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棻与陈三立的家世姻缘考
李其瑞
摘要:晚清江西萍乡名士李有棻与修水陈三立不仅有僚壻之谊,还有着儿女之间
的再世之交,在陈三立多次给李有棻的赋诗赠文中,可以看出他们两人之间持续
二十余年了的高情厚谊。本文从陈三立诗文集的记述以及有关研究陈三立的文献
中,考据了陈、李两家的家世姻缘。
关键词:李有棻;陈三立;家世姻缘
近日拜读《文史知识》2010年第1期所刊高洪年先生《陈三立
佚文见萍乡谱牒》一文,文中提到:“陈三立与萍乡诸多近代文化名
人有着重要关系,如他的至交文廷式、金辽两史学者李有棻、儿女亲
家喻兆藩、贺国昌等。”江西义宁(今修水)陈三立的确与萍乡李有
棻系至交,而且两人还有僚壻之谊,但李有棻并非“金辽两史学者”,
所谓“辽金两史”应该是指《辽史纪事本末》与《金史纪事本末》这
两本书(参见《历代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97),其作者应为李有摇摆的英文
棻胞兄李有棠,高洪年先生的以上表述有不确之处,对此本文不再赘
论。笔者以下所叙主要在李有棻与陈三立的姻亲戚谊,以及为何在散
原老人的诗文中多处涉及到萍乡李有棻?仔细考据,除了陈李两人莫
逆于心的交情外,还在于陈李家族的世代姻缘。
李有棻(1841—1907),字芗垣,江西萍乡人,同治十二年拔贡,
官内阁中书,充任玉碟馆(修纂皇族族谱的专门机构)誊录,四年后分
发湖南候补知府。候补期间,管理过督审局,提调过厘金局,才试署
(代理)沅州知府。接着调湖北襄阳知府,在赴任途中改任安陆知府,
接着升武昌知府,在任八年,以后逐级上升。先后做过广东高廉钦兵
备道,陕西按察使、布政使,护理陕西巡抚,江宁布政使,护理两江
1
总督兼署南洋通商大臣,最后做江西铁路大臣(见钱实普编:《历代
官职年表》,中华书局,1980)。1907年8月赴九江视工南浔铁路途
中,在鄱阳湖遇难,朝廷赐祭葬并特赠太子少保衔,俗称宫保。
李有棻与陈三立的相识,有据可查的文献记录应该是光绪三年
(1877),据陈三立《代大人赠李太守入都序》载:“萍乡李君芗垣,
自其少时,笃嗜儒先性道之书,斩然辨义利,习经世之务。------寻报
知府发湖南,余时与同官,相见论议,叹其才力智能有异于今之人。”
(陈三立:《散原精舍诗文集补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该年,
李有棻从京都赴任湖南候补知府,陈三立随父湘西辰沅道事陈宝箴,
共治凤凰厅。而陈三立结识文廷式则在光绪五年快速重启 (1879),那年二十
七岁的三立赴南昌应试,与萍乡文廷式相识。(杨剑锋:《陈三立年谱
简编》,《中国韵文学刊》2007年第1期)可以看出,陈三立认识文
廷式前两年就先结识了萍乡李有棻,两人一见如故,从此结下忘年之
交。又据陈三立《扫叶楼会饯芗垣藩使二兄解官去江南》一诗云:“使
君与我忘年友,回首功名杯酒间。”(陈三立:《散原精舍文集》上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查李有棻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而陈
三立则为咸丰三年(1853)生人,两人年龄相差十二岁,三立在诗文
中称有棻为“忘年友”也就不足为奇了。
光绪八年(1882),时年三十岁的陈三立赴南昌乡试,中举后至
长沙拜访已任沅州知府的李有棻,经有棻之妻俞镜秋做媒,娶其堂妹
浙江山阴(今绍兴)望族俞文葆之女俞明男狗女猪的婚姻相配吗 诗为妻。俞明诗,同治三年
(1864)人氏,字麟洲,擅书法、古琴,亦能诗,自署“神雪馆主”,
2
1923年逝于南京,有《神雪馆诗抄》存世。陈三立在《继妻俞淑人
墓志铭》中写道:“初余侍余父分寻河北,以免前妻罗淑人之丧,归
应乡试,道长沙,故人李太守有棻之妻淑人之从姊也,李传其妻之言
曰:‘公子诚续图娶者无如吾贤妹。’力媒合,于是试后就赘焉,淑人
年十八也”(陈三立:《散原精舍文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从
三立的记述中可见,其中举后在长沙与“故友”李有棻相聚,也表明
他们二人此前早已相识,而在此后两人便襟袂相连,在挚友基础上又
多了一层僚壻之谊。
关于陈三立之妻俞明诗的堂姐俞镜秋(1858—1899),三立在为
有棻所作的《清故太子少保衔江宁布政使护理总督李公墓志铭》中写
道:李有棻“继配俞夫人,先公卒,有淑行雅操,工为诗,余妻之从
姊妹也。”(陈三立:《散原精舍文集》,辽宁出版社,1998)俞镜秋早
逝于李有棻,卒年42岁,现存有棻为妻所作《挽继配俞夫人》挽联
一首:“菱镜续良缘,方欣月缺重圆,由府道开藩陈臬,以及护抚西
陲,十九年作伴衙斋,贤能力助,藉可勤慎居官,何昔同宦辙,今渺
仙踪,只遗挂犹存,如何设置下拉列表选项 回首三生浑似梦;萱堂惊弃养,相与星奔共返,
自秦岭沿汉溯江,至浮洞庭南驶,数千里常依苫块,悲劝交深,幸获
平安抵藉,乃我尚苟延,卿便永丧,无片言而别,伤心两泪总难干。”
(李蕙编:《李苏菲文集》,作家出版社,2007)俞镜秋亦最快乐的一天 留有《倚香
阁诗钞》一卷,李氏后人将俞遗诗和女儿李襄蘅、李慧仙遗诗合辑为
《李氏闺媛诗抄》(家刊本),于1947年刊印,该书现存于国家图书
馆古籍馆。
3
李有棻与陈三立不仅有如上所述之连襟之谊,他们还有着再世之
交,其因缘系于被誉为“桂林三杰”的唐氏家族。在桂林讲起“同胞
三翰林”,都晓得是唐景崧三兄弟,一门同胞考中三个进士。陈三立
三子陈寅恪的夫人唐筼,就是曾任清末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唐筼
字晓莹,广西灌阳人,曾就读于天津女子师范,后保送上海体专就读,
毕业回天津任教,后又移居上海任体育教师,与母同住,母逝后与陈
寅恪结婚,有《唐筼诗存》留世。(汪荣祖:《史家陈寅恪传》,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5)唐景崧的胞弟是学部尚书唐景崇,字春卿,他的
儿子唐温斋娶了李有棻长女李襄蘅为妻,唐温斋字庚,与其胞弟唐毅
斋两兄弟专攻谜语,是清末著名的谜语专家,唐温斋作有《卧云书室
隐语》,唐毅斋作有《听雪书屋叟词》。而唐温斋之妻李襄蘅,字恒,
也是工诗善吟,据易宗夔《新世说》载:“李襄蘅幼承母教,早习诗
书,性笃实而通慧,酷好学问,五经四史,靡不晓澈。长适灌阳唐氏,
主持家政。清季女学渐萌,都门士女创设振帼女学,蘅募捐独多,并
任讲席,造就女生数百人。著有《浣薇轩梦余吟草》,隽逸可诵,画
亦有名于时。------春卿尚书以病致仕,女士朝夕侍奉,辄通夜不眠,
积劳成病。及尚书面对挫折作文 逝世,女士随没,女界惜之。”(易宗夔:《新世说》,
上海古籍书店,1982民国影印版)作为儿媳的李襄蘅性至孝,侍候
病榻上的公公唐景崇,夜不假寐,累月不懈,以至于积劳成疾而逝,
实为亘古之佳话。
此外,李有棻还对陈三立长子陈衡恪的教育举贤使能,光绪十七
年(1981),时任武昌知府的李有棻推荐其属下通州(今南通)范当世
4
之胞弟文学家范钟,前往陈三立之父湖北布政使陈宝箴处教其孙陈衡
恪,后来范钟将其侄女范孝嫦(范当世之女)介绍给学生衡恪。这门
亲事双方都十分满意,陈宝箴曾写信给范钟,表示陈家儿子品学与范
氏兄弟相类,孙子师曾(衡恪)又与彦殊(范罕)略同,真可谓门当户对。
光绪二十年(1894)十一月,范当世离开天津李鸿章幕府赴湖北按察使
署省亲嫁女,也就是从这年开始,我们看到《范伯子诗集》中有了范
当世与陈三立的赠答之作。(龚敏:《范当世与陈三立的文学交往》,
《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3期)
李有棻一生三十余年官宦生涯,历京、湘、鄂、粤、陕、宁、赣
诸地,在陈三立的诗文集中可以看到,每逢有棻职位升迁或仕途有变,
三立便有诗文相赠。如三立所作的《送朱大游武昌兼呈郡将李使君》
一诗中有“太守循良吏,江关有颂声。”就是三立与南浔名士朱次江、
时任武昌知府李有棻相聚所作,并在诗中赞有棻为良吏而得“颂声”。
光绪十八年(1892)李有棻擢升广东高廉钦兵备道,三立有《浔阳江
上别李二兵备之官高州,余亦自兹寻在乎你 庐山,因为长歌》长诗一首,诗
中云:“故人循良今第一,领郡武昌声籍籍。腹中韬钤未概施,境外
讴歌已无匹。政成七载謁天子,暎照九衢配金紫。------余亦拂袖寻名
山,日夕望君霄汉间。”诗中不仅表达了对挚友荣升道员,可以大展
宏图的祝颂之情,也看出三立已经无心仕途,寻山而居的打算,自谓
“凭栏一片风云气,来做神州袖手人。”
光绪二十八年(1902)两江总督刘坤一写字板的英文 薨,藩司李有棻护理总督
兼署南洋通商大臣,后遭谗言被免官。对此,陈三立在为有棻所作墓
5
志铭中写道:“先是公护总督时,勇于报称,凡天下大计暨江南江海
防诸利弊尽举以入告,忌者滋不便,遽摭蜚语中伤之,于是免公官”。
(陈三立:《散原精舍文集》,辽宁出版社,1998)在李有棻将要离别
江宁返乡之际,三立与其多次相聚,并作《龙蟠里讌集次李芗垣藩使
赋别韻》与《扫叶楼会饯芗垣藩使二兄解官去江南》诗两首(陈三立:
《散原精舍诗文集》上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与挚友兼连襟
的兄长有棻话别,诗中的龙蟠里和扫叶楼均系南京城里文人画士常去
之处,他们在此把酒叙旧。尤其是诗中的扫叶楼,更是隐喻着在西风
萧瑟之下,扫着残叶,到处飘零,表达了“黄叶中原走,残局谁收拾”
的忧国忧民情感。
陈三立与其父陈宝箴功败革职后便既不问政治也不参世事,用徐
一士先生的话说:散原老人“雅望清标,耆年宿学,萧然物外,不染
尘氛。溯其生平,盖以贵公子而为真名士。”(徐一士:《亦佳庐小品》,
中华书局,2009)但实际上陈三立对心中的理想并没有完全忘怀,光
绪三十年(1904),江西准备营建南浔铁路,由江西京官李盛铎等一
百一十余人联名上书朝廷,推举李有棻为江西铁路总理,创建江西铁
路公司。据《清史稿》卷一百四十九志一百二十四交通一记载:“赣
人以李有棻总理江西铁路,以南浔为干路第一段。”该年陈三立出任
江西铁路公司副理,与李有棻联袂共支策于南浔铁路,期间还有佳话
流传,陈三立“自谦无所献替,遂将薪金悉数捐赠金陵刻经处,严于
取予如此。”(钱文忠:《神州袖人陈三立》,《散原精舍文集》代说明,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这段时间三立就赋诗多首,如《汉上旅馆坐
6
雨时方订南浔铁道债券》、《九江铁路局楼遣兴》、《抵九江铁路局湖海
楼》等诗文,抒发参与南浔路事的情怀,在诗中写道:“博望贪凿空,
长房专缩地。幻想讬鬼工,纷营极嵬碎。”在李有棻鄱阳湖遇难后,
三立还继任铁路总理,很想有所作为,但终因人事原因而罢废,重返
南京寓所。
自李有棻与陈三立相识,两人二十年的高情厚谊,使陈三立始终
难以忘怀,常常触景生情,怀念故友。在三立诗文中有一首作于宣统
元年(1909),该诗名为《汉口迎宾江馆晚眺有感往岁与李芗垣宫保
同居今李墓有宿草矣》,诗中道:“隔江楼望满斜阳,依旧摩云燕作行。
絮红岩阅读感悟 语老人留茗椀,倚阑干处是沧桑。”记述了三立在李有棻逝后三年,
依然还念当年在茶楼两人的低声细语,椅阑而坐的情景。在《八月二
十一日夜宿九江铁路局楼感赋》中也写道:“蛮触互一逞,鹬蚌终两
厄。涕泣导弯弓,禦悔势方急。讬命漏舟上,呼号傥相及。”对共谋
铁路大事,最终生离死别的感叹。1916年经过十载建设的南浔铁路
通车,三立特作《南浔铁道初成由九江附车至南昌口占》一诗,还有
“一转车轮一断肠”之痛。从陈三立的这些诗句可以看出,李有棻是
三立一生中及其重要的至交,正如三立在《留别散原别墅杂诗》中所
云:“我有刘李交,道法殊因缘。其人骨俱朽,几案对俨然。洒泪奖
末契,惨澹垂文篇。”(陈三立:《散原精舍诗文集》上卷,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3)诗中的刘李二人,即为刘镐仲(晚清名士,三立有《刘
镐仲文集序》)和李有棻,三立把与他们二人的交情视为天注定的因
缘,虽然旧友早已离世,但三立依然要含泪垂文以祭。
7
参考文献:
[1]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历代纪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陈三立:散原精舍诗文集补编[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3]杨剑锋:陈三立年谱简编[J].中国韵文学刊.2007,(1)
[4]陈三立:散原精舍文集(上卷)[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5]陈三立:散原精舍文集[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6]李蕙编:李苏菲文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7]汪荣祖:史家陈寅恪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清)易宗夔:新世说[M]上海:古籍书店,1982.
[9]龚敏:范当世与陈三立的文学交往[J].古典文学知识.2009,(3)
[10](清)徐一士:亦佳庐小品[M].北京:中华书局,2009.
8
本文发布于:2023-04-23 17:02: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11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