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结节脑膜瘤,第1-3间隙手术方法

更新时间:2023-04-25 10:02:24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5日发(作者:喂出来原文)

鞍结节脑膜瘤,第1-3间隙手术方法

一、背景

鞍上区属于中颅底的一部分,其主要鞍结节、蝶骨平台、鞍膈、

前床突等,周围由视交叉、双侧颈内动脉、垂体柄、海绵窦等包绕,

是颅底较为复杂的区域。鞍结节脑膜瘤,是该区域常见的良性肿瘤之

一,占颅内脑秦赵长平之战 膜瘤的吃苹果的最佳时间 5%10%,临床主要表现为肿瘤侵犯视神经或视

交叉引起的视力视野障碍,一般先表现为单侧视力受损,其后双侧视

力视野下降。单侧视力下降占50%,双眼视力下降占55%,眼底检查

可见原发视乳头萎缩。头痛时是本病的另一常见症状,少数可表现为

精神障碍,如嗜睡、记忆力下降,可能与肿瘤压迫额叶底面有关。极

少数患者可表现为垂体瘤的内分泌功能障碍,如性欲减退、闭经等,

可能与肿瘤压迫垂体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影像表现,头颅MRI上主要表现为清晰的肿

瘤边界,和垂体分界清楚,垂体柄位置正常。矢状位可见明显的脑膜

尾征、强化均匀、密度较骨质低,少数病理可见骨质破坏。头颅CT

表现为局限性骨质破坏、骨板弥漫性增生。根据影像学表现上肿瘤和

鞍结节的位置可将鞍结节脑膜瘤分为三种类型:单纯鞍结节脑膜瘤、

鞍结节和鞍隔结合型脑膜瘤、单纯鞍隔脑膜瘤,不同的脑膜瘤分型可

指导不同的手术方式。病理类型和普通的脑膜瘤大致相同,主要有:

内皮型(40.0%),合体细胞型(20.0%),纤维型(5.7%),砂粒

体型(5.7%),血管瘤型(5.7%),混合型(22.8%)。其治疗方式

和其他脑膜瘤一样,尽可能的手术全切。如未能全切,次选治疗可放

疗或者再次手术。

二、手术入路

pterional or extended pterional approach

trans-eyelid approachsupra-

orbital keyhole approach

anterior interhemispherlc approach

endoscopic endonasal surgeryEES)。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目

前争议较多,但无论何种入路详细的术前评估是必要的。肿瘤的大小、

位置、形状、与周围颈内动脉及视交叉的关系;垂体MRI肿瘤的分型;

是否伴有骨质破坏、是否有脑内侵犯、术前是否已经手术治疗或者放

疗等。

1.翼点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最早可追溯到1901年。经过多年

的发展其技术已达到了很成熟的地步,该入路暴露空间较大,开颅范

围广,是颅底手术的经典入路。对于肿瘤较大(直径大于3 cm)、偏

侧生长、包绕颈内动脉、一侧视神经受压较严重的病例可选择该入路。

其优点主要是:①手术路径较短;②颅底骨质的磨除及充分释放脑脊

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有利于肿瘤的暴露,一旦出现血管损

伤可及时处理;③对于较大的肿瘤(直径大于5 cm),合并有垂体柄

及下丘脑的损坏者可扩大切除范围;④不会出现脑脊液漏。

其缺点也较为明显:①创伤较大,手术中对脑组织的牵拉较多;

②对于视神经下的肿瘤及包绕双侧颈内动脉肿瘤暴露不够充分,尤其

有视神经侵犯的时;③术中可能损伤下丘脑导致尿崩,术后感染的风

险较其他入路高。该入路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经典入路,术后全切

率为所有入路最高创伤大,对于偏侧生长的巨大脑膜瘤较其他入路优

势明显,手术时间长,创伤大,住院时间长难以避免。

2.眶上锁孔入路:是经眉弓进入前中颅底,可见额叶底部的神经

和血管,该区包含多个自然间隙:①第一间隙:即视交叉前间隙,由

两侧的视神经和蝶骨平台后缘组成,间隙深面可到达鞍膈、垂体柄、

垂体。鞍膈之上可看到对侧的颈内动脉的内侧面和其上发出的垂体上

动脉;②第二间隙:即是视神经间隙,由视神经和视束外侧缘、颈内

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床突上段内侧缘和大脑前动脉

A1段组成。此间隙内结构主要是由ICA发出的一些穿支;③第三间隙:

ICA床突上段的外侧缘和小脑幕之间的空隙。其内有ICA外侧壁发

出的后交通动脉和脉络丛前动脉及其发出的穿支。在这些血管的深面

靠近小脑幕有动眼神经从后内向前外行走。

通过上述三个间隙经眶上锁孔入路能较好的暴露额叶底部、侧裂

内部分、前床突、蝶骨嵴,眶顶、视神经管、垂体柄和鞍隔等。该入

路对于前颅底及鞍区暴露较好,对于鞍结节型脑膜瘤适应症明显,但

对于鞍膈型或向脑室底方向生长的脑膜瘤可能难以全切。术后创伤小,

住院时间短,脑脊液漏发生率较低为其主要特点。

3.经眼睑入路:是在眉弓切口经眶入路小骨窗治疗前中颅底病变

的改良手术方式,可治疗前中颅底肿瘤、动脉瘤等病变,特别适用于

向外侧壁生长的肿瘤,在磨除增生的骨质和肿瘤基底后,可获得更多

的操作空间和角度,有利于肿瘤切除。经眼睑入路与眶上锁孔入路有

很多类似的地方,除了切口位置不同外,最主要的是区别于眼睑入路

向外延长了切口,避免了面神经的损伤,利用了皮肤天然的皱褶,术

后不影响美观。术后并发症主要有:①眶尖综合征和动眼神经麻痹,

可术中电生理监测;②由于手术当中不会损伤眼球,术后若视力下降

可能是视神经水肿或损伤导致;③术中额窦易开放,应避免术后感染。

经眼睑入路符合微创原则,能暴露足够的手术空间,和眶上锁孔入路

有类似之处,对于鞍结节脑膜瘤向单侧生长,该入路有良好的适应证。

由于其综合了眶上锁孔入路的微创,亦兼顾了翼点入路的暴露区域,

所以是鞍结节脑膜瘤治疗的可行方式。

双下巴

4.纵裂入路:最早应用于前交通动脉瘤夹闭,经过技术改进以后

目前可最大限度的暴露鞍结节,是鞍结节脑膜瘤的可选手术入路。其

切口于发际内冠状皮肤切口,骨瓣开单侧额瓣而不是双侧额瓣。尽管

前纵裂入路需要较长的时间分离前纵裂,但是该入路无需牵拉额叶就

可以直接暴露视神经、视交叉、鞍结节等结构,尤其能暴露第四间隙

(前交通动脉复合体、视交叉上方、双侧A2起始段、终板之间),在

第一间隙和第四间隙同时操作切除肿瘤,无需牵拉前交通复合体、视

交叉及第三脑室底。这是其他入路如翼点、经额入路等不能达到的。

该入路适合向视交叉上生长的巨大脑膜瘤,眶上锁孔难以全或显鸡汤面怎么做 露不

充分时可选择该入路,对于肿瘤侵犯鞍底可能难以全切,需掌握适应

证。

5.神经内镜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是最新手术方式,其优势主要在

最小损伤脑组织,相比开颅对周围无明显的牵拉作用,并且可清除被

肿瘤侵犯的骨质和硬膜,做到Simpson I级切除。经颅底治疗的目标

是:①清除被肿瘤破坏的骨质及硬膜;②全切肿瘤;③美容的需要。

鞍结节脑膜瘤EES手术中可按常规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的经

典手术步骤进行,在到达鞍底时可先打开鞍底硬膜,以保证手术中垂

体的完整性。用超声吸引器(cavitron ultrasonic surgical aspirator

CUSA)可逐步进行肿瘤切除,切除程度应以暴露双侧颈内动脉,视交

叉,垂体柄,垂体上动脉,前交通动脉及后交通动脉为标准。由于蛛

网膜的打开,术后必需行鞍底修补术,包括带蒂粘膜瓣、游离大腿外

侧阔筋膜、游离肌肉、腹部脂肪等。

修补顺序将硬膜内先填塞脂肪,放置阔筋膜,骨瓣复位固定,生

物蛋白胶固定,粘膜瓣覆盖,明胶海绵覆盖(避免拔除鼻腔棉条时对

粘膜瓣的牵拉),鼻腔填塞碘仿油纱条。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鞍

上肿瘤是目货币资金管理 前研究的热点,也是本区域观察的难点,其技术关键在于

磨除蝶骨平台、鞍结节、暴露鞍上区及视交叉池。神经内镜在这方面

提供了良好的角度,清晰的手术视野,可以直视下观察肿瘤的边界,

形态,避免损伤视交叉及颈内动脉,但由于操作空间较小,需要术者

对鞍区及鞍上解剖极为熟悉,对内镜技术有较高的掌握。

三、总结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SymonCiricFahlbuschNakamu红参 ra等的

(哄女生睡觉的故事 gross-

total rectionGTR),但是视力障碍的概率也达到了全部比较组

中最大20.0%,死亡率也达到了3.7%。经额入路GTR比翼点入路低,

其最高GTR87.9%,但术后视力恢复程度为所有入路中最高的,可

达到90.0%。通过对GTR、术后Simpson分级、视力的转归情况

visual improvementMR

mortality rate)的统计分析得出EES在视力好转及全切率较高,但

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也最高,最高16.1%P0.01),在掌握较高

的鞍底修补技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可明显下降,目前脑脊液漏的

发生率已降至11.7%

虽然环湖医院文献显示肿瘤全切率和肿瘤的大小有明显的关系,

但结合我们的经验和Koutourousiou的研究,GTR和肿瘤大小无明显

关系,特别是对于EES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由于肿瘤边界清楚,

手术中可明确肿瘤范围,且肿瘤很少呈侵袭性生长,所以肿瘤的大小

和切除率无明显关系,再加之肿瘤对视神经压迫后可促使患者就医,

因此较少出现巨大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年龄、视神经管的受侵犯程

度、视力障碍的时间左宗棠收复新疆 等对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有明显的相关性,比如

视力损失的时间越久其术后视力恢复的可能性越低。

神经内镜治疗垂体瘤技术目前已很纯熟,但在鞍结节脑膜瘤方面

由于缺乏大量样本统计分析,加之翼点入路及经额入路等传统方法已

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所以EES暂无明显统计学优势。但如果掌握较

好的颅底修补技术,EES或许比其他入路更为有效。但无论何种入路

其术前均需行垂体MRI了解肿瘤的形态大小和周围的神经血管关系,

行鞍区CT平扫了解是否合并骨质破坏。对于骨质破坏的病例如单纯经

翼点入路可能难以切除硬膜及骨质,但EES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点。

四、结论

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较多,任何入路并无绝对优势,选择何种

手术入路与肿瘤的生长方式、周围组织的关系、肿瘤的分型和分级等

密切相关。术前需综合考虑手术情况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根据

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方式。但均需要对鞍上解剖有详细掌握及应对术后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来源: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7年第16卷第1


本文发布于:2023-04-25 10:02: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37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鞍隔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