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八正散
处方大黄、瞿麦、扁蓄、车前子、木通、山栀子、甘草,各一钱。滑石(二钱),加
木香(加一钱.尤佳)。
功能主治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灯心二十茎,煎至一钟,不拘时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正散
处方车前子、瞿麦、萹蓄(亦名地竹)、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
(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
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治小植树图片 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
淋、血淋,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量
力少少与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八正散
处方车前子狗啃骨头 瞿麦 萹蓄(亦名地孩子的血型是随父亲还是母亲 萹竹)滑石 山栀子仁 甘草(炙)木通
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500克
制法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利水通淋。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
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及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
,热淋、血淋。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灯心,煎至100毫升,去滓,食后临卧温服。小
儿量力少少与之。
备注方用瞿麦利水通淋,清热凉血,木通利水降火为主;辅以萹蓄、车前、滑石、灯
心清热利湿,利窍通淋,以桅子、大黄清热泻火,引热下行;甘草梢和药缓急,止尿道
涩痛。诸药合用,而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症因脉治》卷四:八正散
处方瞿麦、滑石、木通、萹蓄、甘草、车前子、山栀、赤茯苓。
功能主治中热泻,二便皆滞。
用法用量应下者,加大黄。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局方》卷六:八正散
别名八珍散
处方车前子1斤,瞿麦1斤,萹蓄1斤,滑石1斤,山栀子仁1斤,甘草(炙)1斤,木通
1斤,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1斤。
制法上为散。
药理作用抑菌作用 《中医杂志》(1985;8:57):八正散的实验研究表明:在体外
无明显抑菌和杀菌作用,但能显着地抑制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凝集人的P型红细胞及粘
附尿道上皮细胞的作用,后者的抑制率达95%(P<0.001)。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消炎,利水散结,通便。主湿热下注,热淋,血淋,
石淋,或小便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心经邪热上炎,口舌生疮,咽干口燥,目赤睛疼,
唇焦鼻衄,咽喉肿痛,舌苔黄腻,脉滑数,现用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产后及术
后尿潴留等。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
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
淋,血淋。妊娠心气壅,胎气八个月散坠,手足浮肿,急痛下安,难产。小儿伤寒壮热
,及潮热积热,斑疮水痘,心躁发渴,大便不通,小便赤涩,口舌生疮。心经实热,或
思虑劳神,或饮食太过,致使三焦发热,心火愈炽,目大眦赤脉传睛。阳水为病,脉来
沉数,色多黄赤,或烦或渴,小便赤涩,大便多秘。下疳、便毒,小高压绝缘 便淋漓,脉证俱实
者。妊娠转胞,小便不通者。石淋,尿则茎中作痛,常带砂石,因膀胱蓄热日久所致。
用法用量八珍散(《得效》卷十六)。本方改为汤剂,名“八正汤”(见《宋氏女科》)
。
注意孕妇及虚寒病者忌用。本方多服会引起虚弱的症状,如头晕、心跳、四肢无力,
胃口欠佳。
各家论述1.三国演义作品简介 《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阳、手少阳药也木通、灯草清肺热而降心火,肺
力气化之源,心为小肠之合也;车前清肝热而通膀胱,肝脉络于阴器,膀胱津液之府也
;瞿麦、萹蓄降火通淋、此皆利湿而兼泻热者也。滑石利窍散结;栀子、大黄苦寒下行
,此皆泻热而兼利湿者也。甘草合滑石为六一散,用梢者,取其径达茎中,甘能缓痛也
;虽治下焦而不专于治下,必三焦通利,水乃下行也。
2.《医略六书》:热结膀胱,不能化气,而水积下焦,故小腹硬满,小便不通焉。大
黄下郁热而膀胱之气自化,滑石清六腑而水道闭塞自通,瞿麦清热利水道,木通降火利
小水,萹蓄泻膀胱积水,山栀转正汇报 清三焦郁火,车前子清热以通关窍,生草梢泻火以达茎中
。为散,灯心汤煎,使热结顿化,则膀胱肃清而小便自利,小腹硬满自除矣。此泻热通
窍之剂,为热结溺闭之专方。
3.《医方论》:此方治实火下注小肠、膀胱者则可。若阴虚夹湿火之体,便当去大黄
,加天冬、丹参、丹皮。琥珀等味,不可再用大黄,以伤其元气。
4.《成方便读》:此方以大黄导湿热直下大肠,不使其再下膀胱,庶几源清而流自洁
耳。其既蓄于膀胱者。又不得不疏其流。以上诸药,或清心而下降,或导浊以分消,自
然痛可止热可蠲,湿热之邪尽从溺道而出矣。
临床应用1.小便不通:一小儿患腹痛,小便不利,大便干实,此形病俱实,先用八正
散二剂,二便随通;又用加味清胃散二剂,再用仙方活命饮一剂而痊。
2.肾盂肾炎:以八正散随证加黄连、黄柏等治疗辨证为湿热蕴结型的急性肾盂肾炎女
性菌尿67例。该组病例经尿菌培养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病菌生长,其中大肠杆菌35例,
菌落计数均在10万以上。结果治愈54例,(临床症状消失,尿检正常,尿菌培养2次均
为阴性),临床治愈5例(临床症状消失,尿检正常,尿菌培养尚未转阴),无效8例
。
3.泌尿系感染:应用八正散加减治疗泌尿系感染属膀胱湿热型者94例。结果痊愈和基
本治愈者共86例。
4.泌尿系结石:以八正散加减为基本方(海金沙50g,金钱草50g,牛膝30g,滑石50g
,大黄20-30g,木通15g,车前子20g,萹蓄20g,瞿麦20g,石韦20g,甘草10g),
每日1剂,冲服消石散(地龙、鸡内金、琥珀,按3:2:1比例配制,共为细末)15g,
治疗泌尿系结石34例。结果治疗后排尿者21例,结石下移2厘米以上者9例,总有效率
为88.3%。本组中,共排出结石28块,平均排石时间为6.2天,最短3天,最长为108天
。
5.下疳:尹性初治一患者,小便涩痛,尿血,阴茎肿大,皮破水流,花柳科所谓下疳
是也。病属血淋阴肿,系热毒侵入血室,遗入膀胱,郁结不能渗泄故也。治拟仿八正散
之旨,清热渗湿,解毒行瘀。萆薢、栀子、车前子、瞿麦、萹蓄各三钱,升麻一钱,大
黄、银花各二钱,生甘草梢、琥珀末各一钱。另用黄连末,甘草末各二钱,用白蜜调搽
。服四剂肿消大半,再服四剂而愈。
6.产后及术后尿潴留:以八正散加减(萹蓄、瞿麦、滑石各15g,木通3g,车前子9g,
甘草梢6g,元明粉9~15g分冲),治疗自然产、手术产以及其他下腹部手术所致的尿
潴留32例。结果获效者(服药后4小时内自行排尿)15例,缓效(服药后4~8小时内排
尿,但不通畅,须服药2~5剂始愈)17例。
摘录《局方》卷六
《症因脉治》卷四:八正散
处方瞿麦、滑石、山栀、木通、甘草、车前子、泽泻、赤苓、淡竹叶。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湿热痢,无表邪,腹痛后重。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痘疹全书》卷上:八正散
处方木通、赤茯苓、滑石、甘草、连翘、升麻、猪苓、淡竹叶、瞿麦、灯心。
功能主治痘疹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痘疹全书》卷上
《片玉痘疹》卷三:八正散
处方大黄(酒炒)、滑石、甘草、赤芍、瞿麦、车前子、木通、赤茯苓、萹蓄。
功能主治痘疹发热,小便不通者。
用法用量灯心、水竹叶引,水煎,热服。
如人事虚者,去大黄,加泽泻。白术、猪苓。
摘录《片玉痘疹》卷三
八正散治验3则
中国中医药报 2010-06-17
□ 马建国山东省曲阜第二人民医院
案1 毛囊炎
靳某,男,53岁。项部、发际处起数个豆粒大红色毛囊丘疹,顶部有脓点附着,疼痛
或痒痛3个月。其间经数种抗生素注射、内服,或外敷红霉素软膏、一擦灵等,丘疹消
退,但过后仍反复,缠绵不愈。患者素有饮酒嗜好,并常食辛辣肥甘之物。小便色黄,
大便不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诊断为毛囊炎,证属湿热蕴结,循经上蒸,郁结
化毒。治以清泄湿热,解毒散结,方用八正散加减:萹蓄10克,瞿麦10克,车前子10
克,滑石10克,栀子10克,木通5克,黄柏10克,赤芍10克,银花20克,蒲公英30克
,紫花地丁30克,连翘10克,灯心草3克,甘草6克。6剂,水煎服。嘱其忌食腥、辣之
物。
患者服上药6剂后丘疹消退大半,疼痛症状减轻,小便正常,余症皆轻。上方略作加减
,继服4剂后皮疹全部消退。5个月后追访未发。
案2 多发性疖
刘某,男,38岁。背部、臀部、腘窝处起数个约橡子大红色结节月余,曾以抗生素注
射、内服多次,外用鱼石脂软膏、红霉素软膏,结节有时消退,但仍此愈彼起,反复出
现。查见上述部位结节红肿浸润,呈圆锥状高起,触之有灼热感,疼痛明显。口腻口黏
,渴不欲饮,小便色黄,大便略干。舌质红,苔黄稍腻,脉濡数。诊断为多发性疖,证
属湿热蕴结化毒。治以清利湿热,解毒消炎,方用八正散加减:木通6克,车前子10克
,瞿麦10克,萹蓄10克,滑石10克,大黄6克,栀子1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
克,银花30克,黄柏10克,甘草6克。12剂,水煎服。嘱其忌食腥、辣之物,共服12剂
,疖肿全消,半年后追访未再发。
案3 前列腺炎
王某,男,58岁。小便排出不畅,尿频尿痛,有尿不尽感,并觉尿道灼热不适,小便
色黄月余。某医院B超诊断:前列腺炎。经前列欣、前列康内服,收效不著。舌质红,
苔黄略腻,脉濡数。证属湿热下注。治以清利湿热,消炎利尿,方用八正散加减:车前
子10克,木通6克,萹蓄10克,滑石10克,瞿麦10克,栀子10克,黄柏10克,土茯苓1
0克,石苇10克,白茅根30克,银花15克,蒲公英30克,鱼腥草30克,甘草6克。水煎
服,日1剂。忌食辛辣之物。服上药8剂后尿道灼热疼痛症状大减,小便较通畅,色已
转淡,余症皆轻。上方稍加减,继服6剂,诸症告愈。
按:八正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萹蓄、瞿麦、车前子、滑石、栀子、大黄
、甘草、灯心草组成,具有清泄膀胱湿热,利尿通淋之功,主治湿热淋证。笔者在临床
中用其加减治疗一些因湿热而导致的病变,疗效显著。上述3个病案病虽不同,但证相
类,故同治以清利湿热而获良效。
八正散加味治带状疱疹
中国中医药报 2011-06-17
□ 魏磊 河北清苑县中医院
靳某,男,37岁,2011年3月6日初诊。患者于右胁肋皮肤起米粒大小疱疹,边缘红肿
,并伴有烧灼样刺痛,以夜间为甚。在当地卫生所检查诊断为“带状疱疹”,经口服病毒
唑含片、板蓝根冲剂、克拉霉素胶囊等症状无改善,疼痛加重,如火灼、刀割,疱疹成
簇成片,加服止痛药多种,效果枉然。刻诊:患者表情痛苦,右胁肋及右腰部成簇状疱
疹,呈带状分布,疱疹大小不等,大如黄豆,小如米粒,边缘有红晕,疼痛难忍,便结
溲赤。舌质淡红,苔薄稍黄,脉弦紧。方用八正散加减:车前子(包)20克,瞿麦12
克,萹蓄12克,滑石30克,山栀子10克,甘草10克,木通3克,大黄10克,灯心草,
板蓝根30克,全瓜蒌20克。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
药后症状明显好转,仍时疼痛。继上方加赤芍药12克,红花6克,8剂后诸症消失。
按:“带状疱疹”中医学称之为“蛇窜疮”、“缠腰火丹”,其病因多为湿热内生健康的身体 ,郁久化热
,复感外邪,以致湿热毒邪外溢肌肤而致。八正散为清热泻火之剂,木通、灯心草清热
而降心火:车前子清肝热而通膀胱;萹蓄、瞿麦利湿而泻热;滑石甘淡性寒,质滑而软
,引邪从小便而出;大黄降胃肠实热以通燥结,又善解疮疡热毒;甘草调和诸药。加板
蓝根是因其为清热凉血,解毒疗疮之要药;全瓜蒌上能清上焦积热,通胸膈痹痛,消肿
散结,下可润大肠之燥而通便;赤芍药、红花色赤入血分,活血化瘀止痛,为疱疹疼痛
之要药,诸药相伍,相辅相成,互相呼应,效果显著。
Powered by TCPDF ()
本文发布于:2023-04-28 04:10: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87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