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不惑,70知天命
《论语》押运工 “为政篇”有⼀句话⼤家都应该听过:“吾⼗有五,⽽志于学。三⼗⽽⽴。四⼗⽽不惑。五⼗⽽知天命。
六⼗⽽⽿顺。七⼗⽽从⼼所欲,不逾矩。”孔⼦从15岁⽴志于学习,到了70岁的时候才算⼈⽣修炼圆满。
孔⼦活了73岁,这在平均年龄30多岁的春秋时期简直就是异类,已经接近了现在中国公民的平均年龄(75
岁)。如果要把孔⼦的⼈⽣二胡曲谱大全 当做学习范本,现代⼈还要做些改造,这有⼏点原因:
其⼀,圣⼈和普通⼈当然有差别,不能拿普通⼈和圣⼈的悟性和智慧相⽐;
其⼆,现代⼈25岁之前多数在学校度过,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很难获得丰富的⼈⽣经验;
其三,现代⼈的寿命⽐孔⼦⼤了不少,⽽且还在不断增长,乐观的估计,到了本世纪中叶,百岁⼈⽣或许稀松
平常,很多现成的活法⼉都要重新规划;
其四,如今的信息规模和知识体量远⾮春秋时期可⽐,现代⼈要消行书字体图片 化吸收中外历代传下来的知识就要花很久,
更别说还要学习不断产⽣的新知识,很多认知和规则随着科技的发展发⽣了巨变,提升认知需要终⾝学习。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以为把孔⼦的年龄认知节点往后移20岁,更适合现代普通⼈给⾃⼰“⽴Flag”:50⽽⽴,60
不惑,好听点的微信名 70知天命,80⽿顺前进大学 ,90从⼼所欲不逾矩。
“不知礼,⽆以⽴”,所以30岁的孔⼦是知道什么样的⾔⾏是符合礼数的。孔⼦时代的“礼”,其实就是那个时代
的“⼤道”和⾄⾼的社会规则。放在今天,“礼”似乎没有⼀个通⽤的说法,我的理解就是“三观”:世界观、⼈⽣观
和价值观。
现代⼈接触信息多且杂,选择很多,因此更容易彷徨。在50岁的时候,“三观”能够确⽴已经很凉糕怎么做 不容易了。事硬笔草书 实上
很多⼈⼀辈⼦都没形成确定的世界观、⼈⽣观和价值观,也就是没有“⽴”。
到了60岁,成熟的⼈看待事物不再碎⽚和⽚⾯,⽽是有⾃⼰的原则主张,⽤认知框架做出⾏关于自律的议论文 为判断,也就是“不
惑”。
对于百岁⼈⽣来说,70岁的时候⼯作压⼒没有知识论 了,⼦⼥也都长⼤成⼈,这时候开始真正过⾃⼰想要的⽣活。此
时所谓“知天命”,就是知道了⾃⼰的能⼒边界,于⼈于事不再执着,“尽⼈事、听天命”,⼀切顺其⾃然。
如果活到80,还有什么想不开的?“⽿顺”就是不在乎外界的评价,听什么都舒服,万物皆备于我;把什么都当成
好话听,难得糊涂,这是最⼤的智慧。
其实现代⼈⼤部分也活不到90岁,即便活到90岁也⼤部分做不到“从⼼所欲不逾矩”,只是变成了“越⽼越没出
息”,那也很正常——这样才更符合逻辑,圣⼈和君⼦在历代都应该是少数。
本文发布于:2023-04-30 09:37: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94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