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教育发展史
mathematics eduction in China 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西周时期,数学已作为“六艺”之一,成为专门的
学问,唐初国子监增设算学馆,设有算学博士和助教,
使用李淳风等编纂注释的《算经十书》为教材。明代
算科考试亦以这些教材为准(见中国数学史)。 近
现代的初等数学教育,可以说是在晚清(1903)颁布癸
卯学制,废除科举,兴办小学、中学后才开始的。当
时小学设算术课,中学设数学课(包括算术、代数、
几何、三角、簿记)。民国初年(1912~1913)公布壬
子癸丑学制,中学由五年改为四年,数学课程不再讲
授簿记。执行时间最久的是1922年公布的壬戌学制,
将小学、中学都改为六年,各分初高两级,初小四年,
高小二年,初高中皆三年。初中数学讲授算术、代数、
平面几何,高中数学讲授平面三角、公务员考试报名条件 高中几何、高中
代数、平面解析几何(高中曾分文理两科,部分理科
加授立体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初步),这个学制基本沿用
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小学的教育进
行了改革,学制大都改为小学六年,初高中各三年,初
中逐步取消算术课。50年代高中数学一度停授平面解
析几何,后又恢复并增授微积分初步以及概率论和电
子计算机的初步知识。
中国近代高等数学教育,也是从清朝末年开始的。1862年洋务派
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本来是个外语学校,从1866年增设天文算学
馆,1867年招生,开始向中等专科学校转变。1868年聘李善兰为
总教习,设代数、几何(原本)、平面和球面三角、微积分等课程,
可以认为,这是向中国学生较系统地传授西方高等数学基础知识
的开始。1898年戊戌变法中,京师上下九 大学堂成立,这是中国近代第
一个国立大学。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辛亥革命后,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首创数学门(相
当于系),1919年改称数学系,这是中国第一个数学系。随着较早
成立数学系的有南开大学(1920)、厦门大学(1926)、中山大学
(1926)、四川大学(1926年前后)、清华大学(1927)、浙江大
学(19电脑开机显示器没反应 28)等。此外,1912~1915年间,还成立了北京高等师
范学校(1912,前身是1902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83年属相 武昌
高等师范学校(1913)、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各设立数学
物理(化学)科,他们先后改为北京师范大学(1922)、武汉大学
(1928)、东南大学(1923;1928年又改为中央大学),并都成
立了数学系,其间或以后成立的其他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及设
有理科的高等学校都陆续成立数学系。 各校建系初期,实施
的数学教育差别很大,后来教育部才对必修课作了原则规定。主
要授课教师多半是归国留学生,所用教材,除少数自编者外,多
数是外文本或其中译本。从课程设置看,高等院校的数学教育水
平不低,但各校的教学质量差异差不多造句 不小。数学系学生,每校每年级
一般都只有少数几个人。 1931年清华大学开始培养数学研
究生,后继者有浙江大学、中央大学、北京大学以及抗日战争期
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的(昆明)西南联合大
学,数学的研究工作也比较集中在这几所学校。其中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还出版了刊物,登载数学论文。 开平方公式 除了
在国内培养数学人才外,还通过一些渠道派遣留学生,例如利用
中美庚款、中英庚款和中法庚款公开考试派送的留学生中,都有
数学名额。30年代还曾邀请少数外国数学家如 W.F.奥斯古德、
N.维纳、J.(-S.)阿达马等来华讲学。 从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是中国现代数学教育的奠基时期,不少老一辈数学家
如姜立夫、熊庆来、陈建功等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创业,培养了
一批数学人才;数量虽然不多,但对于使现代数学在中国土壤上
生根,作出了宝贵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人民政
府的集中领导下,采用了苏联的教育制度,数学教育也经历了巨
大变革。经过1952年的院系调整,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都设立了
数学系,全国有了统一制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广泛羡慕英语 引进了
苏联教材,各校必修课的设置及其内容规范化了,保证了一定水
平。数学基础课一般都设了习题课,对学生的帮助更为具体。师范
院校的数学专业在基础课的设置上,与综合大学的数学专业相近,
并增设教育学、心理学、数学教学法及教育实习等课和教学环节。
综合大学的数学专业一度在最后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里分为若干
专门组,如代数、数论、几何、拓扑、函数论、泛函分析、微分
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学生能接触到一些现代数学的前沿
工作。后来专门组撤销,课程更多样水浒读后感 化了。
本文发布于:2023-04-26 02:16: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47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