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 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
质形成细胞有序上移,由基底层移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
需14天,共约28天,称为~
2. 苔藓样变: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变现为皮山脊隆起,
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常伴剧痒。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
3. 藓菌疹:是皮肤藓菌感染灶出现明显炎症对远隔部位皮肤发生的多形性皮损,是机体
对真菌代谢产物的一种变态反应,其严重程度多与感染灶类症成正比。
4. 棘层松解:表皮或上皮细胞间失去粘连,呈松解状态,致表皮内裂隙或水庖。见于天
疱疮、毛囊角化病等。
5. Kobner现象/同形反应:外观正常的皮肤在针刺、搔抓、手术、注射或涂抹性质剧烈
的药物等刺激后, 旧皮损无消退,与旧皮损相同的新皮损不断出现,称为~,可见于
银屑病、白癜风进展期、白塞病、扁平疣等。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皮损浸润炎症明显,
周围可有红晕,鳞屑较厚,可导致受损部位出现典型的银屑病皮损。
6. 风团:①为家里煮羊肉的正确方法 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局限性、隆起性、隆起性皮损;②皮损可显
红色或苍白色,周围常有红晕,一般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③皮损发生快,此起彼
伏,一般经数小时消退,消退后多不留痕迹,常伴瘙痒;④见于荨麻疹。
7. 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对皮肤性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疤、脓包、结节、囊肿)
8. Ramsay-Hunt综合征:耳带状疱疹时,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
神经纤维,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9. 银屑病三联征/Auspitz征:寻常型银屑病初起皮损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逐渐扩展成
为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可呈多种形态,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可观察到鳞屑成层状,
就像刮蜡滴一样(蜡滴现象),刮去银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薄膜现
象),剥去薄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后者系真皮乳头顶部迂曲扩张的毛细血管被
刮破所致。
10. 尼氏征/棘层松解征:是某些皮肤病发生棘层松解时的触诊表现,可有四种阳性表
现:
①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
②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
③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熬鱼汤 擦,表皮即剥离;
④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
11. 囊肿: ①为含有液体或黏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
②一般位于真皮或更深位置,可隆起于皮面或仅可触及。
③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触之有囊性感,大小不等。
④见于皮脂腺囊肿、毛鞘囊肿、表皮囊肿。
12. 角质不良:表皮或附属器官个别角质形成细胞粒角质拳皇98出招表 层即显示过早角化。良性疾病中
可见于毛囊角化病、病毒感染等。恶性疾病中最常见于鳞状细胞癌,其角化不良细胞
可显同心性排列,接近中心部逐渐出现角化,称角珠。
13. 麻风反应:某些患者麻风病程中可突然出现原有皮损或神经炎加重,同时出现新皮损
和神经损害,伴有畏寒、发热、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称为~。
14. 皮肤划痕试验:在荨麻疹患者皮肤表面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可出现以下三联反应,
称为皮肤划痕试验阳性:①划后3~15秒,在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可能由真皮肥大细
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 扩张所致; ②划后15~45秒后,在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
此为神经轴索反应引起的小动脉扩张,所致, 麻风皮损处不发生这种反应;
③划后1~3分钟,划过处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可能是组胺、激肽等引起水
肿所致。
15. 慢性单纯性苔藓:即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以阵发性剧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
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16. 扁平湿疣:①好发于肛周,外生殖器,会阴。腹股沟及腹内侧等部位;②损害表现为
肉红色或粉红色扁平丘疹或斑块,表面糜烂湿润或轻度结痂;③单个或多个,内涵大
量tp,传染性强;④二期梅毒典型皮损。
17. 蜡滴现象(P9)
18. 薄膜现象(见9)
二、问答题
1.简述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廯的临床表现头廯的治疗方法
真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真核细胞生物,以寄生和腐生的方式吸取营养,能进行有性和无
性繁殖,基本形态为孢子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2-36℃,湿度95%-100%,PH5-6.5,
不耐热,能被紫外线、X线、化学消毒剂迅速杀死,低温长期存活。
体廯初起为红色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继之形成有鳞屑的红色斑层,境界清楚,边缘向
外扩散而中央消退,形成境界清楚的环状或多环状边缘分布,丘疹、丘疱疹和水疱中央色
素沉着。自觉瘙痒,可因长期搔抓引起局部湿疹样或苔藓样改变。
体廯好发于面部、躯干、四肢,还可泛发全身。
2.试述重症药症治疗的要点
【重症药疹的治疗原则:及时抢救、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
①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②防治继发感染;
③加强支持疗法;
④加强护理及外用药物治疗】
(1)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可选用氢化可的松300~400mg/d或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注射,病情应在
3~5天内控制;
若未满意控制应酌情加大剂量,以及时控制病情,待病情好转、无新发皮损、体温
下降后逐渐减量
(2)防治继发感染:
要护理好创面、无菌操作,以减少感染机会;
如有感染存在,选用抗生素时应注意避免使用易过敏药物,并结合细菌培养及药敏
试验结果来选择;
如抗生素治疗不佳,应注意有无耐药菌存在,和(或)真菌感染的可能
(3)加强支持疗法:
如有高热、进食困难、创面大量渗液、皮肤大片剥脱,应注意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
水电解质紊乱;
必要时输入新鲜血液、血浆、蛋白以维持胶体渗透压,以减少渗出、维持血容量;
伴有肝脏损害时,应保肝护肝;
酌情给予能量合剂
(4)静脉注射人血丙种免疫球蛋白:一般400mg/(kg*d),连用3~5天
(5)血浆置换:清除致敏药物及其代谢毒性产物及炎症介质
(6)加强护理及外用药物治疗:
给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病室温暖、痛风、隔离、定期消毒;
对皮损面积广、糜烂渗出重者局部可用雷夫诺尔溶液或生理盐水湿敷,或暴露干燥
伤口;
累及口腔、眼等黏膜者,要关于感恩的演讲稿 加强口腔、眼睛等处的及时护理和治疗
3.简述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适应症和不良反应
作用:抗炎、免疫抑制、抗细胞毒、抗休克和抗增生
适应症:变态性皮肤病(药疹、多形红斑、严重急性荨麻疹、过敏性休克、接触性皮
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皮肌炎、系统性硬皮病的急性期、大疱性皮肤病、白
塞病)
某些严重感染性皮肤病(SSSS、麻风反应)在有有效抗生素应用的前提下,
也可短期使用
不良反应:
相对较轻者有满月脸、向心性肥胖、萎缩纹、皮下出血、痤疮及多毛。
严重者有诱发或加重糖尿病、高血压、白内障、病原微生物感染、消化道黏膜损害、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水电解质紊乱、骨质疏松、缺血性骨坏死、神经精神系统症状
等。
反跳现象:在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过程中,如不适当的停药或减量过快,可导致原发
病反复或病情加重
4.简述艾滋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艾滋病患者与HIV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①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之间或异性之间的性接触;
②经血液传播:包括输血、输入血液制品;接收器官移植;与静脉药瘾者共用注射
器或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皮肤等感染HIV;
③母婴传播:也称围生期传播,即感染HIV的母亲通过胎盘,产道,产后母乳哺乳
等途径传染新生儿。
5.简述寻常型银屑病的皮损特点临床分期
寻常型银屑病典型临床表现为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寻常型银屑病
初起皮损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逐渐扩展成为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可呈多种形态,
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可观察到鳞屑成层状,就像刮蜡滴一样(蜡滴现象),刮去银
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剥去薄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
征),后者系真皮乳头顶部迂曲扩张的毛细血管被刮破所致。
头皮、四肢伸侧多见,对称分布;指(趾)甲和黏膜亦可被侵,少数可见于腋窝及腹
股沟等皱襞部,掌跖很少发生。慢性病程,反复发作。大部分患者为冬重夏轻,少数
患者夏重冬轻。
病程一般分三期:
①进行期:新皮疹不断出现,旧皮疹不断扩大,鳞屑厚,炎症明显,痒感显著,
皮肤敏感性增高,可出现同形反应;
②静止期:无新疹,旧疹不退;
③退行期:炎症消退,鳞屑减少,皮疹毕业留言唯美句子 缩小变平,周围出现浅色晕,最后遗留暂
时性色素减退或沉着。
6.简述变态反应型药疹的特点
①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的服药者,大多数人则不发生反应。
②病情的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剂量无相关性,高敏状态下,即使极小剂量药物
亦可导致极严重的药疹。
③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用药一般需4-20天才出现临床表现,已致敏者再次用药,
可在数分钟至24小时内发病。
④临床表现复杂,皮损形态各种各样,同种药物致敏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可发生不同
类型药疹。
⑤在高敏状态下可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现象
⑥病程有一定的自限性,停止使用致敏药物后病情好转,抗过敏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
效。
7.简述急性湿疹与急性接触性皮炎的鉴别要点
8.试述丹毒的临床表现
起病急,一开始即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1、皮肤表现为鲜红色片状红疹,略隆起,中央较淡、边界清楚。
2、局部烧灼样疼痛,红肿范围扩散较快,中央红色可转棕黄色,红肿区
可有水泡,周围淋巴结肿大、触痛,感染加重可致全身脓毒症。
3、若下肢反复发作可引起淋巴水肿,肢体肿胀,甚至发展为“象皮肿”。
9.试述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1)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
应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等进行选择,原则为:
①细菌性皮肤病宜选抗菌药物,
②真菌性皮肤病可选抗真菌药物,
③超敏反应性疾病选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
④瘙痒者选用止痒剂,
⑤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
⑥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等。
(2)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
应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进行选择,原则为:
①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
宜用湿敷,
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
②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
③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
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
(3)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
应当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性别、既往用药反应等,
向患者详细解释使用方法、使用时间、部位、次数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
理方法等。
10.根据皮损形态不同简述病毒性皮肤病的分类及常见病种
①新生物型:临床表现以疣状增生物为主,常见于各种疣;
②疱疹型:临床表现以水疱为主,常见七十的英语 于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
③红斑发疹型:临床表现以红斑、丘疹为主,常见于麻疹、风疹等。
11.天疱疮的诊断依据大疱性类天疱疮临床的表现p161
12.痤疮的发病原因及治疗
病因:雄激素及皮脂增加、毛囊皮脂腺开口过度角化、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及继发性炎
症反应
治疗:去脂、消炎、溶解角质,防止形成囊肿或瘢痕。具体治疗必须根据患者的年龄、
病史、病程、致病诱因、痤疮的皮损类型及严重程度、患者心理状态等具体情况进行
综合考虑,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一般都是根据痤疮的不同的临床分级,选择不
同的治疗措施,如下表:治疗分级治疗方案I级暗度外用药II级外用药+口服药物III
级外用药+口服药物+异维A酸IV级外用药+口服药物+异维A酸+糖皮质激素。
13.临床上头廯分为哪几型?简述其治疗原则
分为4型:黄廯、黑廯、白廯和脓廯,脓廯为白廯和黑廯由于机体反应强烈亲戚的急
性炎症。
治疗原则:
(1)口服抗真菌药,首选灰黄霉素,也可考虑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
(2)剪除病发。
(3)外用硫磺软膏或咪唑类抗真菌制剂。
(4)脓廯炎症反应剧烈时刻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本文发布于:2023-04-23 17:22: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11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