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英译中意境再现——以《鹿柴》三种英译本为例

更新时间:2023-04-27 10:20:10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7日发(作者:steel)

2018年13期总第401期

ENGLISH ON CAMPUS

唐诗英译中意境再现

——

鹿柴三种英译本为例

/王向瑜

【摘要】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意象创造意境,使其具有巨大的审美效应。意境是诗的精华,

【关键词】意境; 《鹿柴》; 英译本

诗歌翻译的主旨在于意境的表达,本文通过唐诗《鹿柴》三种英译文的对比分析,说明在译诗中再现原诗意境是评价译

诗好与不好的因素之一。

speech and many images, resulting in making the poems have huge aesthetic effect. Artistic conception is the esnce

that one factor of evaluating poetry translation is reappearance of artistic conception in the original poem in poetry

translation.

【Key words】artistic conception; Luzhai; English version of Luzhai

【作者简介】王向瑜(1985.11- ),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

【Abstract】The poetry is one kind of language art. It creates artistic家长代表发言稿 conception by using a variety of figures of

of poetry and the main idea of poetry translation is the express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h路由器坏了 is article aims to 借壳上市案例 state

方向:英语翻译和教学。

一、意境概念及其在诗歌中的重要性

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后来,王国维发展了意境说,提出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现在,意境就是:“文艺作品中

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

术境界。”

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正是这种境界,让读者通过诗歌

语言产生联想,体会诗歌所传达的意境美。同时,意境的创造离

体类别,该类英语涉及到外交的性质,专业性非常强,且内容也

随着文化的发展逐渐变化和增加。因此,为了保证翻译过程中的

准确性,需要翻译者能够做到用词准确、术语统一。如:汉语

中的“专卖店”一词,在成熟稳重的句子 商务英语翻译中则有着不同的翻译形

有固定的搭配,翻译者不应该根据汉语习惯来自主搭配,如:

式。此外,在翻译中会遇到一些特殊的词汇,这些词汇在英语中

原产地应当译为place of origin,而不是译为original producing

place;贸易盈余应当译为trade surplus,而不是译为trade

profit.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应当要站在“准确性”的

要的损失和麻烦。

3.翻译“贴切性”的应用。翻译的贴切性注重的是翻译后的

角度展开翻译,掌握更多的专业术语,避免生硬地转换造成不必

表达形式,要利于理解且能够与原文相对,思想内容贴切。但是

英语原文中有很多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之下有着不同的意思,就

是谁。在英语中,也同样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值得尤其注意。

了?”前者强调的是吃的是什么,而后者强调的是吃东西的主体

在我国国际贸易中较为常见,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也让商务

英语翻译工作变得更加现代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大数据时代的

总之,近年来,商务英语翻译活动不断增多,商务活动已经

如汉语中的“你今天早上吃什么了?”和“你今天早上吃什么

2.翻译“准确性”的应用。商务英语翻译是一项很规范的文

“诗歌中的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说道:“诗有三境:一曰物

不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里,意境的营造一般通过意象这一

创造因素展开,意境和意象之间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在诗歌

中,诗人通过意象传达情感,营造诗歌意境,因此,意象设置的

好坏直接关系到诗歌意境营造的效果,最终决定诗歌整体的好

坏。

二、《鹿柴》原诗和意境分析

集》20首中的第四首。鹿柴,又叫鹿寨,即鹿圈,指的是王维晚

《鹿柴》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

来临,如今机器翻译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创新,但其无法替代传

统的人工翻译模式。基于此,为了促进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性,

需要译者能够站在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对商务英语进行准确、

贴切以及真实的翻译,方便人们理解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各国经济

贸易的密切合作,使翻译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做出更大的贡

献。

年隐居时的居住之地。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山林傍晚时分的

参考文献:

(26):224.

[1]张爽.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商务英语翻译探究[J].校园英语,2016

[2]周沫.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浅谈商务英语翻译研究[J].校园英语,

2015(35):243.

[3]向冰,马菡.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J].时代教

,2015(13):155.

[4]窦红艳.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研究[J].文理导航

(下旬),2013(07):9.

[5]宁敏.探析功能翻译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运用[J].柳州师专学

,2013,28(02):47-50+64.

[6]陈艳虹.功能翻译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J].林区教

,2012(03):63-64.

231

幽静和空寂。

ENGLISH ON CAMPUS

2018年13期总第401期

冷清和幽静之景呈现于读者的想象中,充满了禅意。“人语响”

将读者的关注点从幽寂的空山转到山林深处传出的人语声响,读

者联想的视觉画面也加入了声音。以有声衬无声,以动衬静更能

突出空山之静。

‘返景’指夕阳返照的光,即落日的余晖,也就是太阳要沉下去

反射回来的日光。”这是说落日余光反射到深林中,光影照在深

林的青苔上。夕阳返照的光映在了青苔上,这一腊肠的做法 点光亮在四周幽

暗的深林间显得格外突出和明亮,同时这一抹光亮也给冷寂的深

林带来了一点温暖的色彩。“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

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

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

幽暗。”

结合为诗歌创造了幽远的意境。在诗中,王维用静态和动态意

诗前半部分突出声音,后半部分突出颜色,听觉和视觉的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景’古时同‘影’,

“空山不见人”,将读者置身于深山树林中,深林的空寂、

no one,Y焦作科技馆 ip译采用被动句,突出no man,都达到了表达无人之

首,起到强调空山的作用。三个译文都通过empty mountain和

no one/no man的重复,表现空山无人,突出幽静和空寂,和原

诗的意境吻合。

第二句,Bynner将“但”译为连词and yet,yet做为连词,

境的效果。此外,Yip译和Harris译都将empty mountain放于句

根据《朗文当代英语词典》,意思是:ud to introduce a fact,

said。由yet连接的句子与前句是转折关系,译文营造的诗歌意

境和原文不相符。同样,Yip译将其译为but,转折程度更强,并

且突出的重点是but后的内容,这会导致译诗读者认为,作者想

出“空山无人”的意境相违背。Harris忠实原诗,将“但”译为

only,很好的表达出了原诗作者的意思,并且用分号将前两句连

接,能让读者领会到前两句从形式上看是一个小整体,通过形

境。

突出“人语响”,这与原诗作者要通过动态意象“人语响”来突

situation, or quality that is surprising after what you have just

式,读者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联想进一步感受诗歌营造的幽寂的意

《朗文当代英语词典》,意思是:the sounds that you make

when you speak or the ability to make the sounds; the

quality of soun做风筝的作文 d you produce when you sing。这个词描述有

人发出声音,Bynner译将其处理为单数,突出山中人少,和上

文的空山营造的空旷无人的意境相符合,突出山的幽寂。而Yip

译将其译为复数,听到不止一人的声音,通过多人的声音反衬

people talking,这个更符合原诗所描绘的情境。在空旷的山

山中的寂静。也符合原诗的意境。Harris将其译为 the echo of

中,没看到人,只听到“人语响”。在山中说话,如相隔很远,

根本听不到,既然可以听到,说明说话人的声音并不小,那么大

声说话在山中易产生回音,Harris的译文更符合原诗情境,并通

过回音会在感觉上给译文读者形成美感。

Bynner

对“人语响”的翻译,Bynner译和Yip译都为voice。根据

象结合创造出了山中幽静冷寂的意境。前两句,用到的静态意象

“空山”和“人”,动态意象“人语响”,后两句,运用静态意

象“深林”和“青苔”,动态意象“返景”,通过动静结合的意

象描写,创造出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以光衬暗,更见其暗的意

境。

三、对比分析意境再现——以《鹿柴》英译文为例

Peter Harris这三个英译本,为叙述方便,以下简称Bynner译、

Yip译和Harris译。译文如下:

Deer-Park Hermitage

There ems to be no one on the

And yet I think I hear a voice,

Where sunlight, entering a grove,

Deer Enclosure

Shines back to me from the green moss.

Empty mountain: no man is en,

But voices of men are heard.

Sun’s reflection reaches into the woods

And shines upon the green moss.

Deer Enclosure

——Wai-lim Yip, 1972

On the empty mountain there is no one to be en;

You only hear the echo of people talking.

And shine again on the dark green moss.

——Peter Harris,2009

The sun’s returning rays enter the deep woods

首先,英译文的题目相比,Bynner译较好。因原诗的题目

本文选取Witter Bynner & Kiang Kang-hu,Wai-lim Yip和

——Witter Bynner & Kiang Kang-hu, 1929

sunlight,根据《朗文当代英语词典》,意思是:natural light

that comes from the sun。并不能表达出是傍晚阳光返照的光,

词,能将动态的含义暗含其中,所以Harris译文更好。

意思上不妥。Yip译和Harris译都将“太阳反射的光”这一层意思

很好的表达出来,同时Harris译中用到returning这一动词化的名

四、结语

出了原诗的精髓,再武则天陵墓 现了原诗的风貌,译语读者也可领会到中国

古诗的意境和美。《鹿柴》一诗众多的英译本也说明要想在英译

文中再现原诗的意境并不是一件易事。这要求在诗歌翻译时,译

者首先忠于原作,透彻理解原诗,不但要理解原诗所表达的言内

言外意思,也要领会诗歌的意象隐喻,把握诗歌的风格,最终力

求最大限度地再现诗歌的意境。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对于汉诗英译,译出诗歌的意境,就译

是地名,养鹿的地方,也是作者隐居的地方,Bynner译的题目

不但将地名鹿柴的意思表达出来,hermitage一词也将诗人隐居

合。而Yip译和Harris译的题目属直译,作者隐居于此的暗含意思

不能表现,欠佳。

第一句,Bynner译和Harris译都采用there be句型,以突出

于此的含义表达出来。此外,译文读者通过hermitage也可体会

到隐居的幽静,远离纷扰,刚好和整首诗幽静和空寂的基调相符

参考文献:

2007.

[1]丛滋杭.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理论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黄燕.寂寂空山析入深林王维鹿柴以动衬静手法

——》“

[J].湘潮,2011(10):26.

[3]冷成金.唐诗宋词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32


本文发布于:2023-04-27 10:20: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71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鹿寨古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