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礼仪故事十篇

更新时间:2023-04-27 09:36:09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7日发(作者:高中数学思想方法)

中华礼仪故事〔一〕

孔融让梨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

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 上,哥

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 挑好的,不

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 为,心里很快乐,

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 呢。于是他成心问孔融:

“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 个最小的呢?〞 孔融答复

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 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

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 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

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爸爸听他 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

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长进。〞

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时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宽容,是

种奉献,是一种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救济药。我们要像孔融那样,尊敬师长、尊敬 同学,

他的品德是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习的。他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和谐,作为学生的我们, 应该继承和

发扬这种美德,这样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中华礼仪故事〔二〕

王祥孝母

从前有一个名叫王祥的人,他非常孝敬自己的父母。可是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于是父 亲娶

了一位后母,但后母却不太喜欢王祥,经常在父亲的面前说他的不是。于是慢慢地, 父亲疏远

王祥,不再爱他。有一次后母病了,说好想吃活鲤鱼。可那是寒冬呀,河水结了 冰,怎么可能

捉到活鲤鱼呢?可怜的小王祥光着脚丫,冒着刺骨的寒风,顶着酷寒的霜雪 出了门。他来到那

结冰的河面上,脱下衣服卧在冰面表层。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过了许 久,冰融化了。真的跳

出两条大鲤鱼。吃了鲤鱼后,后母的病很快就好了,她改变了对王 祥的看法。

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后母这样对待王祥,而他却“以德报怨〞。故事中王祥的善良让 我们

深深地懂得了什么是宽容,什么是关爱……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 起,

王小班学期总结 祥一样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爱在我们的身边不断传 递。

中华礼仪故事〔三〕

刘庄尊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

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 教。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 明帝就派

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 前往,以表尊

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 荣如此,所以“诸

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五行属木的行业有哪些 时, 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

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常言道:一日为师终生为 父。古往今来,尊师重道的故

事比比皆是,汉明帝做了皇帝后仍对自己的老师以礼相待。

当你徜徉在阅读和书写的快乐中,可曾想过:是谁,指点着书本教会你读第一个拼 音,

把着你的小手在纸上写下第一道稚拙的笔画;当你愉快地唱起动听的乐曲,当你尽情 挥舞起五

彩的画笔,又是谁,引领着你一步步走进艺术的殿堂……是老师,她把自己的爱 无私地给了你

们。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让尊师重道的气氛在我 们的身边永远传递

下去。

中华礼仪故事〔四〕

司马光砸缸

从前,有个叫司马光的孩子,很聪明。有一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做游戏,他

玩儿得很快乐。院子里有一个大水缸,里面装满了水。突然,有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 去了。

孩子们都吓坏了,有的大喊大叫,有的还哭了出来。只有司马光很镇静,他想了想 就跑了出

去,过来一会儿,抱着一块石头跑进来,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被砸了 一个大口子,

里面的水都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那个孩子得救了。这就是着名的“司马 光砸缸〞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遇事千万不要慌张,一定要沉着冷静,多动脑 筋,这样才能想出好方

. 同学们,让我们向司马光那样,学会做一个遇事不慌、聪明、 果敢的孩子!

遇事不必惊慌,开动脑筋想方法一定会解决,有道是: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 然直。

聪明的你一定也会和身边的伙伴们像司马光那样做一个沉着冷静的人!

中华礼仪故事〔五〕

团结友爱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催促修

的。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那么发邮票行情 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

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成心约他们在某 个时间

到曾府去面谈。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成心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 候,暗中却仔

细观察他们的态度。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 刘铭传一个人安安

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 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

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么伟大的事 业。

同学们我们想一想,在平时的学习生行楷特点 活中碰到一点点困难的时候,碰到一点点挫折的 时候,我

们是不是都能克服,都能坚持不懈得向着目标奋进!希望同学们,将来都能有所 作为,所以我

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和毅力,为我们的家乡、祖国的建设添砖加 瓦,把我们的家园建

设得更加美好!

中华礼仪故事〔六〕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

仇,有一次 , 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

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成心把他的鞋子掉到 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 很想打他一

下,但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 , 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 说:“把鞋子

给我穿上 ! 〞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 , 不如就给他穿上吧 , 于是 就跪在地上给

他穿鞋 .老牛与淫尼 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那老人走 了里把路,又折

身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材的。五天后的早上,天一 亮,就到这里来同我

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 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

里了,见了张良很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 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

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 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

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 来!〞说完又走了, . 到第五天,张良没

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 , 那老人也来了 他快乐地说:“这样才好。〞然后拿出一本

书,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 做早餐 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成

功了。〞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 复地学习,研究。

张良拜师的故事,让我们不禁深深感到:老师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在老人的教育下,

良学会了做人和做事,这也造就了他后来的丰功伟绩。同学们,让我们谨听老师的教 诲,从现

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

中华礼仪故事〔七〕

将相和

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在“完璧归赵〞、“渑池相 会〞

两次外交斗争中,扞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这使廉颇很不服气, 对别人说: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 嘴巴,说说而已,

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蔺相如听说 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

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蔺相如外 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

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

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不离不弃图片 纷要求告辞还乡。蔺相如执意 挽留,

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 “当然廉将

军不及秦王了。〞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 国,我敢在秦国

的朝廷上斥责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 解的,可是,你们想

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 军两人的缘故。如果两虎

相斗,势必两败俱伤。我不计个人恩怨,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 国家的利益着想啊。〞听了这

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消除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更加尊 敬蔺相住院证明模板 如了。

后来,有人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自己心胸竟然 如此

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心当面请罪。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来到

蔺相如的府第,“扑〞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鄙陋的

人,见识浅薄,气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大量,我实在无脸见您,请您用力 责打我

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愿。〞蔺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两人紧 抱在一起。

从此两人消除了隔膜,加强了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 敢轻易地侵犯赵

国了。

中华礼仪故事〔八〕

程门立雪

杨时〔 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

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 10321085〕、程颐〔 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

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 称程

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 4 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

为师。这时他年已 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 疑难

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 10531123 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 来到

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 门外等

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 等两人请进

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中华礼仪故事〔九〕

孝敬父母 ?

孔子常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所谓

孝,就是能养活自己的父母,家中的老人,但仅仅是养活就是孝道了吗?你看你家的小狗

猫,这些动物都能够得到我们的饲养,如果只是让父母吃饱饭,衣食无忧,而没有发自 内心的

尊敬,那么跟饲养猫狗有什么区别呢?中国人常常将“孝〞和“敬〞连用,孝敬孝

敬,孝为行,敬为心,关键是我们心中对父母要有那份深深的敬意,不仅是物质上的满 足,更

是一种精神上的尊重与关心。这才能称为“孝〞。

我们都有一个温馨的家,在家里,爸爸妈妈呵护着我们,为了我们成长操碎了心,付

艰辛的劳动。父母用爱托起了我们的生命之舟,父母用爱滋润了我们稚嫩的心田,父母 用爱抚

慰了我们孤寂的心灵,父母用爱温暖着我们整整的一生。因此,我们应该孝敬父 母,这不仅仅

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

中华礼仪故事〔十〕

黄香温席

黄香小的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 9 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

孝敬父母,在父母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 后,他对

父亲更加关心,尽量让父亲少操心。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 没有任何取暖

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的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 的手一会就冰凉冰

凉的了。他想 , 这么冷的天,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一天的 活,晚上黑不能好好

地睡觉。小黄香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变悄悄走进父亲的房 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

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炭打一成语 被窝 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

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 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

香。 9 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他长大之后,人们 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的

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 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百姓做

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读了黄香温席的故事,我们也应该想一想:我们自己为爸爸妈妈做过哪些事情?爸爸

妈给了我们生命,天天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没有一点怨言,在我们遇到难题的时候给 与解

答,在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哄我们开心,在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鼓励我们继续前进…… 我们成长

的每一个足迹,都洒满了爸爸妈妈辛勤的汗水,洒满了爸爸妈妈深情的爱。孝敬 父母是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让我们从小事做起,用行动来孝敬父母


本文发布于:2023-04-27 09:36: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70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