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教学方法_古诗教学六个步骤

更新时间:2023-04-26 15:15:05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6日发(作者:峨眉山一日游)

古诗词的教学方法_古诗教学六个步骤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文字知识的本身,效果不够理想。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

词的教学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古诗词教学方法

一、结合语言理解和言语习得,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

所谓“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

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

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致地运用祖国语言

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1、古诗词内容理解:

结合课后注释理解;结合图片或音、建国伟业 视频形象感知;结合学生实际生

活经验去体会;以今识古;知识类化;诗文对照等方法,均可指导学生理解

古诗词的语言。

2、古诗词言语形式习得:

教师应逐步渗透相关古诗词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引领学生逐步

了解古诗词这一文体的特点和魅力,并循序渐进地尝试运用古诗词语

言,甚至是创作诗词。

如《水调歌头●中秋》这首词中,“ 水调歌头”为词牌名,词的

内容共95个字,是一首“长调”。同时,这首词分为上、下阕,词前

有序,按其语言风格当属“豪放派”典范。词的上阙赏月奇想,下阙

则望月怀人,将苏轼“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特点展现地淋漓尽致。

赵志祥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画鸡》一诗,赵老师就设计了这样

的几个小问题:

1这首诗一共几句?

(4)每句有几个字? (7个字)

2在古诗中,一个字叫“一言”,那么,每句话有五个字的诗就叫

(五言),有七个字就叫(七言)

3一共有四句,每句有五个字的诗就叫“五言绝句”,简称“五

绝”。那么,一共有四句,每句有七个字的就叫(七言绝句或七绝)

二、体味诗词意象,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

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

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古诗词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形简意繁: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出最意

味深长的情感。也正是基于此,古诗词教学不能做理解意思,体会情

感”这样简单的处理,我们应该让古诗词教学课堂充满灵气。

如何让古诗词课堂教学充满灵气呢?其中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意

象”。(它是一个个真实可感、鲜活可爱的物象,同时也是意境构,情

思表达的组件。而之所以将其称为“要素”,是因为古诗词不能没有

意象,古诗词教学不能没有意象!

体味意象的几种常见教学策略:

1、反复诵读悟“象”。

2、音乐渲染造境。

3、结合插图入境。

4、了解背景或延伸阅读,丰富意象。

三、在诗词诵读中学习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构建起来的审美

意识、审美情趣与审美品位,以及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的表现美、创

造美的能力。

诵读,不是为了简单、机械地记忆诗词内容,而是通过诵读将自

己融入到高远的意境中,将诗词深刻的,诗人的情感通过有感情的吟

诵读出来。

《水调歌头.中秋》格律对照: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平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中竞相的意思 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推进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理解、借鉴不同民族

和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

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态度。

学习古诗词,不仅仅是为了理解、积累,以及适当的时候加以运

用,更重要的,应该是一种“文化传承”。

当然,学生学习古诗词,我们应重视其“独感”——即读出自己

的理解。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印记的“古诗词”教学,我们

更应关注“共感”——即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古诗词教学简单的来说,就是:口中有声、目中有象、心中有情、

胸中有人。

古诗词教学策略简单的说,就是:语言、审美、文化、传承。

小学古诗文的教学方法

一、反复诵读,体会

诵读古诗文草样年华3 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多读精背是一直以来人们学

习语文的传统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好诗

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些名言充分说明了诵读古诗文的

重要性。诵读是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诗文内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它包括朗读和背诵。《语文课程标准》

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

培养语感。”而且在课程目标中分学段提子女赡养老人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出了“背诵优秀诗文”的具

体要求,低、中年级各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高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

篇段。小学生记忆力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诗文短小精悍,又琅琅

上口,短时间内学生就能背诵,完成规定的背诵任务并不难。

由于年代久远,古诗文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的语言障碍。教师

要改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教师首先

要进行范读,让学生在琅琅上口、优美动听的朗读中初步领略古诗文

的语言美、意境美,产生听觉上的愉悦感,沉浸于美好的艺术享受中,

引起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多读才能克服语音障

碍。读古诗文最基本是读准字音,理解句意,教师要帮助学生扫清语

音上的障碍,特别是与现代汉语中不同的读音。如《敕勒歌》“天苍

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n”而不读“jin”。

二、创设情景,感受意境

古诗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根据诗的内容去

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词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如白朴的

小令《天净沙秋》,曲中写到,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

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

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

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顺

着它远远望去,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

风中一齐梦见西红柿 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在学这首小令时,应引导学生自己

动手,把此曲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再引导

学生体会句子的意思,让曲中的景物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

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曲中没有写出而生活中有

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幼儿教育知识 了画面内容,使学生能感受到曲中

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曲文的理解。

三、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能激发学

生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融入诗文特定的情境氛围中。现代心理学表

明“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

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应用最明显的特

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

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

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如在教学《望天门山》这首诗时,先告诉学生今天将带大家作一

次愉快的秋游,感受一下天门山的美丽景色,学生顿时兴致盎然。在

播放图像的同时,又用语言描述诗人描写了什么,诗人又抓住什么特

点按什么顺序把这些景物集于一幅画面上的,然后通过精读引发学生

的联想。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时导引出一幅诗

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

丽景象。 “两岸青山相对wps怎么用 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则在学生眼前呈现

一幅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长江江面的远景,以及动态的从“日边来”

的“一片孤帆”, 使人感觉夹江对峙的天门山,正迎面向自己走来,

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

加兴致淋漓。最后又浮现出有层次的画面出来,一片孤帆乘风破浪,

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目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学生从形象的画面中得到美的愉悦,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将古诗词教学的作用显著发

挥出来,确立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在接受教师开

展更好的古诗词教学中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开拓自身视野。

古诗教学六步步骤

一、激趣导课,揭课题

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

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

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法、疑问导入法,

预习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

的一种铺垫和衬托。

二、介绍背景,知诗自制小饼干 人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

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语文人文性

的典型体现。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

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

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

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

生趣。

三、自主学习,明诗意

《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做

到“放”和“扶”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首先要大胆地“放”。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

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诗意。对于不能独

立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帮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

解决。

其次是巧妙地“扶”。当学生对古诗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后,通过

集体交流了解到学情,根据学情,来决定是否“扶”,哪些地方该

“扶”,又该怎么“扶”。通过“扶”,让学生初步体会在感知时可

能出现的偏差,进一步深化对全诗的理解,为体会诗情,进入诗境做

好了准备。老师句句概括提升的言语更是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的升华,

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四、想象诵读,悟诗情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凝炼含蓄。有着音乐、

建筑、绘画、意境等在内的巨大美学价值。诗的情感要让学生通过朗

读欣赏来体会。因此,在学生理解了全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体

验后,教师要趁热打铁,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辅助,指导学生有感情

地朗读。通过点读、评读、范读、诵读,演读使学生能读出诗的重音

和节奏,知道应该如何把握诗的轻重缓急,加深对诗人情感的体验,

体味出诗人赋于诗的思想感情。在学习古诗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

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地朗读。在初读过

程中,仅以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

读,就要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的朗读就要求能达到

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地朗诵。今天这两节课在朗读环节两位教师就

是这样层层深入地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五、创设情境,入诗境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进入诗境就是引导学生真切地

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为之动情。怎样让学生进入到这

种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呢?在上一环节,学生已经在老师的指导朗读中

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教师不要孤立地指导朗读或单纯地创设情境,

而是将创设情境与感情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设情境作为学生感

情朗读的基础和铺垫。同时又通过读来引导学生领悟诗情,进入诗韩城党家村 境。

马老师采取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此情此景;孙老师通过看录

像将学生带入到诗的意境中,情感的表现一次比一次丰富,学生的朗

读一次比一次到位。最终,让学生通过读与诗人的党员自评个人总结 情感达到共思、共

忧、共吟的境界。实际上这一环节就是前一环节的升华和展示。

六、迁移运用,创诗文

结束了一首诗的教学后,并不结束这堂课的教学,而以诗带诗,

以点带面,将课堂延伸到同一类型的古诗教学上,有意识地加大古诗

的学习量。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大量的古诗,了解到诗人更多的优

秀的诗作。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

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咏。教师在教学

中要有意识指导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比如低段可以让学生表演,再

现诗的意境;中高段可通过课件的出示和音乐的渲染,创设适宜学生进

行语言实践的课堂环境。通过这个语言实践过程,指导学生运用古诗

的能力,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及兴趣,让他们能学以致用,真正起到

语文教学的目的。

“教育有模,但无定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古诗的教学结构

可以多样,教学方法千变万化。


本文发布于:2023-04-26 15:15: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56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古诗教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