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金湖县实验小学 吴汝萍
【摘 要】 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兴趣了,这种兴趣才会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并
受益终身。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育中,要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挖掘数学自身的魅力上,利用
数学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学习qq视频美颜 数学的兴趣,使微商 学生喜爱学
习,并在喜悦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大的智趣,从而使学生形成乐于探究数学的良好品质。
【关 键 词】 数学;内在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 吴汝萍,江苏省金湖县实验小学副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在多个专业杂
志上发表文章并获奖。
【案例呈现】一年级(上)册“9 加几”
师:小朋友们,今天齐天大圣孙悟空来到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想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知
识,大家欢迎吗?
生:欢迎。
教师在课件上点出孙悟空的头像,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学生的热情高涨。孙悟空的
头像边出现一组口算题:9+1=10+2= 10+4= 10+7= 10+8=师:孙悟空想考考大家,看小朋友们
以前学习的口算还会不会算。孙悟空给我们带来了几道口算题,小朋友们能又对又快算出来
吗?
生:能!
教师指名学生一一口算出得数。
师:大家都算对了,孙悟空见没有难倒大家,又带来了一道难一点的题目,你们有信心
接受孙大圣的挑战吗?
生:有!
师:孙悟空带来的难一点的题目是什么呢?请大家看屏幕。
教师出示主题图:
4 个青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一题你们还会算吗?
生:会,9+4=13,一共有13 个苹果。师: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生:拿一个放到盒子
里,盒子里就是10个,外面还有3 个,一共就是13 个。师:为什么要拿一个到盒子里去呢?
生:盒子里差一个就满了。
教师讲解“凑十”法。
师:孙悟空发现还是没有难倒你们,又给你们出了一题,大家还会做吗?
生:会。
先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填写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并用课件校对。
师: 孙悟空说你们太聪明了,又给大家出了两题,大家还想做吗?
生:想。
师: 孙悟空说你们是他见过的最聪明的学生,又出了两题,大家还想做吗?
学生被动地说出“想”,声音明显小了很多。
师:做得又对又快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
学生似乎又有了一些积极性。
【问题分析】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恰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乐知者,
乐知者不如好知者。所以,当下的数学教师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上述案例中,
数学教师创设了孙悟空进课堂的学习情境,这样的兴趣激发有什么问题呢?
(一)兴趣激发的短暂性
上课伊始,教师说:“今天齐天大圣孙悟空来到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想和我们一起学习数
学知识,大家欢迎吗?”学生一看到孙悟空的头像,立即鼓掌表示欢迎,兴趣一下子提了起
来,兴奋不已。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是孙悟空头像+复习题,其次是孙悟空头像+例题,再次
是孙悟空头像+巩固题,最后还是孙悟空头像+总结。一开始的口算题,学生热情高涨,兴趣
最浓,到学习例题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始逐渐消退,到后面的巩固练习,几乎了无兴趣。
因为课堂上简单地附着个孙悟空的头像,每道题目都说成是孙悟空出给小朋友们思考的,这
样的兴趣是短暂的,维系不了多长时间。
不少教师为了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经常用一些物质奖励或设计一些游戏来吸
引学生。刚开始使用这些方法时非常有效,但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就感到厌烦了。靠外在的形
式激发的兴趣,这种兴趣不在数学本身上,所以它的功肌肉英语 效会很短暂,对今后的数学学习也起
不了多大的作用。
(二)兴趣激发的浅层性
有效创设数学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但上述案例中,孙悟空的头
像,只不过是个“摆设”,对激发兴趣的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题目”,难以激发学
生学习数学的深层兴趣。
平时,我们看到许多课堂都有这样的倾向:先创设一个所谓“情境”,再钓鱼式地引出要
学习的数学内容,然后就将“情境”抛在一边,直接去教学“数学知识”了。“情境”其表,
“灌输”其里,必然导致“兴趣”丧失。情境的创设不是课堂教学的“摆设”,不能只局限于
表层,情境的创设要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
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兴趣激发”不只是 “点缀”一下,给教学过程加点“味精”。如果兴趣激发不能提高
学生深层次的学习热情,如果兴趣激发不能积极引导学生去主动解决问题,这样的兴趣激发
必然层次浅而低效。
【教学理解】
刹车油多久换一次合适 学生对数学本身发生兴趣了,这种兴趣才会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并受益终身。因
此,在平时的数学教育中,要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挖掘数学自身的魅力上,利用数学本身的魅
力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喜爱学习,并在喜悦
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大的智趣,从而使学生形成乐于探究数学的良好品质。
(一)魅力之一:数学的完美
历史上许多学者、数学家对数学的美从不同的侧面作过生动的阐述。普洛克拉斯早就断
言:“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亚里士多德也曾讲过:“虽然数学没有明显地提到善和美,
但善和美也不能和数学完全分离。
因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这些正是数学研究的原则。”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
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数学家徐
利治说:“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字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
容结构上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既所谓数学美。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如数学
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关系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
性和普遍性,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等等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
数学的完美,体现在方方面面:美在她是探求世间现象规律的出发点,美在她用几个字
母符号就能表示若干信息的简单明了,美在她大胆假设和严格论证的伟大结合,美在她对一
个问题论证时殊途同归的奇妙感受,美在数学家耗尽终生论证定理的锲而不舍,美在她在几
乎所有学科中的广泛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像数学家一样去探索、去发现数学的对称美、简洁美、统一美和
奇异美,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美的享受,学生就会不断深入其中,乐此不疲地去欣赏美和
创造美。
(三)魅力请客英文 之二:数学的奇妙
有人说:“数学真美好,十个数字颠来倒,变化无穷最奇妙!”的确,数学的奇,鬼斧神
工,令人拍案叫绝!它所蕴含的奇妙和奇趣,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相比的。
数学的奇妙在于它的规律性, 比如12345679,这个数中没有8,叫“缺8 数”。将“缺
8 数”乘以3 的倍数,马上就会惊奇的发现:
1234567912=148148148,是148 三位一体重复出现;
1234567915=185185185,是185 三位一体重复出现;
1234567933=407407407,是407儒林外史正面人物 三位一体重复出现;
……
再用“缺8 数”乘9 的倍数,它们的结果是同一个数字的重复。
12345679 9=111111111 ;
1234567918=222222222 ;
1234567927=333333333 ;
……
人们已经发现各种各样非常奇特的数:完美数、音乐数、奇异数、魔术数……还发现运
算中出现的数字山、数字塔、数字黑洞、数字旋涡……
引领学生走进数学,如同进入一个奇妙世界,呈现眼前的尽是数、形变幻的奇妙景观,
一个个“枯燥”的数字活蹦乱跳地作精彩表演,一个个“抽象”的概念娓娓动听地讲述生动
的故事。数的变幻,形的奇妙,有的会令学生追根究底,有的会令学生流连忘返,有的会令
学生惊讶感叹,有的会令学生拍案叫绝……
引领学生走进这个奇妙的数学世界,学生心理电影推荐 必将如咀嚼一枚橄榄果,品尝到数学的浓浓趣
味,感受到数学王国奇妙之趣,使学生眼界大开,令学生惊呼:“哇!数学原来是这么好玩有
趣啊!”
(四)魅力之三:数学的思想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支撑思维的则是数学思想。有了数学
我们的思维会变得高效、变得美妙。如,学习相遇问题后,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的一道题目:
一只蜗牛,每天它都待在一棵梧桐树下面。一天清晨,太阳刚刚升起,蜗牛便开始从树根向
树梢上爬,它爬得忽快忽慢,甚至有时还停下来四处望望,或者躲避可能的危险,于是,直到太
阳落山的时候,这只蜗牛终于爬到了梧桐树的树梢,在树梢上睡了一觉。到了第二天清晨,也正
好是太阳出来的时候,蜗牛又开始它的爬行计划,这次它是从树梢向下爬,它沿着昨天爬行所
留下来的印痕,同样是忽快忽慢地朝向下爬,有时它也停下来望望,或者吸食一点儿树汁,总的
来看,朝下爬要比朝上爬轻松多了,所花费的时间也少一些,这样当太阳还没有落山的时候,蜗
牛就已经爬到了梧桐树的根,也就是昨天它出发的地点。
问题是:在蜗牛上下爬行的途中,会不会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点:蜗牛第一天上树经过这一
点的时候,和蜗牛第二天下树时经过这一点的时候完全相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较为简单的办法便是运用数学的假设思想,把第一天的情形和第二天
的情形重合为一天蜗牛变为两只。它们分别从树根和树梢同时出发,沿着同一条路相对爬行,
两只蜗牛肯定要在中途相遇,相遇的那一点就是问题的答案。数学思维方法是不是太有魅力
了?
尿血女性 自古以来,人们常把解决数学问题看成是对于人类智慧的考验。因为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正是数学最鲜明的特点之一,而思维能力乃是智力的核心。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数学学得好
的学生,人们常夸他们“聪明”、“头脑灵活”也正是这个原因。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发挥这一
特点,用好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的思维,让数学思维的火花时时迸发,学生的思维波澜起
伏,不断体验到挑战的成功,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数学知识,更能让学生饶有兴趣
地投入数学学习之中。
(五)魅力之四:数学的应用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华罗庚曾说“: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
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应用价值的精彩描述。科学愈发达,需要
的数学工具就愈多,哪里有“形”,哪里就有“数”,哪里也就少不了数学。数学不仅是自然
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大。数学如此
广泛的应用魅力,能吸引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内在需求。
平时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创设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
生活积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魅力。还可以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生活,在生活中
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真实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数学应用的魅力。
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努力营造具有“应用”氛围的数学课堂,
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根据实际情况,恰当提出任务,放手让学生自己
去完成,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
经常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应用的价难忘的一天 值,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在运用数学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能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数学课堂要摆脱平淡、庸常,就要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让数学课堂成为
转“知”成“识”、转“识”成“智”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盈生命活力、洋溢生活气息、呈
现灵动色彩、促进智慧生成,这样,学生才会对数学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本文发布于:2023-04-26 12:55: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55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