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全诗译文及赏析

更新时间:2023-04-23 19:38:13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3日发(作者:视频客服)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

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

县西北。

大江:指长江。

淘:冲洗,冲刷。

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

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雪:比喻浪花。

遥想:形容想得很上官云 远;回忆。

小乔初嫁了(li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

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

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雄姿英发(f: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羽扇纶(gu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

制成的头巾。

樯橹(qingl: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

“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

故国神游:“神游故国”的倒文。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

“多情”二句:“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的倒文。

华发(f:花白的头发。

一尊还(hun)酹(l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

寄托自己的感情。尊:同“樽”,酒杯。

强虏:强大之敌,指曹军。虏:对敌人的蔑称。

译文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岸边乱石林立,像要刺破天空,惊人的巨浪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万堆白

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小乔刚刚嫁给了他做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

斑白。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赏析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

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

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

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

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

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

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

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

“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

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

渡到人事。

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换头五句写赤壁战

争。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

笔纷出。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

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

儒雅风流的气度。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

羽扇纶巾著名。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

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

船。

苏轼在这里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

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孔子曾说: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

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

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

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样的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

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浪漫情话短句 、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

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这样一比,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

所以苏轼在与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周瑜

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结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正如他在

《西江月》词中所说的那样:“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消极悲观不是人生

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尊酒洒在江心

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其同期所作的

《赤壁赋》于此说得更为清晰明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

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也。”这种超然远想的文字,宛然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翻版。但庄子以此回

避现实,苏轼则以此超越现实。

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

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自己淳至的精神。这首《念奴娇》词及其作

于同一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此词自问世后,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誉之者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称其“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贬之者如俞文豹《吹剑续录》所云:“东坡在玉堂,

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儿,

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

为之绝倒。“幕士的言论表面上是从演唱风格上区分了柳、苏二家词风的不同,但

暗含有对苏词悖离传统词风的揶揄。清代更有人认为此词“平仄句调都不合格“(

绍仪《听秋声馆词话》),朱彝尊《词综》并详加辩证,亦可谓吹毛求疵者。

《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苏轼21岁中进士,30岁以前绝大部分

时间过着书房生活,仕途坎坷,随着北宋政治风浪,几上几下。43岁(元丰二年)

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

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

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

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

慨作结。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

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上阙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

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

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

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

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阙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

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

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桃子品种 ,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

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用豪壮的情调书写胸中块垒。

诗人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鹅肝的营养价值 意,却从瑶柱的做法 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

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书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

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词作中的豪品牌的定义 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长江的

非凡气象,古战场的险要形势都给人以豪壮之感。周瑜的英姿与功业无不让人艳羡。


本文发布于:2023-04-23 19:38: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13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念奴娇苏轼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