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公益组织⼯资低、缺⼈才,真相其实是这样的
这么多年,我⼏乎已经听烦了公益圈关于“⼯资低、⼈才缺”的抱怨和讨论。(有同感的举⼿!)
当⼀个问题被经常性地提出来,反复地讨论,甚⾄引发悲剧事件,却始终未被妥善解决,会让⼈像得了绝症⼀样绝望。这背后,⼀定有⼀股异常顽固的⼒量在作怪。
就在前段时间,我应邀参加了由深圳⼩鸭嘎嘎公益促进中⼼主办的“⼀块就好ONENESS”公益⼈才“吐槽⼤会”,与深圳的公益同仁⼀起探讨交流,聆听他们的⼼声,感触颇深。
不过今天我不想还原现场的精彩,⽽是根据我这些年的所见所闻设计了⼏段情景对话。看完之后,也许你会明⽩⼀些真相,看到到问题的根源。
益⼈甲:⽼婆,不好意思,我回来晚了。今天单位事⼉多,⼜加班了。你今天还好吗?
益⼈妻:⽼公,没事⼉,我和宝宝都挺好的。看,TA⼜踢我肚⼦啦~
益⼈甲:哇,真的,我也看见了。这些⽇⼦⾟苦你了,⽼婆。每天挺着个⼤肚⼦还要操持家务。
益⼈妻:⽼公,等宝宝出⽣了,我们就租个⼤点的房⼦吧,这样我妈就可以过来帮忙照顾咱们的宝宝了。
益⼈甲:我也想啊,但我担⼼家⾥的开销越来越⼤,我那点⼯资不够⽤。
益⼈妻:要不你跟你们领导说说,给你加点⼯资,你都⼲了那么多年,也该涨⼯资了。
益⼈甲:这个恐怕有点难啊,前⼏天有个同事去找领导说⼯资的事⼉,结果就被领导批了⼀顿,说:“我们是来做公益的,⼜不是来赚钱的,给你加了⼯资,志愿者怎么想?捐款⼈怎么想?受助者怎么想?” 结果,这个同事就辞职不⼲了,去了企业上班。其实他能⼒挺强的,以前项⽬的事⼉他⼀个⼈就能搞定,他辞职以后领导让我们⼏个⼈分担,我们要是不加班根本⼲不过来。
益⼈妻:我当初嫁给你,就是觉得你是做公益的,⼈善良,⼼眼好,所以结婚的时候也没要你买房买车啥的。可是有了⼩孩以后,家⾥的开销只会更多,我们俩的⼯资加起来也不⼀定够⽤啊!
益⼈甲:我知道,所以我也在考虑要不要换个收⼊⾼点的⼯作。不过,要放弃这份⼯作,我还真舍不得。唉,好纠结呀~
益⼈妻:你的⼼情我理解,可是你现在作为丈夫和⽗亲最重要的责任,是照顾好我们这个⼩家,对吧?我相信,以你的能⼒和⼈品,⼀定会找到⼀份收⼊不错的⼯作。
益⼈甲:嗯。不过,如果能做我喜欢的公益,⼜不⽤为⽣活发愁,该有多好啊!
益⼈妻:会有这⼀天的!(期待幸运早点降临我家相公吧!)
根据益宝计划2015《中国公益从业者保障状况专题调研报告》,56.5%的全职公益从业者⽉收⼊(包括⼯资、奖⾦、补贴等收⼊的税前总和)低于全国平均⼯资,其中15.2%⽉收⼊不到2000元,37.3%⽉收⼊低于3000元。个⼈存款低于1万元的公益从业者⾼达66.9%,家庭存款低于1万元的公益从业者也达到36.6%,超过80%的公益从业者的个⼈存款低于全国⼈均存款⾦额(5.7万),其中⽆个⼈与家庭存款的公益从业者⽐例占⽐约1/4。
深圳罗湖区光合春⽥社会组织联合发展中⼼2016年开展的青年公益⼯作满意研究结果显⽰,76%的从业者认为薪酬待遇低,42%的从业者认为缺乏晋升机会。
⼩草根:公鸡⼤哥,最近⼜出差呀,在跟什么好项⽬呢?
⼤公鸡:唉,还不是我们基⾦会资助的那些公益项⽬嘛!执⾏情况不太理想,所以上⾯叫我跑⼀圈,看看到底咋回事?
⼩草根:那你这次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公鸡:唉,问题是发现了,可是我也没法解决!
⼩草根:到底咋回事?
⼤公鸡:我们资助的那⼏个机构,本来挺好的。可是最近⼏年⼈员流动⼤,执⾏项⽬的⼯作⼈员经常换,严重影响项⽬进度和执⾏效果,我们怎么向捐款⼈交待呀!我了解了⼀下情况,原来是因为⼯资太低了,也没有太⼤的职业发展空间,晋升机会不多,管理也不太规范⽐较混乱,有些机构完全是家长式管理,所以机构⽼留不住⼈,也招不到能⼒强的⼈才。你看这缺⼈缺才的,连⼀份像样的项⽬进展报告都写不出来,财务公开也不懂怎么弄,所以再好的项⽬也⼲不好啊!要是当初基⾦会在审核项⽬⽅案的时候,没把⼈员⼯资这块预算砍太低了,也不⾄于弄成现在这样吧。
⼩草根:噢,我有点明⽩了。你们这叫——“⾃作⾃受”。为了省点⼩钱,结果影响了整个项⽬的成效,简直得不偿失啊!所以,不管做什么事,该省的可以省,但不该省的⼀定不要省啦,要不然会有⼤⿇烦。
⼤公鸡:话虽这样说,道理我也明⽩,可是我们的捐款⼈能答应才⾏啊!本来捐款⼈就对我们收的那点管理费意见很⼤,都希望⾃⼰的捐款能百分之百到达受助者⼿上,说那谁谁家的基⾦会都“零管理费”了,你们怎么还收管理费呢?我们也活得憋屈啊!
⼩草根:噢,看来捐款⼈的观念也该改变⼀下了,不能“既要马⼉跑得快,⼜要马⼉不吃草”。连新出台的《慈善法》都允许基⾦会提取不超过10%的管理费。另外,作为资助⽅,你们除了给够钱,也有必要帮助这些机构成长,帮助培养⼈才,规范管理,才能让你们给的钱花在⼑刃上,要不然他们就像
从没下过馆⼦的⼩保姆,不知道好菜是啥味道⾃然做不出好菜来,只有知道好公益是啥样的,他们才能⼀步步变得专业起来。
志愿男:什么?你们做公益也有⼯资领?那我做了这么多年志愿服务,岂不是替你们⽩⼲活?公益不是要“⽆私奉献”的吗?你们就不能赚够钱了再来做公益吗?如果你们需要全职,为什么不找那些⽼板、退休⽼⼈来做呢?
机构负责⼈丙:⼤哥,话不是那样说的呀,志愿服务也是做公益,但并不是唯⼀的⽅式。您看我们机构同时做⼏个项⽬,有全职,也有很多像您这样的志愿者,⼤家各⾃发挥专长、团结协作,才能把这些项⽬做好。如果完全⽤志愿者,⼤家的服务时间不稳定不说,像⽼板和退休⽼⼈志愿者可能有⾜够的时间,但他们的专长不⼀定是我们需要的。⽽且,有些对专业能⼒要求⾼的岗位,就算开出⾼薪,也不⼀定能招到合适的⼈才呢。社会需求摆在那⾥,必须要有⼈尽快去做,怎么可能等到⼈赚够钱的时候呢?况且赚钱赚到什么程度才算“够了”呢?好像也没有什么统⼀的标准吧?
哦,对了,我看您在做服务的时候表现很好,有爱⼼⼜有责任感,要不您也来我们机构做全职吧?我们机构刚好有同事辞职,有职位空缺。
志愿男:哦,是什么职位,给多少⼯资?
机构负责⼈丙:职位是项⽬主管,税前⽉薪4500。
志愿男:啊~那我考虑考虑吧(⽐我现在的⼯资低多了~我还要养家糊⼝~)我先⾛⼀步了,我跟4S店约了三点看新车。机构负责⼈丙:哎——⼤哥,您别⾛啊~!我们⼥员⼯还有带薪⽣理假呢~~
益⼈丁:我们有个同事保哥,最近⽣病了,但因为家⾥没什么积蓄,缺钱治病,希望⼤家捐款⽀持我们为他发起的求助项⽬。他做公益好多年了,现在躺在病床上,我们看着好痛⼼。
⽹友⼄:已经捐了100块。不过,我想问下,他应该有社保啊,医疗费⽤社保能报销⼀部分的。
益⼈丁:谢谢您的爱⼼捐款!我们是公益机构,缺钱啊,所以员⼯都没有买社保,⼯资也不⾼,所以保哥到现在也没多少积蓄,有时候还要靠⽗母接济。
⽹友⼄:啊!怎么连社保也没有呢,国家不是强制要求⽤⼈单位给员⼯买社保的吗?不买社保好像是犯法的哦~你们是公益机构,这种犯法的事⼉也做吗?
公益机构,这种犯法的事⼉也做吗?
益⼈丁:呃——这个,很多企业也不给员⼯买社保的呀,况且我们是公益机构,筹款⽐较困难,基⾦会和企业这些资助⽅⼀般也不太愿意解决⼈员⼯资这块的开⽀。
所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们在招⼈的时候也提前告知对⽅,⼯资就这个⽔平,没有社保。如果对⽅接受就留下来,这是⼤家⾃愿选择的。
⽹友⼄:难道你们就没有⼈去劳动局投诉的吗?
益⼈丁:可能⼤家都接受了这个现实,所以还没听说有⼈去投诉机构没买社保,也很少有机构因为这个被处罚啥的,还有⼀些员⼯觉得社保没什么⽤。那些有社保的机构为了省钱,⼀般也不是按实际⼯资,⽽是按当地最低⼯资给员⼯上社保的!只有那些有钱的机构,⽐如基⾦会,才会给员⼯上⾜社保,还有住房公积⾦,有商业保险。咱们草根机构⽣来就穷,能活下来就不错了。
根据2015《中国公益从业者保障状况专题调研报告》,35.1%的公益从业者没有基本社保35.1%的公益从业者没有基本社保。仅有35.5%的公益从业者所⼯作的机构为其购买了社保之外的商业保险,更有17.4%的公益从业者没有任何保险。仅有5.0%的公益组织认为其保障⽔平“较⾼”,71.7%的公益机构认为保障⽔平“较低”或“很低”。
⽹友⼄:原来是这样,难怪你们招不到⼈啊!做公益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帮助弱势群体,是好事,但如果做公益的⼈⾃⼰反倒成了需要帮助的弱者,还会有多少⼈愿意来做公益呢?像我,在⼒所能及的范围内捐点款,没问题,但我不会做全职。虽然我也曾想过将公益当作值得我⼀⽣追求的理想职业,但我认为必须有⼀个前提,就是公益机构提供的⼯资待遇也应该配得上我的理想。
学者W:现在公益组织从业⼈员⼯资普遍偏低,是因为我国的公益事业处于初级阶段,公益组织普遍能⼒弱,创造的社会经济价值⽐较低,尚未得到公众的⼴泛认可。所以,公益组织低⼯资的现状是市
场决定的。⽽且公益组织⼯资⽔平低于政府与企业,在国外也⼀样存在,所以这算是国际惯例吧。
业界良⼼Z: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市场”呢?公益组织为什么能⼒弱?缺⼈才啊!为什么缺⼈才呢?⼯资太低啊!为什么⼯资低呢?不单纯是缺钱这么简单吧?归根结底,⽐起缺钱缺⼈才,最缺的还是⽂化——健康的现代公益慈善⽂化。⼀些陈旧过时的传统观念不仅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还造成各种认知与⾏动上的误区,正在阻碍钱和⼈才的流⼊,阻碍着公益慈善事业的进步。⽐如很多⼈总认为做公益的⼈就该牺牲正常的需求,就该像苦⾏僧⼀些安守清贫,不能对物质⽣活要求太⾼,否则配不上⽆私奉献这样的美德,所以不少⼈反对公益⼈领⼯资;也有不少机构管理者和公益⼈本⾝就觉得拿着⽐企业和政府低的⼯资,才像个做公益的。但是,⼀个社会若不善待那些为社会谋公益、求福祉的⾏动者,反⽽希望他们⼀个⽐⼀个过得惨,或者⼀味地牺牲⽽不懂得善待⾃⼰,⼀⾯期望“好⼈⼀⽣平安”,⼀⾯⼜积极塑造“好⼈没好报”榜样的畸形⽂化。以道德的名义扼杀⼈性的善,才是真正的不道德,⾮常不公平、不⼈道,也是不可持续的。
所以,⽆论是个⼈捐款者,还是基⾦会、企业这样的资助⽅、还是公益组织的管理者和普通员⼯,都必须将⼈员的⼯资视为必需的成本,不去⼈为压低、克扣甚⾄拖⽋,能够给予或接受与职业公益⼈能⼒、贡献相称的⼯资待遇,让他们也能拥有体⾯的⽣活,才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素质⼈才跨界进⼊公益领域,才会推动更多⾼校开设相关的专业,社⼯等专业的毕业⽣们才会愿意到公益组织⼯作;有了稳定、优质的⼈才队伍,公益组织的能⼒才会得到普遍提升,才能将公益事业做出真正的成效,⾼效
地解决社会问题,帮助更多弱势群体摆脱困境,最终让社会的爱⼼捐款等社会资源发挥出最⼤的作⽤!
据2015《深圳市社⼯⾏业年度数据报告》显⽰,2014年,深圳平均在岗社⼯为3535⼈,离职1622⼈,社⼯流失率⾼达22 .2%(北京、⼴州更超过25%),超出⾏业20%的警戒线,尤其是流失的多为从业数年的⾻⼲,其中很多⼈都不再选择社⼯⾏业。
另据四川省团委的调研,毕业⽣中选择社⼯领域从业的⼤概20%左右。上海的调查数据显⽰,社⼯专业毕业⽣只有三成愿意对⼝就业。薪酬过低是毕业⽣逃离本⾏的⾸要影响因素。
业界智者F:⾮常赞同,真相的确是这样!但冰冻三尺,⾮⼀⽇之寒,要解决起来,真不是⼀年两年的事⼉,也不是⼀两个⼈、⼀两个机构的事⼉。对公益组织来说,最需要的恐怕是如何解决眼前的问题。⽐如事关机构存亡的缺钱问题。
我认为与其啥都想做,⼜啥都不好,到处哭穷,不如砍掉⾃⼰做不好或者难筹款的活动或项⽬,集中精⼒做⾃⼰擅长的事情,潜⼼开发⾄少⼀个接地⽓、契合需求、抓住痛点的好项⽬(核⼼产品);如果⾃⼰的⼒量不够开发独⽴的项⽬产品,可以和成熟的公益组织合作,获得其授权和技术、资⾦⽀持,在本地执⾏他们的成熟项⽬,也可以多向资深的专业⼈⼠请教,请他们担任顾问,提意见给建议,推荐资源;在腾讯公益等平台发起项⽬时,⽂案⼀定要精琢细磨,尤其要讲好故事,做好传播;
执⾏项⽬的时候⼀定要⼀丝不苟,扎扎实实,并及时总结,及时反馈,公开透明,这是赢得资助⽅或捐款⼈认可的关键所在。机构管理层⾯,建议通过头脑风暴集思⼴益,该纠正的纠正,早点规范起来,把⼈⼼和⼈的创造⼒调动起来。
当然,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点,就是涨⼯资,不买社保的赶紧买社保,有社保的争取多买⼀份商业保险,善待员⼯的机构才会拥有更好的未来。尤其是在这个领域⼯资⽔平普遍偏低的时候,如果你咬紧⽛关为员⼯提供有市场竞争⼒的⼯资待遇,将来必定收获⼗倍百倍的回报,这是已经被企业界⽆数次证明了的铁律,因为“⼈”才是创造⼀切价值的核⼼。
⾄于缺⼈的问题,办法总是有的。⽆论任何时候,都要真正重视内部培训与学习,努⼒发掘现有的员⼯潜⼒,主动为他们创造成长和晋升的机会,是成本最低的留⼈⽅式;招募志愿者,并从中物⾊优秀并愿意全职者;公开招⼈时,⼀定要写清楚具体的任职要求、⼯作职责、薪酬等,最好别说“薪酬⾯议”,这可以帮助你⾼效完成招聘任务;与其他机构合作执⾏项⽬,当然也可以缓解⼈⼿不⾜的问题;如果你刚好和某个⼤企业关系良好,你可以尝试请企业“捐⼈”到需要的岗位,负责传帮带你想要培养的⼈员。
经济学爱好者:⽆论是做公益还是做慈善,⼀定要懂点经济学!如果你理解了古⼈主张的“义利并举”,懂得“荣誉⿎励”必须与“经济⿎励”同在,如果你知道机构管理应该遵守“奖善为主”的原则,你就会
知道该给报酬的时候不给报酬,或只给了低于市场价的报酬,结果只能是“⽌善”。如果你既不通⼈性⼜不懂经济,很多事情你就会搞砸。(为啥我最后出场啊?是因为贵圈普遍不懂经济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