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女座的缺点
第20卷第2期宿州学院学报Vol .20,No .2 2005年4月Journal 旅游营销策划
of Suzhou C ollege Apr .2005
另类的会话交际方式——灯谜
司林敏
(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 210093)
摘要:灯谜是广义的会话交际方式,虽然它不符合会话交际的原则,可是依旧流传久远,被人们所喜爱,这是因为灯谜的别解使灯谜具有良好的表达效果。良好的表达效果是任何一种语言形式得以存在的前提!关键词:会话交际原则;0度;正负偏离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05)02-0043-03
收稿日期:2004-10-15
作者简介:司林敏(1981-),女,安徽蚌埠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汉代汉语语法及语义学。
在人的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具体的言语行为来达到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目的。言语行为是指用言语来施行各种语用意图的行为。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实际上就是由一个一个的言语行为构成的。交际是
一种互动的行为,成功的言语交际行为需要行动的双方协同一致配合默契,因而会话交际需要有一定的合作原则。
会话交际行为的合作原则有会话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合作礼貌原则。会话合作原则是指保证信息传递能顺利进行,交际双方能达到最大限度的相互理解;会话的礼貌原则是指调节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使言语行为在和谐的氛围中顺利进行,从而使发话者的语用意图更容易实现。
言语行为的要素有发话者、受话者、活动内容或
称传递信息和语境这四个方面[1]
。言语行为就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因而从信息交流的角度来看,发话者或称为说话者是信息的发出者,受话者或称听话人是信息的接受者。话语内容即发话者利用语言符号表达具体的内容。语境是信息传递过程时交际双方所处的环境。既然言语行为是由发话者、受话者、活动内容、语境这四个方面组成,那么我们可以说只要具有这四个要素的人类行为我们都可以称为言语行为。这样我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许多言语作品都可以看作是言语行为,也就是会话交际行为。灯谜是我国从古代流传至今的一种文字游戏。一个灯谜包括谜底和谜面两个部分。灯谜是言语作品,它是否具有发话者,受话者,活动内容,语境这四个方面呢?我们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灯谜的谜底和谜面是活动内容,那么灯谜的制作者就是话语的发出者,而猜度灯谜的人则就是话语的受话者,灯谜的制作和猜度的过程中
发话者和受话者所处的环境的总和就
是灯谜的语境。一个猜灯谜的过程就是一个言语行为过程。
言语行为都要遵守一些基本的言语行为规则,如会话的合作原则,会话的礼貌原则。首先来看会话的合作原则。会话合作原则包括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其中数量准则是指“话语所包含的信息量与本次交谈所需要的信息量相一致,即在进行一次言语倒字开头的成语
行为时,发话者应根据语境的要求向受话者提供适量的信息,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1]
。很显然灯谜是违背这一点的。灯谜的谜面往往都是一些很简略的句子、词甚至是字,其所提提供的信息量不仅是简练的,而且是晦涩的,是严重的信息量不足,需要猜谜人用自己的背景知识去补充、去联想、去思考。比如以“记忆犹新”为谜面去猜《桃花源记》中的“乃不知有汉”一句。首先需要猜谜人有一定的古文化修养,能知道我国晋代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内容,而且还要有必要的历史知识,知道朝代“新”与“汉”的关系,并且要找到两者的切合点,才能猜出谜底来。再如以“银河”猜地名“银川”。要猜出这个谜底,必须知道一些文字学的知识,知道河与川是同义词,而且还要有必要的地理知识,知道有银川这一地名,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两者的切合点,少了哪一点都无法猜出谜底来。还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这样两句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有人以前一句为谜面来猜度两个文学名词。谜面仅提供了一句诗,猜谜语的人则需要具备与此诗一切相关的东西,比如要
知道诗的作者是谁,还要知道作者写诗时的状况,以及这句诗的上下句是什么,等等。仅知道这些是不够的,还要知道一些文学常识,并且通过思考将两者联系起来,才能猜出谜底“独白”和“悲剧”(白居易哭得最多,所以是独白;
43
而他之所以哭得最多是因为他最伤心,所以悲剧)[2]。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灯谜这种古代流传至今的文字游戏是违背会话的数量准则的,它以故意违背常规的会话交际方式为游戏规则,也就是“曲解”[3]。
再看质量准则。“增城温泉
它是指话语内容提供的信息必须跟语境中的实际情况相一致,也就是说交谈中发话者所提供的信息不仅要求是适量的葱的英文
而且要真实可靠,不说自己以为是谬误的话,不说缺乏充分根据的话。”[1]谜面的无所谓的真实性,关键在于和谜底的切合,不存在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的真伪性,因而只要谜面能与谜底巧妙的切合便是好的灯谜,所以灯谜是不遵守会话合作原则的质量准则的。
会话合作原则的关联准则是指话语之间以及话语话题之间应该相互关联。“对发话者来说遵守关联准则就是意味着他有说话的诚意,认认真真按照所说的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按照受话者的话语或接受新经验的心理顺序来组织语言,展开话语”[5]。因而关联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发话者每一次言语行为所发出的信息内容之间的关联,和发话者所传达的信息与受话者的接受心理和接受能力的关联性。谜
语的制造者即发话者所传达出的信息,也就是谜面是一个完整的信息流,传达着灯谜制造者的语用意图,只有谜面的每一个字或词或句之间有关联性,否则无法传达出发话者的意图,因而谜面的每一个语言符号之间是具有关联性的。灯谜的制造者与猜谜人大部分情况下是以一对多的方式,是在发话者不了解受话者的情况下发出的信息,因而不可能顾及接受者的接受能力和接受心理。接受者的接受能力主要体现在知识背景的储备。而接受心理则是社会心理的积淀,是在人类长期交际活动中形成的,是语言的社会性的体现,是接受者和发话者所共同具有的语言心理,主要体现在对词义的选择使用,搭配的选择,语法结构的选择等方面。比如以“1949的北平”打一城市名。谜底是成都。也许一部分猜谜的人根本不知道北平是一个什么地方,或者知道北平是中华民国时期的北京,但北京和成都的关联性实在很小,人们只有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北平建立首都这一点来想,才能得到答案。
最后来看会话原则的方式准则。方式准则是指话语的表达方式应该让受话者易于理解。“发话者既然诚心诚意要告诉受话者的一些事情,就应该让话语的表达方式清楚明白,简明易懂,使受话者能在花费最少的精力和时间的情况下获取最多量的信息,所以发话者在说话是应尽量避免歧义、晦涩、罗嗦、含混等现象,而追求一种通晓流畅、条理分明、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5]灯谜的“谜”告诉我们,灯谜不遵守我们日常会话的准则,它以不可理解为目的。如果一个灯谜被许多人很容易猜度出谜底,那么便失去了许多的趣味性和游戏性。灯谜的难以理解性源自于灯谜的制作和猜度的规则的别解。别解是一种非常规的思维,因而对于使用常规思维方式的接受者来说灯谜是谜团,是不可解的,是晦涩的,是含混的,甚至是歧义的。也就是说灯谜是违背会话原则的方式准则的。
灯谜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的交际方式,虽然由于它特有游戏性限制了它所能传达的信息很少,大部分情况下只是一种游戏,并不用来表达发话者的个人感情色彩,但有时谜底的话语是能体现发话者的个人感情色彩的。如“坐比站还高”,谜底是“狗”,是用来骂人的。因此发话者使用灯谜向受话者传递信息时,一定要注意灯谜所具有的感情色彩,不能使用使接受者在感情上很难接受的灯谜。因此灯谜是遵守会话合作的礼貌原则的。
灯谜是一种文字游戏,它有它特有的游戏规则,即“别解”。别解使得灯谜不遵守会话交际的原则,使得灯谜别具一格。别解究竟是什么呢?别解是指谜面和谜底的扣合并不是像字典、辞书那样对字词做出通常意义上的解释,而是有意识地利用汉字、汉语的特点进行某种曲解。灯谜的别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字形的别解。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拆分为不同的笔画和部首,而且复杂的字可以有不同的拆分方法。有的灯谜就是有意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某种曲解而设立。如用“矮”字为谜面来猜度“射”字。“射”字的字型我们常常看作是“身、寸”,而这一灯谜故意把“射”字的字形别解为“寸、身”(一寸之身,当然是非常的矮了)。之所以可以用“射”字为谜面来猜度“矮”字是因为可以将“矮”字的字形别解为“委矢”(将“矢”,即把“箭”委托出去,即射)[4]。
(2)对字义的别解。汉字本来大都是只有一个义项的,随着发展,字义由单义演变为多义的了。许多灯
谜就利用汉字的多义性来制造曲解。如老舍是我国现代的著名作家,人名只是一个人的代号,没有实在的意义。可在灯谜中,若以“故宫”为谜面来猜度现当代著名的作家“老舍”,是将“老舍”别解为古老的房子,取的是多义词“舍”的房子之义。若以“推陈出新”为谜面来猜度作家老舍,这是春的诗歌
将老舍别解为“对陈旧事物的舍弃”,而以“乐施不疲”为谜面来猜度作家老舍名是将老舍别解为“老是施舍于别人”之义[4]。字的多义在具体的语境中就不会误解,是意义明确的。灯谜故意违背这一常规,让一些在日常生活
44
中不会产生歧义的结构产生出多义来,造成别解。
(3)对造字法的别解。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六种,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灯谜则故意把某个汉字的造字法的别解。如“娟”本是个形声字,从女声。但在灯谜中用“弓”为谜面来猜度“娟”,古筝梅花三弄
这是因为将“娟”的造字法的别解为会意字,即把“娟”字的字形别解为“如、月”二字,意思是弯弓如同新月。再如以“一走就停”为谜面来猜度“正”字。这是将正字的造字法别解为“一和止”两字会意而成。
(4)对于句读的别解。句读是语句以及语句中词与词之间的停顿问题,与语法有密切的关系。任何一个语句都有一定的语音、语气的停顿规律,而灯谜常将对谜底和谜面的语句的句读进行别解。而对句读
的别解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求得意义内容上的别解,以达到谜底和谜面的相切合。如日常生活语言中,“吹牛大王”这四个字的句读是吹牛连读,大王连读,其节律为“二二”。汉语中的四字格,一般读为“二二”,这是四字格句读的强式,也有一三式和三一式,但很少,是四字未来规划
格的句读的弱式[5]。如“一衣带水”,我们常读为“一衣/带水”,但其语义的应该是“一/衣带/水”,这是语音结构和语义结构的不一致的一面,但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一致的。在多数的情况下改变语音的结构也就改变了语义的结构。如在灯谜中,用“罗刹女夸夫”为谜面,来猜度四个字的俗语“吹牛大王”。这是将“吹牛大王”的语音结构故意曲解为“吹/牛大王”(在《西游记》中,牛魔王又称牛大王,是罗刹女的丈夫)[4]。再如以“层云飞进重重山”为谜面来猜度“屈”字。谜面不能按日常生活的读法读成“层云/飞进重重山”,而应读成“层云飞/进重重山”,亦是将它别解为“层”的“云”字去掉,再进来两个“山”字[4]。再如用“湖光水影月当空”为谜面来猜度“古”字。这里的谜面不能读成“湖光/水影/月当空”,而是别解为“湖/光水影/月当空”。而且这里还有语义上的别解,光和湖的组合一般的语义选择是光线,而这里是“没有”之义。月当空的“空”也是这样,空和月的搭配时一般的语义选择是“天空”,而这里也是“没有”的意思(湖没有了“水”和月字了,即古字)。
综上分析可知,灯谜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方式,是交际双方言语行为组成的信息交流活动,可它是违背会话合作原则的数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的,即灯谜是非常规的言语交际行为,这样就很容易失去生活基础,不被人们所接受的。可事实却是相反的,灯谜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而且还将流传久远。这是为什么呢?
王希杰老师在他的《论归纳的辞格和演绎的辞格》一文中提出0度和正负偏离的概念。“0度是指语言的和语用的规律、规则,它是使用语言的社会成员所共同承认的,是客观存在的,相对稳定的,并不由使用语言的个人的意志的转移而转移。并不会适应特殊的语言环境而时时处处变化着,使用语言的个人不能任意地改变它,换句话说它对于使用语言的人是具有强制力的。偏离是指人们在交际的市场上一切言语行为,一切话语,都是对全社会所公认的客观存在着的语言的和语用的规则的偏离。话语既然是语言的投射物,它同语言本身就决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其实一切话语都不再是纯粹而又纯粹的语言了,或多了什么,或少了什么,或改变了什么,如此等等,话语总是个人的,存在于特定的语境中的,那么一切偏离总是与特定的说话人,特定的语言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6]
如果我们把日常生活中会话交际看作是0度的话,那么灯谜就是对0度会话状态的偏离。那么我们怎么看待这种偏离呢?王老师进一步从0度和偏离出发,把偏离分为正偏离和负偏离。而正偏离和负偏离之间的关系是逆向运动的,表达效果的正和负是正负偏离的区别。能够有较好的表达效果就是正偏离,而语言晦涩罗嗦的等等情况的就是负偏离[6]。灯谜是0度会话的偏离,从以上分析可知灯谜对会话原则的许多的准则都是不遵守的,从正常的表达效果来说应该是不好的,那么灯谜是正偏离还是负偏离呢?灯谜之所以流传久远,是因为灯谜特有的良好的表达效果。灯谜的游戏性质决定它不同于日常会话,而这种偏离并不是不为人们所理解,是可以为大多数人所理解,而且具有特有的游戏趣味,每当人们发现谜底时便有一种征服的快感,给人们生活带来日常交际话语所没有的表达效果,所以灯谜是
对语言的一种正偏离。从灯谜旺盛生命力的这一点来看,具有良好的表达效果是一种语言形式得以存活和发展的前提。
参考文献:
[1]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2001:213~277
[2]孙雍长.灯谜制作的主要方法(下)[J].语文建设,2002
(2):38~39
[3]孙雍长.灯谜制作的主要方法(上)[J].语文建设,2001
(1):36~38
[4]孙雍长.灯谜的猜射[J].语文建设,2001(1):35~36
[5]吕叔湘.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A].季羡林主编.
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吕叔湘选集[C].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90~315
[6]王希杰.修辞学论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282~285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