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序号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教学班级
教学课时 教学形式 新授
课 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名 称
使用教具
1、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了解孔子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教学目的
2、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了解孔子的教育观和人格魅力以及古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规范。
1、理解和掌握如、夫、则、尔、以、而等词语的用法以及文言句
式。
教学重点
2、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
1、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引导学生树立
教学难点 正确的人生观。
2、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要联系孔子的政治思想。
更新、补充、
补充《论语》的有关知识。
删节内容
课前准备
查找工具书解决难读字词、朗读
课外作业
熟读;完成配套学习指导用书
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代表春天的古诗 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
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感
想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环节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有一个成语叫“半部《论语》,可安天下”i,《论语》
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我们初中学过《论语十则》,能不能
和老师一起背诵一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
当中的另一篇重要文章《子路、曾皙红岩主要人物及事件 、冉有、公西华侍
坐》——也就是著名的《侍坐篇》!
1、同学们看课下注释①
2、简介四弟子: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曾皙:姓曾,名点,字皙。
3、侍坐:学生坐在一起陪伴老师。古代臣子在一旁陪伴
国君,晚辈坐在一起陪伴长辈叫侍坐。
教学手段
与方式
ppt显示这
些名句
教师讲解
ppt显示
导 入
解 题
《论语》简介
《论语》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
子所辑录的孔小学生书法 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
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
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
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环节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
教学手段
与方式
孔子及其
思想:
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
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
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他的一生“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先世为宋国贵族。年青时贫贱,勤奋好学,多才多
艺。五十岁时担任过鲁国司寇,代理相事,弃官后,在动
乱的春秋时期,为实现他辅国治邦安天下的抱负,带着自
己的弟子,拉着几大车书籍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思
想。晚年致力于教育、设坛授学,广收门徒,相传先后有
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整理《诗》、《书》、
删修《春秋》,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现
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及其与门人的问答,成
为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环节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教学手段
与方式
字音:
朗读课文,
俟,音s 莫,音m 甫,音f 哂,音 shn
重点讲解
纠正字音
相,音 xing 铿,音kng 沂,音 y 喟,音 ku
及停顿。
雩,音y 冠,音gun
停顿:由也/为之 求也/为之 赤也/为之小
学生试译
学生接龙翻译文章,着重理解和掌握如、夫、则、尔、以、
翻译全文
教师指导
而等词语的用法
1、四弟子志向:
品味四弟
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的志向
思考
冉有—生成目录 —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
和性格
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讨论
2、从原文分析四弟子性格:(学生自主提炼)
子路:直率、信心十足,失之于莽撞
冉有:谦虚、实事求是
公西华:更谦虚、敏而好学,(失之于墨守成规)
曾皙:洒脱、淡泊于功名、从容不迫 注意细节
3、以现代观点看待四弟子。(学生自主发言)
现代社会恐怕更需要子路对自己的自信,以及他敢创敢拼
的勇气。但是谦虚仍然是美德。
课 堂 教 学 安 排
教学环节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①从原文可以得出结论,曾点展示的是一幅老师带领学
生在春天水旱时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的场景,进一步
可知他想要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实现孔子以“礼”治国
的理想。
②从另一个角度,结合武汉海军工程学院 孔子的思想来分析。孔子政治上
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
针对子路“率尔”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理由
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
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
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
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针对公西华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
庙会同,非诸侯而何?”既然也是治国大事,你却只是
“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
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看来,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
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
思想体现出来,这样的弟子,又怎能不博得老师的赞赏
呢?
孔子治国思想——以礼治天下。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
却只能通过为人之师,传播自己的思想,师生共同努力,
把这个思想付诸实践。
1.课后练习;
2.《学习指导用书》;
3.背诵课文。
教学手段
与方式
孔子为什么
要“与点”
呢?
小结
作业布置
本文发布于:2023-04-27 07:01: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68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