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标准解释

更新时间:2023-04-23 04:54:49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3日发(作者:倡议书模板)

公差配合标准解释

这种公差配合有国家标准,凡是设计人员人人手头都有。如果涉

及这种工作的,应该准备一本,这个标准篇幅也太大,而且是表格,

在网上难以贴出。

机械设计手册里面也有这个标准。

公差

1)公差基本术语的含义

1)基本尺寸;设计时给定的尺寸,称为基本关于龙的对联 尺寸。的基本尺寸

2)实际尺寸:零件加工后经测量所得到的尺寸,称为实际尺寸。

3)极限尺寸:实际尺寸允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称为极限尺寸。它

以基本尺寸确定。两个极限值中较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Dmax

(或dmax);较小的一个称为极限尺寸Dmin(dmin)

)尺寸偏差;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尺寸偏

差,简称偏差。

实际偏差=实际尺琵琶名曲 寸一基本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中运河 ;最小极

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下偏差;上偏差和下偏差统

称为极限偏差。国家标准规定,孔的上偏差代号为ES,轴的上偏差代

号为es;孔的下偏差代号为EI,轴的下偏差代号为ei,则:

ES=孔的最大极限尺-孔的基本尺寸

cs=轴的最大极限尺寸-轴的基本尺寸

EI=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孔的基本尺寸

ei=轴的最小极限尺寸-轴的颜料画简单 奥基本尺寸

偏差值可以为正、负或零值。

5)尺寸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称为尺寸公差,简称公差。公差

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的代数差的绝对值;或等于上偏差

与下偏差代数差的绝对值。

6)零线:图海南放假 1a中示意表明了基本尺寸相向、相互配合的孔与轴

之间极限尺寸、尺寸偏差安全教育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 与尺寸公差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方便起见,

在实际讨论的过程中,通常只画出放大了的孔和轴的公差带,称为公

差与配合图解,简称公差带图,如阁lb所示。在公差带图中,确定

偏差的一条基准线,即零偏差线,就叩零线,通常零线表示基本尺寸。

正偏差位于零线之上。负偏差位于零线之下。

7)尺寸公差带:在公差带图中,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

限定的一个区域。在图 6-36bESE条直线所限定的区域为孔的

尺寸公差带;csei两条直线所限定的区域则为轴的尺寸公差带、孔

公差带一带般用斜线表示;轴公差带一般打点表示。

2)确定公差的两个基本要素

公差带是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两个基本要素确定的,标准公差

确定公差带的大小;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钱的位置。

1)标准公差:标准公差是由国家标准规定的,用于确定公差带大

小的任一公差。公差等级确定尺寸的精确程度,国家标准把公差等组

分为20个等级,分别用IT01IT0IT1IT18表示,称为标准公差,

ITInternational Tolerance)表示标准公差。当基本尺寸一定时,公

差等级愈高,标准公差值愈小,尺寸的精确度就愈高。基本尺寸和公

差等级相同的孔与轴,它们的标准公差相等。为了使用方便,国家标

准把≤500的基本尺寸范围分为 13尺寸段,按不同的公差等级对应各

个尺寸分段规定出公差值,并用表的形式列出。

2)基本偏差;国家标排规定用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

偏差或下偏差;一般为最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为基水偏差。当公差带

位于零线的上方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当公差带位于零钱的下方时,

基本偏差为上偏差,如图2 所示。

国家标推已经将基本偏差标准化、系列化,规定了孔和轴各28

基本偏差,分别用拉丁字表示,按顺序排列,大写字母表示孔,小写

字母表示轴。

各个公差带仅有基本偏差一端为封闭,另一端的位置取决于标准

公差数值的大小。

在孔的基本偏差系列中,从AH的基本偏差为下偏差EI,从J

ZC的基本偏差为上偏差ESJS的上、下偏差分别为+/- IT2

在轴的基本偏差系列中,从ah的基本偏差为上偏差es,从j

zc的基本偏差为下偏差 ei is的上、下偏差分别为+/-IT2

根据测量结果确定公差等级?楼主概念错误啦。

在设计的时候首 先要根据需要确定定公差等级,然后按公差加工,

最后测量结果看是不是符合公差范围。


本文发布于:2023-04-23 04:54: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03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配合公差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