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三语文导学案
第二单元第8课 《雷电颂》
编制人:关黎辉 复核人: 使用日期:2012.10.15 编号:17
今日名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学习目标】
1、 积累字词,听读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2、 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3、 体会屈原爱国爱民的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
1.景物描写的特点。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学习导航】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这句名言不知激励了多少人对理想信念的追求。相
信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会更加理解、敬佩屈原
【素养培养】3分钟鲜益母草
【资料链接】
1.作者、人物介绍: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用楚辞
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王联齐抗
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
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
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
公认的领袖。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散文《我的幼年》等;戏剧
《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
译歌德的《浮士德》等。
2.戏剧知识介绍
(1)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
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2)戏剧的种类:
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广播剧、电视剧、街头剧、活报剧等:
从博士帽简笔画 作品内容的性质上,可分悲剧、喜剧、正剧等;从故事情节上,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等。从时代分,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3)戏剧的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的基本特点:
A.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B.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 C.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5)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为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3. 相关语文知识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
度的抒情方式;间接抒情是通过叙事、描写、议论等方式抒情,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
文章的字里行间的。
象征手法——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它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
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它
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
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
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自主学习】(请充分利用学案和预习笔记,对课文进行预习。)
1.咬文嚼字,看谁最棒?(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依据自学认真填写!)
睥睨( 与人交流 ) 咆哮( ) 眩目( ) 迸射(鸡蛋千层饼 ) 鞭挞( ) 木梗( )
......
脚lio( )污hu( )q首( )驰chn( )n待( )雷tn( )
我的补充:
2. 假设自己就是屈原,用最激越的情感,,自由朗读全文。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
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听读训练】(身心放松,无拘无束,读出自我,展现风采)
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能流利朗读有情感地朗读。
【文本探究】
(一)研讨课文
1、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2、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3、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
4、结合课文背景,根男人桃花眼 据你的理解,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
(二)语言品味
1、跳读精思: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滑雪日记 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
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
情感。
2、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
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4、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课堂检测
】
1.说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 )
(2)电!你这宇宙最犀利的剑! ( )
(3)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
特别要烧毁你那匹马! ( )
(4)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 )
⑸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 )
⑹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 )
⑺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来。 ( )
⑻哭,哭有什么用?眼泪,眼泪有什么用? ( )
2. 下面一段评论《雷电颂》的文字。这段文字有的地方思路不清晰,请把它理顺。
①《雷电颂》是一首高昂悲壮的交响曲,②把结构层次与感情波澜的起落融为一体,③
但作者按照结构层次又有意识地构成几次高峰,④使之跌宕起伏,高潮迭起,⑤自然地显
示了屈原独白的气势与逻辑力量。
【】
课堂反思(有反思才能有发展,有思考才能有提高)
本文发布于:2023-04-26 03:11: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48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