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管理计划(ACMP)模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型
种植业管理与生产方式
卢闯;彭秀媛;王博;王春萌;侯晓磊
【摘 要】本研究通过借鉴工业生产的标准化管理经验,结合农业生产特点,探索出一
种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种植业管理与生产方式——农业种植管理计划
(ACMP)模型,实现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阶段的信息、技术、物资、经营等
的全程管理,充分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分配.
【期刊名称】《农业网络信息》
【年(卷),期】2013(000)007
【总页数】3页(P32-34)
【关键词】ACMP;标准化;农业生产;管理
【作 者】卢闯;彭秀媛;王博;王春萌;侯晓磊
【作者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信息中心,辽宁沈阳11016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信
息中心,辽宁沈阳11016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信息中心,辽宁沈阳110161;辽宁省农
业科学院信息中心,辽宁沈阳11016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信息中心,辽宁沈阳
110161
【正文语种】中 文什么叫网站优化
【中图分类】S126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及管理相对落后,存在农业信息资源共享性差、农业生产过程中
可控性差、农产品质量较低、农产品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改变这些问题的根
本途径是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而农业生产力提高离不开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即对
生产过程的科学化管理,标准化作为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它是以农产品质量
标准为目标组织农业生产。
1 农业种植管理计划(ACMP) 模型
农业资源的一体化管理,即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综合管理体系,依托计
算机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农业种植流程管理,遵循农业标准化生产要求,提出
农业种植管理计划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Management Plan)模型,实现
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物资、经营等的全程管理,充分实现
农业资源的合理分配。
1.1 农业种植管理计划模型的管理理念
第一,体现了对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整个链条进行管理,实现了对整个链条上的
所有资源及其流程的管理。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溯源、农产品安全、农产
品物流。
第二,体现了精益生产,同步管理和敏捷生产的思想,通过借鉴工业生产中的同步
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概念,宏观实现农业经营中各管理过程的同步进行,并能够快速
获取市场需求并作出反应,保障农产品高质量,实现精益生产。
第三,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对农业种植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
进行控制。
第四,体现流程管理的思想,科学的确定种植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实现,科学合理
的组织流程,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1.2 农业种植管理计划模型的意义
第一,通过产中环境监控,达到品种的跨区域种植,增强弱化品种的环境适应性;
第二,精确监控产中环境因子,提高农业生产过程的科技含量,实现科学技术在农
业生产过程的全面渗透,农业产业化经营全程信息化,农村综合管理的全面信息化,
实现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种植的规模化和工厂化;
第三,有效节约人工、技术、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管理水平和农产品品质;
第四,可以对农作物生长状况、生长趋势、产量进行预测或模拟分析,为农产品市
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第五,实现农产品安全溯源;
第六,拓宽农业技术推广渠道和传播渠道,实现农业生产指导,如远程诊断等,弥
补农业技术服务的不足。
2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1 农业种植管理模型的流程
农作物生产前期,根据物联网技术实时获取的种植业生产数据为基础,对市场导向
和当便当菜谱 前作物种植信息进行分析,结合土壤墒情、测土配方施肥等建议信息和专家咨
询,合理分配品种及种植区域的面积,准备农业生产资料;农作物生产中期,依据
专家指导形成作物种植规程库,对该作物各个生长期所需环境参数 (空气温湿度、
土壤、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进行设定。通过物联网技术,依据作物种植规程库提
供的种植意见对作物生长全程进行监测、控制、管理,实现科学种植;农作物生产
后期,实现对农作物的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等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依据物联网
技术获取的种植业生产数据、种植区域农作物品种及产量信息,为农产品市场的宏
观调控提供数据支持。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实现农产品溯源,保障农产品质量如图1所示。
2.1 产前
依据此模型基于物联网技术实时获取种植业生产数据,获取当前已经种植的作物信
息,包括种植种类及已经种植面积、种植区域等信息,并根据市场信息的挖掘分析、
种植区域土壤墒情、测土配方施肥等建议信息,配以专家咨询,合理安排种植计划,
并遵循物料标准化要求,准备所需农业生产资料,为产中做好准备。
图1 ACMP管理模型
2.2 产中
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管理,以保证农作物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种植,实现农作物生产的
全程标准化、规范化操作。产中的信息也可以用于辅助农业资源调查、土地适宜性
调查、土地利用率、农业区域规划、农产品产量估算等[3]。产中管理主要依据种
植标准对生产环境因子的采集、存储、监测、分析、预警和控制方面进行管理如图
2所示。
图2 ACMP产中管理模型
2.2.1 采集
采集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环境数据及时、准确的获取,采集的环境数据是产中
管理的重要依据。通过NY/系列农业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等相关规范,设定采
集项目及指标、选定满足需求指标的采集设备、选定采集技术、设定采集实施方案,
采集信息也包括农业生产设施、生产面积、位置等信息。
2.2.2 存储
农业生产特点决定了其数据获取的分散性,通过借助网络将分散的数据集中并加以
利用。但在信息爆炸增长、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时代,数据的安全、可靠存储成为重
中之重。特别是那些处于生长过程中,对环境参数等数据要求较高的植物来说,数
据获取不实时、数据传输过程中丢失或服务器数据遭到破坏等都可能造成巨大的经
济损失。因此,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定数据存储方式、数据存储技术、提出保障数
据安全的措施。
2.2.3 监测
监测主要采用无线传感网实现,通过监测因子的确定和监测点的数量和布点方式的
选择来完成。监测因子的确定将参照我国目前施行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
工作等相关工作二泉映月课文 对农业生产环境质量监测的要求,综合考虑气候因子、土壤因子、
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等生态因子,确定所需的监测因子;根据作物的生
产环境需求精确度和环境因子需求程度确定作物的布点数量,同时依据无线传感距
离、功能区特殊要求、环境特殊要求等方式确定监测布点方式。
2.2.4 分析展示
分析即是对有组织有目的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既是预报
环境数据并对对获取的环境数据进行数据挖掘,获得农作物生长期的安全状况、市
场状况分析等,以便帮助人们做出判断,从而采取适当行动。而通过展示可以将信
息进行传送和表达,展示兼顾平台展示和三维GIS展示。三维GIS展示的引入增
强了空间地理环境的表达能力和对农业环境资源的综合分析处理能如何辨别天珠 力。爱情古诗 分析展示功
能能将采集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进行直观、系统的展示与发布,指导农业生产,提供
决策支持。
2.2.5 预警
预警是预报环境数据、预告农作物生长期的安全状况等并对异常情况进行告警,从
而为调控系统提供行为依据。预警分析是产中信息的输出模块,及时而准确的预警
是农业环境数据监测控制系统运行的保证,配以控制,实现警情的实时处理。可以
根据需求选择周期预警、指标预警、专家预警或者上述方法相组合的预警方法,选
定具体的预警模式。
2.2.6 控制重男轻女打一地名
通过自动控制实现信息的实时、准确的处理,使得计划和管理处于最佳状态。解决:
农村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不同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掌握和控制都需要专门的知识;人
工控制的实时性财务工作报告 相对较差等问题。根据需求制定控制技术方案,确定控制策略、控
制方式。
2.3 产后
实现对产中获得的农作物的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等过程的信息化管理。通过物
联网技术获取及分析得到的种植业生产数据、种植区域农作物品种及产量信息,为
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提供数据支持,为农产品交易提供高效透明的信息保障,实
现产销对接,减少农业风险,保障农业再生产。对农产品市场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
析,为农业产前工作的确定提供信息保障,进而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信息的循环
[4]。
3 结论
ACMP基于物联网技术真正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管理,产前:农
产品市场预测、种植指导、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产中:基于农业区划、专家系
统等农业生产所需信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中环境参数的采集、存储、
监测、预警、分析展示、控制,进而实现对种植业生产的全过程指导和控制;产后:
农产品信息发布和农产品市场、农产品物流。对农业经营、生产、管理与决策起到
了指导和数据支持作用。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精准化、农业资源信息化、农业决策
科学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卢岚,王敬.工业工程在农业生产管理中应用初探[J].工业工程,2004,(7):21-
23,51.
[2]宋华,张学庆,卢晓波,赫赤,沈建鹏.浅谈大豆农业生产中的标准化管理[J].大
豆通报,2005,(3):32.
[3]马享优,宋治文,陆文龙,等.地理信息系统在天津市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J].天
津农业科学,2008,14(5):68-70.
[4]詹嘉放.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阶段的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
2010,(2):231-234.
本文发布于:2023-04-27 08:36: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70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