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4期 四川兵工学报 201 1年4月
【自动化技术】
ROV的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许竞克 ,王佑君 ,侯宝科 ,杨立浩
(1.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西安710025;2.总后建筑工程研究所,西安710032)
摘要:介绍了遥控式水下机器人(ROV)的系统组成及其特点;对国内外ROV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当前
ROV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运动控制、导航定位、视觉传感、水下潜航体及仿真技术;进一步探讨了ROV的发展趋
势;最后对ROV在军事及民用上的应用情况及前景进行了总结和预测。
关键词:ROV;研发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H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707(2Ol1)04—0071—04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随着陆地资 形结构主要有流线型和框架式2种,一般都采用了模块化
源的枯竭,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
动作用越趋明显。随着石油、天然气等海洋资源的开发从近
海延伸到深海,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潜水器)因其安全、高
效、作业深度大、能在水下长时问工作而13益成为开发海洋
资源的重要工具。
结构。
ROV通过与水面相联的脐带电缆获取能源,动力充足,
作业时间不受能源的限制,可搭载较多的仪器设备;信息和
数据的传递和交换快捷方便、数据量大;操作者在水上控制
和操作,工作环境安全;其运行和控制等由水面功能强大的
计算机、工作站与操作员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来进行,人的
介入使得许多复杂的控制问题变得简单,可以实现实时控制
按照无人潜水器与水面支持设备(母船或平台)问联系
方式的不同,水下机器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缆水下
机器人,即遥控水下机器人(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ROV);
另一类是无缆水下机器人,即自治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
潜水器的运动状态,实时观察潜水器探测的目标信息和声纳
视频图像,作业效率更高,其总体决策能力和水平较高,应对
underwater vehicle,AUV),自带能源,依靠自身的自治能力来
管理和控制自己。
环境能力更强。此外,ROV没有电池舱,重量和体积要小于
同级别的AUV,技术要求和成本也相对较低。但其活动范围
受到脐带电缆的制约,特别是在复杂水下环境下易造成缠绕
事故E2]
ROV因其经济性好、下水出水灵活性高、环境适应性好、
作业效率高、使用有效等优点,得到r迅速发展。随着功能
及可靠性的迅速提高,ROV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海洋资源
开发、水下工程、海底调查、打捞作业等领域。
2国内外ROV发展情况
ROV是最早得到开发和应用的无人潜水器,其研制始于
20世纪50年代。1960年美国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
ROV一“CURV1”。1966年它与载人潜器配合,在西班牙外 ROV系统的组成,从结构上可划分为水面指控系统和水
1 ROV的系统组成及特点
下潜航体2部分…。
水面指控系统包括主控计算机、操控系统、跟踪定位系
统、显示系统、与水下的通信接口、动力源、脐带电缆(电缆或 要及电子、计算机、材料等高新技术的发展,20世纪7O年代
光缆)及收放系统。脐带电缆在提供机器人动力和仪器电源 和80年代,ROV的研发获得迅猛发展,ROV产业开始形成。
的同时,还担负着下传指令、命令,上传状态和信息数据的任
务,是信号传输的通道,常常是由特种电缆、同轴电缆或光、
电复合电缆构成,并日.具有足幼儿园成长手册 够的强度,一旦出现故障,能够
将机器人拉回水面。收放系统担负着将ROV由岸或船上吊 400家厂商提供各种ROV整机、零部件以及ROV服务。小
放入水和从水中回收ROV的任务。
水下潜航体主要包括水密耐压壳体和动力推进、探测识
别与传感、通讯德意志帝国 与导航、电子控制及执行机构等分系统,其外
海找到了一颗失落在海底的氢弹,引起三津村 lr极大的轰动,从此
ROV技术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小学英语语法 " 。由于军事及海洋工程的需
1975年,第一台商业化的ROV一“RCV一125”问世。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ROV已经形成一个新的产
业——ROV工业。全世界ROV的型号在270种以E,趟过
型ROV的质量仅几千克,大型的超过20 t,其元宵节手抄报大全 作业深度可达
10 000 i/1以 。在ROV技术研究方面,美国、加拿大、英国、
法目、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等国处于领先地位。
收稿日期:2011—01—13
作者简介:许竞克(1985一),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下机器人机械系统研究。
72 四川兵工学报
所在“海人一号”的基础上,于1986年开始先后研制了
RECON—IV一300一SIA—O1、02、03型ROV,“金鱼号”轻型观察用
水下机器人和“海蟹号”水下工程用六足步行机器人。1993
美国的MAX Rover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全电力驱动工作
级ROV,潜深3 000 m,自重795 kg,有效载荷90 kg,推进器
的纵向推力173 kg,垂向推力34 kg,横向推力39 ,前进速
度为3 knots,能在2.5 knots的水流中高效工作。英国Sbu.
一
年11月,我国在大连海湾进行了“8A4水下机器人”海上试
验,标志着我国在ROV方面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Atlantic公司推出作业型ROV—COMANCHE载有2个具有
7项功能的机械手,装载了7个推进器。Et本海洋技术研究
所研制开发的“海沟”号ROV(KAIKO)(图1)是目前世界上
上海交通大学的产品较多,从微型的观察型ROV到重
达数吨的深水作业型ROV,潜深从几十米到数千米不等。尤
下潜深度最大的ROV,装备有复杂的摄像机、声呐和一对采
集海底样品的机械手。1995年,该ROV下潜到马里亚纳海
沟的最深处(1 1022 m),世界十大黑客 创造了世界纪录。它可将一种微小
其是“海龙Ⅱ型”作业ROV系统(图2),重量3.25 t,潜深达
3 500 m,带TMS、DP和VMS系统和2个机械手及自动升沉
补偿绞车,技术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代表了国内ROV研
的单细胞有孔虫,从马里亚纳海沟海床沉积物中拔出来 j。
发最高水平。
图1“海沟”号ROY
目前,ROV在海洋研究、近海油气开发、矿物资源调查取
图2海龙Ⅱ型ROV
样、打捞和军事等方面都获得广泛的应用,是当前技术最成
但是,由于在探测技术、工艺水平、导航与定位等技术上
熟、使用最广泛、最经济实用的一类潜水器。国外比较有代
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以及国内需求较少,国产ROV并不多,
表性的ROV如表1所示。
产品主要集中在上述几个单位,从事应用型ROV产品开发
国内从事ROV开发的科研机构主要是中国科学院沈阳
的公司较少。国内ROV用户绝大部分使用进口产品,不仅
自动化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及哈尔滨工程大学及中国船舶
价格高、配套服务难,而且有些产品并不适合中国海区的使
研究中心等。从2O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
用特点,机动性、抗流能力及作业能力都显不足。因此,随着
化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开始从事ROV的研究与开发工
我国海洋开发事业的发展和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开发研制
作,合作研制了“海人一号”ROV,潜深200 m,能连续在水下
适合我国使用需求的ROV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国内具
进行观察、取样、切割、焊接等作业。此后,沈阳自动化研究
有代表性的ROV性能参数如表2所示。
表1国外ROV性能参数
许竞克,等:ROV的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块;多功能水下机器手。
3现阶段研究的关键技术
3.1运动控制技术
3.5仿真技术
由于ROV工作在复杂的水下环境中,对其测试比较困
难,因此在水下机器人的方案设计阶段,要进行仿真技术研
究,包括平台运动仿真和控制硬、软件的仿真,以评估其性
能,缩短研制周期,降低费用。
ROV的运动控制是其完成制定任务的前提和保障。由
于ROV水动力系数不确定、运动惯性比较大、机械手的作业
运动影响机器人本体的运动力学特性、负载的变化会引起重
心和浮心的改变,且存在海流等随机干扰,其动力学模型难
以确定,而且具有强耦合和非线性的特点,导致ROV难于控
制。随着ROV应用范围的扩大,对其自主性、运动控制的精
4 ROV的应用现状
世界上的海洋大国如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和法国等
都开发了多种型号的ROV系统,用于不同的使命任务和不 度和稳定性的要求都随之增加,如何提高其运动控制性能成
同的工作深度。
民用方面,R0V在海洋救助与打捞、海洋石油开采、水下
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
3.2导航定位技术
精确的导航与定位是ROV成功执行任务的基本要素。
由于水下机器人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及水介质的特殊性等因 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 000多个作业
素的影响,实现水下机器人的远距离及长时间、大范围内的 型ROV在运行,主要集中于白油和天然气工业以及离岸与
丁程施工、海洋科学研究、海底矿藏勘探、远洋作业等方面正
近岸工程中。归纳起来,ROV在民用上主要有几个方面的
应用 :
精确导航是一项艰难的任务。目前可应用的水下导航技术
主要有惯导、航位推算、声学导航、地球物理导航,每一种导
航方法,其精度、可靠性都还无法满足水下机器人发展的需 1)海底安装。包括海底管道及电缆的开沟埋设,水下
要,因此进一步发展高可靠性、高集成度、成本低、组合式、具
有多用途和能实现全球导航的智能综合导航系统,是水下机 2)水下钻探和建造支持。包括从视频观察、监测安装、
器人导航技术的发展方向 。 。
3.3视觉传感技术
输油管道的连接、检测,海底安装物的维护和修理。
操作支持到维修。
3)管线检测。包括跟踪水下管线以检测漏点,确定管
线的安全状态和保证安装合格等。
4)扫查。在管线、电缆和其他离岸设备安装之前,对环
境进行必要的视频和声学扫查。
水下机器人依靠各种传感器获取水下目标和环境信息,
最直观的信息来自视觉传感器,它将数据可视化,给出直观
结果。视觉传感器可分为水下摄像机、高分辨率成像声纳、
剖面声纳,现有的视觉探测系统可以满足在水质较好或轻度
浑浊的水下环境巾探测需要。发展可以满足重度浑浊水下
环境探测需要的视觉传感系统是一个世界性课题,也是现在
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
3.4水下潜航体技术
5)平台观测。监测工作平台的腐蚀、堵塞,定位破损,
查找裂缝,估计海洋生物污染。
6)码头及码头桩基、桥梁、大坝水下部分检修、冲撞破
损评估,航道排障,港口作业。
7)水下物体的定位和回收。搜寻、定位和回收打捞失
为降低成本,满足ROV不断发展的使用需要,须突破现
有水下潜航体设讨 中的障碍。在这方面需进一步转化和开 8)通信支持红岩内容 。包括对海底通信电缆的埋设、监察和修
事航天飞行器、舰船的残骸及其他丢失物体。
理及回收等。
发的技术有:水下低比重、耐腐蚀、高强度结构材料;大深度、
低比重浮力材料;高性能、高可靠性、标准化和系列化ROV
推进器;标准化水下电缆和密封接插件;标准化电子控制模
9)废物清除,平台清刷,清理水库坝面、拦污栅等。
l0)科学考察、研究。包括水环境、水下生物的观测、研
74 四川兵工学报
高及模块化方向发展,突破现有水下潜航体设计中的障碍。
由于国际间的技术合作愈加密切,高兼容性和模块化唐朝末代皇帝 技术的
究,海洋考察,冰下观察,水下考古,海洋地质或地球物理学
研究,深海测量,海底剖面测绘,海底取样,海洋水文研究,以
及深水矿藏勘探等。
ROV在军事领域中也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和良好的发
展前景。ROV技术最先也是始于军事应用,用途主要集中在
浅海的排雷、海岸情报收集、侦察、监视等,也可以在水下对
应用将大幅度降低ROV的制造成本。先进技术的发展,特
别是高效电池技术,已可以使ROV在特定工作区域以电池
作能源,自动化程度将逐步提高。
4)向更大作业深度发展。地球上97%的海洋深度在
6 000 m以上,称之为深海,随着海洋油气等资源的开发日益
船只进行检修,对航道、训练场、舰艇机动区实施定期或不定
期检查,保障这些水域的作业安全。世界各先进国家海军装
备的军用无人潜水器大多是ROV,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美国的
走向深海,必然要求ROV向更大作业深度发展。目前世界
各国都在加大力度研制潜深超过6 000 IT/的深水ROV。
遥控探雷系统RMS(V)、法国的PAP104、德国的企鹅一B3、
瑞典的海鹰等。总体而言,ROV在军事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几
个方面。。 』:
1)水下侦察及情报搜集。进行雷区监视和海上通道等
情报搜集任务,在一些海员和潜艇无法进入的海域,进
行情报搜集、监视和侦察。
2)水雷探测与反制。
3)军港工程的水下维护。
4)水中试验武器装备的打捞与回收。
5)失事潜艇的营救。
6)通信中继。在某些通信受到限制的海域,可以利用
ROV作为通信接口,完成指挥中心与潜艇、水面舰船之间以
及与其他平台之间的通信任务。
7)战术水文资料的搜集。对特殊海域的海洋环境资料
(如潮汐、深度、海流等水文条件)和影响战术活动的因素
(航运情况、渔业活动等)进行监视和数据统计,建立数据库,
供战时使用。
8)作为未来的水下无人作战平台。
5 ROV发展趋势
ROV具有安全、经济、高效和作业深度大等特点,在世界
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加大ROV的研制力度,提供性
能更高、经济性更好的ROV设备,是市场的必然需求。现阶
段ROV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向高性能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水下控制、
导航定位、通信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ROV将具有更高的作
业能力、更高的运动性能、更好的人机界面,便于操作。
2)向高可靠性发展。ROV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各项
技术正在逐步走向成熟。ROV技术的发展将致力于提高观
察能力和顶流作业能力,加大数据处理容量,提高操作控制
水平和操纵性能,完善人机交互界面,使其更加实用可靠。
3)向低成本、小型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
ROV不断扩大的应用领域,ROV技术将会向体积小、兼容性
5)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任何一种ROV不可能完成
所有的任务,它们都将只针对某个特殊的需求,配置专用设
备,完成特定任务,其种类会越来越多,分工会越来越细,专
业化程度会越来越高。
6)新概念ROV即将出现。多媒体技术、临场感技术及
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型技术在ROV中的应用将产生新一代全
新概念的ROV。
6结束语
随着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进程和关键技术的日趋成熟,
可以预期,ROV会在作业能力、小型化及可靠性方面获得突
破,适应能力将更好,应用会更广泛,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海底探测、水下工程、水下救助、军事和国防建设等方面将发
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彭学伦.水下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机器
人技术与应用,2004(4):44—47.
[2] 桑恩方,庞永杰,卞红雨.水下机器人技术[J].机器人
技术及应用,2003(3):8—11.
[3] 胡明茂.开架式水下机器人系统辨识与控制技术研究
[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4.
[4] 桑恩方,沈郑燕,高云超.水下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
[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8(4):13—15.
[5] 刘朝骏.遥控潜器的现状与未来[J].国外舰船工程,
2003(5):40—44.
[6] 张文瑶,裘达夫,胡晓棠.水下机器人的发展、军事应用
及启示[J].中国修船,2006,19(6):37—38.
[7] 兰志林,周家波.无人水下航行器发展[J].国防科技,
20o8,29(2):13—14.
(责任编辑刘舸)
本文发布于:2023-04-23 07:25: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05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