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3-04-28 04:23:20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8日发(作者:nssa)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名词解释:

地震勘探: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力寻找油气

田或其他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水平叠加:将不同接收点收到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不同激发点的信号,经动校正后叠加起来,这种方法

可以提高信噪比,改善地震记录的质量,特别是压制一种规则干word文档怎么删除空白页 扰波效果最好

波形曲线:选定一个时刻t1,我们用纵坐标表示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就得到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叫

做波在t1时刻沿x方向的波形曲线.

动校正:在水平界面情况下,从观测到的波的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t1得到x/2处的t0时间,这一过程叫

动校正或正常时差校正.

多次覆盖:对被追踪的界面进行多次观测.

剖面闭合:是检查对比质量,连接层位,保证解工作正确进行的有效办法,他包括测线交点闭合,测线网的闭

,时间闭合等.

几何地震学:地震波的运动学是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传播时间的关系,他与几何光学相似,也是引

用波前,射线等几何图形来描述波的运动过程和规律,因此又叫几何地震学.

水平分辨率:指沿水平方向能分辨多大的地质体,其值为根号下0.5h.

时距曲线:从地震源出考研英语语法 发,传播主观测点的时间t与观测中点相对于激发点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

剩余时差:把某个波按水平界面一次反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射波时间与共中心点处的时间tom之差.

绕射波: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一些岩性的突变点,这些突变点就会成为新震源,再次发出球面波,

四周传播,这就叫绕射波.

三维地震:就是在一个观测面上进行观测,对所得资料进行三维偏移叠加处理,以获得地下地质体构造在三

维空间的特征.

水平切片:就是用一个水平面去切三维数据体得出某一时刻tk各道的信息,更便于了解地下构造形态个查

明某些特殊地质现象.

同相轴:一串套合很好的波峰或波谷.

相位:一个完整波形的第i个波峰或波谷.

纵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一致的波.

转换波:当一入射波入射到反射界面时,会产生与其类型相同的反射波或透射波,也会产生类型不同的,与其

类型不同的称为转换波.

反射定律:入射波与反射波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条件为:上下界面波阻抗存在差异,入射波与

反射波类型相同.

地震子波:震源产生的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波形趋于稳定,我们称这时的地震波为地震子波。

爆炸时产生的尖脉冲,在爆炸点附近的介质中以冲击波的形式传播,当传播到一的距离后,波形逐渐稳定,

我们称这时的地震波为地震子波。

正常时差的定义 第一种定义:界面水平情况下,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x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同

以零炮检距(自激自收)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这纯粹是因为炮降血压最好的方法 检距不为零引起的时差. 第二

种定义:在水平界面情况下,各观测点相对于爆炸点纯粹是由于炮检距不同而引起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差.

填空:

1.垂直分辨率指沿垂直方向分辨薄层的能力,他的极值为a/4.

2.倾斜界面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形状为双曲线,极小值点坐标为(-2hsin,2hcos/v)或

(2hsin,2hcos/v),绕射波极小点坐标(L,根号下(L平方+h平方)+h/v)

3.地震反射界面是一个波阻抗存在差异的界面.

4.折射波形成条件是上覆地层速度小于下覆地层的速度和达到临界角c,盲区半径是2htanc.

5.当测线为任意方向时,界面真深与法线深度的关系为Hz=h/cos(其中Hz为界面真深度,H为法线深度,

为真倾角)

1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6.反射波振幅大小取决于反射界面反射系数的绝对值,到达时间取决于界面的深度与波的速度,极性正负取

决于反射系数的正负.

7.地层的吸收作用使地震记录的分辨率降低.

8.组合检波是利用波与干扰波传播方向有差别来压制干扰波的.

地震剖面解释任务:

1.确定反射层标准层的层位及接触关系,地层空间分布特征厚度横向变化,及目的层的特征。

2.基岩顶面埋深的起伏的变化

3.区域和局部的构造特征,包括构造范围和要素

4.断层特征及发育史

5.各种底辟、礁、火成岩、及古潜山等地质体的识别及解释

4.反射标准层的选择:

1.分布范围广,能在较大范围内连续追踪

2.反射波的特征明显,较稳定

3.所选的标准层能反映地下地质构造的主要特征、能反映地下浅中深的地层的起伏情况

层位标定:是确定地震剖面上的反射层相当的地质层位

地震剖面上波的对比标志(方法)

在地震剖面上辨认和追踪有效波和相关的各种地震波即波的对比

三大对比标志:1.振幅显著增强2.波形相似3.同相轴圆滑且有一定延伸长度

3.对比方法:1.相位对比:强相位对比 多相位对比2.波组对比 波组是指比较靠近的若干物性界面而产生

的反射波的组合 波系: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波组所构成的反射层系3.剖面间的对比4.运用地质规律对比

5.基干剖面的选择

1.反射标准层特征清楚,能对比追踪转长距离

2.穿过主要的构造部位,构造特征清楚

3.断层少

4.连并剖面一般都应作基干剖面

5.断面波的特点:

1.同相轴很陡与周围正常波穿插交叉2.波形不稳定,能量不稳定3.连续性差时断时续,忽隐忽现,

断面波是断层的重要标志

6.地震绕射波:在共炮点道集上,在断层、不整合面、地层尖灭点可见到类似双曲线或抛物线状同相轴

地震绕射波

绕射波特点1.在共炮点记录上绕射波同相轴呈双曲线状,极小点在绕射点正上方2.绕射波在其时间极小

点处能量最强,向两边逐渐衰减3.绕射波同相轴在极小点两边相位相反。

7.回转波的特点:

1.只在水平叠加剖面上,或共炮点记录上可以看到,偏移叠加剖面上看不到回转波

2.在水平剖面上,回声波同与之相连的正常界面反射波同相轴常呈环圆状或牛角状

3.凹曲界面的曲率越大,深度越大,回转波范围越大

4.回转波的能量分布:在凹曲界面段产生的回转波能量与同深度水平界面正常反射波能量大体相当

地震资料上断层的识别标志:

一、断层地震剖面的识别:

1.反饭后多久可以跳绳 射同相轴突然减少或增多2.波组波系错断3.地震剖面上反射层产状发生突变4.同相轴扭曲现象是

小断层的标志5.地震剖面上出现波形杂乱带或空白带,对比难以进行6.异常波对比

二、断层水平切片的识别:

1.同相轴的错断2.同相轴的走向突变3.同相轴宽度突变

不整和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

2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平行不整合面情况

在时间剖面上的特征为:1.反射波同相一般较强,但强度、波形变化小,不稳定2.经常出现绕射波,有时

会出现一连串的绕射波,平行于上下反射层地排列在整休剖面上

角度不整合面情况:时间剖面上的特点为:

1.反射波强度和波形变化大, 不稳定

2.不整合面上下反射波逐渐靠拢、不整合面下面的反射波的相位依次被不整合面上面的反射波相应所代替。

3.在地层尖灭点附近,由于不整合面上下的反射波十分靠近,形成同相轴的分叉合并,同时出现波的干涉。

4.在不整合面上有时也会出现绕射波,但一般不如平行不整合面的绕射波明显

礁在地震剖面上的特点:主要指生物礁是由造架生物遗骸的原地堆积形成的抗浪构造或由生物遗骸碎屑构

成的波构造

在地震剖面上外形呈丘状或透镜状出现,2.礁体内部往往反射紊乱,连续性很差,或呈无反射的空白3.

与相邻的地层间存在速度差异4.礁体上覆地层形成被覆构造5.大多数情况下,礁与周围沉积间有着岩性差

盐底辟构造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盐底辟是盆地深处的母岩在差异重力的作用下,向上拱起,刺穿上覆岩

层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外形呈丘状,筒状或各种不规则形状2.盐丘内波形杂乱,无明显连续同相轴或空白3挟天子令诸侯 .翼部反射同相轴明显

上翘4.顶部上反射层多呈隆起伏,但有时盐丘的上覆地层下陷形状,5.盐丘常常可见底,底部反射层常上

6.水平切片上,盐丘常呈圆状,并多为断层

泥底辟在地震剖面上的表现:1.外形呈丘状或柱状等2.内部波形杂乱,无连续好的反射同相轴,或为空白,

而两侧反射层连续性正常3.泥核上方地层多呈隆起状,这是泥底辟形成过程上拱形成的4.泥核外侧反射层

上翘5.泥底有时可见底在时间剖面上,泥核的底常常明显下凹

火成岩体在地震剖面上的特点:

1.外形多不规则有时呈筒状等2.火成岩顶为强反射,但连续性一般较差多数情况下呈明显变形

2.有时可见底

3.内部波形杂乱,或无反射

4.沉积岩反射波呈波形稳定,有序而火成岩波形呈揉状或絮状

5.其周围反射层大多没有明显上翘现象

构造图的概念:地震构造图是以等直线(等深度线或等时间线)以及一些符号(断层超覆,尖灭),表示

某一地震反射层面在地下的起伏形状,从而就表明了其对应的地质界面的构造形态。

地震剖面解释任务:

1.确定反射层标准层的层位及接触关系,地层空间分布特征厚度横向变化,及目的层的特征。

2.基岩顶面埋深的起伏的变化

3.区域和局部的构造特征,包括构造范围和要素

4.断层特征及发育史

5.各种底辟、礁、火成岩、及古潜山等地质体的识别及解释

4.反射标准层的选择:

1.分布范围广,能在较大范围内连续追踪

2.反射波的特征明显,较稳定

3.所选的标准层能反映地下地质构造的主要特征主婚人致辞 、能反映地下浅中深的地层的起伏情况

层位标定:是确定地震剖面上的反射层相当的地质层位

地震剖面上波的对比标志(方法)

在地震剖面上辨认和追踪有效波和相关的各种地震波即波的对比

三大对比标志:1.振幅显著增强2.波形相似3.同相轴圆滑且有一定延伸长度

3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3.对比方法:1.相位对比:强相位对比 多相位对比2.波组对比 波组是指比较靠近的若干物性界面而产生

的反射波的组合 波系: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波组所构成的反射层系3.剖面间的对比4.运用地质规律对比

5.基干剖面的选择

1.反射标准层特征清楚,能对比追踪转长距离

2.穿过主要的构造部位,构造特征清楚

3.断层少

4.连并剖面一般都应作基干剖面

5.断面波的特点:

1.同相轴很陡与周围正常波穿插交叉2.波形不稳定,能量不稳定3.连续性差时断时续,忽隐忽现,

断面波是断层的重要标志

6.地震绕射波:在共炮点道集上,在断层、不整合面、地层尖灭点可见到类似双曲线或抛物线状同相轴

地震绕射波

绕射波特点1.在共炮点记录上绕射波同相轴呈双曲线状,极小点在绕射点正上方2.绕射波在其时间极小

点处能量最强,向两边逐渐衰减3.绕射波同相轴在极小点两边相位相反。

7.回转波的特点:

1.只在水平叠加剖面上,或共炮点记录上可以看到,偏移叠加剖面上看不到回转波

2.在水平剖面上,回声波同与之相连的正常界面反射波同相轴常呈环圆状或牛角状

3.凹曲界面的曲率越大,深度越大,回转波范围越大

4.回转波的能量分布:在凹曲界面段产生的回转波能量与同深度水平界面正常反射波能量大体相当

地震资料上断层的识别标志:

一、断层地震剖面的识别:

1.反射同相轴突然减少或增多2.波组波系错断3.地震剖面上反射层产状发生突变4.同相轴扭曲现象是

小断层的标志5.地震剖面上出现波形杂乱带或空白带,对比难以进行6.异常波对比

二、断层水平切片的识别:

1.同相轴的错断2.同相轴的走向突变3.同相轴宽度突变

不整和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

平行不整合面情况

在时间剖面上的特征为:1.反射波同相一般较强,但强度、波形变化小,不稳定2.经常出现绕射波,有时

会出现一连串的绕射波,平行于上下反射层地排列在整休剖面上

角度不整合面情况:时间剖面上的特点为:

1.反射波强度和波形变化大, 不稳定

2.不整合面上下反射波逐渐靠拢、不整合面下面的反射波的相位依次被不整合面上面的反射波相应所代替。

3.在地层尖灭点附近,由于不整合面上下的反射波十分靠近,形成同相轴的分叉合并,同时出现波的干涉。

4.在不整合面上有时也会出现绕射波,但一般不如平行不整合面的绕射波明显

礁在地震剖面上的特点:主要指生物礁是由造架生物遗骸的原地堆积形成的抗浪构造或由生物遗骸碎屑构

成的波构造

在地震剖面上外形呈丘状或透镜状出现,2.礁体内部往往反射紊乱,连续性很差,或呈无反射的空白3.

与相邻的地层间存在速度差异4.礁体上覆地层形成被覆构造5.大多数情况下,礁与周围沉积间有着岩性差

盐底辟构造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盐底辟是盆地深处的母岩在差异重力的作用下,向上拱起,刺穿上覆岩

层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外形呈丘状,筒状或各种不规则形状2.盐丘内波形杂乱,无明显连续同相轴或空白3.翼部反射同相轴明显

上翘4.顶部上反射层多呈隆起伏,但有时盐丘的上覆地层下陷形状,5.盐丘常常可见底,底部反射层常上

6.水平切片上,盐丘常呈圆状,并多为断层

4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泥底辟在地震剖面上的表现:1.外形呈丘状或柱状等2.内部波形杂乱,无连续好的反射同相轴,或为空白,

而两侧反射层连续性正常3.泥核上方地层多呈隆起状,这是泥底辟形成过程上拱形成的4.泥核外侧反射层

上翘5.泥底有时可见底在时间剖面上,泥核的底常常明显下凹

火成岩体在地震剖面上的特点:

1.外形多不规则有时呈筒状等2.火成岩顶为强反射,但连续性一般较差多数情况下呈明显变形

2.有时可见底

3.内部波形杂乱,或无反射

4.沉积岩反射波呈波形稳定,有序而火成岩波形呈揉状或絮状

5.其周围反射层大多没有明显上翘现象

构造图的概念:地震构造图是以等直线(等深度线或等时间线)以及一些符号(断层超覆,尖灭),表示

某一地震反射层面在地下的起伏形状,从而就表明了其对应的地质界面的构造形态。

5


本文发布于:2023-04-28 04:23: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87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盐丘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