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优联盟23届高三阶段性质量检测历史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4-28 10:38:21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8日发(作者:基金会计工作内容)

皖优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阶段性质量检测卷

衡水点睛考试研究中心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拍个人写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吕培原 答案标

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

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十选择性必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的。)

1.商代借民力以助“公田”,而不向百姓的“私田”征收赋税;周代后期,不分公田、私田,均按什一比例征收实

物税,政府的收入得以增加。这一变化的发生

A.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B.直接导致分封制的崩溃

C.推动了生产工具的改进D.源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2.据大致估算,两汉时期流入匈奴境内的汉人总数达十余万。而在当时的汉画像中,我们也可以随处找到少数民族

的身影,“高鼻”“深目”“多须”“披发”“尖帽”等形象特征。这些现象反映出

A.汉统治者推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B.民族交融在汉代已形成一定规模

C.汉人文化思想中的传统意识浓厚民族元素丰富了艺术创作的内容

D.

3.有学者指出,“唐世宰相,名称尤为不正”,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尚书仆射、参知政事,“其名非一,皆宰

相也”,这样往往是“有宰相之职,而无宰相之权;有宰相之权,未必有宰相之责”。该学者意在说明,唐代宰相

的演变

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行政的高效B.有效促进了唐中央行政的合理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位的局面D.实质是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的产物

4.宋代时,全国范围内有大量草市开始发育为定期集市,各地对乡村定期集市有不同称谓,南方有“趁墟”,北方

有“赶集”之说,且还有许多草市发展成为镇市,许多镇市发展为城市。这表明,宋代

A.坊市制度界限已被打破B.长途贸易活动更加频繁

C.农村商品市场开始形成D.经济的活跃度有所提高

5.明代的思想家李贽认为“圣人”并不是道德上的楷模,“圣人知天下之人之身,即吾一人之身,我亦人也,是

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通为一身矣。”据此可知,李贽

A.以人自身为出发点提出平等观B.批判了君主专制的体制

C.提出士人要有一定的担当精神D.肯定了人私欲的正当性

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商建立新泰兴洋行,初期经营不善,英商转而退居幕后,由华商买办宁世福操办,宁世

福打着中国商号的名义从西北购买羊毛,再送往英国。这种合伙经营方式,可以规避关税、降低成本,新泰兴得

以很快建立羊毛贸易网。新泰兴的发展

A.说明民族资本受内外双重压迫B.是中国近代特殊社会性质下的产物

C.表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D.体现出转型时期中国关税弊端始现

7.1861年3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后,君臣朝野之间,往往视之为不祥之物,士大夫多耻预其选。终晚清之世,

国史馆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者皆立年表,而于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上述状况表明,当时

A.“天朝上国”思想已发生动摇B.清廷被迫适应外国侵略需要

C.传统外交观念仍有极大影响D.布新而不除旧成为时代潮流

8.右图漫画选自1911年4月30日出版的《神州日报》。该漫画

A.体现出时人生活得水深火热

B.反映出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C.揭示了清政府统治的必将入党的动机和目的 灭亡

D.说明广州起义已被清政府镇压

9.1935年之前,南京国民政府在重工业建设上始终难以投入较多的资源。1836年调整制定了《国防工业三年计

划》,加快了金融改革与金融统制、重工业建设和铁矿统制,以及交通运输建设的步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

一计划的实施

A.完善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B.使官僚资本的规模急剧扩张

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D.为抗战胜利创造了一定条件

10.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由邓子恢主持修订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该章程

规定:“为了照顾社员种植蔬菜或者别的园艺作物的需要,应该允许社员有小块的自留地”,并规定“每口人所留

的土地至多不能超过全村每口人所有土地的平均数的百分之五”。这些规定

A.适应了当时农村经济发展需求B.说明农业市场化得到中央的认可

C.表明社会主义体系的日渐完善D.印证了农村经济调整效果的初显

11.下面是西欧中世纪庄园平面示意图。据此可知,西欧中世纪庄园

A.领主与村民间和谐共处B.经济形态具有一定封闭性

C.村民实行集体劳作方式D.为城市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高三阶段性质量检测卷历史第2页(共6页)】233185D

12.阿兹特克帝国“三方联盟”指导向外扩张,但不在被征服地区设置行政区域,不派遣行政官贡,只划分了38个

交税纳贡区,派遣收税官进行监督;战败的部落仍独立存在,自主发展,只是按时向“三方联盟”交税纳贡。这表

明,“三方联盟”

A.是保障阿兹特克发展的军事联盟B.促成阿兹特克建立了联邦制帝国

C.加强了阿兹特克帝国的政治联合D.意味着阿兹特克是中央集权国家

13.下图所示是《哥伦布与大航海时代》第四章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

A.表明早期殖民活动伴随着暴力与冲突B.反映了哥伦布远洋航行的全过程

C.再现了哥伦布开辟新航路与殖民史实D.说明哥伦布已实现了其航海目标

14.法国1875年宪法未涉及国家预算,也未涉及司法组织和地方政府,对公民的权利更是只字未提,所有法律都仅

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然而,这样一部残缺不全的宪法却成为法国历

史上寿命最长的宪法。这主要是由于该宪法

A.适应了法国社会的长期发展B.体现了共和派的主张

C.印证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D.使总统权力得到限制

15.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到

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的15.05%。此时美国已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

于是,尼克松总统不得不矛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几月几号放暑假 的义务。这反映了

A.英国制约美国的霸权地位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C.浮动汇率已成当时的主流D.国际经济新秩序开始建立

16.下面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三种模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代表国家基本特征

保险型德国、美国、日本

社会保障费用由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分担,个人和

企业缴费是社会保险金的主要来源

福利型英国、瑞典

对每个公民从出生到死亡的一切生活困难与生活安全

保障,资金来源于国家税收和企业缴费

建立保障个人账户,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全部计入雇员

强制储蓄型(自助型)新加坡、智利

个人账户,个人账户投入资本市场运营,退休后养老保

险待遇取决于个人账户积累金

A.社会保障模式取决于各国国情B.高福利可以缓解欧美国家债务危机

C.欧美各国福利资金来源多元化D.政府在社会保障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高二阶段性质量检测卷历史第3页(共6页)】233185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一题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剥削阶级法律的本质和特征,固然是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但“法密则国无全民”。

汉代制定法律凡六十篇,三百五十九章,“律令繁多百有余万言”,到《北齐律》的十二篇九百四十

九条,隋《开皇律》又约为五百条唐承隋制,当大乱之后为谋求大治,务须“安人宁国”;故加强

法制,力求审慎、简明,于是《唐律》根据隋律再为省并。古代统治者认为,公布法要是国家严肃的

大事,商鞅“徙木立信”而令出必从,秦国由此富强;新莽自乱其法,终于崩溃;唐太宗鉴于隋末的

法令多变,认为立法要审慎,律条要简明准确,颁行后要有稳定性,便成了后世制定法典的准绳。天

下没有“万世不变的法则”,古代法制并不是封建帝王口含天宪“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

必皆非之”的那样。从《商君书》的“礼法因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到唐初立法的“取合时宜”,

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法制。总之,在我国古代史上,一朝结束,一朝兴起都制定法律,本质上是一致的。

——摘编自杨廷福《论中国古代法制建设》

材料二

明太祖朱元璋在总结元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时认为,元败于“纵驰”,因而主张“刑用重典”,即

“重典治国”。在立法层面,明朝颁布制定了天量的法律来加强对官吏的治理。《大明律》规定,设

“六赃”罪,即监守盗、常人盗、窃盗、枉法、不枉法和坐赃六种非法占有公私财务的贪赃行为,以

显示罪行的严重。明律中严厉惩罚贪赃枉法的条文比前朝法律大为增多,规定也更加细致全面。在刑

法制度上,对于违反法律官员的处罚,量刑较之前朝加重斗外,还有一点就是对于官吏的定罪一旦判

定,则该官吏永久被除名,终身不得录用。除此之外,朱元璋还说:“明射手座的缺点 处法令行之久矣,奈何犯者

相继?由是出五刑酷法以治之,欲民畏而不犯,作《大诰》以昭示民间,使之趋避。”尽管朱元璋明白

“明主治吏不治民”的道理,他深知农民阶级的威力之大,因此必须管理好人民,既要体恤民情,又

要防止民众力量过于强大

——摘编育蔡芃《论明代法治的“重典治国”及对中国当代反腐倡廉建设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制建设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法治政策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运用法律治国与前代的不

同。(8分)

【高三阶段性质量检测卷历史第4页(共6页)】233185D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近代城市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所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分

布在通商口岸。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大致是从鸦片战争后,即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40年

代末新中国成立时为止,前后经历了约100年的时间。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同步进行的,因此中国

近代城市化的历史也和近代工业化一样。

摘编自王圣学《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经济分析》

材料二

18世纪早期,英国城市人数约占总人口的20%~25%,1801年为33%,而到1851年时,英国已有580多座

城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4%,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城市就业机会

增多,形成了一股吸引农村移民的强大拉力。随着技术革新在棉纺织领域的展开,轻工业城市率先异

军突起。煤炭工业、冶金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一批能源和重工业城市。另外,交通运输业的变革,亦

给英国平添了一批新的交通枢纽城市,城市化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使英国由一个封闭分散的

农牧社会变为一个经济一体化的城市文明社会。

—摘编自陆伟芳《简析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口岸城市形成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征。(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英城市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平分土地利益极多,办法简单,群众拥护,外界亦很难找出理由反对此种公平办法。中农大多数

获得利益,分出部分土地,但同时得到了其他利益(政治及一般经济利益)可以补偿。因此土地会议应

该采取彻底平分土地的方针,将农村中全部土地、山林、水利,平地以乡为单位,山地以村为单位,

除少数重要反动分子本身外,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平均分配。不

但土地、山林、水利平均分配,而且要将地主富农两阶级多余的粮食、耕牛、农具、房屋及其他财富

拿出来,适当地分配给农民中缺乏这些东西的人们,地主富农所得的土地财产不超过也不低于农民所

得。大规模的森林及水利工程不能分配者由政府管理。此外,同意即由土地会议通过|土地法大纲,作

为向各解放区政府的建议。同时,起草一个党内决议,由中央公布。

——摘编自《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义(1947年9月6日)

【高三阶段性质量检测卷历史第5页(共6页)】233185D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前夕,刘少奇就已经认识到:“今后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恢复与发展中国的经济。”

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土地改革运动,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个基本条件。最终,通过渗透

于各种基本的社会关系领域之中的法律秩序来实现这一平稳过渡,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优方案。

他前后多次与其他一起就新区土改的基本政策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并向党内外人士广泛地征询

了意见、最终确定了“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

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改革法》。

——摘编自翟佳琪《刘少奇:土地改革法的主持起草者与推动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共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复示的背景。(4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后两次土地改革的异同点。(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开始于16世纪初的欧洲基督教改革是当时复杂的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这次运动的代表人物

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等人通过改革,挽救了陷入危机的基督教,也挽救了黑暗中的欧洲,为欧

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郭继荣白靖宇主编《西方文化简史》

运用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整体或任一观点均可)进行探讨,可以对材料的观

点进行补充、肯定、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长洲券历史第6页(共6页)】233185D

皖优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阶段性质量检测卷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考查先秦时期的土地及税收制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由商代到周代,特别是春秋时期私田的增多及调整了产品分配形式,

由劳役地租简笔画铅笔 向实物地租过渡,调动了励志的英文短句 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增加政府的收入。此外,私田开始征税表明私田的合法性得到承认,

而私田大量出现本身就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到西周时期,不论公围、私田都要征收实物税,这在一定

程度上是增加土地拥有者的负担,且奴隶社会并没有农民这一说法,故排除A项;秦统一全国的军事行动及郡县制的实行直接导

致分封制崩溃,故排除B项;材料中的收税变化与生产工具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C项。

2.B考查汉代的民族交流。根据材料“两汉时期流入匈奴境内的汉人总数达十余万”和汉画像中可以随处找到少数民族的身影,

由此可知,两汉时期民族交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故B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材料无法判断汉人文化思想中的传

统意识浓厚,故排除C项;材料的侧重点是汉人塑造的少数民族某些独特的形象特征,而非艺术创作内容的丰富问题,故排除D

项。

3.D考查唐代的三省制。根据材料,唐代皇帝把宰相的权力和职责进行多重划分,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削弱相

权,加强皇权,故D项正确。相权的被瓜分,容易导致遇事相互推诿,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排除A项;材料的现象是皇权

专制统治的结果,并未体现出行政的合理化,故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对官位垄断的是科举制,故排除

C项。

4.D考查宋代的经济。结合材料中“大量草市开始发育为定期集市”“有许多草市发展成儿童图书推荐 为镇市,许多镇市发展为城市”等信息

可知,在宋代,民众参与经济活动的频繁度提高,带动了经济的活跃度,故D项正确。材料与坊市制度无关,故排除A项;材料

说的是赶集等参与度,长途贸易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排除B项;草市在南北朝时期就已形成,故排除C项。

5.A考查明清民主进步思想。根据材料,李贽认为圣人和我都是人,天子和老百姓也都是人,由此可知,李贽以人性为出发点提

出君民平等的理念,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君主专制体制的批判,故排除B项;李贽生活的时代并未发生巨变,且材料

也体现不出士人的担当精神,故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6.B考查近代中国的关税。根据材料中新泰兴洋行实行中外合伙经营,从而“规避关税,降低成本”可知,新泰兴能够在中国有

所发展,是因为以华商出面经营,才能建立了羊毛贸易网,这说明新泰兴的发展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故B

项正确。新泰兴洋行是外商在华企业,不是民族资本,故排除A项;华商宁世福是买办资产阶级,不是民族资产阶级,故排除C

项;D项错在“弊端始现”,故排除。

7.C考查晚清的外交。从材料信息看,总理衙门主管与外国人的事务,总理衙门成立后,受到当时清廷统治阶层的歧视,总理衙

门官员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体现出由于长期闭关锁国形成的思维惯式影响较深,当时的传统外交观念仍有极大影响,故C项正确,

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君臣对总理衙门的不公,而非清廷被迫适应外国侵略的要求,故排除B项;总理衙门的创立是“布新”,

但仅从总理衙门这一事上就说当时布新而不除旧成为时代潮流显得孤证不立,故排除D项。

8.C考查近代民主革命。根据材料,“1911年4月”“广东最近之风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黄花岗起义的影响,从漫

画中可以看出,空中爆炸连连,刀剑飞舞,下面的清朝官员们个个惊慌失措,四散奔逃,这种紧张的“广东最近之风云”影响

较大,揭示了清政府统治必将走向灭亡,故C项正确。从材料信息看不出时人的生活情况,故排除A项;漫画体现不出清廷的腐

败无能,故排除B项;D项对漫画信息理解正好相反,故排除。

9.D考查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根据时间“1935年之前,南京国民政府在重工业建设上始终难以投入较多的资源”及所学知

识可知,1936年的《国防工业三年计划》是在世界经济大危机和日本侵华加剧的背景下实行的,在“统制经济思想的指导

下”“金融改革与金融统制、重工业建设和铁矿统制,以及交通运输建设”等国防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在一定程度

上为以后抗战的胜利准备了一定条件,故D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借鉴了而不是完善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故排除A项;官僚

资本的规模急剧扩张是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故排除B项;《国防工业三年计划》主要是调整金融和发展重工业,并未实现国民经

济的协调发展,故排除C项。

10.A考查新中国过渡时期的农业建设。结合材料中“1955年”“允许社员有小块的自留地”“不能超过……平均数的百分之五”

等信息可知,面对当时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民纷纷加入合作社形成的经济工作问题,党中央及时对合作化运动中存在的问题进

行了调整,适应了当时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故A项正确。社员允许有自留地并不等于农村市场化,故排除B项;社会主义经济

体系确立是在1956年,故排除C项;农村经济调整是在1960年以后,故排除D项。

11.B考查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分析“西欧中世纪庄园平面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中世纪庄园的经济形态是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主要是为了满足庄园的生活需要,具有一定封闭性,故B项正确。西欧中世纪庄园村民份地是从领主

处领有的土地,需向领主服一定的劳役并缴纳租税,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西欧的庄园中,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

农民份地组成,自由农份地是自耕自收的,并

【高三阶段性质量检测卷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233185D

不是集体劳作,故排除C项;庄园经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排除D项。

12.A考查美洲文明。材料指出,“‘三方联盟’指导向外扩张”“不在被征服地区设置行政区域,不派遣行政官员”,只是

“派遣收税官进行监督”,“战败的部落仍独立存在,自主发展”,要求他们按时“交税纳贡”,以满足阿兹特克帝国的军事

扩张,故A项正确。“三方联盟”没有促成阿兹特克建立联邦制帝国,“战败的部落仍独立存在,自主发展”,故排除B项;分

析材料可知,“三方联盟”只是一个是保障阿兹特克发展的军事联盟,而不是政治联盟,故排除C项;“三方联盟”“不在被征

服地区设置行政区域,不派遣行政官员”“战败的部落仍独立存在,自主发展”,因而阿兹特克是中央集权国家不是从“三方

联盟”体现出来的,故排除D项。

13.C考查新航路开辟。材料指出,哥伦布首次登陆美洲,他的航队“在巴哈马群岛巡航”“发现……进一步沿古巴海岸绕行”,

去“寻找猜想中的巴布丘岛”“发现……沿着伊斯帕尼奥拉岛海岸航行”,遭遇“海难”,为了殖民“修建纳维达德要塞”,

并制定了“要塞的管理规定”,然后才“起航返回西班牙”,这些章节再现了哥伦布开辟新航路与殖民的史实,故C项正确。材

料未体现早期殖民活动是否伴随着暴力冲突,故排除A项;材料这些章节简要地反映了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的过程,而不是所有航

行过程,故排除B项;哥伦布大航海目标是到达印度,掠夺黄金和香料等,从材料中可知,他到达的是美洲,没有实现他大航海

目标,故排除D项。

14.A考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体现了多方利益,是多方妥

协的产物,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能够长期实行,故A项正确,B项排除。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不是该宪法长期实行的主要原

因,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对总统权力的限制,故排除D项。

15.B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黄金储备遭受损失,且美国已完全丧失承担美

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了瓦解,故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英国制约美国

霸权地位,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浮动汇率成为主流,故排除C项;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故排除。

16.A考查社会保障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基础比较雄厚

的情况下,国家为公民提供一系列生活保障;福利型是在经济比较发达,国民生活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自助型是以促进国家经

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由此可知,各国家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时是根据本国的国情来决定的,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高福利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故排除B项;根据材料,每个国家福利资金来源不同,有的是个人自助,有的是企业和个人承

担,有的是政府、企业、个人承担,并不是每个国家福利资金来源都是多元化的,故排除C项;福利型模式中,国家政府在社会

保障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余两种模式并不是,故排除D项。

17.(1)特点:法制建设由繁到简;法制建设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制定法律因时制宜,有所变革;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6分,

任答三点即可)

(2)表现:重典治吏;重典治民。(4分)不同;法律罪名增多;法律更加细化;处罚更加严苛。(4分,任答两点即可)

18.(1)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推动;中国传统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战争、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人口向城

市集中迁移。(4分)

(2)特征:英国城市化速度快;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发展;人口主要依赖于外地移民;产生了专业性城市(或城市之间有职能分

工);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城市化具有全国性和整体性。(6分,任答三点即可)

(3)启示:城市化发展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城市化模式多元化;法治等配套设施建立应紧跟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离

不开政府合理的宏观调控。(4分,言之有理即可)

19.(1)背景: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解放区土地改革,中央工委召开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4分)

(2)相同点:都是废除封建半封建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

性)。(4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不同点:背景不同,前者是解放战争时期,后者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具体举措中,前者实行

直接的平分土地,后者在团结的基础上有步骤、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影响不同,前者为解放战争提供了人力、物力支持,

后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4分,任答两点即可)

20.示例:

材料认为宗教改革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2分)

角度1:认同。(2分)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打破了天主教会对欧洲民众的神学束缚,传播了文

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建立民族教会的主张推动了欧洲民族国

家的形成。宗教改革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教派,新教派提出的新的宗教观点适应了欧洲资本主义、人文主义和

民族主义的潮流,为基督教的延续提供了空间。(8分)

角度2:不认同。(2分)宗教改革没有借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天主教会,对人文主义思想体系没有直接

发展。宗教改革没有提出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和新的政治制度设计;宗教改革还引发了欧洲的宗教战争;宗教改革并不

否定上帝和宗教,虽然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但树立了新教的宗教权威。(8分)

角度3:综合角度1、2进行分析。

【高三阶段性质量检测卷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233185D


本文发布于:2023-04-28 10:38: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92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皖都金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