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更新时间:2023-04-22 19:02:39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2日发(作者:微软模拟飞行10)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全文内容

前言: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

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

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

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997-2010)》基础上,制

定《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国家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

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

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

项建设的重要依据。

《纲要》以2005年为基期,以2020年为规划期末年。《纲要》的规划范

围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第一章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到2005年底,全国农用地面积为65704.74

万公顷(98一辈子最有钱的星座 5571万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192.24万公顷(47884万亩),其他为未利

用地。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2208.27万公顷(183124万亩),园地面积为

1154.9万公顷(17323万亩),林地面积为23574.11万公顷(353612万亩),牧草地

面积为26214.38万公顷(393216万亩),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553.09万公顷(38296

万亩)。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2601.51万公顷(39023万亩)

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230.85万公顷(3463万亩),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59.87

公顷(5398万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利用和管理。自《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

(1997-2010)》批准实施以来,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管

理的政策措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逐步得到落实,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的成效日益

显现:

──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得到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逐步下降。

1997-2005年,全国非农建设年均占用耕地20.35万公顷(305万亩),与1991-

1996年年均占用29.37万公顷(441万亩)相比降低了31%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保障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的必要用地。2005年与1996年相比,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从19.63万元

/公顷(1.31万元/)增加到50万元/公顷(3.33万元/),增长了1.5倍。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加大,总体上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

衡。1997-2005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2259个,各省、自治区、直

辖市累计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近2万个,全国累计补充耕地227.6万公顷(3414

万亩),年均补充耕地25.29万公顷(379万亩)

──国土综合整治稳步推进,土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1997-2005年,全

国累计实现生态退耕686.25万公顷(10294万亩),沙地面积减少19.52万公顷

(293万亩),裸土地面积减少5.01万公顷(75万亩)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了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

发展,缓解了生态环境破坏加剧的趋势。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人口众

多、人地关系紧张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土地利用和管理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少。公租房多少钱一个月 2005年全国人均耕地

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优质耕地只占全部耕地的1/3。耕地后备资源

潜力1333万公顷(2亿亩)左右,60%以上分布在水源不足和生态脆弱地区,开发利

用的制约因素较多。

──优质耕地减少和工业用地增长过快。1997-2005年,全国灌溉水田和

水浇地分别减少93.13万公顷(1397万亩)29.93万公顷(449万亩),而同期补充

的耕地有排灌设施的比例不足40%。新增建设用地中工矿用地比例占到40%,部分

地区高达60%,改善城镇居民生活条件的居住、休闲等用地供应相对不足。

──建设用地粗放浪费较为突出。据调查,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共有闲

置、空闲和批而未供的土地近26.67万公顷(400万亩)。全国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

0.3-0.6,工业用地平均产出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1997-2005年,乡村人口减

9633万人,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却增加了近11.75万公顷(170万亩),农村建设

用地利用效率普遍较低。

──局部地区土地退化和破坏严重。2005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00

万公顷,退化、沙化、碱化草地面积达13500万公顷。一些地区产业用地布局混

乱,土地污染严重,城市周边和部分交通主干道以及江河沿岸耕地的重金属与有机

污染物严重超标。

──违规违法用地现象屡禁不止。2007年开展的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

动”清查结果显示,全国“以租代征”涉及用地2.20万公顷(33万亩),违规新设

和扩大各类开发区涉及用地6.07万公顷(91万亩),未批先用涉及土地面积15

公顷(225万亩)。总体上,违规违法用地的形势依然严峻。茄子的家常做法

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

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必须科学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

新形势,深刻把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要求,

充分认识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的挑战:

──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的形势日趋严峻。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

人口总量预期将分别达到13.6亿和14.5亿,2033年前后达到高峰值15亿左右,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也需要大力

加强对具有生态功能的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保护。同时,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将

不可避免地占用部分耕地,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也需要调整一些耕地。但是,

耕地后备资源少,生态环境约束大,制约了我国耕地资源补充的能力,农用地特别

是耕地保党委会议记录 护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

阶段,到2010年和2020年,城镇化率将分别达到48%58%,城镇工矿用地需求

量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较高水平;推进城乡统筹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将拉动区域

性基础设施用地的进一步增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需要一定规模的新增建设

用地周转支撑。但是,随着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的加大,我国可用作新增建设

用地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各项建设用地的供给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统筹协调土地利用的任务相当艰巨。随着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的

深入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不断加快,亟待转变土地利用模式和方式,优

化行业土地利用结构;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现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促进国

土开发新格局的形成,对调整区域土地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地区间经济社

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行业、各区域土地利用目标的多元化,加大了调整和优化行

业、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难度,统筹协调行业、区域土地利用的任务日益繁

重。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土地利用问题的有利条件。

从土地利用状况看,我国建设用地利用总体粗放,节约集约利用空间较大,为统筹

保障科学发展与保护耕地资源提供了基础条件。从国际背景看,经济全球化、科技

革命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从国

内环境看,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民主法治和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西双版纳旅游介绍 的不断增强,党中央、国务院对土

地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

置中的基础作用,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

展。

展望未来,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必须从我国仍处于并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

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出发,正确把握科学发展与资源

配置的密切联系和内在规律,本着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立足保障

科学发展,增强土地资源危机意识,树立全民节地观念,妥善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

耕地的关系,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积极探索土地利用新模式,促进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二章 指导原则与目标任务

第一节 指导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指

导方针,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的要求,统筹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

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宏观调控,落实共同责任,注重开源节流,推进科技创新和

国际合作,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严格保护耕地。按照稳定和提高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立足解决农村

民生问题,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节约集约用地。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立足保障和促进科

学发展,合理控制建设规模,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努力转变用地方式,加快

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防止用地浪费,推动产业结

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统筹各业各类用地。按照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要求,立足形

成国土开发新格局,优化配写给党的一封信 置各业各类用地,引导人口、产业和生产要素合理流

动,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土地生态建设。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立足构建良好

的人居环境,统筹安排生活、生态和生产用地,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促进生态

文明发展。

──强化土地宏观调控。按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立足构

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加强和改进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增强土地管理参与

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节 规划目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

务,规划期内努力实现以下土地利用目标:

──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全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

持在12120万公顷(18.18亿亩)12033.33万公顷(18.05亿亩)。规划期内,确保

10400万公顷(15.6亿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保障科学发展的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有效控制,闲置和

低效建设用地得到充分利用,建设用地空间不断扩展,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断提

高,有效保障科学发展的用地需求。规划期间,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年均

提高6%以上,其中,“十一五”期间年均提高10%以上。到2010年和2020年,全

国新增建设用地分别为195万公顷(2925万亩)585万公顷(8775万亩)。通过引

导开发未利用地形成新增建设用地125万公顷(1875万亩)以上,其中,“十一

五”期间达到38万公顷(570万亩)以上。

──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农用地保持基本稳定,建设用地得到有效控

制,未利用地得到合理开发;城乡用地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与农村

建设用地的减少相挂钩。到2010年和2020年,农用地稳定在66177.09万公顷

(992656万亩)66883.55万公顷(1003253万亩),建设用地总面积分别控制在

3374万公顷(50610万亩)3724万公顷(55860万亩)以内;养生美食 城镇工矿用地在城乡建

设用地总量中的比例由2005年的30%调整到2020年的40%左右,但要从严控制城

镇工矿用地中工业用地的比例。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全面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整理取

得明显成效,新增工矿废弃地实现全面复垦,后备耕地资源得到适度开发。到

2010年和2020年,全国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不低于114万公顷(1710

万亩)367万公顷(5500万亩)

──土地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得到进一步巩

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三化”(退化、沙化、碱化)草地治理取得明显进

展,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污染的防治工作得到加强。

──土地管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土地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市

场机制逐步健全,土地管理的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等手段不断完善,土地管理

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节 主要任务

围绕规划目标,明确以下主要任务:

──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统筹安排农用地。实行耕地数量、质量、生

态全面管护,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力度,确保补充耕地质量;统筹安排各类农用地,合

理调整农用地结构和布局。

──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坚持需求引导

与供给调节,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时序,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

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严格划定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控制建设用地无序扩张;

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鼓励深度开发地上地下空间,充分利用未利用地和工矿废

弃地拓展建设用地空间。

──以加强国土综合整治为手段,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充分发挥各

类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生态功能,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积极推进以土地整理复垦

为重点的国土综合整治,统筹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制定不同区域环境保护的

用地政策,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以优化结构布局为途径,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加强区域土地利用调控

和引导,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制定和实施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促进主体功

能区的形成;强化省级土地利用调控,落实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空间管制措施。

──以落实共同责任为基础,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严格执行保护耕地

和节约集约用地目标责任制,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落实差别化

的土地利用计划政策,健全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市场调节机制,建立土地利

用规划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实现。

第三章 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围绕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严格控制耕地流失,加大补充耕地力度,加

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强化耕地质量建设,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努力提高农用

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利用效益。

第一节 严格控制耕地流失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强化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导,建

设项目选址必须贯彻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确需占用耕地的,应尽量占用等级较

低的耕地,扭转优质耕地过快减少的趋势。到2010年和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耕

地分别控制在100万公顷(1500万亩)300万公顷(4500万亩)以内。

严格禁止擅自实施生态退耕。切实落实国家生态退耕政策,凡不符合国家

生态退耕规划和政策、未纳入生态退耕计划自行退耕的,限期恢复耕作条件或补充

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

加强对农用地结构调整的引导。合理引导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确保不因

农业结构调整降低耕地保有量。各类防护林、绿化带等生态建设应尽量避免占用耕

地,确需占用的,必须按照数量质量相当的原则履行补充耕地义务。通过经济补偿

机制、市场手段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向有利于增加耕地的方向进行。

加大灾毁耕地防治力度。加强耕地抗灾能力建设,减少自然灾害损毁耕地

数量,及时复垦灾毁耕地。规划期间力争将因灾损毁减少的耕地控制在73.33万公

(1100万亩)以内。


本文发布于:2023-04-22 19:02: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097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