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C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Spectral 软件操作规程
一. 打开仪器及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电源
二. 进入“Spectral”软件操作系统
三. 待仪器自检结束,点击OK,进入操作主页面
四. 快捷测量方式
对于紫外分光光度计最常规的分析测量,即波长扫描、时间扫描及固定波长,当进行单样品测量时,本方法提供了快捷、简便的操作方法。
进入“online:GBC…”,确定操作形式“Operation Mode”
1. 选择波长扫描“wavelength scan”
A 狭缝宽度“slit width”:在0.1~ 2nm之间(Cintra 40);
在0.5~5.0nm之间(Cintra 20);
为1.5nm(Cintra 10e).
B 光度测定形式“photometric mode”
吸光值“Absorbance” 百分比透过率 “%Transmittance”
反射率“Reflectance” 透过率“Transmittance”
C 波长扫描参数“Wavelength scan parameters”
扫描范围“Scan range”:输入感兴趣的波长范围
扫描速度“Scan speed”:7000~5nm/min一般选1000nm/min
数据间隔点“Date interval”:根据不同的扫描速度,数据间隔点以小为好
D在“File”中
点击“Select” 选择储存结果文件的路径, 例如:C:\Program\Spectral\spdata\
Name::输入结果文件名
Text: 输入需要的注释文件
E 做基线“Baline”: 把空白液注入两个比色皿内,并分别放入参比和样品光路,
点击“Baline”开始进行基线扫描
F 将盛有样品的比色皿放入样品光路,点击“Scan”开始扫描
2. 时间扫描“Time Scan”
A 狭缝“slit width”:在0.2~ 2nm之间(Cintra 40);
在0.5~5.0nm之间(Cintra 20);
为1.5nm(Cintra 10e).
B 光度测定形式“photometric mode”
吸光值“Absorbance” 百分比透过率 “%Transmittance”
反射率“Reflectance” 透过率“Transmittance”
C 循环时间“Cycle Time”:输入采样间隔时间。例如1秒
D 扫描持续时间“Scan duration”: 输入所需全部扫描时间,例如1分钟。
E 波长“Wavelength(s)”:输入工作波长,可在一个或多个波长下进行时间扫描,如果在多个波长下进行时间扫描, 波长之间用逗号隔开。
F 积分时间“Integration Time”:在此时间常数内进行积分,求出平均值。
G在“File”中
点击“Select” 选择储存结果文件的路径
Name::输入结果文件名
Text: 输入需要的注释文件
H 调零“Zero”:把空白液注入两个比色皿内,并分别放入参比和样品光路, 点击Zero调零。
I 扫描“Scan”:将盛有样品的比色皿放入样品光路,绿灯亮时选“Scan”开始扫描
3. 固定波长扫描“Fixed Wavelength(s)”
A 狭缝“slit width”:在0.2~ 2nm之间(Cintra 40);
在0.5~5.0nm之间(Cintra 20);
为1.5nm(Cintra 10e).
B 光度测定形式“photometric mode”
吸光值“Absorbance” 百分比透过率 “%Transmittance”
反射率 “Reflectance” 透过率“Transmittance”
C 强度倍数“Intensity Factors”:输入1
D 波长“Wavelength(s)” 输入工作波长,可在一个或多个波长下进行时间扫描, 如果在多个波长下进行时间扫描, 波长之间用逗号隔开。
E 积分时间“Integration Time”:在此时间常数内进行积分,求出平均值。
F 报告“report”
覆盖型报告“overwrite”
附加型报告“append”
简单报表“Short Table”
G在“File”中
点击“Select” 选择储存结果文件的路径, 例如: C:\Program\Spectral\spdata
Name::输入结果文件名
Text: 输入需要的注释文件
H 调零“Zero…”:把空白液注入两个比色皿内,并分别放入参比和样品光路
I 读数“Read”:将盛有样品的比色皿放入样品光路,点击“read”开始读数。
五. 自动测量(Automated Measurement):
对于紫外分光光度计最常规的分析测量,即波长扫描、时间扫描及固定波长,当进行批量样品测量时,本方法提供了自动操作方法。
“Application”中选择“Automated Measurement”,回车
1.描述“Description”:输入注释文件,可存储,调出及编辑密码。
2.设置“Setup”
1)方法“method”:
重复数“Number of repeats”: 在使用61池架时,所有标准品及样品的重复测量次数。
重复数“Number of replicates”:对每个样品的重复读取次数。
2) 样品“Sample”
自动标签“Auto Label…”(用于编辑样品名称)
样品个数“Number of samples”:输入总共需要测量的样品个数,例如:10,20。
样品名称“Ba sample name”:输入待测样品的名称,例如:KMNO4-。
样品开始号“First sample suffix”:样品标签从第几号开始编辑,例如:1。
3)仪器 “Instrument”:输入测量波长范围等参数(参数设置方法同快捷操作方式中波长扫描之参数设置方法相同),在样品和参比光路中均放入空白溶液,按“Baline”,进行基线扫描。然后按“OK”。
4)报告“Report”
需要报告“Enable report”
需要在线报告“Enable online results”
简略报告“Short Style”
报告内容;
包括仪器参数“Include instrument parameters”
包括方法参数“Include method parameters”
包括附件参数“Include accessory parameters”
精确度“Precision digits”:所得数据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
5)结果储存“Result storage”: 输入文件名及选择路径。
6)按“RUN”,并按仪器提示开始自动测量。
六. 结果处理:
● 检出峰表“peak table”:通过定义阈值及噪音值,让软件自动将扫描出的峰及谷检测出来,并可标注在峰形图上(Store)及以报告的形式表示出来(report)。
●王羲之行书千字文
十字法线“cursor”:以手动的方式显示出峰形图上任一点的X、Y坐标值。
● 重叠“Joinvisible”:将多个单独图形合并成一张图形。
● 分开“Split”:将合并在一张图形中的多个图形分开成单个的图形。
七. 定量测定(Quantify)
根据单波长或多波长的吸光值,或峰高、峰面积,对样品进行定量。此定量只能用于单一组分的样品的定量。
在“Applicalion”中进入“Quantify”
1.描述“Description”:输入注释文件,可存储,调出及编辑密码。
2.设置“Setup”
1)方法“method”:
A 概况“General”:
重复数“Number of repeats”: 在使用61池架时,所有标准品及样品的重复测量次数。
标准品重复数“Number of standard replicates”:对每个标准品的重复读取次数。
样品重复次数“Number of sample replicates”: 对每个样品的重复读取次数。
浓度单位“Units”:输入所用浓度单位。
B标准品测量“Standards”
Measure:是否需要测量标准品
&n高一化学
bsp; Recalibrate:是否需要重新校正
C校正曲线“Calibration Curve”
&nb自我规划
sp; Ignore :零点选择(忽略,使用零点及强迫过零) Square:二次曲线
Linear: 线性 Cube:三次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