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转变
——专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中国正处于走向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转折时期,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的重要使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方向已 达成共识,如何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存在哪些阻碍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推进的突破口在哪里,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
历史的关节点
《南风窗》: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迎来了第 个五年规划,各界都对“十二五”寄予厚望,认为“十二五”将是改革个人思想工作总结 的再出发, 是很多进入深水区改
12
革的推进时机,您认为炸蔬菜 呢
?
迟福林: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与趋势看,至少应当包括两次大的转型与改革:第一次转型与改革是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其
1978
主线是经济体制转轨,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做大经济总葱郁 量;第二次转型的主线是发展方式转变,目 标是形成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走向富民强国,
关系到未来几十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将是一次深刻 的变革,将为我国今后 年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构筑坚定的体制制度基础。
30
在这个大背景下,一个总的判断是:“十二五”是中国发展方式历史转折的关节点,也是第二次转型与改革的历史起点“。十二五”改 革有“三条主线,”
即: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以适应公共需求变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线的社会体制改 革;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体制改革。
《南风窗》:这三条主线其实是交织在一起的,单纯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后继乏力,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济体制改革, 必须同时推动社会体制改革和
行政体制改革。这应该也是您提到的第二次转型与改革的难点所在。如果说第一次转型相对容易把握, 即以经济总量为导向,那么第二次转型如何把握呢
?
迟福林:第二次转型应该从经济总量导向转向国民收入导向,这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经济总量导向是在普遍贫穷情况下 的选择,只要经济总量上去
了,贫困问题的解决就有了基础。但是,当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百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便会出现很多总 量导向广播体操全套 解决不了的问题。转变发展方式重要的是把 亿
13
人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以形成扩大内需的基础。以国民收入为导向的发展 能够扩大社会总需求,并由此走出一条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包容性增长的核心是
全社会成员公平分享经济增长提供的机会和成 果,也就是国民收入导向。
《南风窗》:如何实现从经济总量导向向国民收入导向的转型呢 迟福林:实现国民收入导向有几点比较重要,一是要民富优先,二是调整国民收入格局,三是
?
通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 公共服务的再分配功能。
政府转型是关键 《南风窗》:您曾说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政府转型,发展方式转
变必然伴随着政府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政府转型 一直在进行,但效果不彰,“十二五”期间政府要完成哪些转型
?
迟福林:政府转型早在 年就已经提出,在 年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时候我,曾在国务院座谈会上建议把行政体制改革作 为重点。可以说,中国
20032005
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挑战不是经济社会本身,而是政府转型与政府自身建设。转变发展方式中的很多矛盾与问 题集中在政府转型上。就是说,发展方式转变的难点
和关键是政府转型。新阶段发展方式转变对政府转型的依赖性全面增强。为此, 政府转型应成为“十二五”全面改革的关键和重点,因为政府的转型还远未到位。
首先是要实现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政府转师德师风培训总结 型的核心是要不要放弃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政府真正成为公共服 务型政府。在做大经济总量为
导向的发展阶段,政府主导更容易快速提高经济总量。而在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背景下, 政府把经 济性公共服务、社会性公共服务、制度性公共服务这些事情
做好了,整个社会的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就有了重要基础和保证。 从地方层 面看,政府主导经济增长还有普遍性。但是,由于政府主导带来的发展不是完全建立在市
场基础之上,缺少可持续性。以 为核 心目标的经济增长与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有内在的联系,共同作用形成政府追求经济总量扩张的相关机制与政策。改
GDP
变 为主 要目标的发展方式,不能不改变政府主导型的增长方式。建立在市场主导基础上的发展才有可持续性,才能抑制政府的投资欲望。
GDP
其次是要从行政管理型向公共治理型转型,这方面有一定进展,但还没有实质性突破。适应社会公共需求转型的关键在于确立政 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
主导作用。政府自身建设与改革的突破,关键在于通过政府转型形成规范的公共权力运行的制度框架。
《南风窗》:“十二五”要实现政府转型都面临哪些制约
?
迟福林:我认为主要应从三方面突破。一是政府理念还滞后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主义太根深蒂固。二是体制上的制约, 财政税收体制、干部选拔机
GDP
制等等。这些体制问题本应在“十一五”有所突破,但因为金融危机等诸多原因还没有完成。三是这些年政 府自身利益的形成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政府部门利益形
成的速度相当快。曾有地方官员问过我,如果政府转型,政府自身的利益怎么 保证。
《南风窗》: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非常难,特别是现在的利益格局已经形成。
迟福林:政府转型将撬动一场深刻的利益关系调整。 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但我还是持很乐观的态度。政 府的理念转变有个过程,其
实已经在逐渐转变了。在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等到要求之下, 政府理念的转变是必然的。财税体制改 革肯定会推进,干部选拔机制肯定逐步完善。
《南风窗》:但是当改革触动改革者的利益.政府转型还会继续进行吗 迟福林: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很有限的,把以权力制约和以社会监督制约相结合才能更
?
有效。 政府应从封闭走向公开,行政行为和 行政程序更透明,更公开化。这些其实已经在变化。我比较乐观。
从投资主导到消费主导
《南风窗》:从中共十七大开始,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讲“新时期、”“新阶段、“”新矛盾、“”新特点、“”新任务”等等,强调要注意发展的阶 段性特
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到底是什么
?
迟福林:中国已开始由以温饱为主要目标的生存型阶段,进入到以人的自身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发展型新阶段。
何谓发展型新阶段 从消费结构来看,在发展型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的基本物质需求比例明显降低;从经济结 构来看,农业比例较小,工
?
业、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逐步提升;从社 会结构来看,多数社会成员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由于市场
分工的拓展,社会利益群体开始分化,利益分化的结果将相对稳定一个时期。 总的来看,进入发展型新阶段,尽管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但全社会大多数人的
温饱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 保障并提升人的发展 权成为发展型新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核心目标。从根本上说,新阶段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本质是满足人的自身发展的
基本要求, 由此促 进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战略性提升。
《南风百的成语 窗》:当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消费需求显然会大大提高。内需包括投资和消费,中国扩大内需扩大的其实主要是投 资,消费一直没有很好地启
动,但中国要实现经济转型,显然要启动国内消费市场,怎样才能真正启动消费
?
迟福林: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可以初步形成消鼎湖山景区旅游攻略 费主导的基本格局。从理论上说,人均在〜美元间,应该是一个 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
GDP30004000
的拐点。从现实而言,城市由住房和汽车刺激拉动消费提升, 农村在多种作用刺激下消费潜力开始释放。 随 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几年农村潜在消费需
求释放的更多。 但这个趋势不是自然形成的过程, 关键取决于两条:一是国民收 入分配格局需要调整;二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十二五”时期,我国应在
改变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推进相关方面的制度改革 上有一些重要的举措,这对于形成消费主导型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消费拐点到来后,应该是生存问题解决,发展性问题突出的时候。根据国际经验,人均 达到 美元以上,是文化消费
GDP 3000
大幅提升的阶段七夕节有哪些习俗 。年,我国人均已经超过美元,但人均文化消费水平只有发达国家的,应当说,我国文化产业发 展正处在大幅提升的历史
2009GDP30001/4
拐点。从国际比较看,美国文化产业比重达到相当于我国年的,日本为欧洲 平均为〜,韩国也高于。可见,我国
25%,2008GDP82%20%,10%15%15%
文化消费市场空间还很大。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占比重。有专家预测,如果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的比重
20098400GDP 2.5%2020GDP
达到以上,文化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万亿元。
5%3
从农民工到市民
《南风窗》:消费主导关键是要释放出 亿多农民的消费需求,您主张让农民工在“十二五”成为历史,引起了很大反响。农民工 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
7
形成的一个规模庞大的特殊群体。 年来,这个“特殊群体”在为工业化城、市化作出历史性巨大贡献的同时, 却难以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要让农民工在
30
“十二五”成为历史目,前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十二五”期间是否能全部 得到有效解决
??
迟福林:无论是城市化还是城乡一体化, 都绕不过“农民丁”这个坎。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既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头戏也,是推 进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
“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发展方式转变与农村改革发展直接联系在一起。这就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使城市成 为建设消费大国的主要载体。未来年左右,我国城
5
镇化率达到,以上是完全有可能的。就是说城镇化率每年增长至少〜, 搞得好是很有可能的。
50%1%1.2%1.3%~1.4%
我曾建议“十二五”时期分两步走第,一步,前三年实现中小城镇户籍制度全面放开;第二步, 后两年实现大城市户籍制度基本放 开。“十二五”末期,把
农民工“暂住证”改为“居,住实证现”农民工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统一管理。解决农民工的问题,我认为, 解决农民工问题基本不存在难以解决的体制性
问题。 像户籍、公共服务、住房保障等诸多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其中最难的可能是住 房保障问题,要不要把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体系,需要区别不同情况出台政
策,但不是不能解决。
《南风窗》:目前很多地方都在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就其它国家的经验来说,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但目 前中国城市化中农民并没有得
到足够的好处
?
迟福林:好多地方搞的城乡一体化试点,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土地换社保的做法。 这种做法会造成后患,产生更大的社会问题。作 为公民,农民本就应享受基
本社会保障。 土地是农民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城市化中,土地收益是农民成为市民后实现自身发展的原始 资本。
《南风窗》:和“十一五”时期相比“,十二五”时期更具备哪些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有利条件 迟福林:“十二五”时期一些条件更加成熟,首先是国家财力
?
更充裕,更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农民工结构发生了变化,从 以、后为主体逐渐过渡到以 后为主体, 后和 、后的最大不同是, 他们
607080806070
中的大多数不愿意、也不可能再返回农村, 他 们更习惯也更依赖城市生活。三是农民工群体中越来越多的人实际上已经留在城市里。 农民工问题是社会矛盾的焦
点之一, 早解决比 晚解决成本小得多,“十二五”时期解决比拖到“十三五”再解决会避免很多社会问农题民。工问题一定要解决,要提早解决,这是一个大 判
断和大战略问题,不应被技术性难题吓倒。
本文发布于:2023-04-27 19:24: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78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