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生物的富集作用》知识点与例题解析

更新时间:2023-04-27 11:49:57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7日发(作者:将进酒李贺)

中考生物《生物的富集作用》知识点与例题解析

生物的富集作用知识点:

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的一砦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通

过食物链在在生物体内大量积书法作品内容 聚的过程。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

态系统后,这些有毒物质一般不易分解、不易排出,所以会通过食物链

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自身。如图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即:A微小的水生生物→B 剑鱼蚤→C蜻蜓的幼虫→D小鱼→E大鱼。图中

的黑色小点表不排入水中的大圆脸发型 某有毒物质。在此食物链中,大鱼位于最高

营养级,它体内的有毒物质最多。

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积累经典古代朝鲜 例题

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______部分

______.

(2)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______,食草动物的

数量总比食肉动物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的关系,

1

这样就形成了______.本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形成

______.

(4)如果这个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了,则图中生物______内的

有毒物质含量最高.

(5)科学家研究发现,洪涝灾害可以使次年蛇的数量急剧减少,由

此容易出现______大量增多而使农作物受害.

答案 : (1)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生

态系统,还要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其特点是单向

流动,逐级递减的.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低获得能量越多,数量就越

;营养级别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数量就越少.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

量总是比食草动物多,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多.

(3)生产者与消一个中国梦 费者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食物链:每条多条件查找函数 食物链

都应从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一直到该生态系统中没有其他消费者吃

它为止.从左到右图中的食物链有:①草→兔→鹰;②草→兔→狐;③草

→鼠→狐;④草→鼠→鹰;⑤草→鼠→蛇→鹰共有5条,食物链交织在一

起,就构成了食物网.

(4)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

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猫头鹰所处

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的农药含量会最高.

(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

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生冰淇淋照片 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

不是生物数量的恒定不变,如动物有迁入、有迁出,有死亡、有出生,

各种生物的视网膜脱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数量是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总会因系统中某一部分先

2

发生改变,引起不平衡,然后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又进入

新的平衡状态.正是这种从平衡到不平衡到又建立新的平衡的反复过程,

推动了生态系统整体和各组成部分的发国内机场大小排名 展与进化.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

能鸡脯肉的做法 力是有限的,如在食物链:草→鼠→蛇→鹰中,洪涝灾害可以使次年

蛇的数量急剧减少,由此容易出现老鼠的数量急剧增多.

故答案为:(1)非生物;分解;(2);;(3)捕食;食物链;5;食物

;(4);(5)老鼠

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草→兔子→狐狸B.植物遗体→真菌→动物

C.猫头鹰→老虎→种子D.青蛙→蛇→鼠→猫头鹰

答案 :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

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

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A、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消费者兔子、狐狸它们三者

的关系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故该选项正确;

B、真菌属于分解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分解者,故此选项不正

;

3

C、猫头鹰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而且把

猫头鹰与老虎、种子的关系搞错了,故此选项不正确;

D、青蛙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故此选

项不正确.

故选A

4


本文发布于:2023-04-27 11:49: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72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物富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