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下学期篇一1.虽然孩子们都知道“2+2= 4”,但如果你请孩子们看着图来编算式他们哑口无言了。在孩子们的眼中,能很快的说出“2+2”后面的结果就是成功的表现,至于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式子,为什么要这样记录他们是很迷茫的;
2.虽然孩子们知道“2+2=4”,但如果我不是用生活中常用到的简单应用题的方法提问,而是用分合式子导入时,孩子们也懵了,而在老师的反复提示后,很多孩子们的眼里还是在迷茫着。按道理来说,分合和加减法背后的逻辑知识是一样的,但在孩子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分合知识之后,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把两者完全分开的现象呢?
如何让孩子能较快的理解算式的含义?
第一步:教具和口述应用题讲明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法就是遇到“又飞来了”、“又拿来了”、“又跑来了”;减法就是遇到诸如“飞走了”、“拿走了”、“吃掉了”。 让幼儿理解到加法得出的数是变多了,不是变少了;减法则是变少了,不是变多了。最后记住在数学的世界里,我们经常要用到三个字:为什么。“你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用加法(减法)?”
第二步:识加号、减号和等号及算式。往往是跳过了前面两个环节直接到这个环节了,所以孩子们很多并没有真正掌握到加法和减法背后的数学思维,而现在我们有了前面的铺垫之后,孩子们就能很好的掌握了,随后就可以进行由幼儿自编口述应用题直接转换成式题并对式题做出说明的练习。
第三步:组成学习加减的方法:数学的组成列出加减法,用组成知识论证加减法的正确性。在学习中,加减可结合进行,这样有利于幼儿掌握数群之间的关系(4+1=5为等量关系,5-4=1为逆反关系),培养了幼儿在逆向思维和思维在灵活性。
注意:口述应用题、数的组成及加减算式、运算之间在联系和转换。三者之间在联系和转换的方法是复习加减和发展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切忌三者的分裂造成知识间的割裂。教师可以先口述应用题,然后请幼儿用分合式的方式写出来,然后再用分合式编一道加减法算式,最后可以利用算式再编出一道应用题来。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下学期篇二《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
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拨一拨学具,帮助他们对于半点的巩固。
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下学期篇三近日,我发现班级幼儿在看动画片时对一些数字很敏感,幼儿的主动学习来自幼儿自身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7以内数的守恒》这个数学活动,创设了带领幼儿去参观果园、智力乐园为情境,让幼儿感受数的守恒现象的有趣。在活动中整个环节比较清晰。但是存在了一些不足:
一是目标上的把握比较不足,对于数的守恒概念还不是很清楚。
二是第一个复习环节游戏“摘果子”让幼儿拿出跟老师数字对应的数量苹果(苹果大小不一)比较不好验证,可以让幼儿到桌子上摆,这样老师更能清晰的.验证,而且幼儿也能够有自主探索的机会。
三是老师提问的问题比较没有针对性,导致幼儿一直在找物品的不同。
四是最后小结的时候,应该把前面三张颜色、大小、形状、排列不同的ppt汇总成一张,让幼儿更清楚的区分,教师对这张进行小结比较有效。
五是操作材料还需要再细致的思考设计更符合本节课《7以内数的守恒》。
六是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把数学生活化,是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活动的生活,使学生实实在在地用自己的脑筋,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自身的需要,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觉得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从而培养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下学期篇四幼儿教学是单调的,枯燥乏味的。再加上幼儿的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为保持幼儿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注意游戏引导幼儿联系实际,把字形结合起来,通过游戏引导观察和教师范写。这节课重点幼儿会8的组成和加减法。
1、认知目标: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
2、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实践、启发幼儿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8的组成以及8的加减法。
数字卡、硬纸片、挂图、8的加减法算式卡、宝藏。
一、复习
﹙1﹚从1数到7。
﹙2﹚6和7的组成及加减法。
二、新课
1、看图启发幼儿在“7”的基础上发现“8”的形成。
给“7”添“1”是8,8里面有8个“1”。
2、教师利用游戏引导幼儿理解8的组成,并让幼儿观察游戏人数的变换来摆硬纸片。
3、教师和幼儿玩“凑数”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练8的组成。
4、教师出示挂图示范口8的加减法应用题,让幼儿列出算式并学习看图口述8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5、游戏“寻找宝藏”学习计算8的加、减法算式。
(教师在藏宝的途中放着8的加减法算式,把全体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算对一题前进一步,哪组幼儿能最先算完找到宝藏,哪组获胜)。
1+7=8 2+6=8 3+5=8 4+4=8 5+3=8 6+2=8 7+1=8 8+0=8
8-1=7 8-2=6 8-3=5 8-4=4 8-5=3 8-6=2 8-7=1 8-0=8
6﹑活动延伸
7、复习总结。
反思:对于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来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一、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标签”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下学期篇五教学《0的认识》前,学生已学习了1~5的认识和5以内的加减法,初步感知到了数字的大小。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0可以表示没有和表示起点的含义,学会写0,初步感知0比1、2、3、4、5都要小。
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教学,步入数学的殿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把学生吸进神奇的数学乐园是每一位低年级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数学课中,创设儿童熟悉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也成为课程改革中的一道亮点。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它顽皮又聪明,最喜欢吃桃了,你们猜一猜,它是谁?
学生回答后,屏幕出现一只小猴子。
接着出示盘里装了2个桃。
师:有几个桃?用数学几表示?
学生回答,并举数字卡2。
动画展示小猴吃掉了一个桃。
师:现在有几个桃?用数字几表示呢?
学生回答,并举数字卡1。
动画猴说:桃太好吃了。小猴又吃掉了这个桃,这时候小猴望着空盘子。
师:盘里还有桃吗?
学生回答后,师:盘里一个桃也没有,空的,又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学生开始找自己的数字卡,有学生 举出0的卡片。
师:你为什么用0表示呢?
生:一个桃也没有,就是0,0表示没有。
师赞赏学生的说法。
师揭示本节课的`课题:0的认识。
师拿出1支粉笔,让学生说数,又拿出3支粉笔,让学生说数。师拿出一个空的粉笔盒,问:盒里有几支粉笔?
发动学生用身边的物体或文具,表示数0。
有学生把铅笔盒里的铅笔藏起来,表示0支铅笔。
有学生握紧拳头,表示伸出0根手指。
同桌学生活动,想办法用身边的文具、物体等表示0。
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猴子形象,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学习新知识。师运用桃、粉笔具体的实物表示数字的含义,一步一步,抽象出数字0表示没有的含义,体现了数学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同桌活动,想办法表示0为学生提供了活动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玩中学,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跃跃欲试的身手得到展示的机会。
师出示直尺,让学生观察直尺上的数字。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数字几的前面?
生:0在1的前面。
师指着直尺上的0和其他数,依次向学生讲解: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学生从前往后读直尺上的0~5,体会数越大离0越远。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0的认识》教学片段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0的认识》教学片段及反思师:直尺上的0起什么作用呢?我们用尺量东西时,首先要把尺上的0对齐物体的一端,这时0就表示起点。用尺试着量黑板擦,0对准黑板擦的一端,用尺量铅笔盒该怎样量呢?
让学生上台试一试。
师:原来量物体长度时,先用直尺上的0对准物体的一端,0就是起点。
师设计活动,让学生体会0表示起点的含义。
屏幕显示运动员赛跑时,准备起跑的一刻。
师:跑步时,起跑点就是0。
屏幕闪动起跑线,旁边出现文字:起点0。
师:同学们立定跳远时,起跳时在脚尖前划一条线,这条线就是跳远的起点,用什么表示?
学生回答后,师:各小组想比赛立定跳远吗?
跳远前要准备什么?
生:起跳线,也就是0起点。
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0起点纸条,各小组贴在教室的地面上,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立定跳远。
说一说,谁跳得远。
接着,师组织学生上位坐好,放轻音乐,让学生稍作休息。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在哪些地方见到过0?
生1:我家水表上有好几个0。
生2:电子钟上有0。
生3:高速公路出口,大牌子上有0。
生4:电话机上有0。
师:0这个数字,像我们学过的1、2、3、4、5一样,在我们周围经常看到,也经常用。留心的小朋友还会发现0的各种用途。我们在生活上多观察,多思考,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0表示起点的含义是抽象的数学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教师先用常见的直尺上的0,讲解0的作用,量物体时的起点,并让学生初步感受0比1、2、3、4、5都小。然后用起跑线,0起点进一步揭示这一含义。再让学生活动起来,比赛跳远,亲身体会0起点的含义。在跳远比赛中,以动促思,使学生在身体运动中理解数学概念。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在哪里见到0,逐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下学期篇六1、理解合式的含义,能根据题意写出5以内的合式。
2、感知数的组成方式,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幼儿活动材料《数学》p28《合合乐》
2、5份包装好的礼物盒、2只袋子,数量为5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合式记录图。
一、实物合一合
1、出示两只袋子。这两只袋子里藏着新年礼物,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拿出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份礼物。
2、一个袋子里装了2份礼物,另一只袋子里装了3份礼物,合起来有几份礼物。
3、2份礼物盒3份礼物合起来的5份。我们还可以怎么把礼物装进袋子,合起来也是5份?
4、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了解多种组合方式。
5、出示合式记录图,引导幼儿用画圆点的方式在方框里将两个袋子里的礼物数量表示出来。
二、圆点分合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为5的操作材料。如5个正反面的花片、5个方格。
2、幼儿将操作材料摆成两堆,根据操作的不同结果,幼儿用圆点记录在合式图上。提醒幼儿在记录的时候不要重复。
3、幼儿说一说几和几合起来是5.
4、教师奖5的合式按序排列,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合合乐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p2 8《合合乐》,引导幼儿理解合号的意义,并能根据图意用圆点或数字来表示合的结果。
2、引导幼儿正确表达图一,为以后学加法作准备。如两只小鸟在树上,又飞来一只小鸟;三条小鱼在缸里,又舀进来一条小鱼;花盆里有3多开放的水仙花,两个花苞;蛋糕上插着4支蜡烛,有插上了一支,等等。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鸟、金鱼、水仙花、蜡烛的图一,发现其中蕴含的组合关系,理解多少和多少合起来是某数。
1)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了抓糖游戏作为引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设计了很多小游戏,充分应用这些情景来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做到在发现中学习,在游戏中巩固新知。
2)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数的分与合的教学,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大小,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计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学生不死记硬背数的分与合,所以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尝试体会,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培养迁移能力。
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依靠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让学生经历新知的生成。
要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必须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即动手又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会了用以前学过的5、6、7、8、9的分与合的.学习方法来学习10的分与合,培养了他们的迁移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幸福和快乐,信心与勇气都来自成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学习的成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当然更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去参与、去选择,让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得到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
5)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说,学生听”、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做法,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敢于探索,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一种学会学习的过程,一种学生愿意经历的过程,一种快乐的过程。
需要改进之处:练习设计的层次性不够,欠缺题型的多样性。当堂练习只体现了两个层次:一是基础性应用,指与教材上的例题同结构、同题型、同难度的模仿性练习题,用于巩固当堂所学的新知识,如“想想做做”第一和第二题;二是综合性应用,是本堂课所学知识点的综合,以及本堂课内所学知识与原有相关知识的综合,如“想想做做”第三题和练习四的第五题。但是发展性应用并没有体现出来,而且题型略显单一,这是今后我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地方。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下学期篇七关于预设:结合当下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即通过游戏的环节,让幼儿体验1分钟的长短,了解1分钟长短的相对性,达成预设目标。
关于生成:根据幼儿活动中情况,临时变动了两个环节。
1.引导幼儿体验1分钟长短的两个游戏:“金鸡独立”和“拼图”,在试上活动中幼儿一开始都觉得1分钟是长的,所以原先预设的是拼图在前,让他们先在游戏中体验一下短的的感觉。但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幼儿,感觉就不一样,展示课中又有大部分幼儿觉得1分钟是短的.了,所以我临时将“金鸡独立”游戏调到前面了,让幼儿先在游戏中体验一下与自己想象当中不同的感觉。
2.幼儿讨论环节“金鸡独立游戏中觉得1分钟很长,拼图游戏中又觉得1分钟很短,这是怎么回事呢?”,有幼儿觉得这是时钟的指针走得有快慢,这是我预料之外的,因为我觉得大班孩子应该知道1分钟有长短是自己的感觉而已,而且在试上活动中孩子们的反应也是如此。但既然有幼儿提出了这一点,我就临时增加了一个环节——跟着秒针数数,这样做让幼儿切身体会到1分钟60秒的长短,也解决了个别幼儿心中的疑惑。
关于不足:1.活动中用ppt的形式展示了1分钟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用视频的形式展示,效果肯定会更好的。
2.预设本次活动时,一直在纠结此活动到底是数学领域还是社会领域这个问题,也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最后根据活动重点(时间的相对性)确定为数学活动。但是在最后评课中,还是有老师觉得这是节社会活动,甚至觉得可以定位为综合,或许从整个过程来看,社会成分过多了点才会有这种感觉,因此本次活动还有待修改和完善,突出数学领域的内容,弱化社会性的东西,放在延伸活动中也可。
点滴体会:我觉得活动中尊重幼儿、鼓励幼儿自主性的发挥非常重要,所以在游戏环节,我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并尊重他们的选择;在讨论环节,我也是鼓励幼儿畅谈自己的想法,满足每一位想表达的幼儿的表达欲望,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并给予正面、肯定的回应,激发幼儿继续思考、深入了解的欲望。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下学期篇八本堂课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活动准备充分,层次清楚。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了看整点。
本堂课的开始部分我以听音乐唱《小闹钟》歌曲,引出主题,我提问:“刚才唱的是谁呀?”小朋友都能说出是小闹钟。随后我通过念绕口令让幼儿了解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很浓厚。
本堂课的第二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我通过让幼儿说说《我的一天》,说说一天中做了哪些事情,猜猜看那些事情是在几点钟做的,为下面的活动:幼儿在钟面上拨出钟点做铺垫。但是我在引导他们说出一天中做了哪些事情时,讲得过于细致、所以占掉的时间比预设的多了几分钟,因此,把最后一个环节:幼儿练习(活动材料第二册第9页)改为了延伸活动。
从整堂课来看,幼儿的学习兴趣很浓,尤其是在游戏《小闹钟》时,他们能根据我拨出的时间用肢体做出相应的生活情景。
孩子们在这堂课的出色表现,比我预想的要胜出一筹。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下学期篇九12月是辞旧迎新的日子,这时候“时间”往往成为孩子们最敏感的话题之一,于是我抓住这一切入口设计“迎新年”的系列活动,“共同度过20xx”便是其中之一。在组织本次活动前,我先通过创设环境“新年倒计时”来激发幼儿对新年的期盼。其中我提供了20xx年和20xx年的月历,让孩子们借助月历来了解、记录离新年还有几天,引发幼儿产生使用月历的需求,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展活动“共同度过20xx”。在活动过程中,我和幼儿一起解读月历,了解月历上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回忆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在流程设计上,我首先从幼儿的已有经验人手,让他们提出问题并通过交流、讨论来解决,以此认识月历上的不同数字,理解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如年、月、日),从而学会看月历。然后,我用问题“每个月有几天”激发幼儿的思维冲突,让他们自主探索、记录,促使他们关注“每月的天数并不相同”这一特征。接着,我通过引导幼儿寻找月历上的一些文字来进一 步了解月历蕴含的丰富信息。最 后,我出示了幼儿在园度过的一些 特殊日子的照片,让他们在月历上 找出是哪月哪天,回忆共同度过的 美好时光。与此同时,我又让幼儿 在月历上寻找自己最开心的日子, 分享快乐,进一步感受月历上的数字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整个活动中,我紧紧扣住两点:
一、梳理幼儿对于月历的零星经验;
二、解读年历的秘密,让幼儿 通过自己提出问题、交流讨论、探索操作来解决问题。
1、解读月历,感受月历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了解数字在实 际生活中所表达的含义及其运用。
2、回忆美好生活,与同伴分享 快乐的情感。
1、利用20xx年和20xx年的挂 历在活动室一角创设“新年倒计r 时”的环境,让孩子们每天更新日 期,以此引发他们对时间的关注, 知道当天是几月几号,数数离新的 一年还有几天。
2、台历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记录用的笔、纸,展示板。
3、20xx年12月份的月历(教师按标准月历放大制作)。
4、-组有代表性的反映幼儿共同生活、游戏的照片。
一、月历上的数字
1.有谁能用完整的语言说出今天是什么日子?(某某年某月某号,星期几)离新年还有几天?
2.在这张月历上,你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3.这么多的数字在月历上有什么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幼儿分小组互相提问,互相交流,解决问题。)
4.小结:数字出现在月历的不同地方,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我们能通过这么多数字知道年、月、日和星期几。)
5.12月份有几天?一年中每月的天数都一样多吗?(幼儿先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翻看台历验证自己的想法。)
(1)请你们边翻看台历,边记录每个月的天数,并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将记录结果展示在活动板上。
(2)你通过记录发现一个月有多少天?一年中有哪几个月的日子是一样多的?你是怎么记录的?(幼儿通过讲解,分享不同的记录方式。)
6.游戏“大小月我知道”。
一个月有31天的是大月,其他的都是小月。如果不看月历你们能记住吗?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一手握拳,拳心向下,此时有四个指关节突出在拳背上,从食指开始,突出的关节部位代表大月,两指之间下陷部位代表小月。数到七月后退回原位接着数。
二、月历上的文字
1.马上就要到20xx年了.20xx年的第一天是几月几号?这一天又叫什么?
2.(出示日期下的文字“元旦”)“元旦”是什么意思?(师幼共同理解“元旦”的含义——一年中的第一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元旦”那天全世界人民都要庆祝新年的.到来。)
3.中国的新年叫什么?是哪一天?(教师出示汉字“春节”,幼儿在20xx年年历上寻找“春节”两字,讲出相应的日子是几月几号。)
4.离中国新年还有几天?那时我们能干些什么?
5.元宵节是哪一天?我们可以做什么?
6.小结:月历上不仅有数字还有文字,数字能告诉我们这一天是哪一年几月几号、星期几,而文字则能告诉我们一些重大的节日。
三、共同分享年的快乐时光
1.20xx年就要过去了,在这一年中我们共同度过了许多快乐时光。(教师出示一组反映大家快乐活动的照片。)
2.师幼一起根据照片回忆活动,并在月历上寻找活动的日期,如6月1日,做上相应标记。
3.-年中哪一天你最开心?请用笔在台历上圈出来。
4.请幼儿介绍自己圈出的日子,讲讲开心的原因。
亮点:该活动的内容选择和时机把握恰当,将迎新年与时间教育、数教育和文字认识有机结合,既丰富了幼儿使用月历的生活经验,也有利于幼儿加深对时间概念、节庆日的感知。活动内容和过程设计突出知识性与情感性、生活性的结合.留给幼儿较多的提问、探索和分享的空间。
不足:该活动还可以在以下两方面加强对幼儿的引导:
1.归纳提升幼儿对有关月历上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的理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寻找月历上的规律。
2.在认识月历的环节中没有设计“一年有几个月”的问题.而是直接进入让幼儿统计每月天数和记大小月的活动,因此缺乏逻辑顺序,易造成幼儿认知上的不适应。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下学期篇十1.能从多个角度按物体特征进行分类。
2.积极探索,加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提高观察、分析、合作能力。
1.引导幼儿观察,找出物体的某种特征,并进行多角度分类。
2.让幼儿明白自己在选择了一项分类特征时,要始终按同一标准进行。
1:教具准备:分类娃娃
2、学具准备:分类娃娃人手1份;分类卡槽人手1分;纸帽、塑料玩具(形状玩具、洪恩玩具、厨房玩具)、钮扣若干,分别摆放在活动室的相应区域内。
1、游戏导入
师幼问好,师:“今天老师要跟大家玩一个快快做的游戏,请大家听指令,看谁做得快!”教师发出指令,如,早上是爸爸送来的蹲下,不是爸爸送来的的小朋友举起双手;穿凉鞋的小朋友蹲下,没穿凉鞋的小朋友举起双手。幼儿听指令快速做出相应动作。
小结:刚才老师和小朋友玩了“快快做”的'游戏,所有的小朋友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分成两组做了不同的动作,第一次按照早上是否爸爸送来的分了组,第二次按照是否穿凉鞋的分了组。
2、集体活动
(1)创设情境:十个娃娃来做客。
师:“今天,还有一些娃娃也要跟我们做游戏,数数看有几个!(十个)他们各有特点,现在老师要求他们排成两队,把有相同特点的分在一起,谁能来帮助他们呢?”教师邀请举手的小朋友上来操作,并说说理由。
小结:原来像xx小朋友这样把有相同特征的娃娃分在一起的方法就是分类。
(2)请幼儿操作学具,说说自己的分类方法,是按照他们的什么特征分的,如衣服样式、性别、动作等,鼓励幼儿从多角度进行分类,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师:“请认真观察,这十个娃娃还有没有其他相同的特点呢?你们有没有跟他不一样的分法呢?现在老师为大家都准备了十个娃娃,请你们也来分一分。”“请谁上来说说自己的分法呢?”
小结:哇!原来我们可以找到娃娃这么多相同的特征,大家的观察力很不错哦!像你们这样,通过观察从多个角度找出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就是多角度分类。其实多角度分类在生活中应用得很多的。
4、分组活动
师:“咦!老师发现区域里小朋友玩过的玩具、纽扣和折的帽子都乱了,你们可以用多角度分类把它们整理好吗?现在老师请大家找分成4组,找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帮它们进行多角度分类,请你们商量要选择分的物品。”
第一组:分纸帽。将纸帽按颜色、大小、形状分类。
第二组:分塑料玩具。将玩具按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第三组:分扣子。按扣子大小、形状、颜色、孔的数量分类。
第四组:分厨房玩具。按颜色、用途分类。
教师在每组邀请一位小朋友说说他的分类方法。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分类,我们今天学习的多角度分类还能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我们整理图书、房间、衣服等等时都能运用到,分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条理,环境更整洁!我们今天的活动要结束了,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把学具收拾好。”
教学活动还可以延伸:
1、利用日常活动中的排队游戏,练习多角度分类。
2、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让其用简单的标记,记录每一次分类的方法。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下学期篇十一1.通过活动使幼儿理解单数双数的概念,并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自制ppt课件、歌曲《好朋友》、母鸡、小鸡带数字图片若干, 铅笔每人一支、幼儿分组操作材料 扑克牌 (单数 双数)字卡,轻音乐
一、请小朋友们听《好朋友》的歌曲进场,歌曲结束后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复习1-10的数字。
二、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瞧,这是哪里?2元超市,你们来猜一猜,它为什么叫2元超市呢?所有的东西,不论大小都是2元,想不想距老师一起去逛2元超市呢7老帀这里准备了一张代币劵,看看这是多少钱?从那丢地方看出是5元?个圆圆的硬硬的叫什么?(硬币)那还月一种软软的纸的叫什么>(纸币)?一共有5个一元的,所以就是5元钱。那刚刚老师说了,我们要到2元超市去买东西,看看老师昫怎么买东西的`。
2元钱买一件商品,再用2元钱再买一件商品,看老师用5元钱在2元超帀买了几件商品?(两件)买的什么?那还剩几元呢?还一元钱在2元趄市能买到什么?(买不到)为什么??2元超市就用2买一件商品,还差一元,所以买不到。
三、圈一圈
老师这里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1到10的代币劵,要请每个小朋友圈一圈,2元圈一下,并思考一下,看看这些代币劵中间藏着什么秘密,你能买多少件商品。请小朋友轻轻的起立,到旁边的桌子上圈圈,2元钱买一样东西。(放轻音乐)
四、在交流与比较中理解单双数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有些硬币缺少好朋友,有些都有好朋友。看看你的表格,有没有没买到东西的?是数字几?
(1)因为它不够2元钱,买不到东西。看看代币劵中,哪些是有剩余一元钱的?读读它们是几?
哪些是没剩余钱的?
教师小结: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地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单数;2、4、6、8、10这样都能凑成2个2个的数叫双数。
五、在游戏与操作中区分单双数举起手中的扑克牌,教师如举起单数卡片,孩子就要举起单数数字。
五、游戏:《小鸡找家》
今天给孩子上的是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单、双数》,让幼儿感知单、双数的主要特征。难点是自己操作对比,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环节设置上,我采用了老师先演示,幼儿发现规律,教师总结,幼儿再操作加深感知的方法。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下学期篇十二在生活中,幼儿随处可见到正方形、长方形的物体,而本次活动的开展就是在原有形的基础上拓展到对立体实物的感知和了解,开阔了幼儿在生活中的运用范围,是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在上课前,我有意收集了许多盒子,从上课一开始,孩子们就特别感兴趣,我从复习正方形(长方形)
→认识正方体(长方体)
→认识他们的几何特征
→联系生活中来认识。从整堂课,我教的轻松,孩子们学的轻松。
尤其是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的几何特征时,我预想到这是一个难点,孩子们可能不容易理解,于是,在教学中我用彩笔,给你每一个几何面标上数字。这样,比较起来就容易多了。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幼儿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都有哪些是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物品,为什么?孩子们都说的`特别好。
反思启示:
1、课前准备充分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2、备课时做到备教师、备幼儿,从孩子的水平出发,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如:用数字标示正方体(长方体)的6个面,这样,孩子既能盯住,又容易理解。
3、“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数学”,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下学期篇十三幼儿园大班数学《谁会滚动》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球体,二是圆柱体。据此,我安排了两次活动分别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了学习,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活跃。现将第一部分的活动过程及活动效果做些简要分析. 在《认识球体》活动中,首先给孩子提供了乒乓球、小皮球、硬币、光碟、小圆卡等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然后让每个幼儿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让他们知道球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的。再次让每个幼儿用手中的球体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动,用硬币、光碟或小圆卡也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滚动。通过几次操作活动后,孩子们懂得了球向任何方向都能滚动,而平面的圆则不能。这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起来。但由于少数幼儿贪玩,不能按要求操作,我在时间的把握上有点着急,导致这些幼儿对于球体的特征不够明确。
从设计这次活动,到实践这次活动,让我对教材的设计有了更透彻的了解,在数学领域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今后我会多去翻翻教材,把教材吃透,多走进教师的课堂,多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
这一教学活动后意识到的,其中存在许多不足:
1、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探索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够自己想办法来区别二者,但是,在教学时,我却疏忽了。直接让幼儿用滚、看、摸的办法来区别。因而,对幼儿学习方法的培养造成了空白。如果,在活动中,能放手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这样既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又能达到活动目的。
2、在指名让幼儿说说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我过于急噪,没有给幼儿充分的发言时间,没有顾及到一些孩子的活动感受,给幼儿语言的组织及发展的空间太小。
3、为给幼儿创设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我准备了很多的活动材料,但各种材料没有最大可能的发挥出作用来。比如:在让幼儿通过摸、看、滚来区别圆与球体的区别时,有一部分幼儿只是做到了看和滚,摸的很少,尤其是我准备了小的乒乓球,用拳头握以握,很快就能掌握球体的特征,我没能及时的提醒幼儿。
4、在让幼儿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球体物品时,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这一环节给孩子的时间不够,我过于急噪。
5、我发现部分幼儿参与活动不够积极
,只能跟着老师及小朋友完成一些活动,缺乏创造性。另外,还有一些幼儿操作速度过于慢。
本文发布于:2023-05-08 04:3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536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