文观,它强调课文只是一个载体,而不是教学资源的全部。语文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所以,在上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瀑布的资料,从课堂的汇报可以看出,通过搜集交流,学生对瀑布的了解,不仅仅局限于诗歌所表现的内容,而是围绕瀑布这一中心所形成的一种大的学习氛围,特别是学生所展现出来的搜集过程,更是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学习”。交流之后,要求学生“下课以后把所有的材料都粘贴到墙报栏里,大家都来读一读”,使材料发挥了最充分的作用。

2.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拓展,可以引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还能使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眼、耳、口等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相机进行了创新思维的拓展教学。如: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瀑布的声音让学生听,然后猜猜是什么声音,让学生感受到瀑布的声音不仅像诗歌中所描述“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有时还像火车疾驰而过的轰鸣,像闷雷滚动,像万马奔腾……又如:学生观看了瀑布的图片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你刚才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学生说,有的像白色的马尾,有的像一条长丝带,有的像又宽又长的水帘子……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显示出创造性思维在他们身上所释放的巨大能量。

可是也有不足的地方。虽然能够重视学生的朗读,体现新课程“以读为本”的理念和要求,但还不够深入。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个人读、同桌互读、男女分读、小组读、集体读,配乐读,加动作读等,更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读出感悟,读出体会。同时,对学生朗读的引导和评价上还应该更为细致和耐心些,要说到点上去,更加富有人情味和鼓励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一篇课文,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心窗。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广阔的知识领域获得更多的知识。只要这样坚持下去,阅读教学一定会在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学生的阅读能力等语文素养也一定会不断地得到发展与提升。

冷眼看质疑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师都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增加了”质疑环节“,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令人欣慰的!但质疑过程中低效率、低质量的“兜圈子”现象,也应当引起我们的警醒。

1.虚晃一枪,两张皮。一次我听一位老师执教《瀑布》。在第一课时的最后环节,学生一连串提出好多问题,比如,“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中“叠叠”是什么意思?“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中怎么说是“白银”?“一座珍珠的屏”中“珍珠”是什么?……面对提问,教师只是倾听、点头,态度极其和蔼。待学生问完了,教师说,很好,下节课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为什么不趁热打铁而要留到下节课?等到了“下一节”,学生的兴奋期已过,解疑的意义还有吗?同时我也担心:到下一节课,热情已经冷却的,可能不仅仅是学生,教师可能不再理会“上一节”的问题,依然执行自己固有的教学思路。

2.明知故问,走过场。引导学生质疑主要有两方面意义:一是使教师清楚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效率。二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但是,我发现,好多质疑就是注重形式,走过场――为疑而疑。

“看到题目你产生了什么问题?”这是我在另一节《瀑布》课上听到的发问。学生马上开始了动嘴不动心的所谓质疑:“为什么写瀑布?”“怎么写瀑布的?” “瀑布是怎样的情景?”其实,这是服务于老师思路的明知故问。试想,我们日常阅读时,看到题目,如果感觉吸引人,就会一气读下去,怎么可能“停”在那里,思考这篇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即便有,也只能从阅读中寻找答案,而下是坐在那儿傻想。

3.水上浮萍,不到位。高质量的“问”,应当是开山的斧子,深耕的犁杖。学生质疑水平的不同,正反映了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下。如果学生的问题仅仅停留在 “这个词语我不懂”“这个句子我不明白”上,我们教师就该好好反省自己了。对字、词、句进行解释,这些疏通性问题,不应该成为课堂质疑环节的重点。研究性、鉴赏性、评价性的问题,才应该成为教师与学生质疑、探索的方向。

还说《瀑布》。有些学生质疑:“白银是什么东西?”“我没见过珍珠,珍珠是什么?”这些问题,作为四年级学生,应该事先查字典或者用其他办法解决,教师不该为它们消耗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学生真正应该思考的是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远望瀑布,仿佛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里作者怎么不形容是“珍珠”,而在近瞧时才说“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呢?

要理解这些诗句,教师就须引领学生反复朗读、深入体会:远望瀑布,灰白颜色,不透亮,就像白银一样,一种蒙?模糊的美。当近在眼前,瀑布倾泻而下,无数水滴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五光十色,像一座珍珠的屏,美丽极了!这样,质疑才能达到应该有的目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学生所理解说的“白银比白色好听”的层次上。

实际上,深入观察,我们会发现,课堂上好多老师设置质疑环节的最终结果是教学以失败而告终。回顾自己,我也出现过类似问题。比如,学生质疑,我就跟着跑,放弃了主导作用;教材被肢解,成了支离破碎的问题课,以至于“整体感受”“圆融之美”成为梦想。

《瀑布》,这么短小优美的一首诗,学生却提出那么多,那么碎的问题,让老师一一解答。我想,这绝对不是作者希望看到的。质疑太多,诗的神韵就“散”了。应当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反复感受瀑布的整体美,对个别的词语理解不必“较真儿”。

无论如何,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深而真的“感”永远比细而碎的“懂”更重要。

有声有色的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大量普及,给现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现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色彩。课件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者,应该以人为本,关爱教学双方,充分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切实成为语文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工具。学生步入三年级上期,其认知特点还是喜欢形象鲜活、生动有趣的事物。因而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课件进行教学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瀑布》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短诗,从声、形、色三方面生动刻画出瀑布恢弘的气势,柔美的景致。在教学中我以引导学生体会瀑布的声音、形状、颜色为教学重点、难点切入。运用课件展开教学,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崖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教学时,先播放瀑布轰隆隆的声音,学生以听觉感受瀑布的恢弘气势。再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对瀑布声音的体会更加深刻。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学生想着瀑布的声音,那壮观的气势自然声情并茂地展现出来。

对于本课教学难点的突破,运用课件也收到良好的效果。“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突破此难点,只需一幅青山衬白色瀑布的远景图,便使学生即刻感受到色彩的对比,体会到“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意境,那欷[声化为对瀑布美景的赞美,化于充满豪情的诵读之中;而领会“一座珍珠的屏”,则将珠帘图与瀑布对照,花千言万语费尽周折讲解的难点就在这形象的图景前化为动情的吟诵,融入字里行间中了;同样,那如烟如雾如尘的缥缈意境,也让学生一边欣赏相应的图片,一边轻轻读出它那曼妙的变化来。学生们在这欣赏与诵读的过程中,充满了欣喜,充满了激情,一次次动情的诵读使学生们沉醉于瀑布时而恢弘、时而轻柔的情境之中。

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应用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了重难点,还多感观、多渠道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同时还能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信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信息源。

因此,教学中,我还利用课件拓宽学生的视野,向学生展示了世界知名瀑布:中国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世界第一黄色瀑布――黄河壶口瀑布;最洁净的瀑布群――九寨沟瀑布;亚洲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世界上最宽瀑布――加拿大尼亚加拉瀑布……欣赏到这些奇美的瀑布,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争先恐后谈论自己的感受。信息量扩大,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可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运用课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有利于从知识教育向智能教育的转变。有效地运用课件,是对传统教学的完美和补充。

瀑布教学反思音乐篇十

第一次接触《紫藤萝瀑布》是高考试卷,文章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行文很美,属于修身养性之篇。一看后面的题目,难度不小。感觉学生很难理解宗璞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时隔八年,我第二次见到这篇文章,自己已转型当上了正式的初一语文教师,重新拿来仔细品读,文质兼美,的确是篇好文章。我请教了姜宝华、陈建鹏、王斌、张延玲等老师,她们都耐心地帮我出主意,主要就教材分析及课堂设计方面。大家的统一口径就是文章不是很好讲。我就想再难的文章如果缺少学生的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理解,老师的讲解都只能是抓标不抓本,我必须在教学突破口、问题设计和教学思路上下功夫!

本单元中《在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两课的教学我自认为上得比较细致到位,而本文的难度应该是介于二者之间,于是决定不妨让学生多读、多想,老师少说,我想我先要找好符合初一学生认知规律的突破口,于是我决定从他们比较熟悉的修辞及写作手法入手,这不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吗?正好还可以温故知新,这不就是“探究”的开始吗?。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以致用!

记得去年丰际萍老师来我校视导评课时,提出教师一定要作为一个“学习者”出现在课堂上,面对文本,教师必须有一种“初读”时的新鲜感。只有这样,才能容许学生的阅读活动作为一种“真实的阅读”来发生,而不是教学程序的一个点缀。教师只有是“学习者”、“初读者”,才会遭遇真问题,在问题面前发愁伤脑筋,从而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在整堂课中,我一直就站在学生的身边,他们不时地提醒我,他们所在的位置在哪里,我鼓励他们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比如今天在课堂上周子煜提到的通感,便是活学活用,因为我头一天刚给学生们讲了这一不常见的修辞手法。那一刻,我感到很欣慰,为了学生这丁点的进步。我用《在山的那边》中的原句修辞,引导学生怎样去分析《紫藤萝瀑布》中的修辞,让他们体会到知识的前勾后连。另外我进行了文本拓展,设计了两个仿写训练,教给他们答题的方法,我先做示范,然后让他们模仿学习。因为学生们仍需对付考试!为了突出我们语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我课堂最后设计一个练笔环节,并且要求学生必须用上今天课堂上学到的修辞及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通过梅花、竹子、松树等图片的战士,很好得调动了学生们的想象力,他们等着跃跃欲试站起来口头作文,但很遗憾,下课时间到了。

虽然课上得不是很流畅,但我觉得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不时变换教学方法,我将与我的学生走得更加和谐坚定!

王瑞华老师给我的课做了点评,在这里我只讲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作为散文,让学生读得偏少。第二、小组合作的利用还没发挥到极致。课堂缺少小组之间的碰撞,没有真正完全地动起来。第三、个别环节(比如检查字词预习最好放在前面刚开始上课)安排不是很科学。

张国忠局长也实在地点评了这堂课,我也只说说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第一:课堂用威灵顿将军的故事导入不错,但没岔开去,完全可以随着学生的感悟,拓开去谈“万物都可以给人启迪”,建议进一步把握教育机智,及时的进行点拨。第二、课堂上学生的。在课堂上老师一定不能说“给大家几分钟,完成──”第三、合理科学地用好工具书。第四、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老师在教室的巡回务必转到四个角。第五、因材施教,鉴于孩子不同的个性,允许学生保持沉默。第六、语文课堂一定是打开的。

尽管算是有了点教学经验的老师,但我深知,自己跟优秀教师的差距,学海无涯,教海更无涯呀!

瀑布教学反思音乐篇十一

今天我执教的《大瀑布的葬礼》讲述的是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今即将消失的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文章内容浅显,但含义深远,涉及到维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这一世界性问题。下面我就来谈谈教学这一课,我的收获及启发。

首先,我来讲讲我的预设在课堂上的落实情况。在备课时,我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一、以情感为主线贯穿全文教学。因为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引导行为。只有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才转化为他们的行为,所以我决定以情感为主线贯穿全文教学。刚才,在课上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我就问学生:在读课文过程中,你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带着他们各自的感受来读课文。他们的情感经历着从震撼到痛心,再到气愤,到最后的欣慰。这一波三折的情感体验,既能引起学生对人类环境问题的深深忧虑,又激发了他们的环保责任意识。

二 、体现略课的特点。

本文是一篇二类课文,宜粗不宜细,该略则略。文章有11个自然段,我只重点处理了四个自然段。对这几段的教学,我着重引导读。尤其是对瀑布昔日、现在描写的段落,我让学生反复涟读,配乐读,个别读,集体读,创设情境对比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真正体现了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原则。

以上是我的预设在课堂上的落实情况。

其次,我来说说我自认为比较成功有特色的地方,那就是读。尤其是分别读了瀑布的壮美和枯竭的两段后,我又再次回放画面、音乐,再加上我富于情感的语言引读,学生在前后对比的朗读中,形成了震撼与痛心的强烈情感落差,从而触发了他们内心痛恨人类破坏行为的感受。所以我觉得此处的读挺成功。

最后,我来说说本课的遗憾,需要改进的地方。本课的问题都出在我的身上。当讲到对比的写法时,学生比较容易地找到瀑布的昔日和现在是对比,但还没发现游人前后的对比。这时,我首先犯了一个毛病,发问不准。我问学生:“在对比的写法上还有新的发现吗?”其实应该问:“除了瀑布前后的对比,还有什么的对比?”由于问得不清,学生开始乱猜答案。于是我又犯了第二个错误,跟学生要答案,连续叫了多人,希望有人能答对。其实,此时应顺学而导,马上引导读书,让学生看看课文的第四和第七自然段,这样学生就能找到游人前后的对比。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我的教学观念还是以教定学,而不是教为学服务,还有我的应变不够,这都是我亟待改进的。此外,从上课效果看,课的设计还是可行的。

瀑布教学反思音乐篇十二

一、问题的产生

很平常的一天,很平常地踏着铃声走进了课堂。

在轻柔的音乐的伴奏下,新课开始了。学生齐声朗读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我静静地听着,静静地注视着全班学生。相信那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美,一定深深地陶醉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朗读完毕,李晓静突然赞叹道:“写得真美!”她的同桌孔林峰却冷哼一声:“世上真有这么美的花吗?”

这句话全班都听见了。我有点恼,好像越来越不注意课堂纪律了。

“有!”这是一个很认真的声音。

“有!”这是一个很有点生气的声音。

叫声四下而起──乱了!

“看课文前面的彩图。就知道了。……学生们好像更起劲了,有的还似乎义愤填膺,更有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去翻书了。

二、应急措施

毫无预兆,便出现了这样的“花絮”,真让我措不及防。这情景,犹如一颗小石子扔进了平静的湖面,涟漪虽小,却也需要相当的时间才能消散,我无端地想起了李清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句子来。

全班57只小小的“鸥鹭”,有的振翅,有的啁啾,有的低眉,有的脸上显出不安的神色,有的却安静地伏在座位上,等着大家静下来,等着我的下一步行动。

用老方法,眼一瞪,静默半分钟,自然而然会波澜不惊,仍旧照预先设计的思路上课。而如今,我还能这么做吗?

腾出时间去专门讨论前面的插图,这时间能算是花在了刀刃上吗?

以学生目前的水平,也只是“猫看花被单”吧,他们能争论出个什么“子丑寅卯”来?

犹豫只是刹那间,我索性依着学生的兴致,顺其自然了:

“那好,咱们先不上课,大家来欣赏一下前面的彩图吧!”

一帧绝美的紫藤萝的插图展现在眼前。

“真是漂亮,我好像在哪儿看到过。”一生说。

“宗璞真有水平,花够美了,文比花更美。”善感的女生开始了感叹。

“我也会写呀,抽空也来崇拜我一下!”看样子自信满满。

我心生一念:何不顺水推舟,让学生自己也来试一下呢?

于是,我把争论的焦点过渡到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上:

“那好,接下来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插图并研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描写一下紫藤萝花。要注意两点:一、形态描写要逼真、贴切;二、要注意挖掘花的气质和精神。”

三、别有洞天

准备了几分钟,已经有学生迫不及待了,于是一场“脱口秀”开始了:

生:“我觉得宗璞描写错误,它根本就不像瀑布。整串花倒是像一串沉甸甸的葡萄。紫色沉淀的,该是甜的;颜色浅的,酸的要命,它在阳光下泛着白光,仿佛在大声宣告:别吃我!我是酸葡萄。”说到这里,这位学生自己也笑了。

(有人摇头,显然认为这描写并不精彩。对于第一个发言的学生,我先作了含蓄而简要的点评:描写是否有错误。不能轻易下结论;不过你的观察力和比喻都比较好,能从颜色和味道上进行联系;还有,你的发言让老师想起了一句话:少年不识愁滋味……)

我微笑着沉默了片刻,然后请下一位同学发言。

生:如果走近花旁,必能听见“哔哔剥剥”的爆裂声,那是它在风中大笑。可是它的小嘴巴实在太多了,只能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你听,有的咧着嘴,笑声脆脆的;有的抿着嘴,神情涩涩的。再走近去,那高高低低的笑声太密了,会被你撞得在阳光下“哗”地一声四散而去。

(好形象的描写,有人拍起手来。我也惊叹于这样的想像和措词,这个学生有很好的感悟力和语感,如此文笔,不久就能有佳作问世。)

生:我认为那是成千上万只紫色的蝴蝶,它们身披薄如蝉翼的紫色羽衣,栖息在细细的枝条上,随着春风的吹拂,“哗哗”地扇动着翅膀。

(这个描写华美,声色俱佳,场面壮观,动感分明,生动而贴切。我毫不吝啬地表扬了这位同学。)

生:你们的描写太秀气了!这花其实很霸道.无论是一朵还是整树,都透出十分旺盛的生命力和乐观的精神。细瞧,花朵那么多,密得连枝条都看不见了,生命的气势真是壮观!

(学生们开始看到主题和象征意义了,不错!)

生:我也认为花灿烂辉煌。你看,不是枝条上垂下了花串,而是花串紧紧粘住生它养它的细细的枝条,再也不肯离开,它们忍不住去抚摸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孪生兄妹,风吹来,如绸缎般的花瓣脸贴着脸,紧紧拥抱着。多香啊──它们嗅着,闹着,好像幼儿班下课了一样,这是一群天真烂漫的生命。

生:有风吹来,那淡淡的白色花瓣会不会随风飘散?那时,一片片花瓣争先恐后地飞离枝条,漫天飞舞,那景象是美丽还是忧伤啊?

(这是位多愁善感的女生,平时胆子很小,今天她犹豫好久才举手,那淡淡的疑问里透露出对生命的珍惜。想像最能使人陶醉,有的学生闭着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生: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绿色配紫色,但那紫藤萝盛开在深绿的背景上,色彩搭配别致而和谐,让人赏心悦目。

生:我想,那花一定是甜的,连花旁的空气,都充满了香甜的气息。

生:宗璞说它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我倒觉得那是缩小了的完整的瀑布,一道一道地垂挂在枝上,树枝乐得笑弯了腰……

生:如果那绿色背景换成黑夜,我认为是绚丽到极点的烟花。它开放时不再寂寞,那瞬间的精彩足以照亮漆黑的夜晚。

四、意犹未尽

口头作文还在继续,课堂变成了学生们争相展示个性、表现才华、流露情感和表达思想的最佳舞台。

不知不觉中,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所涉及的相关重点如对于生命的感动、对于生命力的赞美、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于直接描写、对于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的学习和运用。一都已得到了分析讨论和落实。而最重要的是,这里面所包含的那种感悟是建立在学生自发的、充满意趣的、生动而具体的练习之中的,他们仿佛是一群刚刚开始觅食的小鸟.群居在一起,在团体的氛围中.互相角逐、竞争,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发现,并享受着创造的快乐。起先也许他们什么都会啄食,但最终咽下并消化的,往往是最有营养的食物。

在感到欣慰的同时,这堂课也让我的内心惊动不已。我在课前预先设计的精美语句的品味、用词造句的特点、修辞方法的分析、象征意义的揭示等内容,现在看来离课堂是多么遥远迷朦,多么苍白无力。

这是一次偶发的行为,但又可以说是一次比较成功的行为。其实,世上很少有事物能够被预先设计和安排,课堂教学也一样。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随时随地抓住各种课堂契机.营造氛围,激活课堂,让学生时时处于创新与生发的机制之中.不正是我们应该改变观念、着力去做的事情吗让课堂生动起来,点燃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们敞开心扉、以实战解决问题.不也正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吗。

“争”的课堂,便是激活了的课堂。自主、平等、充满激励机制的课堂氛围,才能产生热情、自信、灵感和文采。让我们一起深深地思考两个最朴素的问题:语文能力究竟是什么?如何快乐地学语文?

本文发布于:2023-05-08 06:0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541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瀑布   最新   音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