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献学论文
内容提要
内容简介:薛己的外科著作主要包括《外科发挥》、《外科心法》
和《外科枢要》。《外科发挥》共八卷,书中简要论述了肿疡、溃疡、
发背、脑疽、肺痈、肺痿、瘰疬、咽喉、杨梅疮等31类外科疾患的治
疗原则和治疗方剂。每一类
外科疾病的论述之后,均详细记述了作者治疗该病的验案,使全歇后语谐音
书有论有方而又有临床实践。文字简明,切于实用。《外科心法》共
七卷,以外科医论和医案为主。卷一-二集录各家外科诊治大法;卷二
-六多系作者治疗多种外科病证的医案;卷七总列以前各卷所用方剂并
附经验方。《外科枢要》共四卷,卷一载疮疡诊候辨证共21论;卷二
-三以病证为纲,分论全身各部疮疡共30余病
的证治,并附验案;卷四总列疮疡各证治疗方剂。
作者简介:薛己(1487~1559)中国明代医学家,字新甫,号立
斋,吴县
(今江苏苏州)人。父薛铠曾为太医院医士,薛己自幼继承家训,
精研医术,兼通内、外、妇、儿各科,名著一时。正德元年(1506)
补为太医院院士,九年提为御医,十四年授南京太医院院判,嘉靖九
年以奉政大夫南京太医院院使致仕归里。薛己治学极为刻苦,论著很
多,除自著的《外科枢要》、《内科摘要》、《女科撮要》、《疠疡
机要》、《正体类要》、《口齿类要》之外,还有许多校订书,薛己
校订书的演示文稿制作 特点,选小公主蛋糕 注名著,附以己见,如他校订有《妇人良方大全》、
《小儿药证直诀》、《明医杂著》、《外科精要》等数十种。这些校
本中不少附有医案,以临床验证来说理法方药依据。学术思想受张元
素、李杲、钱乙等影响最大。薛己以外科见长。
文献版本:
《外科心法》七卷
1.明成人斜视 嘉靖七年戊子(1528)新书堂刻本(残存卷一、二、六、七)
2.明嘉靖刻本(残存卷三、四)
3.清乾隆四十一年丙申(1776)贻经堂刻本
4.清东溪刻本
5.抄本
6.1921年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
7.见薛氏医案二十四种
《外科枢要》四卷
1.明隆庆刻本
2.明嘉靖刻本
3.明刻本
4.日本承应三年甲午(1654)武村市兵卫刻本
5.清刻本
6.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
7.见十竹斋刊袖珍本医书十三种
《外科发挥》八卷
1.明刻本
2.1921年大成书局石印本
3.见薛氏医案二十四种
学术价值:
(1)病源症候学
对麻风病的发病,薛己认为内因是决定因素,“劳伤气血,腠理
不密外邪才得以乘之”,并且认为:不戒厚味、房劳、七情及六淫外
侵等,是导致麻风复发的因素,而现代医菜粿 学认为:饮酒、过劳、精神
刺激、继发感染等,是导致麻风反复发生的诱因,薛己的上述认识与
现代医学是一致的。薛己在医案中对乳癌的症状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薛己医案记载了关于梅毒的病例,而欧洲至十七世纪才开始指出鼻与
口腔的梅毒性毁坏,薛己的观察和记载比欧洲至少早了一个世纪。(2)
诊断学
薛己临证,注意四诊合参,尤注意望诊和切诊。薛己早在四百年
前就指出乳房生肿块,不论时日,“凡势下陷者皆曰乳岩”,将肿块
处皮肤的内陷作为乳房癌诊断的指标,这与现代医学的判断标准不谋
而合,这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发卡通兔子简笔画 现。薛己还发明了一些其他检验方法,
如背疽是否透膜,用纸贴疮口,让患者进行深呼吸,若纸不动,证明
并未穿溃,这比用皂角取嚏法高明了不知多少倍。薛己在诊断学上最
大的成就在于将中医的辨证成功地落实到外科每一个病症上。
(3)治疗学
建立在整体观念与辨证基础上的外科内治,在明代得到了极大的
发展,这与薛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辨证论治使得疽后发渴、痈疽肾
虚呕吐、发背等危证变成可治之证,特别是温补法的发展,使痈疽七
恶等险恶之证有了积极的救疗措施。(4)病案书写
中医外科之病案书写为李东垣首倡,然外科大量记录病案实肇始
于薛己。他将自己的真实记录附于每一疾病乃至每证之后,其中有成
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特别是那些因失误、妄治或讳疾忌医而
致死的例子,对后世甚至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论文
薛己治疗疮疡病特色探析
摘要薛己,明初著名医学家,出身于医学世家,自由勤奋好学,
善用温补,重视脾胃。在治疗疮疡病方面有他独到的见解,他将中医
基础理论引入到外科临床中,强调辨证论论,详述疮疡的本末虚实。
特别重视补益胃气,他说:“大凡怯弱之人,不必分其肿溃,惟当先
补胃气。”本文从疮疡的病因、病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对薛己诊
治疮疡病的特色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薛己疮疡
“天以阴阳之运成四时,人以气血之运成一身,以气血之运定于
所赋,移于所惑,是故人有老少强弱之等,而脉亦有盛衰虚实之异。
故疗病治疮疡者,皆当先辨其有余不足,而为主客缓急之施则善矣。”
强调了辨证论治在疾病治疗当中的重要性。常医一见疮疡皆谓热毒,
概用苦寒之法,薛己突破了以往疡医以症就方的积习,独辟蹊径,开
创了温补脾胃治疗疮疡的方法。另外他在疮疡病的诊断
上,不光注意对病人病变局部的切诊,而且重视病人脉象的变化,
在疮疡病的诊治上,他的灸法也有独到之处。
1病因病机
“疮疡之作皆由膏梁厚味,醇酒炙煿,房劳过度,七情郁火,阴
虚阳辏,精虚气节,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荣卫虚弱,外邪所袭,气
血受伤而为患。”这段文字清楚而简练的概括了疮疡病的发病原因。
2临床诊断
薛己在临床上十分注重脉象,他认为:“脉者,人身之造化,病机
之外见,医家之准绳,不可不精究而熟察。”因此他在《外科心法》
及《外科枢要》中均将疮疡二十六脉放在篇首的显要位置来论述。他
详细论述了疮疡专用二十六脉的脉见部位、脉来缓数、脉形、脉势及
各脉主病。通过脉象来判断疮疡病的病位、病势、虚实状态及阴阳属
性,以此来确定治则治法,并推断疮疡病的进退良恶预后。如“数脉
之诊,按之则呼吸之间动及六至,其状似滑而数也。若浮而数,则表
热也;沉而数,则里热也。又曰:诸数为热。仲景曰:脉数不时见,
则生恶疮也。又曰:肺脉俱数,则生疮也。诊诸疮洪数者,里欲有脓
结也。”说明沉脉而数者,则里有热,脉数不时见则容易生疮疡,若
诸疮疡病又见脉洪数,那么是疮将要成脓的魔术技法 表现。另一方面,薛己对
病变局部的切诊也是很有特色的。他十分注意根据疮疡局部切诊来判
断疮疡病位的深浅及脓已成否,并以此来指导治疗用药。他说:“夫
疮侯多端,欲辨浅深,只须得法……简而论之则疮疽概举有三:肿高而
软者,发于血脉;肿下而坚者,发于筋骨;肉皮色不相变者,发于骨
髓;又曰:凡疗疮疽,以手按摇疮肿,根平而大者,深也;根小而浮
者,浅也。”(《外科心法辨疮肿浅深浅法》)“凡疮疽肿大,按之
乃痛者,肿深也;小按之便痛者,脓浅也。按之不甚痛者,脓未成也。
若按之即复起者,有脓也;不复起者,无脓也。……若发肿都软而不痛
者,血瘤也。发肿日渐增大而不大热,时时牵痛者,气瘤也。”
(《外科心法辨脓法》)
3临床治疗
一方面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基础上的外科内治,有疏通、
发散、和解、补托、峻补、温补等多种方法。具体用法是:“假如肿
痛热渴,大便秘结者,邪在内也,疏通之;肿焮作痛,寒热头疼者,
邪在表也,发散之;焮肿痛甚者,邪在经络也,和解之;色黯微痛而
不作脓者,气血虚也,补托之;漫肿不痛,或不作脓,或脓成而不溃
者,气血虚甚也,峻补橙色英语怎么读 之;色黯而微肿痛,或脓成不出,或腐肉不溃
者,阳气虚寒也,温补之。”(《外科枢要论疮疡未溃用败毒之药》)
以上治法可以看出,薛己长于温补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在薛己的医
案中也可以得到验证,从病种来说,如流注、鹤膝风、附骨疽等病,
均以“温补脾胃为主”。“抑郁所致而不痛者,宜调经脉补气血。肿
硬作痛者,行气和血企划书模板 。溃而不敛者,益气血为主。”如“一男子腿患
溃而不敛,用人参养荣汤及附子饼,更以补剂,煎膏药贴之,两月余
而愈。”又如“李户部孟卿,环跳穴患附骨疽。……彼云:疮内更觉微
冷,自意秘成漏矣。遂以豆豉饼灸之,饮以六君子汤,加藿香、砂仁、
炮姜,数剂胃气渐醒,饮食渐进,患处渐缓,肌肉渐生,再以十全大
补汤而愈。从病位来说,“凡疮聚于筋骨之间,肌违反纪律检讨书 肉之内,皆因血气
虚弱,用十全大补汤,壮其脾胃,则未成自散,已成自溃。”如“一
男子,左膝肿大,三月不溃。……名曰鹤膝风。……视脉证甚弱……体
气虚弱,邪入骨界,遏绝隧道。若非用附、桂辛温之药,开散关节腠
理之寒邪,通畅隧道经络之气血,决不能愈。”(《外科
枢要论疮疡去腐肉》)从病情来说,凡疮疡溃后,根据脾主肌肉
的原则,“但当纯补脾胃,不宜泛敷生肌之剂”(《外科枢要论疮疡
用生肌之药》)如“银台郑敬斋,腿患痈,疮口不敛。余考绩到京,
请治者皆用十宣散之类,云旬日收敛,至今未应,何也?余诊其脉浮
大,按之微细,此因脾气虚弱,遂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壮其脾
胃,不数日而疮敛矣。”值得一提的是,薛己虽以善于温补而著称,
但并不一概放弃寒凉攻伐药物,他说:“余尝治脉症虚弱者,用托里
之药则气血壮而肉不死;脉症实热者,用清热之剂则毒气退而肉自
生。”(《外科枢要论疮疡去腐肉》)薛己治疗身体壮实而疮疡初起
者,大多也用寒凉解毒药以消之。邪在内,施以攻下;邪气实,则寒
凉解利。如肠痈,“脉迟紧者,未有脓也,用大黄汤下之;脉洪数者,
已有脓也,用薏苡仁汤排之;小腹疼痛,小便不利,脓雍滞也,牡丹
皮散主之。”(《外科枢要肠痈》)其大黄汤、薏苡仁汤及牡丹皮散
全是寒凉攻逐的方药。但一般来说,薛己对寒凉药的使用较审慎。他
明确指出:“若不辨其阴症阳症之所由分,而妄服寒凉之剂,迷塞腠
理,凝滞气血,毒反内攻,而肉反死矣。况运气的寒而不健,淤血得
寒而不散,瘀肉得寒而不溃,新肉得寒而不生,治者审焉。”(《外
科枢要论疮疡围寒凉之药》)因此可见,薛己反对的是不辨病因,一
见疮疡皆谓热毒,概用苦寒的做法。他的这种观点值得借鉴。
4外治
针、砭、灸、熨四法。前两法属于同一类,均在疮疡脓成之后,
为切排之用。后两法属于同一类,大约在疮疡脓成之前,为催脓拔毒
之用。他指出:“若脓已成,宜急开之,否则,重者溃通脏腑,腐烂
筋骨;轻者延溃良肉,难于收工,因而不敛多矣。”(《外科发挥卷
二》)其在《脓溃论》中谈到:“若夫疮既成脓,皮肤不得疏泄,昧
者待其自穿。殊不知少壮而充实者,或能自解;若老弱之人,气血枯
槁,兼或攻伐太过,不行针刺,脓毒乘虚内攻,穿肠腐膜,鲜不误
事。”薛己所采用的疮疡灸法也很有独到之处。他说:“常治一日至
五日,未成脓而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若灸而不痛或麻木
者,明灸之,毒气自然随火而散。肿硬不作脓,痛或不痛或微痛,或
疮头如黍者,灸之尤效。亦有数日色尚微赤,肿尚不起,痛不甚,脓
不作者,尤宜多灸,无拘日期。更服甘温托里药,切记寒凉之剂。……
大抵发背、脑疽、大疔、悬痈、脱疽、脚发之类,皆由高粱厚味、尽
力房劳、七情六淫,或丹石补药,精气虚怯所致,非独因荣卫凝滞而
生也。必灸之,以拔其毒。”(《外科发挥卷二》)说明薛己将灸法
用于成脓之前,一旦脓成,则宜以针刺排之,脓去则再行调补之法。
此外,薛己还非常重视对疾病预后的判断,他将陈自明在《外科
精要》中提出的反映疮疡病不同预后的五善七恶症,归纳的更为明确
而具体,并且指出了每症的临床意义。他认为,辨五善七恶之症不能
“只知五善并到,善无以加矣;七恶并至,则恶之极矣。愚意裁之。
凡患疮疽之时,五善之中,乍见一二善证,疮可治也;七恶之内,忽
见一二恶证,宜深惧之。”(《外科心法辨疮疽善恶法》)“五善见
三则瘥,七恶见四则危”(《外科枢要论疮疡五善七恶主治》)这种
审证方法,提纲挈领,足以示人规矩,临床上很容易掌握使用。
5小结
薛己的学术观点,是在深入研究前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并结合
个人临证心得总结而成的。在当时元末明初,世医浪学丹溪之法,恣
用知、柏,流弊日深的情况下,薛氏敢于提出新的观点,在理论上重
视脾胃,注重脾
胃与肾命的关系,在治疗上善于温补,对明代以后诸医家逐步对
肾命的探索引向深化有着直接的关系,薛氏本人不失为一位对明代医
学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医家。
参考文献
[1]张云杰,刘淑娟.薛己治疮疡病浅析[J].四川中医,
1996,14(3):6.
[2]盛维忠主编.薛立斋医学全书[M].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2004:85~296
[3]常青.薛己[J].山西中医出版社,40
本文发布于:2023-04-25 11:11: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37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