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源流
一、姓氏的由来
“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姓”对人类来说,并非是与生俱来的。
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有关。在生产力水平和文明程度十分低下
的原始社会,每一个氏族都以某种崇拜物作为本氏族供奉的神物与标志,此即
图腾,后来就发展为用来区分身份、地位等的姓氏。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
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初期。姓是作为区分体能标准
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各姓氏互相通婚,同姓氏族内禁婚,子女归母亲一方,
以母亲为姓。中国的许多古代姓氏都是女字旁,这说明我们祖先曾经经历过母
系氏族社会。姓的出现是原始人类逐步摆脱蒙昧状态的一个标志。随着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姓改为从父,氏反为女子家
族之用。所以夏、商盐酸氮卓斯汀 、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后来在战国时期姓与氏合
而为一,统称为姓氏。
姓的产生是作为共同血缘关系的识别。《白虎通姓名》称:“人所以为姓者
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故纪世别类,使生相爱,死相
哀,同姓不得相娶者,皆为重人伦也。”而氏则是部落、氏族的标志,是用来区
别贵贱的。宋郑樵《通志氏族略序》说:“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
无氏……姓所以别婚,故有同姓、异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
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东周末年,随着奴隶制度的崩溃,姓与氏开始混合使
用,姓氏成为表明家族来历的标志,正如郑樵所说:“三代(夏、商、周三个朝
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郡望)明贵贱。”封建社
会时期,人有贵贱之分,到了近代,姓氏才无贵贱之别。
二、姓氏的源头
中国人的姓氏的总源头可以追溯至炎黄时代,中国的姓氏基本上都来源于当
时的后代。具体来说总源有三:黄帝族、炎帝族、东夷族。
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为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
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今河南新
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与炎帝共同被马蹄的功效 后世尊为“人文始
祖”。黄帝族主要有两大分支:一为颛顼族,二为帝喾族。颛顼是传说中古代部
族首领,《史记》说他是“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号高阳氏。颛顼后裔比较有头
绪的,主要有三支:一为舜族,二为禹族,三为陆终族。舜,《史记》说他是颛
顼的7世孙,其后代产生出陈、袁、田等姓氏。禹是颛顼的6代孙,他的儿子
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最美丽的地方 即夏朝,后产生出一些姓氏。陆终
父祝融,是颛顼的曾孙,曾孕育出一些姓氏。帝喾是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号
高辛氏,《史记》说他是“黄帝之曾孙”,“于颛顼为族子”。帝喾后裔中主要有尧族、
商族、周族。尧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是帝喾之子,其后
产生出一些姓氏。商族始祖名契,是帝喾之子,被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赐
姓子氏。子姓商族产生的姓氏,一部分直接源于商朝王族,而大多数则出自由
殷纣王帝辛的哥哥微子启所建的子姓宋国。周部族始祖名弃,也是帝喾之子,
姓姬氏,其后衍生的姓氏多达数百个。此外,据有关文献记载,匈奴族和鲜卑
族同黄帝也有血缘关系,所以,凡出自匈奴族或鲜卑族的姓氏,均列入黄帝族
系。
炎帝是传说中上古姜姓部落首领,因生于姜水(在今陕西岐山东,是渭河的
一条支流),故姓姜;因以火德王,又以火名官,故称炎帝;相传他教民耕种,
又曾尝百草为医药以治病,故又号神农氏。他原居姜水流域,后发展到中原地
区,《竹书纪年》说他曾居陈,“陈”即今河南淮阳。他的子孙大部分在河南境内
定居,使姜姓失而复得,又衍生出其他一些姓氏。在河南境内的炎帝后裔,主
要有方氏、雷氏、吕氏、许氏、文氏、申氏。炎帝后裔还有在山东北部的齐氏,
但其始祖吕尚是南阳吕国的子孙。
“东夷”是中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东夷族分为太昊族与少昊族。太昊,
是传说中古代东夷族首领,也是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太昊族以龙为图腾,
曾以龙为官名,其后裔姓氏有任、郝及白姓的一支等。少昊,号金天氏,也是
古代东夷族首领,相传他因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少昊与太昊是继承关系,
少昊部落是从太昊部落分出来的,活动中心在今山东曲阜一带,但其后代却分
布在全国许多地方。少昊后裔有两个重要人物,即皋陶和伯益。皋陶是少昊的
曾孙,也是东夷族的首领。当今第一大姓李及廖姓的一支,都是他的后裔。伯
益是皋陶之子,是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他是古代嬴姓(秦朝)各族的共同祖
先,后裔相当繁盛,赵、黄、徐、马、谭、江等姓都是他的后代。
三、姓氏起源
由于姓氏繁多,所以来源也相当复杂。后世之姓,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
1、以氏族、图腾为姓。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炎帝大战于阪泉
之野(河北境内),当时,黄帝指挥熊、罴、貔、貅、貙、虎六个猛兽参加战
斗,经过3次较量才打败了炎帝。乍听起来是荒唐可笑的,实际上是以猛兽为
图腾的6个氏族的黄帝部落,其中以黄帝所在的熊氏族为首的,故黄帝又称“有
熊氏”。氏族社会晚期以至夏、商时代,分支氏族的标号有的也成为后起之姓,
如:姬、姜、姒、风、己、子、任、伊、嬴、姚。由此而产生的姓氏在古代被
认为是“贵”姓 ,如姒、姜姓等人数少,但姓氏高贵。
2、以国名、邑名为姓氏。夏、商二代均封侯赐地,西周初年更是实行大封
建,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遍布九州,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如程、房、
杜、戈、雷、宋、郑、吴、秦、蔡等。周文王封少子于狄域,其子孙便姓狄。
白狄族一支在今河北省无极县建立鼓国,后代便有姓鼓。有的姓是秦汉以后外
邦人带来的,如米姓出自西域米国,安姓出自安息。周武王时封司寇忿生采邑
于苏,忿生后代因此姓苏。
4、以乡、亭、居住地名为氏。如嬴姓秦国的始祖非子的支孙封在邑乡,得
邑氏;至六世孙被周禧王封为邑侯,采食解州。 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
南郭、西郭、北郭,这四郭便成了姓氏。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牵牛花图 开,其后代姓林。宋恒公
之子字子鱼,其后人以鱼为姓。又如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
7、以排行为姓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
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如春
秋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8、以官职为姓氏。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一些以官
职为姓的姓氏,单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
等。
飞行员的报考条件 9、以技艺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
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
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11、以谥号、赐姓、避讳改姓。如庄氏原为楚庄王之后,康氏原为周武王
之弟康叔之后。 南朝隆武帝把国姓“朱”赐给了郑成功,闽台百姓称郑成功为“国
姓爷”。又如汉文帝名刘恒,恒氏因而改为常氏。
13、避仇、避难改姓。多为本族有人触犯刑律而要诛九族者,因避祸而迁入
异地而改姓,如汉代大臣杨恽被害后,其后世子孙改恽性;司马迁因祸下狱,
其族人改姓同。
14、其他姓源。少数民族的多字姓大部分简化、汉化改为单姓,如"拓拔"改
为元姓、"贺鲁"改为周姓、"柯拔"改为柯姓、"丘穆"改为穆姓、"哈巴色"改为翦姓
等。满族大姓"索绰罗氏"改为索姓、"瓜尔佳氏"改为关姓、"钮祜禄氏"改为郎姓、
"纳喇氏"改为那姓、"爱新觉罗氏"改为金姓等。另有以德行或闻著之事为姓氏者。
如汉武帝时年高德劭的老丞相田千秋恩准参乘着入朝,人称"车丞相",其后人遂
以车为姓。此外,还有以古都名为姓,以古朝代名为姓,纷繁复杂。
中国姓氏复杂,往往一个姓也有好几个源头。例如:尹姓的起源有二:其
一出自少昊的后代,以邑为姓;其二以官名命名,尹氏为商周时的官名,职位
相当于宰相。商汤时有伊挚为尹,周宣王时有兮伯吉莆为尹,他们的后代中都
有以尹为姓的,也称为尹氏。司徒的起源有二: 其一出自姬姓,是舜帝的后代。
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舜为尧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又名土司。
舜的后代子孙有的以其职官命姓,称司徒氏。其二 春秋时卫国大夫夏丁氏夏戊
的儿子期任司徒,其后也称司徒氏。傅起源如下:其一出于殷商名相傅说的后
裔,也即商王武丁发现大臣的地方命名的姓氏;其二出自姬姓,黄帝裔孙大由
(唐侯丹朱之子)封于傅邑,故其子孙便以地为氏,也称傅氏;其三出自赖氏
改傅姓,赖氏族人有为楚灵王所害,改罗、傅二氏;其四清代有部分满洲贵族
也改姓傅,如傅恒,满洲镶黄旗人,本姓富察氏。
姓氏中不但有单字姓,还有复姓,如诸葛、夏侯、司马等。复姓来源如下:
一是汉族复音姓氏绝大多数产生在商周和春秋战国时代,如钟离、上官是以封
邑为氏,东郭、南门是以居地为氏,公羊、子阳是以王父之字为氏,司马、司
空是以官名为氏,公孙是以爵系为氏,叔孙是以族系为氏等等。二是古代少数
民族的复音姓氏都是来自当时的译音,由于读音的原因,翻译成汉字就成了慕
容、宇文、万俟(mo qi)等。古代少数民族的不少姓氏原是有其意义的,如鲜
卑族慕容氏,其意是“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宇文氏,为辽东南单于之后,
因打猎捡得一个玉玺,自以为上天所授,是贵为天子的象征,鲜卑人称天子为
宇文,因号宇文氏。尔朱氏,其先祖为契胡部落酋长,世居尔朱川,以住地为
氏。除复姓外,还有合姓。所谓合姓,即由二姓合并而成。合姓的产生,大抵
为外甥继嗣舅父,女婿继嗣岳父,而又不忍使自己的本宗“断了香火”,于是将二
姓合并为一。如“陆费”,本姓“陆”,因“陆”姓之子养育于外家,继承其业,遂合
外字“费”姓为“陆费”,清代有陆费墀。申屠、夏侯、范姜等均为合姓。这种合姓
现象在我国古代妇女的姓名中更为常见,姓李的女子嫁姓赵的男子,则称赵李
氏,如此这般的李王氏、张刘氏、吴周氏、姚朱氏等到处都有。
四、姓氏的演变
战国时期,姓氏混一,而姓氏也基本固定了下来,但在以后的两千年里也不
断发生演变。大致说来有两点:姓氏的迁移和改姓。
在两千多年里,由于战乱、灾荒以及其它零星的迁移,中国的人口流动很大,
在这流动中,姓氏也随着迁移,分散到全国各地。大的迁移大概有这么几次:1、
秦汉时代。秦朝的南征北战,促使了大量人员的流通。由于灾荒及战乱,汉代
多次有大批灾民南迁。2、晋末。“八王之乱”后的动荡迫使大量中原人迁到淮河以
南地区。3、唐五代时期。安史之乱及五代时期的战乱使大批中原人外迁,后来
又有很多人迁到中原。4、北宋。靖康之乱后,宋室南迁,随行人员之多前所未
有。其它还有很多的迁移。在这些迁移中,有很多姓氏也随着传播,有的姓氏
也发生了融合和演变,极大地丰富了中华的姓氏文化。
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会有很多改姓的情况发生。其中有很多原因,主要如下:
因避讳改姓,避长者讳、避贤者讳等都会导致姓氏的改变,如秦亡后项籍称霸,
“籍”氏为避霸王讳,改姓为“席”;因避难改姓,如秦焚书坑儒,有个姓桂名贞的
博士早早得了风声,与全家改姓逃亡,此后桂家后代有的姓昋,有的姓炅,有
的姓炔,音同字不同,以示不忘本;因迁徙改姓,由于融于当地的民俗也会导
致改姓,如秦汉时期“韩”姓多流散到江淮一带,当地土音以“韩”为“何”,自随音变,
遂有“何”姓;因得罪或功赐改姓,如刘邦赐项伯、娄敬姓刘,赐英布后人姓黥;
在民族融合中改姓,少数民族的姓在与汉族融合后得到汉化,从而出现了康、
安、米、石以及贺兰、宇文等姓。还有其它多种改姓原因,这里不再赘述。
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姓氏必然变化很多。源多水活,流量变大。历史
上中国曾拥有多少姓氏,迄今尚难论断。明代的《姓觽》和《万姓同谱》,收录
了3700多个,但有人指出此数至多只及曾存在过的姓氏总量的一半。《百家姓》
中也共只收录了常用的507个姓,wps加水印 其中复姓60个,单姓447个。目前,全国
的姓氏约有14600多个,这足见中华姓氏文化的博大精深。
For personal u only in study and r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
本文发布于:2023-04-28 11:00: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92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