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望洞庭》。
教学目标:
1. 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 能正确流利地了朗读古诗。
3. 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 通过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重点: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千姿百态洞庭湖
(一)当代歌唱家熊七梅演唱的《洞庭湖上风光美》中有这样几句词:
洞庭湖上哟风光美吔
银鹭哟结队湖上飞啰
白帆哪点点雾中行哟
船上哟渔姑歌声脆啰
走在那洞庭湖岸边吆喂
如诗意境哟心儿醉
走在那洞庭湖岸边吆喂
如画风光哟多么美 多么美
1.谁来读一读?
2.大家注意看,歌词中有个词“风光美”,谁来说说,在熊七梅的心中,洞庭湖
是一种怎样的美?
3,小结:银鹭结队飞翔,白帆雾中行,船上渔姑唱,好一派祥和的景象!
(二)那么,在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笔下,洞庭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
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勤奋读书的成语 顷;沙鸥翔集,锦鳞游
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
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
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谁来读读这两段文字?
2,知道这里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
3,小结:
阴雨之中,洞庭湖霪雨霏霏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令过往的“迁客骚
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 之情;阳光之中,
洞庭湖却是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
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你看,
熊七梅歌中的洞庭湖婉约如诗,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又变化多端,豪气
与秀丽并存,那在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眼中的洞庭湖又是怎样的
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刘禹锡笔下的洞庭湖。
二,别具一格洞庭湖
1. 出示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2,了解此诗的写作背景。
二十三岁踏上仕途的刘描写月亮的古诗句 禹锡,三十三岁成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革新只进行
了半年便以失败告终,刘禹锡接连被贬。四十二岁奉召回京,次年写诗得罪执
政,外放为连州刺史,后又担任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五十四岁从和州召回洛
阳。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
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
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
天。可见本诗是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所写。
3,请大家拿起桌上的讲义,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清爽了、
顺口了为止。
4,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清清爽爽地读。
5,接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6,好!味道出来了。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下,我读前四字,
你们读后三字。
7,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优秀写景作文 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那个节奏,
那个味道。
8,读诗,不仅要读出霜降的诗句 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如果请
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9,好了,孩子们,洞庭湖在苏东坡的眼中,时而温婉,时而豪迈,在熊七梅的
眼中,是诗情画意,而在刘禹锡的眼中却是温柔细腻,请大家静静地默读《望洞
庭》,看看注释,看看插图,联系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在这个秋月如
水的夜晚,诗人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10,分组交流,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11,全班交流。
小结:我们知道,诗人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心境变得特别的平静,在
这样一个美丽的夜晚,作者欣喜地看到洞庭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
分和谐 。如此良辰美景,诗人不禁浮想联翩,当没有一丝风的时候,这洞庭湖
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迷蒙的铜镜。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
从远处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青螺。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
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真是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12,如果你是作者,看到这样的美景,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你会说什么呢?
13,在作者的眼里,在作者的心中,大自然的和谐与心境的宁静已然融为一体。
全诗有一个关键词“和”,“和”怎么解释呢?(和谐)此诗之中,洞庭湖的哪
些景物是和谐的呢?
14,分组讨论。
15,全班讨论。
16,小结:
水月之和,首先写到“湖光”、“秋月”之间的和谐。湖面是什么样子的?诗中
没有写,但联系上下诗句,我们很容易看到此时诗人眼前的洞庭湖风平浪静,水
波不兴,月亮倒映在湖面,湖面泛起了蒙蒙的水汽,好似笼罩在湖面的薄雾,在
月光映衬下,朦朦胧胧的。“天上有个月亮,水里有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水天一色、水月相互映衬例外原则 ,给人以安详、宁静之感,白
天的繁华浮躁,人生的坎坷不平在此情此景中被荡涤,被消融。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里的山水之“和”,折射出的是诗人此时心境的平和。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
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
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这个比喻句更加清晰的描写出茫茫月色与蒙蒙湖面的水天一色,互相映衬之下的
和谐跃然纸上。
接下来作者视野由近及远,放眼八百里洞庭,君山进入作者视野,在皓月银辉
之下,山是翠绿的,山倒映在水里,水也成了翠绿的,山和水色彩上的和谐,山
的形状和水中倒影形状上的和谐,山水的融合,山水浑然一体。诗人的视线又从
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
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
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
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
的妙句。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如此举重若轻,
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和谐,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
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
(三)滋润心田洞庭湖
我们知道,诗人是 经历了人生的喜悲、大起落之后,走向成熟。这次虽是转到
和州赴任,但已大彻大悟、宠辱不惊。你看,此时此刻,在诗人的眼中,洞庭湖
的湖光,秋月,山预订英语 水不是灰蒙蒙的,而是山含情,水含笑,一切都是那样的诗情
画意,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面对如此美景,诗人不禁感慨万千:——————
——————————————————
(四)群英荟萃洞庭湖
面对同一个景物,作者的经历不同,心绪不同,所表达的情感是完全不一样的。
你看,
杜甫这样说
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孟浩然这样说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李白这样说
游洞庭--李白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孩子们,刘禹锡的《望洞庭》却以水月之和,山水之和,人景之和抒发了宁静、
平和的心境。让我们再一次满怀深情地吟诵起《望洞庭》。
(五)魂牵梦绕洞庭湖
孩子们,今天,你读了《望洞庭》,你的心里有了一种感触、一种感受、甚至一
种苍蝇怕什么 感动。所以,我想,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岳阳,你一定会去看洞庭湖。
师:来到洞庭湖,你一定会想到一个人,谁?
师:想到刘禹锡,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充满深情地背诵一首诗,那就是——
师:来,我们一起边走边吟——
师: 虽然我们没有去过洞庭湖,虽然我们不曾见过刘禹锡,但是,通过这首《望
洞庭》,这个美丽的湖泊已然在我们的心中扎根,这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已然是我
们的老友,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本文发布于:2023-04-25 13:33: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39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