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的魅力【8】——王希孟(宋)-千里江山图(十大传世名画)

更新时间:2023-04-25 08:10:58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5日发(作者:女职工50岁退休新规)

国画的魅⼒【8——王希孟全幅相机 (宋)-千⾥江⼭图(⼗⼤传世名画)

⼀、创作的社会背景

王希孟所处的时代是⼀个君主⾮常注重发展绘画的时代。后⼈对宋徽宗政绩评价不⾼,但他对

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并培养了⼀⼤批绘画⽅⾯的⼈才,他利⽤他的权⼒和影学院意见 响⼒,全⼒⽀持

绘画艺术的发展。

宋徽宗在审美⽅⾯也是独树⼀帜,以此为依托,推动了宋代院体画的迅速发展。在徽宗的推动

下,宋代院体画开始以写实为终极追求,绘画风格也更加灵活,形神兼备的特点⽇益凸显。

宋徽宗

⼆、画家王希孟简介

《千⾥江⼭图》虽为取悦君王,但这幅画也成就了这位天才画师,使其流芳千古。天才少年王

希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绘画史上少有的仅有⼀张画便能名垂千古的画师,其画作《千⾥江⼭

图》今藏于故宫博物院。

王希孟⽣于宋哲宗年间,但他从事绘画创作是在宋徽宗时期。他先是得益于画院的培养,后⼜

⼊宫中⽂书库,宋徽宗觉得他绘画天资极⾼,亲⾃传授他绘画技法,之后他⽤了半年时间创作

出了长达⼗⽶的《千⾥江⼭图》,当时他年仅 18 岁。创作完之后王希孟便杳⽆⾳讯,后⼈猜测

他于此画完成后不久便去世,令⼈惋惜。

王希孟是典型的宫廷画家,因⽽他的审美情趣深受当时政治的影响。他创作的《千⾥江⼭图》

属于青绿⼭⽔画,体现了君王对⼤好河⼭的热爱和对江⼭千古传承的追求。

三、青绿⼭⽔简介

何谓青绿⼭⽔?与青绿⼭⽔相关的专有名词有:⼤青绿⼭⽔、⼩青绿⼭⽔、⾦碧⼭⽔、没⾻重

彩⼭⽔等。它们之间有共通的地⽅,但⼜不可混为⼀谈。青绿⼭⽔画材昂贵,多⽤矿物颜料,

多以⽯青、⽯绿渲染⽓氛。

总的来说,⼤部分碧绿着⾊的地⽅,多勾勒外形轮廓,上⾊浓厚,反复叠加⽤笔,这样装饰性

更强,⽽⼩部分碧绿着⾊的地⽅,则强调墨⾊的轻重对⽐,在原来已画好的⽔墨轮廓的基础

上,尽量做到与原墨分离,互相不叠加。若在⼤⾯积青绿画⾯上添加上泥⾦⾊,并⽤它来勾勒

⼭廓、⽯纹、沙嘴、彩霞等,以及为宫室、楼阁等建筑物着⾊,这就称之为⾦碧⼭⽔

四、《千⾥江⼭图》的具体赏析

王希孟的《千⾥江⼭图》宽 51.5 厘⽶,长 1191.5 厘⽶。此画光彩夺⽬,奢华之中⼜不失雅

致,表现出了千⾥江⼭磅礴的⽓势,美妙绝伦,⽤笔细腻,构图饱满却⼜不过分紧致,⾊彩鲜

明有⼀股稳重的⽓势。青绿画法和⽔墨画法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千⾥江⼭图》的视觉冲击

⼒极强,展现了河⼭⼤好、⼀望⽆际的⽓势,是我国青绿⼭⽔画中的⽆价之宝。

和⼀般⼭⽔画不同的是,《千⾥江⼭图》中充满着市井的⽓息,记录了⼈们的⽣活百态,但基

本还是以⼭⽯为主体。沿着江岸所描绘出的⼈物,外形如⾖点,他们或是出⾏,或是停泊,以

⼈物的动态衬托丰富画⾯,表现出极富市井⽓息的⽣产和⽣活失落心情的句子 景象。

《千⾥江⼭图》主要为迎合帝王的需求,⼤致可分为⾏旅、观景、雅集、劳作四个主题,这些

主题都以现实⽣活为蓝本,就像真实场景的再现,不加任何修饰,描绘得特别⽣动。画作是北

宋百姓的⽣活再现,表现出了国泰民安、⼈民安居乐业的理想⽣活状态。

五、⾼清⼤图欣赏

(建议⼿机横屏观看;

点击图⽚-放⼤可观看更多细节)

六、设⾊讲究

《千⾥江⼭图》作为⼀幅经典的青绿⼭⽔代表作,在设⾊⽅⾯是尤为讲究的。在完成了周密、

细致的⽔墨底稿后,留出了相应的空间。在⼤青⼤绿的设⾊之前还⽤了⾊笔再度皴染、勾提,

使⾊与墨有机的交融在⼀起。

⾊笔的皴染采取了积染的⽅式,⼭的坡⾯、坡脚皴染的较多,增加了体量感。树⽊植被也都经

过了复勾及反复皴染的⼯序,增加了被在画⾯中的视觉分量,拉开了层层的空间关系,也增加

空间的疏密性。

《千⾥江⼭图》在勾轮廓线时尽量使⽤了间断且轻浅的线条,使轮廓线弱化甚⾄消隐。并在此

后的重⾊分染中将这些暗⽰结构的线染成没⾻的样式,形成组组叠峦的体⾯。这种皴法⼤概

可以表明,《千⾥江⼭图》在有意尝试⼀种笔墨勾《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皴与⾊彩积染融合并重的笔⾊结构。

尽管这两种语⾔处于不同的序位与层位,但它们并没有截然划分开来,⽽是跨越不同的层位交

织在⼀起,形成⼀种阴阳对⽴的关系。基层的笔墨主要表现⼭⽯的低凹处和向阴部位,上层的

⾊彩则是提染⼭⽯的凸起或向阳部位。⽵叶的画法亦斜亦正,疏疏落落,混沌且⾃由。松针的

画法也类似,以⼀种乱撒的,⾮类型化的针式。这种⽐较凌乱的画法更亦进⾏笔⾊的融合。柳

条的画法上,⽤疏落的线条分出⽚⽚柳叶,以汁绿打底后⽤⽯绿加⽩叠出柳丝。有时会⽤汁绿

加墨再提柳叶,形成笔⾊之间的多层叠合。

在设⾊⽅⾯,主要⽤⽔⾊与⽯⾊,即植物⾊与矿物⾊。设⾊⽅式上也有⼀定程式化的规律。观

《千⾥江⼭图》不难发现所呈现出的设⾊规律:以单个或⼀组⼭体为例,⼭头多以⽯青为主⽯

绿为辅,渐缓⾄⼭下过度为⽯绿。除了⼀些平缓的崖壁,很少以⽯绿为⼭头设⾊后渐缓变为⽯

青的。坡底⼭脚都逐步过渡为赭⽯。这⼀⽤⾊规律基本符合⾃然的规律,即⼟壤到植被再到有

岚⽓萦绕的⼭巅。房屋屋⾯是⿊⾊,树⼲是墨赭⾊,叶⽚调配汁绿和墨,呈现出⼀种深绿⾊。

关于设⾊分染的步骤。在画好的墨稿上先以赭⽯辅染⼭⽯,再在这⼀基因的结构 ⾊层上染⽯绿,可适情况

增加遍数,最后染以⽯青。其中⽯青近乎头青,⽽⽯绿近乎三绿。每⼀层染完待⼲后,可视情

况笼胶矾⽔固定⾊层。可从《千⾥江⼭图》中看到⼀些⽯青的剥落处下先衬了⽯绿后再上的工作感悟短句 ⽯

青。厚重的设⾊会弱化之前墨稿中由皴法暗⽰的疏密、明暗、体积的关系,因⽽要⽤设⾊法则

重新建⽴空间关系。⼭坳的背阴处,浅罩赭⽯,或⽤花青加淡墨渲染,在前⾯的青绿⼭⽯就被

衬托出来了。⼭体之间的前后空间关系通过⽯青与⽯绿的交替使⽤来实现,即前⾯⼀个⼭体或

者说⼭头⽤了⽯青,后⾯或者相邻最近的⼭头就要敷以⽯绿。设⾊的饱和度可以拉开远近的空

间距离,近处⽯绿多偏向深苦绿,偏暖⾊;远处的⼭体多⽤饱和度⾼的头青和三绿,有些更远

的地⽅甚⾄直接敷三青和四绿,基本遵循井底之蛙造句 近暖远冷的⽤⾊规律,营造的空间意味。⽔⾯、天

空占据了很⼤的画⾯空间。⽔⾯在设⾊⽅⾯也遵循了近暖远冷的规律。近处的⽔⾯⽤汁绿分

染,絹本背⾯可能加以淡墨打底供染,增加其沉静的⼒量;远处过渡分染了头绿以及三绿,视

觉上映射了天空的青,有⽔天⼀⾊的阔远之感。⽽天空则⽤了饱和度更低的汁绿,在中和画⾯

冷暖⾊调外加深了画⾯深度的变化,给⼈⼀种江流天地外,看不到视觉灭点的迷远意境。

【参考⽂献】

1)陈欣悦. 浅析青⾊在《千⾥江⼭图》中的空间营造[D].中央美术学院,2020.

2)岳悦,张晓梅,付程凌.《千⾥江⼭图》赏析[J].戏剧之家,2020(23):158-159.


本文发布于:2023-04-25 08:10: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35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