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
个人简介
曹禺(1910—1996),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
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曹禺祖籍湖北潜江。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
(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
“曹”)。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孙庆升:《曹
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曹禺的妻子李
玉茹是著名京剧旦角演员。
曹禺,卓越的中国现代戏剧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
家庭。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剧的主角。1929
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
的剧作.
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
强烈反响,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服装展示 成名作和代表作.1936年和1937年,赞美梅花的诗 曹禺分
别出版了他的重要剧作《日出》和《原野》。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北京人》.新中
国成立后,曹禺创作的剧本主要有《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在一天时间(从上午到半夜)、两个场景(周家和鲁家)里,集中展开了周、
鲁两家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显示了作品严谨而精湛的戏剧结构技巧。该剧反复写
蝉鸣、蛙噪,写雷雨到来前后的闷热,其用意不仅是渲10万suv车型 染苦夏的"宪法演讲比赛 郁热"氛围,而且还在于暗
示人物的情绪、心理、性格.
更值得称道的是剧作的语言:首先,《雷雨》是以高度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写作--从它的
台词里,观众(读者)能听(看)得出各位角色的年龄、性别、地位、性格、心理;其次,《雷
雨》的语言带有浓烈的抒情味—-它的语言发自人物的肺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某些场
合的台词(如第三幕周冲对四凤畅谈未来理想的台词)本身就是没有分行的抒情诗。《雷雨》
以自己富有动感而精美的语言,充分展示了话剧这门“说话的艺术"的魅力。在千百个舞台上
曾以多种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们饱含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
上最轰动热烈的颠峰时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组织起抗日宣传队,开展抗日宣传,曹
禺担任了宣传队长。这年10月12日一大早,他和宣传队的同学们坐火车到保定去宣传,在
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姓赵的魁梧大汉,是长辛店铁厂的工人。他对学生们的抗日行动赞不绝口,
说:日本人霸占咱东三省,就像在咱国家身上割了一块肉.娘疼儿心酸,谁割咱娘的肉,咱
就跟他拼!下班用英语怎么说 曹禺从心里钦佩这位工人大哥的爱国之心,他想起自己正在构思的话剧《雷雨》,
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渐渐在他心里清晰起来。
曹禺率清华大学抗日宣传队在保定育德中学进行抗日宣传,演出了《月亮上升》等话剧。
这部描写东北松花江群众掩护抗日武装队员过江的话剧,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育德中学附
近有个铁厂,曹禺与工厂的工人们座谈,工人们纯朴的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曹禺在车上遇到
的那位姓赵的工人融合成了《雷雨》中的鲁大海。多少个日日夜夜,在清华大学图书馆西文
阅览室,在清华园的小河边,曹禺为创作《雷雨》简直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几经揣摩构思,
又用了6个月全神贯注地写作,曹禺终于完成十二星座出生日期 了《雷雨》的最初创作。此剧以1925年前后
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这时是1933年
8月,曹禺即将从清华大学毕业,并受聘赴保定育德中学任教。
在育德中学期间,他将此剧本进行了最后的完善。育德中学是同盟会员陈幼云1907年
11月在原直隶讷公祠公立高等小学堂基础上创建的一所完全中学,1917年增设留法勤工俭
学等工艺预备班,1931年又增设高级普通科,全校高初中合计有20个班左右,学生1000
多人。学校要求理科教师要用英语授课,让学生毕业时达到大学预科程度,这样,英文课就
颇为重要。曹禺被育德中学聘为英文教员,为学生讲授林语堂开明英语读本,英文经典,英文
论说文范等课程。他在到育德中学任教之前,将《雷雨》的剧本送到了《文学季刊》。一部
《雷雨》让他苦苦构思了近5年,苦心写作半年,五易其稿.写成后将剧本交给了他在南开中学
的同窗好友靳以。靳以与巴金共同负责《文学季刊》的组稿工作,《文学季刊》的主编是郑
振铎.靳以人很正直,他觉得曹禺是他的好朋友,就没好意思将《雷雨》剧本向主编推荐,
稿子一直放在他办公桌的抽屉里。这期间,曹禺一直在育德中学尽心教学,但他始终放不下
心爱的戏剧创作,于是,半年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继续深造。直到他离开育德
中学,他的《雷雨》还是石沉大海。
1934年7月的一天,靳以与巴金一起谈论《文学季刊》的组稿工作,巴金说:我们要注
意文坛的新人,组稿面要宽一些。靳以便将曹禺的《雷雨》交给巴金。巴金当晚就读完,被
深深打动,把剧本推荐给主编郑振铎,在当年《文学季刊》的第三期发表。之后很快由中华
同学新剧公演会在日本东京上演,东京神田一桥教育馆发行了《雷雨》的日译本,成为畅销
书。鲁迅看了日译《雷雨》剧本颇为兴奋,对到访的美国记者斯诺说,路由器pin 中国最好的戏剧家有
郭沫若、田汉、洪深和一个新出的左翼戏剧家曹禺。正在东京的郭沫若观看了《雷雨》的演
出后亲自为《雷雨》的日译本作序说,《雷雨》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力作。曹禺由此从一位
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一跃成为中国剧坛的巨星。
曹禺作为文明戏观众的历史,是从母亲(继母)的怀抱里开始的.
曹禺的父亲万德尊在清朝末年曾留学日本东京士官学校,与阎锡山同学,1909年初回
国,辛亥革命前(1916)任黎元洪秘书,中华民国成立后,获中将军衔,曾任宣化府镇守使、
察哈尔都统等职。母亲薛氏出生于商人家庭,生下家宝后三天因患产褥热病逝。曹禺曾说:
"我从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心灵上是十分孤单而寂寞的".薛氏胞妹薛泳南成为家宝继母,
始终把家宝看作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并终身未生育。曹禺的继母喜欢看戏,他从小就跟着继
母看了很多京戏、地方戏和文明戏。
曹禺是爱美剧的业余演员,但他作为业余演员的历史,则早在"爱美剧"出现之前就开始
了.1915年,5岁的曹禺由表兄刘其珂作家庭教师,读诗背经,并开始与小同学演戏编戏,但没
有上过正规的小学.1920年结束私塾学习,进入天津银号"汉英译学馆"学习英语,并开始接触
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的作品。“爱美剧"作为一个运动,出现在1921年以后。
1922年进入南开中学二年级学习,与靳以(章方叙)同学,并成为终身好友。1923年开
始热衷于新文学作品,尤其是鲁迅的《呐喊》和郭沫若的《女神》,但他承认,“《狂人日
记》当时没读懂”,而《女神》却使他的血“沸腾”起来.1925年,15岁的曹禺正式加入南开中
学文学会和南开新剧团(这是我国话剧界较早的剧团之一,由南开学校创始人严范孙、张伯
苓创建于1909年,周恩来曾是其中的活跃分子)的活动,开始了他的演剧生涯。
1926年开始在天津《庸报》副刊《玄背》上连载小说《今宵酒醒何处》,第一次使用笔
名“曹禺”。后陆续在《南开周刊》、《国闻周报》等报刊上发表诗歌、杂文,以及莫泊桑的
翻译小说等多篇。其诗作《四月梢,我送别一个美丽的行人》和《南风曲》有着郭沫若《女
神》的影响。1927年他还参加了丁西林、田汉和易卜生剧作的排演。
曹禺作为左翼戏剧运动影响下的作家,虽然是1934年以后的事,但在1928年,曹禺担
任《南开双周》的戏剧编辑后,就开始了《雷雨》的构思。他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医生,但
两次投考协和医学院都未被录取。同年夏天,曹禺以优异成绩从南开中学毕业后,免试升入
南开大学政治系,但他对政治经济学课程不感兴趣,1930年暑假专程去北京报考清华大学。
9月,曹禺与八位同学一起转入清华大学,插入西洋文学系二年级就读,广泛涉猎西方文学
特别是戏剧文学,课余还常常与巴金、靳以去看京剧.年底,与钱锺书等人一起成为《清华
周刊》编辑.
1933年,23岁的曹禺开始写作构思了长达五年的剧本《雷雨》和毕业论文《论易卜生》.
曹禺参加清华大学留美考试,未被录取。毕业后去保定明德中学任英语教师。年底生病回京,
病愈后回清华研究院,专事戏剧研究。1934年1月,由郑振铎主编,巴金、靳以编辑的《文
学季刊》创刊,巴金在靳以那里看到《雷雨》后,主张立即发表,7月,《雷雨》发表于《文
学季刊》第一卷第三期。当时并没有引起国人的注意,而引起了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的好评。
1935年,由东京帝国商科大学的中国学生邢振铎译为日文,由留日学生剧团中华话剧同好会
于4月27日在东京神田一桥讲堂首演,郭沫若看后立即撰文《关于曹禺的〈雷雨>》,大
加赞赏。8月17日,在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孤松剧团作国内的首次公演(也是该剧第三次公演),
立即引起轰动,著名京派戏剧家兼评论家刘西渭(李健吾)发表《〈雷雨〉》一文称:这是“一
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1934年9月,应邀去天津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任教。1936年5月,在巴金等到人的鼓
励和催促下,开始创作《日出》,白天为女师学生上课,晚上埋头写作,6月至9月开始在《文
季月刊》第1—4期上连载。1936年,在曹禺尚未写出第二部作品《日出》时,《雷雨》即
作为《曹禺戏剧集》(第苹果布丁 一种)由巴金主持的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因此,《日
出》不仅是巴金的期待,也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日出》发表后,由萧乾主持,天津《大
公报•文艺》副刊邀请了当时文坛上各种派别的几乎所有大家,包括茅盾、巴金、叶圣陶、
沈从文、靳以、李广田、朱光潜、杨刚、荒煤和燕京大学西洋文学系主任”中国通"谢迪克等,
进行了两次集体讨论,盛况空前.为一个剧本,整个评论界如此迅速、如此兴师动众,在中国话
剧史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1936年8月,应国立戏剧学校校长余上沅邀请,
赴南京任教,讲授“剧作”、“西洋戏剧”和“现代戏剧与戏剧批评”等课程。11月,在南京导演
话剧《镀金》。1937年4月至8月,《原野》在靳以主编的《文丛》第一卷第2-5期上连
载.
1938年初,随剧校迁往重庆。10月,与宋之的合作改编《全民总动员》(原剧为宋之
的、陈荒煤、罗烽、舒群集体创作的《总动员》),当月公演,轰动重庆。1939年春,随校
迁往江安。暑假期间,创作《蜕变》。夏末去昆明导演《原野》和《黑字二十八》(即《全
民总动员》)。初冬率剧校师生赴重庆演出《蜕变》,蒋介石看后下令禁演。1940年秋开
始创作《北京人》,翌年公演。1942年初辞去剧校教职,夏,到重庆唐家沱,创作改编巴
金的《家》.1943年8月,为创作历史剧《李白与杜甫》作准备,与友人赴西北旅行,回重
庆后以此行的感想创作表现大后方民族资本家与官僚资本家矛盾的《桥》。1946年,与老
舍同时接到美国国务院邀请,经上海赴美讲学,并两次会见德国著名剧作家布莱希特。1947
年返回上海,后进入上海文华影业公司任编导,写成电影剧本《艳阳天》,自导演.1948年底,
到香港。1949年初经中共地下党安排经烟台到北平。
1949年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1950年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1951年自编《曹禺选
集》,对《雷雨》、《日出》、《北京人》作大量修情怎么组词 改。同年任《剧本》、《人民文学》编
委.1952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专演话剧的国家剧院)成立,任院长。同年,为创作
以一个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为主题的剧本《明朗的天》收集素材,1954年开始创作,1956年
获“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剧本、导演、演出一等奖。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
年,与梅阡、于是之合作创作历史剧《卧薪尝胆》(后改名为《胆剑篇》),并就剧中的若干
史料问题请教沈从文,沈从文回长信详细叙说战国时期吴越社会各方面的状况,后又对该提
出修改意见。1962年8月,在北戴河度假期间开始创作《王昭君》。文革期间曾先后被纠斗、
在北京人艺剧团和宿舍看守传达室。1973年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过问,被安排在北京话
剧团工作.1975年参加第四届人大.1978年北京话剧团恢复原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再次
任院长。同年8月,为创作《王昭君》去新疆,并完成初稿,载《人民文学》当年第11期。
1996年12月13日逝世。
作品
《雷雨》《日出》,《原野》。
著有《全民总动员》(合写)、《正在想》、《蜕变》、《镀金》等剧本话剧《明朗的天》
(获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剧本1等奖)、历史剧《胆剑篇》(执笔)、《王昭君》,出
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禹选集》、《曹禹论创作》、《曹禹戏剧集》等.
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暴露了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
揭示了旧制度必将灭亡的历史趋势,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
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深刻解剖了30年代中国的都市生活,批判了那个“损不足以奉
有余”的罪恶社会,曾获《大公报》文艺奖。它与《雷雨》前后辉映于剧坛,奠定了曹禹在
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1936年曹禹任教于南京戏剧专科学校,写了他唯一的涉及农村阶级斗争的剧作《原野》。
抗日战争爆发后,曹禺随校迁至四川,编辑戏剧刊物,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和电影
厂编剧等职.著有《全民总动员》(合写)、《正在想》、《蜕变》、《镀金》等剧本,创作
有淳厚清新、深沉动人的优秀剧作《北京人》,并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成剧本,还译有
《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1946年赴美国讲学,翌年初回国,任上海文华影业公司编导,发表剧本《桥》,写了电影剧本
《艳阳天》,由他导演摄成影片上映。
他创作了话剧《明朗的天》(获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剧本1等奖)、历史剧《胆剑篇》
(执笔)、《王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禹选集》、《曹禹论创作》、《曹
禹戏剧集》等。
本文发布于:2023-04-23 09:38: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06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