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VS鲁迅:素昧平生,却依依惜别

更新时间:2023-04-27 01:10:11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7日发(作者:赛德克巴莱观后感)

太宰治VS鲁迅:素昧平⽣,却依依惜别

鲁迅去世后,⽇本改造社就出版了7卷本的《⼤鲁迅全集》。这⽐中国第⼀部《鲁迅全集》的出版早了将近⼀年。在第

⼆次世界⼤战时期,⽇本政府虽然对⽂学创作审查严苛,却依然出版了3部鲁迅传记。3部著作各具特⾊,其中最受争议

的当属《惜别》。这不仅是因为《惜别》采取了⼈物传记⼩说的形式,更主要的是太宰治在这部作品中叙述了许多关于

青年时期的鲁迅在仙台留学时不为⼈知的⼀⾯。

开篇以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读书时的同学回忆40年前的往事的形式展开,虚构了⼀位名叫⽥中卓的医师,在记者的

来访下,回忆和鲁迅相处的点点滴滴。书中讲述的故事也是以太宰治亲⾃前往仙台严格考证史实资料后的真实事件为参

照,结尾处则以第⼀⼈称的写作形式叙述了鲁迅晚年的经历。《惜别》出版后并没有像太宰治的其他作品那样获得极⾼

的⽂学声誉, 以及读者的好评,甚⾄还引来⽇本⽂学界的⼀系列负⾯评价。

国策⼩说《惜别》

昭和⼗⼋年(1943)⼗⼀⽉五⽇,⽇本政府在东京召开了⼤东亚会议,旨在缓解⽇本殖民政策占领下的东亚与东南亚各

国之间与⽇俱增的反⽇⾔论和独⽴运动,以⽇、中、满三国为⾸,推⾏和睦相处的⼤东亚共荣圈,并发表了《⼤东亚共

同宣⾔》和五项原则。

昭和⼆⼗⼆年(1947)讲谈社刊⾏《惜别》改订版

⽇本内阁情报局和⽂学报国会则为了积极响应《⼤东亚共同宣⾔》的政策号召,决定推出以五项原则为主题的多部⽂学

戏剧作品,并在昭和⼗九年(1944)⼀⽉,召开了包含太宰治在内的50名左右的⽇本作家所组成的作品协议会,⼴泛

征求⼤家的意见。同年12⽉,正式确定了由⼩说部门推出6部⽂学作品,戏曲部门推出5部演义作品的创作决议。太宰治

便是⼩上流社会韩剧 说部门中负责执笔《惜别》的作者。125⽇,太宰治亲⾃前往鲁迅曾就读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进⾏了为期5

的就地取材。昭和⼆⼗年(1945)⼀⽉,太宰治开始正式创作。2⽉,完成了《惜别》237页的稿件并上交⽂学报国

会。95⽇,由朝⽇新闻社正式出版,初版发⾏10000册。

意图的争论

昭和⼗九年 1944 ⼀⽉, 太宰治参加完⽂学报国会召开的作品协议会后, 便写下了近 6 页的 惜别》创作意图说

明书并上交给⽂学报国会, 表⽰愿为实现中⽇两国全⾯和平共处效⼒。⼀向不理会⽇本政治的太宰治的政治意图发⾔

的⾏为似乎显得不寻常, ⽽⼀直以来喜爱太宰治⽂学作品的作家⽵内好、 武⽥泰淳、 鹤见俊介对太宰治表现出了失

望的态度, 他们共同认为⽂学作品之中如果夹杂了政治则会改变⽂学创作的原貌和意义, 认为国策⼩说不应当归属于

⽂学作品的⾏列。另⼀⽅⾯,太宰治本⼈曾在《惜别》的后记中写道:

⼩⽥先⽣已经创作了《鲁迅传》这⼀春花⼀样⽢美的名著,尽管如此,我还是开始了这部⼩说的创作。恰在那之前,完

全出乎我预料,⽵内好先⽣把他刚刚出版的、像秋霜⼀样冷峻的名著 鲁迅》惠寄给了我。我与⽵内先⽣连⼀次⾯都

没有见过。但是,拜读⽵内先⽣偶尔在杂志上发表的有关中国⽂学的论⽂,做些这很好之类的评价,不知天⾼地厚,

暗暗视他为很有希望的⼈。那本书的跋记载着这位⽀那⽂学的俊才似乎是从前就爱读我那不⾼明的⼩说这⼀让我感到意

外的事实,我感到惶恐和脸红。⽽且,感奋于这奇缘, 像少年⼀样⿎⾜勇⽓,开始了这项⼯作。

——《〈 惜别〉后记》 太宰治

《惜别》的构想笔记。昭和⼗九年(1944)年⼗⼆⽉,太宰治前往仙台取材,在取材笔记中,写下了他的构想。

这不禁使⼈联想到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 太宰治的多部作品都曾遭到政府的删改与修正, 很多作品不是被禁⽌发

⾏,就是延期出版。 ⼤多数⼈认为这极有可能是太宰治为了今后能顺利出版其他作品⽽向⽇本当局做出的妥协, 也有

⼈认为这是太宰治为了挽回津岛家在政界的影响⼒⽽做出的以⽂学换取政界⽀持的⾏为。 但不论是出⾃哪⼀⽅⾯的意

图, 太宰治的写作⼿法仍旧是⼤家所熟知的那个他,难以掩饰⾃⼰的⾝影在作品中出现 就像佐藤春夫评价他

我意识过剩⼀样, 这在 惜别》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太宰治也讲明了他的创作意图。

我在最后想说的是, 这份⼯作是作为太宰这样⼀名⽇本作家的责任, 全部都是我⾃由书写的东西, 情报局和报国会并

没有提出任何让我注意或拘束的话语, ⽽且就在我提交作品的时候, 没有修改我的⼀字半句就顺利通过了。

——《〈 惜别〉后记》 太宰治

——《〈 惜别〉后记》 太宰治

《惜别》中的周树⼈

太宰治在 《惜别》中对鲁迅的称呼使⽤的是周先⽣,只是在作品结尾总结时,以⾃⼰作为第⼀⼈称来叙述周先⽣

晚华盛顿的故事 年时,才开始使⽤我们所熟知的鲁迅这个称呼,虽然发⽣的事件都是以鲁迅的真实经历为基准,但在内⼼情感的表

达的过程中,却看到了太宰治的影⼦。

我最近是病⼈很久没有和⼤家见⾯,完全变成了孤独的鸟。

⾃⼰怎么说也是清国的留学⽣,说起来还曾经⼒图怀有被特别选拔派遣的秀才那样的⾃豪感。但是被选中的秀才太多

了,他们徘徊在东京的⼤街⼩巷,所以我不能不有⼀种格格不⼊的感觉。

如果我的疑惑不幸实现了的话,我可能除了⾃杀,别⽆其他选择。

—— 惜别》太宰治

鲁迅在仙台时与同宿舍的⼈合影(左上为鲁迅)

显然,这样的内⼼独⽩不像是有着狂⼈之称的鲁迅能说出来的话,但真正备受争议的是太宰治在作品中先是引⽤了鲁

迅作品中的⼀节, 接着使⽤⾃⼰为第⼀⼈称表述了⾃⼰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看法。

⽂章为美术之⼀,质当亦然,与个⼈暨邦国之存,⽆所系属,实利离尽,究理弗存。故其为效,益智不如史乘,诫⼈不

如格⾔,致富不如⼯商、⼽功名不如卒业之券。特世有⽂章,⽽⼈乃以⼏于具⾜。严冬永留,春⽓不⾄,⽣其躯壳,死

其精魂,其⼈虽⽣,⽽⼈⽣之道失。⽂章不⽤之⽤,其在斯乎?

——《摩罗诗⼒说》鲁迅

我觉得,该短⽂的主旨,指出了与他从前说的那种为帮助同胞的政治运动的⽂艺多少有些差异的⽅向,不过,不⽤之

⼀词让⼈感到丰富的含蓄。终归还是⽤。只是不具有像实际的政治运动那样对民众的强⼤指导性,⽽是渐渐地浸润

⼈⼼,发挥使其充实之⽤的东西。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艺这种东西,就会像注油少的车轮那样,⽆论开始时怎样流畅

快速地运转,也许马上就会损毁。

——《惜别》 太宰治

太宰治引⽤的这段⽂字和写作⼿法源⾃⽵内好的《鲁迅》,⼆⼈都摘取了这部分的内容,并且做出了主观解读,太宰治

与⽵内好同属于⼀个时期的作家,《鲁迅》出版之后⼏乎成了研究鲁迅的必看之作,可⽇本⽂学界给予《惜别》的评价

却不留情⾯,观点也近乎统⼀。

公然⽆视鲁迅的⽂章,仅凭作者之主观⽽捏造的鲁迅形象。

——⽵内好

惜别》中的鲁迅终究不外乎太宰治的⾃我

——川端凑

虽然明⽩鲁迅的形象不是⾃⼰能靠拢的,但也知道如果以⼩⽥岳夫的《鲁迅传》为创作基础的话会导致⼩说的失败。

农民式的执拗是战争结束前⼈们将⾝边的任何事物都⽤⼩说的形式去表现的观念。所以就也把⽵内好的《鲁迅》向⾃

⼰的⾝边靠拢,借鲁迅来创作⾃⼰的作品,内容却是本⼈⾃我表⽩的故事。

——奥野健男

鲁迅与太宰治

且先不与⽂学界争论鲁迅和其作品到底具有怎样的含义,单纯从太宰治以⾃⼰为第⼀⼈称的⾓度来说,展现个⼈对鲁迅

及其⽂章的主观理解并不是⼀件过于⾃我的事情,每个⼈都有解读鲁迅的权利,只是⾓度不同。很多⼈都过度关注

惜别》中的那个周先⽣的⾔论及太宰治的个⼈观点,忘记了《鲁迅》《鲁迅传》等作品都是以综合叙述来呈现鲁迅的

研究著作,《惜别》则是第⼀部以青年周树⼈为主⼈公的⼈物传记⼩说, ⽽⼩说这种⽂学体裁的最⼤特点就是在题材、

情节、⼈物上没有相当于律法般的条例与框架,哪怕主⼈公就是他⾃⼰的话,也⽆可厚⾮吧。太宰治在⽂学创作的态度

上曾多次表明⾃⼰并不是为了要符合⼤多数⼈的想法或将事情的原委展现得⼀清⼆楚,这样有违他⾃⼰的⽂学艺术追

求, 或许这样的⽂学态度正是⼈们喜爱或讨厌太宰治的主要原因吧。

太宰治绘《⾃画像》

《惜别》节选

()太宰治

那个学年末的⼀天,微菌学的课上,203⾼地激战、三笠舰的画⾯出现时,我们照例⼤声喧闹着拍起⼿来,这时,画⾯

忽然变了,出现了⼀个⽀那⼈因为做了俄罗斯的军事侦探⽽被处刑的场⾯。听了⽼师的说明,我们⼜起劲地⿎起掌来。

这时不屑 ,阴暗的教室的侧门轻轻地开了,我认出跑到⾛廊⾥的学⽣是周先⽣。我理解周先⽣的⼼情,觉得不能不管他,便

随着他悄悄离开了教室。但⾛廊⾥已经看不到周先⽣的⾝影了。上课中的校舍⼀⽚寂静。我从⾛廊的窗⼦向校园望去,

看到了周先⽣。他正仰⾯躺在⼭樱树下。我来到校园,凑到周先⽣的⾝旁⼀看,他正闭着眼睛,令我意外地悄悄笑着。

周先⽣。我⼩声叫他,他蓦地坐起来,说道:

我就知道你会跟来的。别担⼼,亏了那张幻灯⽚,我终于下定决⼼了。看到我的同胞,想法改变了。我马上回国。看

了那场⾯,已经不能⽆动于衷了。我国民众依然处于那种懒散萎靡的状态啊!友邦⽇本在举国勇敢作战,他们却充当其

敌国的侦探,那种家伙的想法我不知道,嗯,多半是被⾦钱收买了吧。⽐起叛徒,聚在周围⿇⽊地参观的民众们那愚蠢

的脸更让我难以忍受。那是现在⽀那民众的表情。依然是精神问题。对于现在的⽀那来说重要的不是⾝体的强健。那些

围观的⼈不是都体格健全吗?这更使我坚信现在对于他们来说医学并⾮紧要。精神⾰新!国民性改造!如果像现在这个

样⼦,⽀那将永远⽆法确⽴真正独⽴国家的尊严。灭清兴汉也好,⽴宪也好,只是改变了政治⼝号⽽已,东西的质地不

变,不是没有⽤吗?因为我这段时间离开了那些表情茫然的民众,⼼⾥就定不下来明确的⽬标,迷茫、不知所措。今天

我的⽬标确定了。看了那个⽚⼦,挺好。我马上弃医回国。

藤野先⽣

我想已经不应该阻⽌他了,可还是顺嘴说道:那藤野先⽣……”

啊,周先⽣低下头,是啊,我辜负了先⽣的期望,很难过,可以说到今天为⽌我在学校⾥磨磨蹭蹭就是因为这个。可

——”他抬起头,可是,不得不做。看到那些同胞的表情,已经不能再左顾右盼了。⽇本的忠义⼀元论,不就是这样

吗?是的,我终于能够领会那种哲学的含义了。回国之后,⾸先为了改变那些民众的精神发起⽂艺运动。我的⼀⽣都将

奉献于此了。

不管怎样,暂且回国,和仍在故乡的弟弟商量,⼀起发刊⽂艺杂志,杂志的名字,今天,就是现在,也完全决定了!

什么名字?”家庭蛋糕的做法

《新⽣》。他微笑着回答。那笑中⼀点⼉也看不出周先⽣⾃⼰称之为奴⾪的微笑那种卑屈的影⼦。

⽼医师的⼿记到此为⽌了。我⾃保姆合同范本 ⼰(太宰治)⼜附加了如泰国旅游签 下数⾏,仅供⼿记读者参考。

让全世界引以为荣的东⽅⽂豪鲁迅先⽣逝世于昭和⼗⼀年秋,⼤约是在先⽣逝世前的⼗年,也就是昭和元年前后,先⽣

四⼗六岁的时候,发表了名为《藤野先⽣》的⼩品⽂。选摘部分如下:

到第⼆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

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物学,先⽣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

我想去学⽣物学,先⽣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

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物学也没有什么⼤帮助。他叹息说。

将⾛的前⼏天,他叫我到他家⾥去,交给我⼀张照相,后⾯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

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因为状况也⽆聊,说起来⽆⾮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

多,话更⽆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难以下笔,这样的⼀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封信和⼀张照⽚。从他那

⼀⾯看起来,是⼀去之后,杳⽆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的我的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励的⼀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

对于我的热⼼的希望,不倦的教诲,⼩⽽⾔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

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和⼼⾥是伟⼤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书箱,

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回信。只有他的照相⾄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

上,书桌对⾯。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在灯光中瞥见他⿊瘦的⾯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

忽⼜良⼼发现,⽽且增加勇⽓了,于是点上⼀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君⼦之流所深恶痛疾的⽂字。

后来在⽇本要出版鲁迅先⽣选集,当⽇本的编辑问先⽣选哪部作品好时,先⽣说随便选就⾏了,但《藤野先⽣》⼀定要

收⼊集中。

以上部分图⽂摘⾃《知⽇太宰治》特集


本文发布于:2023-04-27 01:10: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63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昭和元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