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动力流动现状及发展趋势

更新时间:2023-04-23 02:16:49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3日发(作者:勤奋读书的诗句)

国际劳动力流动现状及发展趋势

按照WTO的界定,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劳动力流淌属于服务贸易的范畴,是服务贸易

的四种交付方式之一,受《服务贸易总协定》(下列简称GATS)及其附件的约束。GATS

将国际间劳动力流淌视作自然人移动。在GATS关于自然人的几种分类(公司内部调任人

员,商务访客,合同服务提供者,独立专家)中,与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有关的要紧是“合

同服务提供者”(contractual rvice suppliers)。其在外期间的报酬由雇主支付,合同服务

提供者应具有有关与相当的教育背景及专业资历。这种临时性服务的期限通常为13

年。

由于自然人移动涉及到国家的出入境管理与移民问题,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

自然人移动严格设限。进入21世纪后,随着服务贸易新一轮谈判的展开,自然人移动的

自由化问题引起了各国的关注。由于进展中国家普遍拥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他们越

来越认识到,自然人移动自由化不仅有助于提高本国的经济水平与贸易竞争力,缓解国

内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并能够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而关于发达国家来说,普遍存在着

劳工大量短缺与高失业率并存的现象,一方面,人口下降与老龄化造成了劳工严重短缺;

另一方面,许多社会地位低、工资少、耗体力的工作常常无人问津。因此,发达国家也

逐步认识到,劳动力流淌自由化是一个双赢的问题。这一共识,为下一轮的服务贸易谈

判与劳动力在国际间的自由流淌奠定了基础。

当前国际间劳动力流淌的区域特点

据国际劳工组织的估计,全世界约有1.4亿人在国外工作,每年全球劳动人口流淌达

6000万人,而且在不断增加。按照经济学原理,生产要素总是从报酬低的地区或者行业

流向报酬高的地区或者行业,作为劳动力要素也不例外。

当前,劳动力流淌要紧是从进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于各个国家在全球劳动力流

淌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所面临的形势、所采取的政策不一致,各大洲的劳务市场呈现出

不一致的特点。

一、欧美市场

作为当今世界最发达的经济体,欧盟与美国的薪酬福利体系对外来劳动力无疑是极

具吸引力的,加上其存在大量劳工短缺与高失业率,开拓欧美国家的劳务市场显示出良

好的前景。但由于历史与文化的差异,欧美的劳动力市场只对东欧各国与部分非洲国家

开放,而对中国的开放度很低。

美国:尽管美国诸多行业存在着大量的劳务需求,但其劳动力市场只对北美自由贸易

协定(NAFTA)的内部成员开放,要紧从墨西哥引进劳务。在市场准入方面严格限制其它

国家劳务的进入,政府基本上不批准中国中低级劳务的工作申请。同时,美国还存在着

严重的资格歧视,不承认中国公民在中国国内拥有的教育学历与职业资格,限制了中国

公民的市场进入机会;美国政府只承认墨西哥四年制高等教育学历,给予其受高等教育

者合理的市场准入机会。

欧盟:多数欧洲国家不对我国开放劳务市场,而只对欧盟成员开放市场;只有在欧

盟成员不能满足国内劳务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才同意从包含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引进劳

务。欧盟除对中国公民进行资格歧视外,还在出入境管理方面实行差异待遇。在多数欧

洲国家的海关与边防管理口岸,通常对欧盟国家以外的公民单设信道,严格审查。

只是,近来西班牙对非法劳工的“大赦”与英国对中国开放医护市场显示出其引进

外籍劳工的灵活性。

二、亚洲市场

亚洲市场是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要紧市场,红烧排骨的做法最简单 一方面,亚洲各国对外来劳务的限制较

少,另一方面,由于亚洲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文化背景都

与中国相近。2005年,我国劳务输出在亚洲市场的营业额占行业总额的54.3%,其中,

日本、新加坡与韩国的业务制造了40%的营业收入。

亚洲开发银行的进展报告说明,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其它地区,未来3年的GDP增长

率将介于6.5%6.9%,这一增长率远远高于世界其它国家。伴随着GDP的高速进展,

亚洲各国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些国家与地区已出现劳动力短

缺,特别是技术劳务与管理人员的缺乏。

日本:目前,日本只对拥有专门技术、技能与知识的外国人发放就业签证,限制其

它外国人参与就业,中国对日本的劳务输出要紧通过派遣研修生及技能实习生的渠道。

近年来,日本人才派遣公司通过中介机构与日资企业在华招聘电脑软件人员、机械设计

等专门技术人才等,派往日本企业从事技术工作,据日本科技省估计,日本工程与专业

技术人员缺乏301万人。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全

面开放国内劳务市场指日可待。

韩国: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国内就业观念挨着的英文 的变化,韩国普遍存在着劳动力短缺问

题,缺口为55万左右,其中,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水产业与农畜业劳动力缺乏尤

为严重。目前,韩国要紧通过产业研修制、雇佣许可制与访问就业制从亚洲各国引进劳

动力。由于中韩两国政府尚未签定《劳动力派遣与谅解备忘录》,中国公民还不能通过雇

佣许可制进入韩国。

新加坡:新加坡是中国对外输出劳务的第二大市场,中新劳务合作十分密切。中国

在新劳务人员要紧集中在建筑业、制造业、海事,与空乘、医护、幼师、餐饮等行业。

由于语言、文化背景相同,加上中国工人技术好、效率高,在新加坡外劳市场上具有较

强的竞争告白歌曲 力,颇受雇主欢迎。近年来,新加坡政府一方面严格加强对外国工人的管理,

一方面逐步放宽各产业引进外国工人的配额限制,同时通过调节劳工税来操纵引进外国

工人数量,使外国工人流向那些真正需要的产业与企业。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是由劳务输出国转为劳务输入国的,从长期的进展趋势看,不

一致行业引进外籍劳工呈现出不一致的进展态势。建筑业与制造业对国外劳动力的需求

在逐步减少,服务业与种植业的劳工需求呈上升趋势。此外,船运与再保险业、旅游业、

教育与保健服务业、码头与航空业也都需要一定数量的外来劳工。目前,马来西亚并未

对中国开放劳务市场,因此,中情诗短信 国在马的劳务要紧是专业技术人员。

三、非洲市场

近日,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权威机构先后发表报告,

对非洲经济进展前景进行预测:2010年前,非洲经济将以年均超过3.7%的速度增长,人

均国民收入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21世纪前25年,多数非洲国家的年经济增长率有

望保持4%5%的水平。联合国《2006年世界经济展望》说,2006年非洲经济将继续保

持增长势头,增长率可望达到5.5%。良好的经济增长前景对非洲引进外籍劳务将产生积

极影响,特别是非洲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加更是为中国的劳务输出提供便利条件,中

国在非洲的建筑劳务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2005年,已达到8.2万人,占同年中国

在外总人数的14.5%。但是,许多非洲国家政局不稳,社会治安问题严重,工资待遇较

低,制约了中国对非洲劳务输出的进一步进展。

四、拉美市场

2005年,拉美地区的GDP总额为23000亿美元左右,20062010年是拉美地区新

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年经济增长借题发挥 率将为达到3%4%,经济的快速稳固进展无疑将为

对拉美地区的劳务输出制造了条件。然而,很多拉美国家要紧依靠原材料出口,经济进

展所制造的就业机会不多,新增就业岗位劳动条件差,收入不稳固,缺乏社会保障;许

多国家对外来劳动力实行用工人数、工资额度与工作签证等方面的限制,加上拉美路途

遥远与文化差异,使得中国对拉美的劳务输出要紧集中在工程承包领域,纯劳务输出较

少。

五、大洋洲市场

根据澳洲联储公布的数据,估计截止2007年底,澳洲GDP增长都将维持在3%

3.5%,这一数字高于经济合作与进展组织(OECD)国家2.4%的年均增长速度。伴随着经

济的进展,澳洲就业形势空前看好,同时,澳国内也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劳工短缺问题,

引发对外籍劳工需求增加。一方面,建筑业、畜牧业、渔业与种植业等行业需要大量季

节工,另一方面,厨师、电焊工、电工、机械、管道工与护工等专门技能人才奇缺。中

国在这方面具有人才优势,但语言需要培训。从长远看,澳洲市如此的英文 场经济效益较好、相对

稳固、值得开拓。

国际间劳动力流淌的进展趋势

纵观世界各国劳动力的供求变化与流淌情况,不难看出,国际间劳动力流淌要紧呈

现出下列趋向:

一、劳动力流淌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国际劳务合作空间广阔

从存量上看,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活跃在各国的外籍劳工达8090万;从流量上看,

目前全球每年流淌劳务约30003500万人,20世纪80年代初的2000万人增加了50%

以上;从劳务政策上看,由于许多发达国家受人口增长率低与劳动力成本高的影响,需

要外来的低成本劳动力,因此,各国对劳动力流淌的限制会逐步放松。

此外,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国家间依存度的增加与交通运输的改善,也加速了国际

间劳动力的流淌。

二、国际劳动力流淌方向呈现多样化

通常来讲,国际劳动力的流淌方向是从进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在这一总趋势不

变的前提下,近年来,随着产业的转移,发达国家的技术管理人员向进展中国家的流淌

在不断增加,甚至在进展中国家之间,由于经济进展程度与劳动力结构的差异,不一致

质的劳动力对流现象也十分普遍。能够预见,今后国际劳动力的流淌将呈现多样化趋势,

传统的劳务输出国与劳务输入国概念将失去严格意义。

三、普通型劳动力的流淌趋缓,技术型劳务限制放宽

一些国家与地区奉行保护主义政策,要紧是针对普通劳务人员入境设限,从进展趋

势看,这种状况不可能有太大改观,技术型劳务会日益成为国际劳务市场进展的主力。

由于现代科技进展日新月异,对劳动力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全球范围内各类技术人才

与管理人才普遍短缺,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短缺的现象更为严重。

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引进的外籍劳务中,60%以上是技术工人与专业技术人员,

德国这一比例达到70%。另据经合组织(OECD)报告,OECD国家引入的外籍劳动力中,

受过高等教育的外籍工人比例都超过了60%,而受过初级教育的外籍工人比例仅为10%

左右。

四、服务业劳务需求明显增长

随着经济进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与较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

化,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社区及公共服务行业的劳动力出现短缺。比如,韩国的餐

饮、宾馆清洁、社会福利与家政服务等行业缺员达50%;英国、香港短缺家政服务人员

与厨师等;金融、保险、广告、旅游与咨询服务等也是需求旺盛的行业。因此,今后外

籍劳务在服务业中的就业机会将会增加。

同时,由于低生育率与健康长寿,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现象更为严重,老龄人口的

比例迅速增长,为老人服务的医疗保健事业将得到进一步进展,医护人员的短缺也会越

来越严重。美国2003年护士空缺达到15%,沙特雇佣了近10万名外籍医护人员。英国、

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也相继开放了外籍医护人员市场。

各国经济的增长与引进劳务政策的放宽,为国际间劳动力的自由流淌制造了有利的

条件,也为进展中国家的劳务输出提供了机遇。

总之,国际间的劳动力流淌具有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经济学意义,但受到地理位置、

历史文化与生活习惯的影响,更受制于各国的出入境管理政策,任何主权国家都不可能

轻易放弃对劳动力出入境的管制,因此,国际间劳动力的自由流淌是各成员国协商谈判

的方向。提高劳务人员的综合素养,提高对外劳务合作经营公司的管理水平,才是拓展

业务空间的根本。


本文发布于:2023-04-23 02:16: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102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劳动力流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