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更新时间:2023-04-26 03:13:37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6日发(作者:石英岩)

县域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

作者:邹进泰、彭先镇

所谓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关于县域经济发展道路的总结,是对不同类型县域经济成功发展的“典范”进

行的高度概括。由于县域经济发展受市场、区位条件、自然资源条件、以及人文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影响

和制约,并陆虎汽车 且在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也不同,县域经济发展也呈现不同的路径。

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考察,按照“有成效、可比较、可复制”的原则,本文归纳新疆录取分数线 和总

结了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四种基本模式。

“小企业、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引领模式

现代化工业大生产,需要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获得“规模效益”。目前在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

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县域地理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依赖于一个或少量特大规模企业带动县域

经济发展的情况比较鲜见,而在县域内按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原则,将大量的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产品某个

部件的同类型中小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在集群内运行实现规模经济,成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

的一种主要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单个企业规模较小。形成产业集群的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起步

的门槛较低,容易在短期内调动民间的闲散资金,迅速形成生产能力,克服大型企业建设周期长,对于资

金、技术、管理要求高的“缺陷”。同时,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容易适应市场对产品多样性变化的要求。

第二,企业集群形成规模。大量在空间上具有紧密性的中小企业由于其生产的相同或相近,容易产生大企

业经常具备的“规模效益”,提高“小个体”生产率。每个企业可以在不牺牲大规模企业所缺少的柔韧性

的情况下,从“规模”中获得益处。如“规模”内专业人才市场降低了雇员与企业之间的相对搜寻成本及

交易成本,从而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到“规模”内工作;地理上相互临近的企业之间容易建立起协

调与信息机制,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以及契约的谈判和履行成本;地域的相对集中使得市场、技术等信息在

“规模”内的集中与传播更加迅速;“规模”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及相互模仿推动了成本的下降与操作方法

的优化。第三,集群内分工合作十分明确。从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的角度看,小企业“规模”内部基于开拓

共同市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关系,不仅促进了企业间有序的竞争来激活创新的动力,

而且,专业化分工也使小企业日益专精于某项技术,使得每个企业负担的技术创新投资成本大大降低。同

时,由于产业的空间集聚,中小企业“规模化”使相互具有紧密经济联系的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

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苏联性禁忌 ,而且降低了以信息搜索成本为主的交易成本。

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这种基于“小企业、大规模”产业集群的县域经济模式已经产生了很多成功的典范。在浙江,号称中

国袜业之乡的诸暨市大唐镇,有上万家企业从事织袜、接缝、印染、定型、包装等专业化生产,已经形成

企业在区域内的集群。湖北仙桃市彭场镇无纺布工业城,聚集了40多家无纺布制品企业,年出口无纺布制

品集装箱标柜5000多个,出口交货价值6亿多元,占全国出口的1/3,成为全国无纺布再也不会打扰你 出口第一镇。“小

企业,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模式,虽然企业生产规模小,但经过市场条件下的整合,整体规模效益逐渐显

现,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农业产业化包括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等客户维护 内容。农业产业

化龙头企业带动县域经济模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通过发展在一定区域内的农业专业化生产,充分发挥

农业县(市)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文优势,并在农业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一批外联国内

外大市场,内联千家万户的龙头企业。第二,通过不断发展壮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一个系列农产

品的生产和加工,建立起以利用当地农产品资源为主,通过农产品加工增值、转茶叶排名前十名 化形成当地的主导产业。

第三,在主导产业的带动下,通过种养、加工、流通的有机结合,发展起资源集中、资产集中、资金技术

集中的大型农业企业集团,从而发挥农业规模优势,取得规模效益。

农业是县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虽然农业大县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工业大县,但如果发展措

施得力,在国家不断强化支持保护下,也能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由于

我国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生产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只要质量符合国际市场要求,在龙头企业的

带动下,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能够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发

展模式之一。山东省是依靠农业产业化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的山东诸城市,2002

年各类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900多家,70%出国签证怎么办理 的农产品得到就地加工转化。实践证明,对于工业基础薄弱、工

矿资源匮乏的农业大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以极大地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第三产业带动模式

第三产业也称服务业,是除了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的总称,包含的具体行业广泛、就

业容量和潜力很大,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化生产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当前

比较成功的例子来看,依靠第三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主要有两种:

1、批发市场带动模式。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在当地形成全省、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批发市场,由批

发市场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引领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浙江义乌市、河北辛集和山东寿光是批

发市场带动模式的典型。例如,在批发市场的拉动下,浙江义乌拥有130多个加工生产各种小商品的专业

村、专业乡镇。

2、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有些县(市)尽管第一、第二产业相对薄弱,但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历史

古迹、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巨大优势。旅游业作为一项包括吃、住、行、游、购、娱

六大要素在内综合性很强的产业,与数十个部门相关联,旅游业发展可以带动众多行业的发展。且随着交

通工具的更新,个人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带薪假期的延长和国际关系的缓和,以及国家对旅游业的日

益重视,旅游业已经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于经济基础较差的县(市)来说,发展旅游业具有投

资周期短、见效快、污染小的特点,把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往往有利于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县域经

济的开发,使县域经济得到超常的发展。

资源集约开发利用模式

山区的资源优势包括:一是丰富的生物资源。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存在较大的气候差异和广阔的土地。

多样性的气候和土地资源形成了生物资源的多样性,造就了中西部地区品种纷呈的物产。二是蕴藏量巨大

的能源。三是丰富的矿产资源。

实践科学发展观并不是不开发资源,而是依托资源优势集约开发优势资源。事实上,很多资源优势县

已经培育出了有特色、有优势、有潜力、有市场的地方工业体系,包括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精深加工体

系、以电力为龙头的能源工业体系、以矿产开发项目为龙头的矿产资源开发冶炼工业体系等。如湖北兴山

利用当地磷矿资源进行从矿石开采、分选、初加工到精深加工的综合开发,有力地推动了兴山县域经济的

发展。

应该说,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还有多种,并且随着经济发展还会不断产生新的模式。只要我们不

断总结研究,就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借鉴。

(原载:《湖北日报


本文发布于:2023-04-26 03:13: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48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