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年前,几乎在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的同时,亚细亚大陆的西边,现在被称为巴勒斯坦的
土地上,也诞生了一个新兴的希伯来王国,这是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前身。几百年后,欧罗巴大
陆上又诞生了一个强大的罗马帝国。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侵入耶路撒冷,占领了巴勒斯坦。
尽管犹太人曾举行多次武装起义,但均被罗马人镇压下去,犹太人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失去了
他们的国土与家园。
犹太人国家虽然被灭,但他们的信仰却没有动摇。犹太人流浪到世界各地,他们仍然固执地坚
持着他们的教义,保持着他们的文化,形成一支独特的、没有自己土地、没有自己祖国的民族。
如果犹太人不再那么执着,放弃自己的信仰,把自己融化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中,也就不会有纳
粹德国的大屠杀,也不会有今天的中东民族冲突。犹太人却是异样地执着,他们宁可流血,却不
肯放弃自己的信仰,这个执着造就了犹太人的悲剧历史。
基督教在欧洲广泛传播,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成为生息在欧罗巴大陆上的为数不多的异教
徒。尽管基督教提倡宽容,可是异教徒犹太人的命运并没有那么幸运。欧洲人迫害犹太人的
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十九世纪后叶,歧视迫害的犹太人的“风气”在欧洲大陆形成。纳粹德
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也是建立在欧洲歧视迫害犹太人的传统风气之上,有几个欧洲国家可以
自称自己在迫害犹太人方面手是干净的呢?
地球的表面是有限的,世界上的所有土地都已有了主人,到哪里去建立一个新的犹太人国家
呢?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赫茨尔设想:选一块当地住民较好相处、周边国家摩擦较小
的地方,不管是亚洲、非洲、南美洲哪里都行。对于欧洲人来说,不受欢迎的犹太人建立一个
自己的国家,离开欧洲到那里去生活,也是一件好事。所以欧洲各国对“犹太建国运动”持赞许
态度,特别是英国还表示愿意提供她在东非的殖民地乌干达,作为犹太人建国的基地。
犹太人对赫茨尔建立犹太人国家的设想都很赞成,但赫茨尔在哪里建国都行的设想,却遭到
不少异议。另一位犹太建国运动的领导人威尔兹曼(后来成为以色列国的首任总统),建议
把犹太建国的地点选定在犹太人的故乡巴勒斯坦,这样就不是单法制图片 纯的建国,而是具有历史意义
的、名正言顺的“复国”。在第一届全世界犹太人大会上,到会者经过激烈辩论,最后决定把建
国的地点定为巴勒斯坦,把奋斗的目标从“建立犹太国”改为“恢复犹太国”。巴勒斯坦有一座Z
ion山,是古代犹太国祭神的圣地。犹太人看到Zion山时,油然产生回到自己祖国的温暖感觉,
所以犹太人把“犹太复国运动”情感化地称为“去看Zion山行动”,即Zionism,现在我们则把Zi
onism翻译为“犹太复国主义”。
虽然第一届全世界犹太人大会上,犹太复国主义者给自己提出了在巴勒斯坦建国的奋斗目
标,但这个奋斗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很渺茫。有人向当时统治巴勒斯坦的奥斯曼帝国苏丹提出
在巴勒斯坦建国的请求,犹太人的请求被苏丹拒绝。犹太人内部也出现了争论,不少人认为与
其在现实性渺茫的巴勒斯坦建国,不如在现实性较大的东非乌干达建国。假如当时犹太人做
出在东非乌干达建国的决定,就不会有今天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民族冲突。不过历史是不
能假设的。
正在犹太人为在巴勒斯坦复国,还是在乌干达建国的问题上争吵不休的时候,好运悄悄降临
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奥斯曼帝国加入德奥同盟,与英法开战。由于美国犹太人在政治
经济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英国为得到美国的更多支持,拉美国参战,于1917年发表了
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贝福尔宣言》,声称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自治国家。
美国有几百万犹太人,是犹太人势力最大的国家。美国从一开始就强力支持秦桧和岳飞的故事 犹太复国运动。
英国发表《贝福尔宣言》后,美国总统威尔逊立即向英国政府表示支持《贝福尔宣言》,1922
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一项支持《贝福尔宣言》的决议,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
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称为“欧洲重病人”的奥斯曼帝国日益凋零,终于在1920年崩溃,在她4
00多年的荣光历史上画下了休止符。根据英国与法国签订的战后处理奥斯曼帝国领土的协
议,奥斯曼帝国的中东领土成为英法两国的委任统治地区,英国统治了巴勒斯坦、伊拉克等地;
法国统治了叙利亚、黎巴嫩等地。英国统治巴勒斯坦后,向犹太人放开了移民巴勒斯坦的大
门,于是大量犹太人开始涌入巴勒斯坦。在英国统治巴勒斯坦之初,当地的犹太人只有5万人,
巴勒斯坦92%的居民都是阿拉伯人。此后犹太人移民迅速增加,到1939年,巴勒斯坦的犹太
人猛增至近50万人。
对哪个国家来说,大量外国移民的涌入都会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重大冲击,现在世界各国
都有限制外国移民人数的条例,阻止外国移民的大量涌入。可是当时英国对犹太人的移民巴
勒斯坦,却没有人数限制,加之巴勒斯坦地穷资源少,吸收移民的能力有限,大量犹太人的涌入,
对当地阿拉伯人的生活环境造成很大冲击。特别是1930年代纳粹德国开始排斥犹太人后,
一些社会地位较高的、具有专业技术的犹太人也被迫移民到巴勒斯坦。与教育和专业技术较
高的犹太人相比,阿拉伯人在农工商各方面都竞争不过犹太人,加之犹太人涌入造成土地物价
的上涨,使阿拉伯人越来越面向贫困化。
阿拉伯人对犹太人的不满开始爆发,巴勒斯坦各地不时发生抗议和暴乱。在阿拉伯人的抗
议和暴乱面前,英国统治当局动摇了。为了安抚阿拉伯人,加之1930年后欧洲排犹风潮的加剧,
英国在支持犹太人建国的路线上开始后退。英国当局于1939年宣布限制犹太人进入巴勒斯
坦的移民人数,把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人口控制为不超过当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英国当局
规定今后每年进入巴勒强勉 斯坦的犹太人移民人数上限为75000人,超过上限人数的移民为非法
移民,要强制遣送出巴勒斯坦。英国军舰24小时在巴勒斯坦海岸线巡逻,一旦发现有偷渡上岸
的犹太人,立即拘捕。
英国的限制犹太人新政策让阿拉伯人感到满意,这当然也引起了犹太人的不满和愤怒。一些
激进的犹太人组成激进团体,开始对英国人进行“武力反抗”。犹太人没有石井优希 自己的军队,所谓“武
力反抗”,就是搞恐怖主义,这和现在的伊斯兰激进派没有什么两样。犹太恐怖主义分子在巴勒
斯坦各处制造针对英国人和英国设施的爆炸和枪击恐怖事件,美国也在暗中支持犹太人激进
派的武力反抗。二次大战结束后,犹太恐怖主义分子的恐怖活动日益加剧,进入1946年以后,
巴勒斯坦各处每隔几天就要发生一起恐怖主义爆炸或枪击事件,1946年8月,后来成为以色列
总理的贝京所领导的恐怖主义团体(其成员还有后来成为以色列总理的莎米尔),炸毁了耶
路撒冷最大的高层建筑,设有英军司令部的达比都国王饭店大厦,英国平民死者80余人。
如果能把电视摄像机的镜头推到50年前,我们就会看与今天伊斯兰恐怖主义分子无出二辙的
犹太恐怖主义分子,在巴勒斯坦爆炸大厦的恐怖场面。
犹太人恐怖主义分子的恐怖活动搞得英国人焦头烂额,达比都国王饭店爆炸事件后,英国人
丧失了统治巴勒斯坦的信心,英国不想再在巴勒斯坦流血了。1947年2月,英国宣布放弃对巴
勒斯坦的统治,把巴勒斯坦交给联合国处理。才成立不久的联合国接手了这个棘手的难题,19
47年4月,联合国设立了巴勒斯坦问题特别委员会,特委会经过几个月的讨论,但最终也未能
达成统一意见。最后特委会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两个方案,请联合国大会投票表决。这两个
方案分别是:巴勒斯坦分割案和巴勒斯坦联邦案。巴勒斯坦分割案是把巴勒斯坦一分为二,
各自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和阿拉伯人国家;巴勒斯坦联邦案则是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
与阿拉伯人共治的联邦国家。
美国态度坚决,支持巴勒斯坦分割案,支持建立一个独立的犹太人国家。苏联也支持巴勒斯
坦分割案,这里苏联有她的打算。此时美苏冷战刚刚开始,苏联希望在犹太人建国方面支持一
下美国,换取美国在处理欧洲问题上对苏联的让步,反正这也是一个顺水人情,以色列建国对
苏联来说也没有什么利益损失。美苏两大国一表态,联合国大会的基调就定了下来。1947年
11月,联合国大会投票,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巴勒斯坦分割案,这就
是所谓联大181号决议案。
反犹主义”一词在英文中为“anti-mitism”,其动词形式为“anti-mite”,它是由前缀“
anti”和词根“Semite(闪米特族)”组合变化而来,从字面意思上看,应是“反闪主义”。但是由
于历史的原因,人们都习惯于用这一词汇来指代反犹主义。有学者认为这一词汇是在19世
纪由德国记者威廉?马尔因在《犹太教战胜德意志社会》中首先提出来的,尽管这一词汇出
现于19世纪,对犹太人的迫害早在上古时期就已出现。我们一般认为反犹主义是一种把整
个犹太人作为迫害和排挤对象的社会现象、社会思潮和社会行为,反犹主义在不同的社会时
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在历史上,欧洲的反犹主义最为严重,对历史的影响也最大,
欧洲之所以会频频发生反犹的恶浪是由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特点所决定的。
1、历史的惯性作用。欧洲对犹太人的大规模迫害始于希腊罗马时期,当时主要是为了推行
希腊化政策,镇压犹太人的抵制和反抗。罗马帝国的灭亡以后,一方面帝国内长期推行的反
犹政策在社会中形成的反犹排犹思潮并没有一下子消失。另一方面罗马帝国推行的反犹措施
被后罗马时代各国所继承。日耳曼部落打败罗马帝国以后,最初并没有积极的学习希腊罗马
的优秀文化,而是去继承和发展基督教,也包括对被称为“异教徒”的犹太人的迫害。例如在
公元438年生效的罗马提奥尔西法典中规定的针对犹太人的附加条款,后来就成为一些人反
犹的法律依据。
2、经济上的偏见和短视。由于犹太人一直被视为魔鬼和异教徒,所以他们的就业和经营也
受到了很大限制,不少人只能去从事商业和金融业,特别是高利贷行业。流散到各地犹太人
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很快就聚敛起大量财富,但这又会成为当地人妒嫉和仇视的
对象。基督教禁止基督徒进行放贷食息,所以犹太人的放贷一直被视为是“罪恶勾当”,实际
上“这是一个为自己掘墓的怪圈,其背后则是基督教欧洲对犹太民族的宗教迫害和种族歧
视。”1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所描绘的犹太高利贷商夏洛克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不少欧洲人心中对犹太人的偏见。
欧洲统治者一方面迫害犹太人,另一方面又把犹太人作为“敲竹杠”的榨取对象。法国统治者
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滑稽,从公元1182年到1321年,法国曾四次驱逐犹太人,为了财税收
入又四次召回犹太人。1361年法国国王好人约翰被英国俘虏,为了筹集巨额赎金,允许犹
太人返回法国,1394年又把他们驱逐了出去。以色列著名历史学家阿巴埃班在《犹太史》
中曾写道“他们(犹师说知识点 太人)在英国短暂的定居史逼真而深刻地反映了中世纪犹太人的命运:
始则受鼓励,继而受辱,受迫害,最后则遭驱逐。”2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以后,犹太人
在经济竞争中的优势也成为非理性反犹的新借口,一些反犹组织通过联合抵制的办法反对犹
太人,把犹太人排除在一些行业和社团组织之外。在奥地利,一些反犹主义者在报纸上和集
会上就公开打出“不从犹太人处购货”的口号。法国反犹分子爱德华阿道夫德律蒙在《法国
犹太人》一书中竟然提出:法国的经济萧条和社会贫困是犹太人的罪过。他认为犹太人在法
国人口中虽然只占0.25%,可是他们却掌握着法国一半以上的财富,所以要征收犹太人“显
然用非法手段牟取的财产”。这本书在出版的当年就售出了十万册,在社会上起到了极大的
蛊惑作用。
3、政治地位的缺乏。犹太人在客居地基本上都是以少数族裔的面目出现的,他们的经济地
位凸显了他们这一群体的独特性,但他们始终没有完全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来保障自身的利
益,这使得他们始终是一个脆弱的群体,再加上一些当权者别有用心的纵容和挑唆犹太人常
常会无端的成为权力争斗牺牲品。在中大军区 世纪,一些欧洲国家统治者为了讨好教会,不遗余力
的迫害犹太人。到了近代,欧洲各国的统治者为了转移国内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视线,又
往往拿犹太人作为“替罪羊”。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沙皇政权就利用反对犹太人来转移
国内的不满,在当时的反犹浪潮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世纪三十年代,希特勒的纳
粹势力同样是利用人们对犹太人的仇视来一步一步夺取权力的。从历史上来看,从《圣经》
中在埃及为相的约瑟到在波斯国为后的以斯贴,从近代欧洲的“宫廷犹太人”到当今美国的犹
太人,凡是犹太人有一定政治地位的时候,其权利就可以得到较好的维护,就可以有效的抵
御反犹主义的攻击。
4、宗教文化上的不兼容性。公元4世纪后随着基督教被罗马帝国宣布为国教后,它就逐渐
在欧洲取得了统治地位。但其地位一直受到来自犹太教的质疑,被基督教奉为经典的《新约》
和基督耶稣一直为犹太教所否认,这种否认实际上就是对基督教合法性的一种质疑“几千年
来,上帝、托拉、以色列一直是犹太教所包含的内容,犹太人对这些东西的忠诚就成为反犹
主义的一个借口韩式牛肉拌饭 。它们使犹太人被视为局外人,更为重要的是被视为是对非犹太人神祗合法
性的一种挑战。”3这是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欧洲社会所不能容忍的。其次是宗教传说中的
犹太人对基督耶稣的迫害,以及一些人别有用心的把犹太人附会成为出卖耶稣的犹大的后
裔,这些宗教传说不论其真实与否,在基督教会不厌其烦的鼓吹下,都在一定程度加深着基
督徒对犹太人的偏见,并导致了一种强烈的宗教复仇情绪。最后是在宗教价值观上的对立。
犹太人自认为是上帝的“特选子民(the Chon
People)”,与上帝有着某种契约关系;基督教虽脱胎于犹太教,但已演变成一种普世的宗
教,它认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归化为上帝的子民,基督徒负有拯救人类和世界的使命。所以,
当基督教与具有优越感的犹太教迎头相撞时,冲突就不可避免了,要么被归化,要么成为“万
恶不赦”的异教徒。正因为如此,那些狂热的十字军战士在东征时就提出了“干掉一个犹太人,
以拯救你的灵魂”的口号,基督教会也想尽办法包括使用暴力手段来迫使犹太人改变信仰乃
至消灭掉他们。
本文发布于:2023-04-23 23:16: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15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