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卷第4期
Vo1.41 No.4
doi:
10.3969/.2096-7853.2021.04.004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4月20日
Apr.20, 2021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 Art
从洞穴隐喻论柏拉图的理念论
陈明锟 王晓玲
(曲阜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日照 272826)
摘 要:柏拉图形而上学的理念论思想是其思想理论的核心,为论述这一理论,柏拉图借助洞穴隐喻逐
步区分理念世界与可见世界、现实世界与影像世界、意见与真理、想象与理念。洞穴隐喻人们囿于己见不肯
走出洞穴,不能主动离开影像世界,因此便需要对其进行教育,进行“灵魂的转向”,使伏羲八卦图 其对经验与理性进
行区分,从而知晓最高的理念。而教育既需要充满哲学思维的哲学家的个人引导,又需要理解理念论的最高
统治者——政治上的“哲学王”的引导与规范。由此,理念这一最高存在便贯穿柏拉图的知识论与政治学说,洞
穴隐喻便是理解柏拉图理念论的基础所在。
关键词:洞穴隐喻;理念论;柏拉图
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853(2021)04政治态度怎么写 -0009-02
一、洞穴隐喻论述
柏拉图关于其理念论的论述在其著作中主要是成为柏拉图知识论金字塔上的顶峰存在,超越一切
通过寓言的形式展现的,故事大致如此:一群人生事物。
活在山洞里,像囚徒一般被锁链锁住,永远是背对在柏拉图那里,理念是最高层次的知识,是理
洞口。在这些囚徒之外,是一个火把,火把的后边智世界与可见世界进行划分的基础。“简言之,理
是在现实世界中劳作的人们。由于岩石的遮蔽,生念乃是那些不变的、永恒的、非物质的本质或原型,我
活在洞穴之中的人看不到真实世界的存在,他们所们看见的实际的可见事物仅仅是这些原型的拙劣的
看到的是火把投射到墙壁之上的关于人物的影子,因摹本。”理念是存在事物现象之后的本质,是事
此这些囚徒们便将这些影子当作真实世界中的事物之所以如此的一个根据。洞穴之中所涉及的墙壁
物。当有一天一个囚徒挣脱枷锁逃到洞穴之外时,他上的影子与投射出这些影子的外在事物,便是理念
将美国二战电影 会看到真实的世界,从而知道自己以前所看到的的一种反映。我们在洞穴之中所看到的影子,其实
都是虚假的影像。当他再次回到洞穴之中向其他人质也不过是打着外在事物旗号的一种复制品。
诉说这一想法时,他得到的不是认同,而是嘲讽,没柏拉图通过隐喻论述了真知识,即理念。理念
有人会相信在这些影像世界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真实是一种先验性存在,它不受人们需要和偏好的控制
的存在与观念。和支配,因而是一种客观必然性的存在。回忆是掌
柏拉图通过洞穴的故事,阐述了影像世界与真握这种纯粹理性的存在物的唯一方式。在柏拉图看
实世界、理智世界与可见世界之间的关系。在柏拉来,回忆论即理念在人类生存以前就存在于人的灵
图看来,真实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将我们困住魂之中。这也就是说,在柏拉图那里,作为最高知
的影像世界不过是对于真实世界的反映。我们之所识的理念其实是一种先验性的存在,但由于灵魂中
以看不到真实的世界,就是因为我们以往知识匮恶的因素的存在,这种本质往往被遮蔽了,而我们
乏,观念性的存在阻碍了理念知识的传入,因而需在生活中见到的可见事物正是促进觉醒的催化剂。促
要对其进行教育,破除其旧有观念,以便发现真知进灵魂觉醒的最根本办法就是对人们进行教育。通
识,而这种真知识在柏拉图那里就是指理念。过教育,人们可以回忆起之前那些先验性存在的知
二、洞穴隐喻所阐述的理念论
通过洞穴隐喻,柏拉图从可见世界过渡到理智识点的存在。
世界,从可感事物过渡到对于事物本质的探讨,从柏拉图通过回忆说要求通过教育重新获得灵魂
收稿日期:
2021-03-18
作者简介:
陈明锟(1993— ),男,山东烟台人,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
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王晓玲(1996— ),女,山东日照人,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伦理学原理专业2个人总结公务员 018级硕士。研
究方向:伦理学原理。
意见过渡到知识,从想象过渡到理念,由此理念便
[1]
识,由此一个感性的经验存在者便可感知到理性知
9
之中的理性知识,从而摆脱人们感性世界的窠臼,而处死、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战败的情况下提出
这种教育思想正是开始提到的洞穴隐喻中囚徒们得的,这时的柏拉图开始批判民主制度,希望创造一个
以逃出洞穴进入现实世界的根本方法。洞穴中的囚新的白色洋桔梗花语是什么 、不同于以往的城邦国家。通过对于国家的分
徒们宁愿画地为牢,只相信自己的感官所看到的、析,柏拉图将国家中的公民分为三类,他们具有不同
经验所积累的,而拒绝现实世界中的理性存在。要的道德属性。一是统治者,他们代表理性和智慧;二
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对这些囚徒进行灵魂上的教是国家的保卫者,他们限于理性与经验之间,代表勇
育,将他们灵魂中先在的理性知识激发出来,由此敢;三是农民,他们是经验和欲望的集合体,代表节
离开洞穴进入光明的世界。不仅仅是那些囚徒,存制。砂锅烩菜 这三种社会等级的人们相互协调配合能够保证国
在于现实世界中的大多数人同样将自己困于黑暗的家正常运转,从而达到正义。在这三者之间,统治者
洞穴之中,生活于模糊的影像世界,被自己的欲望的能力至关重要,他将决定国家的好坏。统治者既是
支配而无法达到本真,要摆脱这些外物的累赘达到城邦中最具有权力的人,也是最具有智慧的人,他一
一种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也必须通过教育。教步步掌握最高层次的理念,逐步达到“哲学王”的境
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激发灵魂中的先验存在,更重界。因而,在柏拉图所论述的城邦国家中,统治者亦
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洗涤经验世界中污秽的存是作为“哲学王”而存在的。“除非是哲学家们当上
在,清除自己不合时宜的欲望与需要,从而回归自了王,或者是那些现今号称君主的人像真正的哲学家
身质朴的存在。金丝楠木树 一样研究哲学,集权力和智慧于一身……否则国家是
三、走出洞穴的方式
(一)哲学家的领导王把经由教育所得到的实行过限 理性知识与自身所具有的至高
对于同样困在洞穴之中的人来说,其中具有哲无上的政治权力相结合,从而实现对于知识与权力的
学思维的人比那些不善于甚至是不接受新知识的存双重掌控,由此将可以弥补单个人能力的不足,将洞
在、缺乏探索与求知的勇气和魄力的人具有更大的穴中的人们由影像世界不断引向具有真理存在的理智
勇气与接受能力,他们愿意离开自己的所在地,他世界,达到对于理念的全面掌握。
们有更大的热情与更强的信念去找寻那些遥远的、
看起来似乎与自己无关的存在,坚持不懈、毫无畏通过洞穴隐喻的相关论述,柏拉图引出了他的
惧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探索世界的本质。理念论。在洞穴中的囚徒们将自己囿于影像世界的土豆洋葱饼
哲学家有足够的勇气、魄力与能力去接受看起窠臼之中,对于外在的现实世界充耳不闻。现实社
来似乎是错误但实质上是正确的知识与观念,他们会中的人们同样如此,我们总以为已经掌握了所有
通常可以富有激情地提出不同的见解,并且打破常知识,固执己见,只相信自己所看到和感受到的,常
规。但是,哲学家是孤独的,在最初的时候他们的常被外物蒙蔽而忽视表象之后的真实存在,陷入影
思想与观念通常被认为是反社会的、反认知的,因像世界中不能自拔。人们在生活中的认识往往受到
而会受到排挤、责难,更有甚者就如苏格拉底一般各种因素的制约,因而容易满足现状、碌碌无为。相
“以身殉道”。因而,任何想要走出洞穴、接受新较于普通人,哲学家具有更大的热情和勇气走出洞
知和真知的人,都既要有探索新知的热情和信念,也穴,但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
要有承受孤独和非议的勇气。要主动接受教育或其他方式的引导,从昏暗的洞穴
(二)哲学王的引导中解脱出来,知晓更加真实的理念。
对于一种思想的颠覆与新的概念的传播,一个
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囚徒们想要进行“灵魂的转
向”,除了主动踏出洞穴接受新知,有一种内在的
信念来转变之外,还要有一种外在的推力。在柏拉
图看来,这种外在的梦见好多鱼是什么意思 推力在根本上依赖于城邦中最
具智慧的“哲学王”的引导。
柏拉图“哲学王”概念的提出是在苏格拉底被
10
永无宁日的,人类是永无宁日的。”由此,哲学
[2]
结语
参考文献
.西方哲学史:[1]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詹姆斯菲泽
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M].邓晓芒,匡宏,译.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47.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
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18.
(责任编辑:梁士奇)
本文发布于:2023-04-25 06:02: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34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