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法炼铜

更新时间:2023-04-22 17:44:39 阅读: 评论:0


2023年4月22日发(作者:防艾宣传)

1

火法冶炼铜的现状及发展

姓名:邓奠方 班级:化学2010-2 学号:2010442160

: 炼铜技术是冶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目前火法熔炼技术发展迅速并得到广泛的

应用,在铜工业生产中已明确提出“清洁生产”的目标。环境意识要求清洁的生产工艺,即工

艺过程中极少排放废物,对火法炼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叙述了目前世

界火法炼铜的主要工艺、工业生产实例及进展情况,对现代铜冶金新方法-闪速熔炼、熔池熔

炼以及其它熔炼技术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指出了铜火法冶炼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主要技

术发展方向。

关键词:火法炼铜 进展 闪速熔炼 熔池熔炼

1引言

目前世界上从硫化矿中提取铜, 85% ~90%是采用火法冶炼,因为该法与湿法冶

炼相比,无论是原料的适应性,还是在生产规模、贵、稀金属富集回收方面都有明

显的优势。因此为了降低能耗,减少火法炼铜的环境污染,闪速熔炼、熔池熔炼以

及其它熔炼技术都在不断改进和发展。

2 火法炼铜主要工艺

火法炼铜主要包括[1]: 铜精矿的造锍熔炼,铜锍吹炼成粗铜,粗铜火法精炼,阳

极铜电解精炼。经冶炼产出最终产品-电解铜(阴极铜)。目前世界铜冶炼厂使用的

主要熔炼工艺为闪速熔炼和熔池熔炼。在熔池熔炼工艺中,精矿被抛到熔体的表面

或者被喷入熔体内,通常向熔池中喷入氧气和氮气使熔池发生剧烈搅拌,精矿颗粒

被液体包围迅速融化,因此 ,使含有氧气的气泡和包裹硫化铜/铁的溶液发生质量

传递。而闪速熔炼中的干精矿是散布在氧气和氮气的气流中的,精矿中所含的硫和

铁发生燃烧,在熔融颗粒进入反应空间时即产生熔炼和吹炼。当这些颗粒与熔池融

为一体时,有些反应还会继续进行,但大部分是在飞行过程中发生的。吹炼工艺目

前仍以P-S转炉为主, 90年代后连续吹炼技术成功商业化应用,吹炼工艺实现了质

的飞跃。1995年闪速吹炼问世并成功应用于美国肯尼柯特冶炼厂,将闪速炼铜整体

工艺(闪速熔炼+闪速吹炼)硫的回收率由95%提高到99. 9%以上,其基本流程是各

种精矿在闪速炉熔炼产出冰铜,然后将冰铜水淬,磨粉并干燥,再在另一规格较小

的闪速炉中用富氧空气吹炼成粗铜,产出的粗铜通过溜槽加至阳极炉闪速吹炼具

有生产能力大、工艺技术先进、成熟可靠、环保好、自动化程度高、运行费用低

烟气量小、二氧化硫浓度高且稳定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尤其适合于

新建大型铜冶炼厂和对环保要求非常严格的炼铜厂改造。粗铜火法精炼以回转炉

精炼为主,由于传统固定式精炼炉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环保效果差、

易跑铜、难控制,已逐步被机械化程度高、炉体密闭易操作的回转式阳极炉所替代。

3 国内外火法炼铜进展及发展趋势

3. 1 熔池熔炼

2

3. 1. 1 诺兰达连续炼铜法

诺兰达法于1967年在加拿大首次获得专利,是历经30余年发展起来的自热熔炼技

术。世第一个连续熔炼和吹炼的反应炉于1973年在霍恩冶炼厂投产,经过多次工

艺改造,目前采用富氧熔炼,日处理精矿达2000t以上,该法很适于使用氧气。在所

有炼铜方法中,诺兰达法能耗低并随着富氧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且对原料适应性强,

既可处理高硫铜精矿,也可处理低硫含铜物料。同时具有高的床能力,流程简单,

需要复杂的备料过程,炉料不需要深度干燥,操作简单,容易掌握。诺兰达炼铜炉既

可以直接生产粗铜,也可以生产高品位冰铜条件的英文 。直接生产粗铜存在粗铜质量较差、硫

及稀散元素等杂质含量较高、渣含铜高、炉子寿命短(100d)等不足而生产高品

位冰铜炉子寿命较长(超过1)。但是,当铜精矿中某些有害元素含量很低时,

别是SbB,i可利用诺兰达炼铜炉产出用于电解的合格阳极铜。

3. 1. 2 瓦纽科夫法

瓦纽科夫熔炼法是前苏联发明和发展的一种富氧侧吹熔池熔炼法,是由莫斯科钢

铁学院的瓦纽科夫教授于1949年创造出的熔池熔炼技术,1979,在诺里尔斯

克建造一台20m2工试验炉, 1982年投产,床能力75~100t/m2.,采用富氧浓度为

68% ~70%,烟气SO2浓度达40%,烟尘率降低80% ~90%,标准燃料单耗比反射炉熔炼

71% ~75%,粗铜成本下降2. 4%。目前,前苏联共有六台工业生产炉。瓦纽科夫

法具有原料适应性强,备料简单,节能,技术成熟可靠,烟气二氧化硫浓度高,环保,

贵金属回收率高,投资少等特点。因此引起冶金工作者的注意,目前正在分析研究

这种工艺的一些可能和有前景的应用方向。为了进一步完善和扩大熔池熔炼技术

及其使用范围,正在积极推广应用到其他有色金属生产、炉渣贫化及化工部门的硫

酸生产中。

3. 1. 3 澳斯麦特熔炼法/艾萨熔炼法

澳斯麦特熔炼法/艾萨熔炼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研究组织

矿业工业部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发明的万历朝鲜战争 。随后芒特艾萨矿物控股有

限公司(简称MIM)和澳大利亚国家科学院(简称CSIRO)20世纪80年代联合开发

了艾萨熔炼法,MIM1987年在铜冶炼厂建起了一座示范工厂, 1996MIM开发

EnterpriErnentHenry,铜精矿产量增加,于是决定扩建铜冶炼厂, 1997

年经两次提高给料率和提高氧浓度试验,现熔炼能力已扩建到250kt/a铜。斯特莱

特工业公司其第一台艾萨熔炼炉于1996年在印度TamilNaduTuticorin新芥菜丝腌制方法 建冶炼

厂投产,现在铜的年产量超过150kt。澳斯麦特熔炼法/艾萨铜法具有熔炼强度高,

生产能力大;工艺流程短,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少,一般只有相同规模闪速

熔炼炉的60% ~70%左右;原料适应性较强,精矿不需干燥;可用廉价的煤作为燃料直

接随炉料入炉,能耗较低;炉子密封性好,烟气较稳定, SO2浓度高;采用顶吹喷枪,

操作简便;整个冶金过程计算机控制,金属回收率高等优点。但由于喷枪使用

12~15d要更换其不锈钢管头,所以喷枪寿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炼铜技术中,

萨熔炼法的特点符合现代有色金属冶炼简单、高效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

,逐步得到了有色金属领域的广泛认可。

3. 2 闪速熔炼法

闪速熔炼是50年代冶金领域崛起的一项强化熔炼新技术,自从1949年第一座芬兰

奥托昆普闪速炉诞生和1953年加拿大国际镍公司因科闪速炉投产至今,闪速熔炼

经历了60年的历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日本对闪速炉技术所作

3

的改革及当时5座闪速炉的兴建,对把闪速熔炼技术推向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美

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台闪速吹炼炉,与之配套处理闪速熔炼炉产出并经水淬与磨

碎的冰铜。与传统炼铜方法相比,闪速炼铜具有生产能力大,燃料消耗少,热利用高,

硫利用高,环保好,容易实现自动化等优点,但也存在炉渣需处理及烟尘率高的问

题。闪速炼铜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四方面: (1)富氧浓度的提高。 (2)大型化和计算

机控制。 (3)简化流程、提高对原料适应性。 (4)提高铜锍品位、实现直接炼铜。

3. 3 国外其它熔炼方法

三菱连续炼铜法是日本三菱金属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 1974年在直岛冶

炼厂一台旧反高尔夫怎么打 射炉基础上建立一套月产粗铜4000t的三菱法工业设备。1991年直

岛冶炼厂完成技术改造,生产能力达到年产铜23t三菱法的技术发展趋势是逐

渐提高喷枪鼓风中的富氧浓度,使熔炼过程达到自热的程度;应用更有效的冷却方

,进一步提高炉子了的使用寿命。该法的特点是投资低,约相当反射炉的60%,

作简单,炉寿命长,无出渣出铜操作,无需吊罐,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可产冰铜品

65%,弃渣含铜0. 5%

3. 4 国内炼铜研究进展

为提高中国铜冶炼技术装备水平,治理污染、降低能耗,提高经济规模,20世纪

80年代以来,贵冶、铜陵、云铜、大冶、中条山等主要大型铜冶炼企业加大了技术

改造力度,先后引进了闪速熔炼、诺兰达熔炼、澳斯麦特顶吹熔炼、艾萨顶吹熔炼

等一批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铜冶炼工艺技术和装备,提升了中国铜冶炼整体

水平。白银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熔池熔炼法。1976年白银公司建成44m2白银炉,

日处理精矿达400,t经过几年连续生产,证明新的炼铜法熔炼强度大,燃料消耗低,

烟气SO2浓度高,综合利用好等优点,自制海苔 故于1980年下半年,100m2白银炉取代了

210m2反射炉。1991年白银炉进行了富氧自热熔炼工业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白银

炉床能率达到33t/m2.,出炉SO2浓度提高到17%,铜熔炼回收率达到了

97. 82%。为了使白银法从整体技术上赶上当今国际炼铜技术的先进水平,需要进

一步强化熔炼,提高生产能力;提高鼓风强度,增加鼓风量,提高富氧浓度;进一步

强化炉体的冷却,以此提高

熔炼炉强度,和熔炼效率。

4 火法冶炼存在问题及以后

4. 1 国外先进炼铜技术尚需完善

20年来,我国虽引进了国际上一孩子帮 些先进的炼铜新工艺,如闪速熔炼法、艾萨法、

澳斯麦特和诺兰达等,但通过多年的实践,这些先进技术尚有不足之处。

4. 1. 1 双闪速炉熔炼法

投资大,专利费昂贵,铜精矿和熔剂要先进行磨细和深度干燥,需消耗部分能源。熔

炉产出的铜锍需要水淬再干燥细磨,工序繁杂。每道工序均难以保证100%回收率,

总会产生机械损失;热态高温铜锍水淬物理热几乎全部损失,水淬后再干燥,再消

耗热能也不尽合理。铜锍水淬需要大量的水冲,增加成本。破碎、干燥要增加人力

和动力的消耗,烟尘率高,这些都是多年来该工艺没有得到大量推广的重要原因。

4. 1. 2 艾萨法和澳斯麦特法

4

顶吹都要建立高层厂房,噪音大、顶吹的氧枪12m,使用周期短,一般3~7d要更

换一次,消耗

大、劳动条件差、操作不方便。用电炉做贫化炉,电的能耗较高,渣含铜难以降到

0. 6%以下。

4. 1. 3 三菱法

四个炉子(熔炼炉、贫化电炉、吹炼炉、阳极炉)自流配置,第一道工序的熔炼炉需

要配置在较高的楼层位置,建筑成本相对较高,炉渣采用电炉贫化,弃渣含铜量达0.

6% ~0. 7% ,远远高于我国多数大型铜矿开采的矿石平均品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

的利用。系统控制非常严格,只要某一个环节出问题就无法正常生产。

4. 1. 4 诺兰达连续吹炼法

诺兰达连续吹炼法因采用侧吹,需要人工打风眼,劳动强度大,噪音较大,操作条件

不好,冶炼环境较差,如果掌握不好容易引起喷炉事故。

4. 2 新型铜连续冶炼技术的开发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铜冶炼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闪速熔炼、诺兰达、艾

/奥斯麦特法等优秀的新工艺,但过程还都是分“熔炼-吹炼”2个阶段,并在2

独立的炉子中进行。基本流程是:铜精矿→熔炼→冰铜→吹炼→粗铜由于过程不连

,造成了流程长、能耗高、投资

大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常用的吹炼设备PS转炉,由于它作业的周期性和回转式

操作,不可避免的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SO2泄漏对空污染严重; 烟气大幅度波动; 设备投资高。为此,淘汰已有100

年历史的PS转炉,连续冶炼是铜冶炼近年发展趋势。目前,世界上Cu-Ni冶金的主

要方法是闪速熔炼和熔池熔炼。闪速熔炼等“空间过程”的优点是充分利用了铜

精矿本身具备的巨大比表面积,能够在较低的送风压力下(20kPa),迅牛肉汤 速的完成硫

和铁的氧化,因此,效率高且节能,最适合用于“造渣过程”。它的缺点是:缺乏最后

造铜阶段的良好交互反应条件。而“熔池熔炼”则由于能够为熔融铜硫化物与铜

氧化物组成的熔体创造极为良好的交互反应条件,因此最适合用于“造铜过程”

但由于它要求高压风机(200kPa)四大美女西施 ,因此不宜用于承担大量、长时间的硫和铁氧化

“造渣过程”。基于集成“空间过程”和“熔池过程”优点的思想,创造出一个能

“取长补短”的短流程连续冶炼新工艺,是我国铜冶炼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然选

择和技术研究方向。

4. 3 炉渣的综合回收利用技术

浮选柱技术在浮选领域已逐渐推广,特别适于细粒级的浮选,对提高精矿品位尤显

突出。炉渣选矿必须细磨,在粗选和精选作业中,采用了浮选柱,而扫选作业为确保

回收率,仍采用浮选机。这样,精矿品位在保证回收率不变的前提下从通常的Cu24%

~25%提高到28%。我国大型火法铜冶炼企业,产生大量的冶炼炉渣的堆存对环境带

来很大压力,同时未能回收其中的有价元素,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何将渣中所含

有价元素提取回收利用,以及对炉渣提铜尾矿的综合利用,已成为火法铜炼炼企业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研究方向。

4. 4 铜火法精炼阳极炉工艺完善技术

铜火法精炼设计的精炼阳极炉目前仍采用传统的氧化还原法,因氧化还原是两个

5

相对独立的作业过程,存在作业时间长、生郑和几次下西洋 产率低、能耗高、黑烟污染严重等问题。

按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精炼阳极炉将成为需

要完善并解决的问题。

5 结语

火法炼铜技术因具有生产能力大、工艺技术先进、成熟可靠、环保好、自动

化程度高、运行费用低、SO2浓度高等优点,可能成为未来炼铜发展的方向。但不

管采用何种火法炼铜技术,仍需不断加大高效、节能、低污染的铜冶金工艺的研发

力度。上面些技术的开发应用必将推动铜火法冶炼生产和技术的更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著作,[1] 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等编.重有色金属冶炼设计手册铜镍卷

著作,[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6: 1-2.

著作,[2] 陈国发,.重金属冶金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7.

著作,[3] 朱祖泽,贺家齐.现代铜冶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会议论文集,4] 全国重有色金属冶炼含砷危废处理及资源化综合利用研讨会论

文集[C] .北京: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重冶金委会, 2008: 12-20.

著作,[5] 肖纯.铜造琉熔炼工艺的选择及发展方向[ J].铜业工程,2006, (4):

32-35.

著作,[6] 周松林.祥光“双闪”铜冶炼工艺及生产实践[ J].有色金属(冶炼部

), 2009, (2): 11-15.

著作,[7] 周松林.闪速熔炼-清洁高效的炼铜工艺[J].中国工程科学, 2001,

(10): 86-89.


本文发布于:2023-04-22 17:44: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096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铜冶炼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