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春夜洛城闻笛》赏析、翻译、习题(带答案)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
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
所以写下此诗。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笛声悠扬的赞美,表达了对故乡的思
念和热爱故乡的情感。
【翻译诗句】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解释词语】
①洛城:今河南洛阳。②玉笛:笛子的美称。③暗飞声:声音不
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
④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⑤闻:
听;听见。
⑥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
写离情别绪。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⑦故园:指故乡,家乡。
【简岳银瓶 答题】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fly过去式 园情,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经络不通怎么办 》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
“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
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
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3.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的画面。资源视频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
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4.“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答:①“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②“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
5.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5000卢布 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答:①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美丽的乡村作文 渲染夜
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
②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
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本文发布于:2023-04-25 13:42: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39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