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巴黎当“保姆”]保姆一个月工资多少

更新时间:2023-05-05 14:08:09 阅读: 评论:0

[我在巴黎当“保姆”]保姆一个月工资多少

    从来没想过,哪一天我会在巴黎生活一段时间,并且以操持家务的主妇――“保姆”的角色出现。这是06年临近春节的日子,我终于架不住二姐女儿bin的再三相邀,去了法国。
    说起来,二姐的女儿也是让我心疼,记得二姐文革中不幸罹难,bin还在襁褓中被人领走,从此天各一方,直到20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才得以团聚。那时bin已经在法航当空姐,和一个法国人尼克生活在巴黎,他们有一对儿女。女儿aiwa,7岁,儿子bao,4岁。从此我们生活中多了一份亲情,也多了份牵挂。
    飞机抵达法国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大约凌晨3点多。我们要了辆出租车。车子静静驶过沉睡的街道,来到一幢公寓楼门前。
    电子门铃惊醒睡梦中的尼克。先是一个法国式的拥抱,两个可爱的孩子一拥而上,拥抱一个接着一个,一口一个,“我爱你”,这是法国人的口头禅。此种盛情搞得我晕头转向,赶紧拿出礼物给孩子和大人。于是乎又一次亲吻拥抱,“我爱你”又在耳边雀起。
    直到一切安静下来,才有工夫仔细打量他们的家:这是位于6层楼的单元房,从螺旋式的扶梯上来,左手便是厨房;往右一拐是卫生间、浴室、儿童房、主卧室一字排开;而楼梯口
正对宽敞的客厅和宽大的阳台。一眼望过去,客厅里摆放的都算是有些年头的家具,比如一个上着铜锁的柜子,直到我离开也没见主人打开过,总让人感觉那里边仿佛封存着一个法国古老家族的什么秘密。一对长沙发,一架电子琴,透出些许现代信息。墙上挂着两幅中国仕女图,墙角摆着几扇中国明清时期镂空雕花窗阁,传递出女主人的身份。最有特点的是孩子们的卧房,玩具竟占去几乎半个空间。
    可能为了节能减排,白天室内温度很低,感觉清冷清冷的。直到坐下来品尝热腾腾的咖啡和红茶,才感全身暖烘烘的。
    我算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既是到了外甥女家,自然免不了要越俎代庖,“保姆”就此开始。
    赶鸭子上架,冒充中国厨师
    只片刻休息,在毫无准备的状态下被送到一个朋友家帮助准备年夜饭――包饺子。
    这又是一个中法合壁的家庭。迎面一个高大威猛的法国女主人和一个消瘦矮小的中国A先生和我热情寒暄,之后马上直奔主题――下厨房,因为时间来不及了。这时我才知道,再过几个小时将有十几位客人在此一聚。
    天哪!走进厨房我一眼看到餐台上大大的一坨肉馅足有七八斤就傻了,我哪儿会做馅啊!
说什么都没用了,只有赶着鸭子上架了。我把能想到的各种佐料通通放进肉馅里,他们竟不放青菜,纯肉的,再一搅拌,算大功告成。哎呀,我的中国老乡比我还差,连面也不会和,又只好我上。好在饺子皮我擀得不错,但在不锈钢餐台上――这里没有面板――擀皮,一擀一滑,真是艰苦卓绝!
    边干边聊,原来这是两位中法博士组成的家庭,法国女博士比我的男同胞整大10岁,生有一女已长成,最近刚买下这房。怪不得整个居室充满现代气息,没有一样老家具。可是无论从相貌还是个头儿,这两位似乎也不般配啊。很快我就发现自己老土。在西方人眼里,“只要相爱,年龄不是问题”。何况其他乎?以后多种场合多次听到这句话。或许这就是西方人最为经典的爱情观。而我感受到的却是一份浪漫,一份心灵的舒展。
    再看看我们A先生包的饺子,个个都趴在餐台上,多像大片“潜伏”。笑都来不及时就有人通报“客人到”。还真来了一位救星,一位中国女士。这时我也顾不上礼节了,手已擀得生疼,赶紧让位那个女士,以求自我解脱。
    晚宴开始前,却又突遭袭击,有人提议让我这个闯入者唱支中国歌曲,弹段钢琴曲。大过节的,虽弹唱得不好,为不扫大家的兴,来就来吧。我唱的什么都忘了,琴弹得是《多瑙河之波》,一阵掌声让我惭愧,其实我瞎弹,好久不弹了。请在座的法国人也来一段吧,
可他们却说不会弹。真扫兴!这里有画家、记者、学者,都是极有品位修养之人,着实让我吃惊又自豪,和原来想象的优雅的至少是琴棋书画的法国人不大一样啊。
    至于那饺子的味道嘛,“再好没有了”。看,客人们很绅士地正拿着刀叉津津有味又毫无声响地吃着,还不停地向我致谢呢。
    昂贵的钟点工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在美国我有体会,到了法国体会更深刻。钟点工一小时10―12欧元,折合人民币100―120元。在国内我也常请小时工,一小时10元,甚至更高。但感觉上还是便宜。其实换个思维,人家挣的就是欧元,我却总不自觉地在心里换算,当然显得贵了。
    bin家没有老人,两个大人要上班,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上幼儿园,虽已基本自理,但上学接送,上业余辅导班,放学后在家的时间,夫妻俩单独散步,都得花钱找人看护。我一来这么简单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第一天,有bin陪着送孩子,感觉很轻松,两个孩子也听话,好像不大一会儿就远远看到一座楼房前来来往往好多家长,有开车来的,有带着孩子徒步走来的。啊,原来这就是学校。它没有中国学校那样的大门,没有明显的标志,更像是街面上的店铺门面一样,但送
孩子上学的场景颇似中国。
    第二天我就单独接送了。由于道路不熟,回来在岔路口就迷路了,正当我拿着地图,一脸茫然地寻找道路指示牌时,一位过路的中年男子走到我跟前问,需要帮助吗?在这完全陌生的城市,真像遇见救星。我赶忙指着地图上家的位置用蹩脚的英语问他怎么走?没想到他竟懂了,还一直把我送到一条大道上,又指给我路线才离去。这着实让我很感动。要在国内他怎么的也是个雷锋吧!
    下午接孩子又遇到麻烦。4岁的男孩bao赖着不肯走,一定让我背他。背了一段路,我实在背不动了,答应给他买街边小吃店的一种类似国内煎饼的小食品,他才肯从我背上下来。一问价钱4欧元。又吓我一跳。其实就是用稀面糊摊成一个薄饼再抹上点巧克力酱。太不值了,我心想。可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松口气,我带着他们接着往家走。外国孩子活泼,非常顽皮,bao不知道什么是危险,经常在路边的建筑物上蹿上跳下,登高爬梯,让你心惊肉跳不说,真要有个闪失,怎么交代。急得我满街追他,用中文喊他,他也不听。因为他不怕我。引来路人好奇的目光。
    没办法,打也不成,骂也不是,要是我自己的孩子早就管住了。终于有办法了,他们不是喜欢音乐嘛,在家总让我弹琴给他们听。我就跟他们讲好,如果听话就教他们唱中文歌。
这招挺灵!一首首节奏鲜明的中外歌曲,一句一句地教,让他们踩着节奏跟我走。bao不闹了,aiwa非常认真地学,行进速度自然加快。
    回到家一看,一个黑人妇女正在熨衣服。这是他们请的钟点工。千万记住在这里不能叫黑人,那是不礼貌的,我就挨过亲戚批评,要叫非洲人。熨一小时衣服15欧元。不知什么原因,来两次就不来了。脏衣服眼看着越积越多。法国人太干净,每天从里到外所有衣服都要换,大到被单,小至内裤都要熨。可想而知洗和熨的量有多大。但在我看来这衣服不是穿坏的,倒是洗坏的。入乡随俗吧。于是,我又当起临时洗衣熨衣工。我在国内都没做过这种事,衣服都是拿出去熨。没什么克服不了的,我们这些吃过苦受过难的人,这点事能难倒我嘛!于是我认真学起熨衣服。开始家人简单指点,我很快总结出,上衣先熨领子,再袖子,再……下裤腰先熨,再对好裤线……有时会烫到手,满头大汗,胳膊发酸。可解决了亲戚家一个大难题,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一天,一家人带孩子看了一场儿童影片,名字忘了,但很感人,人家把小动物拍的那么富有人情味,看完十分感动。走出影院,天色已晚,就近在一家中餐馆进餐。但见一间铺面不大,却很干净,中式化装潢的面馆里挤满客人。我们要了几份中式面条,端上来一看,不就类似南方的阳春面嘛,光光的面条上面放上一小点香葱。售价12欧元一碗。还有
中国锅贴,就是烤制出的中国饺子,你猜多少钱?一个饺子,标价1.5欧元。惊呼的同时,我不停地说,bin太不值了,回家我给你们做。
    大话出口是要兑现的。第二天我们就来到中国城。所谓中国城,实际就是路边一个很不起眼的超市,稍一疏忽就能忽略过的那种。走进店里第一感官就不好,货架上凌乱不说,感觉到处都脏兮兮似地,员工多是外国人,只见到一位女华人。跟美国的唐人街真没法比,人家店铺装潢得金碧辉煌,窗明几亮,货物品种繁多,很是气派。而这里……又一想,咱不就是买点面和肉嘛,干嘛管那么多。看到货架上,面粉品种倒不少,有做蛋糕的,做面包的,还有……我们选了一包类似做饺子的面粉,一公斤0.80欧元。不贵啊,我想。肉,一公斤3.4欧,牛肉啊,也不贵啊!可以做多少饺子呢!
    接下来,每天送完孩子,就又多了一个差事,背上我的双肩包,上中国城买肉,买菜,买面粉。回到家就往国内打电话,问家人饺子馅怎么拌才好吃。哈哈,和面,剁菜,拌馅,一切准备停当,等孩子大人回家来再开始包饺子。
    尼克一边吃着饺子,一边用生硬的中文说了一句话,我听起来既不是法文也不像中文,他在说什么呢?我一脸茫然地看着bin。bin也琢磨了一会,突然大笑,当她说给我听时,我们俩几乎笑翻天,原来他是在用中文说,特别好吃!
    没想到爱吃中国饺子的还不止尼克,后来他们家有一阵子频繁地邀朋友来品尝中国饺子。英国人,法国人,还有不知是哪儿的人,总之客人们每每把蝶盘吃个精光,到厨房来谢我时,弄得我怪不好意思。因为我的厨艺蒙老外还可以,要在国内那是再差不过了。每天如法炮制,并不断改进厨艺。时间久了,我也了解法国人饮食习惯了。早餐面包加黄油,牛奶,咖啡,茶;孩子在牛奶中放进一种类似蓬松食品的巧克力豆豆和着吃完就上学了。中餐都不回来。而晚餐一大盘蔬菜沙拉,一盘风干肠或鱼或培根,主食米饭或面包。总之很简单。吃完时,每个人还用面包把盘里的一点剩汤沾得干干净净。即使有客人来跟平日也没有太多不同,只多一瓶葡萄酒而已。
    我不知该作何感想,就想起我们国人待客是满盘子满碗,一大桌子菜还嫌不够,还备有很多特色小吃,而最后剩下许多菜。我经常在饭店看到满桌子的菜品,几乎没动什么筷子人就走掉了。我们吃公款时也这么做过。发达国家人们的这种生活方式是小气还是务实?我心里不禁思索着。
    巴黎的天,女人的脸
    刚到巴黎,倒时差,忙家务,搞得人晕头转向。一天,猛抬头发现清晨的天空一片湛蓝,阳光柔柔地、暖暖地飘荡着,空气中像饱含着水珠,猛吸一口沁人心脾。zhen说:阳
光是为我而来的。zhen是bin的朋友,来bin家做客,bin白天上班时就由我陪着。zhen是一位见多识广,开朗健谈的老人,据说是中越混血儿。
    天空果然连着晴了三天。矮矮的太阳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晃得人睁不开眼。天庭低垂,白色的云朵与那纯粹的蔚蓝交相辉映,不时变幻出各种奇妙的图案。你看一只白色的帆船悠悠而来,缓缓荡漾在蓝色的大海面上,“天上也有大海?”恍若梦中的我一时间惊诧不已。看啊,那小船却已消失在无际天涯,只留下一道勾人无尽遐想的白色划痕。好半天我才恍然大悟,噢,原来是天上,是天上一架飞机啊!
    而天地之间耸立着的那一座座青灰色的楼阁和楼顶上一个个小巧的烟囱映衬在白云蓝天下,宛若一幅幅流动着的美不胜收的水彩画卷。
    当暮色渐浓,云朵变幻成玫瑰花瓣色,橙色、紫色、淡黄……和远处天际的海蓝、蔚蓝连成一气,真好像是一位妙龄少女在抖落一件七彩的衣裳啊。
    多美啊!人们常说,巴黎人崇尚艺术。难道是绚丽多姿的天空使然吗?
    多久没有感受到这纯粹的阳光与清新的空气;多久没有感受太阳那灿烂无比的光芒与温暖;更不曾像欣赏艺术品一样欣赏大自然赐于的奇妙天空,我心中充满无限惊喜,真想大喊,“太阳,你好!蓝天,我爱你!”
    几天后一个晴朗的日子,天空忽然飘起小雨,我赶紧到露台收衣裳。这时从高处往下望去,如织的马路像沁过油般油亮油亮的,一幢幢楼宇变幻成深铅色,轮廓清晰地呈现在浅灰色天幕下,又别有一番如诗如画的魅力。一会儿天又放晴,太阳出来了。
    我回到房中继续和zhen聊天。忽然感到一种轻微的声响,唰唰唰,抬头往窗外一望,哎呀,鹅毛般的大雪片正漫天飞扬,遮盖了露台上的凉桌、凉椅。我惊叫着,狂欢着,zhen,zhen,巴黎天气太奇妙了。
    “巴黎的天,女人的脸。”zhen不愧是老巴黎,她不紧不慢地说道。
    感慨之余,我想到家乡北京,在同样的季节北京天空老像霜打般地无精打采,又像秋后的大草原灰蒙蒙一片,空气中还透出一股土腥味。我的慢性咽炎一直治不好。而在巴黎,不知不觉它就好了,嗓子唱高音没问题了。看来空气质量的确很关键。诚如温总理所说,治理沙尘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治理的过程正像它的成因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爱护环境的同时,我默默地期盼有一天北京的天空也绽放出迷人绚丽的美景。
    漫步巴黎街头
    法国人标准的早餐是在床上吃的。这在国人看来不可思议。
    早餐十分丰富,有烤热的各式面包,佐以黄油、草梅酱或蜂蜜,泡上一壶地道的英国红
茶,再配以咖啡牛奶和各种果汁;还可以在牛奶中加进一种烤制的麦片、巧克力粉等。
    早餐开始,尼克抡起刀叉,耳边播送着早间新闻或乱糟糟的爵士乐,他一边一口口啜着红茶一边眯起眼睛享受着窗外清新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此时聪明的你,决不会上前打搅他的。这是双休日的第一个早晨。巴黎人即是利己主义者,又是利他主义者。绝不打搅别人,当然也不喜欢别人打搅,即使有再急的事也要往后推。看他摇头晃脑享受生活的样子,我轻轻关上房门出门去了。
    大街上冷冷清清,一排排轿车静卧在路边。只有四种人在忙碌:清洁工在忙着清扫路面。马路沿上流淌着清水,是用来冲刷地面和冲走垃圾的;报亭业主在忙着开张,一般这种报亭不只卖报纸,还兼代销售糖果等小商品,林林总总挂了一大堆;咖啡屋早晨6点钟开门,已挤满人,光顾这里的一般是老年人;面包店的伙计忙着往货架上码放新烤制出的面包,清晨的巴黎街头空气中飘散着浓浓的烤面包的香味,如果您不识路,寻着味儿就可以径直找到面包店。
    巴黎人午茶也很讲究,多为各式甜点,咖啡、茶、冰淇淋等。对甜食的偏爱是巴黎人的一大特点,奇怪的是我在巴黎街头几乎找不到一个肥胖者,无论男女老少体形都十分苗条。与豪爽的美国本土人士相比,巴黎人似乎更多了一种传统,一种绅士派头。怪不得,
法国人一贯看不起美国人。美国至今200多年的历史,法国人就说,看,我家的老房子已经有300年历史了。尤其是老年人,他们结伴逛街边公园,男男女女的装束让我不禁想起曾在电影里看到过的二三十年代巴黎人的镜头。
    或许正是这种传统,也真让我消受了一阵。巴黎人注重礼节,在餐桌上更是如此,最苛刻的当属不许当着人面,甚至家人面,打嗝、放屁、嘴里嚼着饭说话,等等。然而初春季节,咋暖还寒,一不留神就会吸进凉气,打嗝在所难免。又一个不留神在人前露了丑,马上要道歉,在家也得如此,搞得人神经紧张兮兮。于是,天性自由的我公然对抗起巴黎的繁褥礼节,口中念道,“屁,屁,屁,本是人生之气,哪有不放之理?”逗得aiwa和bao捧腹大笑,一定让我教他们说这段中文。于是餐桌上就热闹起来。
    的确,当我们年轻时,党鼓励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每个人要自觉把自己的一生贡献给革命事业。那种艰苦与劳累,肉体精神双重的压力,虽不能和革命先烈们比肩,但也绝不是现代年青人所能想象和承受的。这样的轻松真是绝无仅有,所以不该受到种种繁缛礼节的限制,当然在外人面前,咱绝不会露怯。看话题扯远了。
    漫步巴黎街头你总会有意外的惊喜。清晨的空气中像饱含着一粒粒水珠在你唇边轻轻滑过,让你恨不得咬它一口;窄小的街巷,用灰白色的大石块垒建而成,造型各异,透着自
然与纯朴;看似一座普通老宅大门的外墙,拱门上精美的装饰虽已显陈旧,黑黢黢的花岗岩墙体上,除了圣母玛丽娅雕像还有一群展翅飞翔的小天使,但视线再向上延伸,顶部会突然出现尖尖的哥特式老教堂,它与一座现代建筑物比肩而立,令人顿时有种置身时空交错的灵动;还有的用碎石砌就的墙面上爬满翠绿的青藤,一只淡黄色娇嫩的小花朵在春风中探头探脑地招摇着。走着走着,你会突然感觉到被一种浓烈的怀旧氛围包围起来,在不经意间它沁染你的肌肤,手臂,神经,犹如一条菜虫在全身缓慢地爬行。这难道是巴黎悠远的历史在向我招手致意吗?更不待说,穿行在灰秃秃的石头小巷间,心灵会拥有一份恬静、安适和自由自在的感觉,一切压力和困惑都远离你而去……
    其实世界上每一个角落,每一条小巷,每一个店铺……都曾经承载过许多鲜活的生命,它们都是历史与人生的见证,会让人对它产生一种特殊的依恋和情感。犹如在清晨的巴黎街头,当你看到一个门面狭小,装饰陈旧的老咖啡屋里聚集着一群老人,老友相见开怀地笑着聊着,仿佛有说不尽的喜悦。你,一个外国人路过那里,也会理解地发出会心的微笑,感到一种温馨。因为人类情感其实是相通的。无论外部世界如何变幻,不变的是人们长年累月积累下的习惯与记忆。只有在这些老地方,人们才能穿过记忆的河流寻觅到青春的踪影。
    是啊,想当年我远离故土,只身到东北工作,思乡之情常促使我到一个很像妈妈当年送我上小学的一个地方走走,虽然至今叫不上它的名字,可想家的时候,受委屈的时候,即使冒着大雪,我也要赶到那里走一趟,回来心里就舒坦多了。
    由此想到,当下我们国内城市正大面积拆迁,城乡一体化,加快城市化进程,无疑这是件好事情。但就个人而言,老街巷、老房子,所有童年的记忆,一夜间消失怠尽,无处寻觅,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变得如此这般的陌生。且缺乏审美,风格雷同的城市化布局,一个模子建设出的小区,给城市改造似乎又蒙上一层疑云。有一次大雪天,我竟找不到自己的家,这算不算个例呢?
    我喜欢到处游走,顺便了解当地的一些情况。巴黎这座城市是早在拿破仑时期,即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就确定了以巴黎为帝国首都的大视野,大致完成了这座城市的现代化格局。而具体实施此方案的是当时巴黎的行政首长欧斯曼(Hausmam)。他在1850年精心规划出巴黎的住宅区、街道布局、广场规模、交通系统,甚至制定了法律,限制核心建筑的高度和外观,相当有远见地打造出了巴黎这座虽历经百年沧桑,至今仍不落伍著名的世界大都市。
    至今巴黎任何一条道路和建筑都不能随意改动。即使是危房,也只能修缮,按照原貌内
部改建,更不得给周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从高处望去,巴黎如织般的马路,像沁过油似的锃明瓦亮,那是长期道路维护的结果。每个十字路口都十分人性化地设置了粗壮的扶手和栏杆,连接人行道和马路的坡度很舒缓,便于老人儿童行走。细节虽小,却透着对公共设施精心的设计与呵护。
    总之,依我看来在我国大规模城市建设进程中,似应既要创新又要关照到历史与民俗,真正为子孙后代创建出美好家园,为历史少留遗憾。我们不能乱拆乱建一气,那就真的叫“拆那”(China)了。(未完待续)
   

本文发布于:2023-05-05 14:08: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325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巴黎   中国   孩子   法国人   没有   城市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