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电路简化

更新时间:2023-04-23 21:09:08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3日发(作者:黑网络骂人流行语 天鹅影评)

例谈综合法简化电路

一、简化电路的具体方法

1.支路电流法:电流是分析电路的核心。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走向,经各电阻外电路巡行一周至电源的负

极,凡是电流无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串联,凡是电流有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并联。

1:试判断图1中三灯的连接方式。

【解析】由图1可以看出,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在A点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流过灯L1,一部分流过灯L2

一部分流过灯L3,然后在B点汇合流入电源的负极,从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此三灯并联。

【题后小结】支路电流法,关键是看电路中哪些点有电流分叉。此法在解决复杂电路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2.等电势法:将已知电路中各节威尔逊网球拍 点(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交叉点,称为节点)编号,按电势由高到低的

顺序依次用123……数码标出来(接于电源正极的节点电势最高,接于电源负极的节点电势最低,卜组词两个字 等电势的节

点用同一数码)。然后按电势的高低将各节点重新排布,再将各元件跨接到相对应的两节点之间,即可画出等效电

路。

2:判断图2各电阻的连接方式。

【解析】(1)将节点标号,四个节点分别标上12

2)将各个节点沿电流的流向依次排在一条直线上。

3)将各个电路元件对号入座,画出规范的等效电路图,如图3所示。

4)从等效电路图可判断,四个电阻是并联关系。

【题后小结】等电势法,关键是找各等势点。在解复杂电路问题时,木耳炒蛋 需综合以上两法的优点。

二、综合法:支路电流法与等电势法的综合。

注意点:(1)给相同的节点编号。

2)电流的流向:由高电势点流向低电势点(等势点间无电流),每个节点流入电流之和等于流出电流之和。

3:由51电阻连成的如图4所示的电路,导线的电阻不计,则AB间的等效电阻为_______

【策略】采用综合法,设A点接电源正极,B点接电源负极,将图示电路中的节点找出,凡是用导线相连的节

点可认为是同一节点,然后按电流从A端流入,B端流出的原则来分析电流经过电路时的各电阻连接形式就表现

出来了。

【解析】由于节点AD间是用导线相连,这两点是等势点(均标1),节点CF间是用导线相连,这两点是

等势点(均标2),节点EB间是用导线相连,这两点是等势点(均标3),则A点电势最高,CF)次之,B

电势最低,根据电流由高电势流向低电势,易得出各电阻的电流方向。

由于电阻R1R2均有一端接点1,另一端接点2;电阻R4R5均有一端接点2,另一端接点3;电阻R3一端

接点1,另一端接点3,易得其等效电路如图5所示。

或者沈阳故宫导游词 用图4中所标电流方向,也可得其等效电路如图5,相比第一种方法更简单。故AB间总电阻力05

【题后小结】在分析电路时,首先应找出各个节点,凡是用导线相连的两节点是等势点,可以等效为一个节点

(如图4中的ADCFEB),连在两个相邻的节点间的电阻是并联的(如图4中的电阻1和电阻2,电

4和电阻5),当把最基本的电路等效后,再对高一级电路进一步分析,即电阻12并联后与电阻45并联后

串联,之后再与电阻3并联。这种逐级分析的方法在分析等效电路中是很有效的。(此方法侧重于等电势法)

但是,若将图4改为图6,哮喘特效药 即使画出等效电路图5,(按习惯总将电流表看作导线),也无济于事,而且将电

流表置于图5中的合适位置更是难上加难。若根据图中的电流方向则易得:电流表A1测的是电阻R2R3的电流

之和;电流表A2测的是电阻R1R2的电流之和;电流表A3测的是电阻R3R4的电流之和。

注:有些初学者凭感觉认为:电流可以沿ACD…方向流动,这是错误的。因为电流由高电势点流向低电势

点,不可能由点1A)经点2C)又流回点1D)。其它点同理可得电流流向。

三、含电容器、电流表、电压表的复杂电路:画等效电路时,①电流表视为导线,电容器、电压表视为断路(若

考虑内阻,则将其视为一个大电阻),与电容器、电压表串联的用电器视为短路即可。②画等效电路图的同时,根

据图中电流方向将电流表接入电路;根据图中所标节点数字,将电压表和电容器接重阳节文案 入电路。③无电流的支路删去即

可。


本文发布于:2023-04-23 21:09: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14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物理电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