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河田鸡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高承芳;徐国忠;张晓佩;李振武;陈恩;应朝阳
【摘 要】河田鸡作为福建露营的英文 省长汀县优良的地方品种之一,逐步由品种优势转变为资
源优势和经济优势,但发展过程出现的品种混杂退化、传统养殖模式破坏生态环境、
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产业化水平低、市场营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河田鸡产业的发
展,结合国家精准扶贫项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长汀县河田鸡产业的发展
提供借鉴.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8(000)008
【总页数】4页(P35-38)
【关键词】河田鸡;现状;问题;对策
【作 者】高承芳;徐国忠;张晓佩;李振武;陈恩;应朝阳
【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福建 福州 350013;福建省农业科
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省山地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 福州 350013;福建
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福建 福州 3500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
所/福建省山地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 福州 3500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
生态研究所/福建省山地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 福州 350013;福建省农业科
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省山地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 福州 350013
【正文语种】中 文
河田鸡作为福建省长汀县优良的地方品种之一,其肉质细嫩、肉味芳香、肉色鲜白、
皮薄骨细、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11种氨基酸,尤其是牛磺酸含量丰富,
为禽中珍品,具有十分独特的肉质风味,曾在香港名贵鸡博览会上被评为世界五大
名鸡之一,是《中国家禽品种志》收录的全国8个肉用鸡品种之一,也是福建省
被收录的唯一鸡种[1-4]。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长汀河田鸡实施地理标志产
品保护[5]。
河田鸡的养殖与研究逐步得到重视,产业正在迅猛发展,逐步由品种优势转变为资
源优势和经济优势,已经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经济增长点之一。河田鸡饲养也由原
来的河田镇及周边县市,拓展到漳州、厦门、晋江、汕头、潮州等周边城市[5],
市场销售也逐渐由原来的南方地区向湖北、北京、上海等省市扩展。
河田鸡传统的养殖模式采用林下放养,在果园、竹山、松林等纯天然的环境中放养,
以稻谷、玉米、瓜菜薯类等粗粮为主要饲料,在无充足食物供应的情况下,导致河
田鸡啃食林木根系、破坏表层土壤结构、破坏植被根系。一部分养殖户为了节省空
间与喂养方便,在小块林地内养殖密度大,导致林地生态系统严重破坏[6-8]。再
加上长期只关注销量,不注重优良品种的保护,导致良种繁育体系混杂。饲养标准
及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河田鸡产业的
健康优质发展。为了发挥福建省地方产业优势,树立优质地方品种的标杆,结合长
汀县精准扶贫举措,调查该县河田鸡养殖状况,并对今后河田鸡的发展提出建议。
1 长汀县河田鸡产业发展现状
长汀县耕地面积2.044万hm2,人均0.046 hm2,山地25.867万hm2,占总面
积的83.5%。土地总体利用率高,形成了以粮食生产加工、高优特色种植、河田
鸡山地放养等为主的特色产业。特别是适宜河田鸡放养的山地面积达7.333万
hm2,为河田鸡的放养提供了广阔的天然有利条件。
1.1 长汀县河田鸡产业养殖现状
从2000-2017年长汀县河田鸡养殖规模(表1)来看,2000-2014年河田鸡的养殖
规模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 2014-2017年河田鸡的养殖规模又逐渐回升。2000
年河田鸡的存笼数为468.32万羽,2005年为460.20万羽,2000-2005年全县
河田鸡存笼数保持稳定,但河田鸡的出笼数有所上升,2005年较2000年增加
13.9%。2005-2010年,全县河田鸡的存笼数由460.20万羽下降到303.11万羽,
同比下降了34.1%,而河田鸡的出笼数也由771.01万羽下降到497.6万羽,同比
下降了35.5%;2010-2015年全县河田鸡的存笼数由303.11万羽下降到235.34
万羽,同比下降了22.4%,河田鸡的出笼数保持稳定。2015-2017年全县河田鸡
的存笼数由235.34万羽上升到298.00万羽,同比上升了26.6%,河田鸡的出笼
数同比上升了34.9%。
可见,河田鸡的养殖存笼数经历了从2000-2015年低潮后,2015年之后养殖数
量正在迅猛发展。在大力发展农村产业,提倡特色化养殖的前提下,河田鸡的标准
化、规模化养殖已成为当地受欢迎的“短、平、快”致富项目,也是精准扶贫带动
与该县农业产业化的特色主导产业。结合精准扶贫举措,把河田鸡产业作为发展农
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引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
民、农村、农业的全面发展。
表1 2000-2017年河田鸡存出笼数年度存笼数(万羽)出笼数(万
羽)2000468.32676.892005460.20771.012010303.11497.602011306.87502.4
32012235.02523.232013207.00574.702014172.09459.192015235.34502.002
016253.20508.502017298.00677.00
注:表中2000-2015年数据来源于《长汀统计年鉴》[9],2015-2017年数据由
长汀县农业局提供。
1.2 河田鸡保种现状
长汀县于1993年开始河田鸡保种选育工作,分别在策武镇德联村及河田镇朱溪村
新建了河田鸡保种群、河田鸡育种场,2008年9月被认定为国家河田鸡种质资源
保护场,也是被农业部确定的全国第一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目前,建立
了由保种场(核心群)-扩繁场(扩繁群)-商品鸡场(商品群)构成的完天津高考分数 整的河田鸡良种繁
育体系,其中河田鸡保种场现有种群种鸡5 700套、全县存笼扩繁种鸡4万套,
可向社会供应优质河田鸡鸡苗500多万羽。同时多方筹措资源,加大保种选育投
入力度,培育“一村一品”河田鸡养殖示范村,形成了河田、四都、大同、策武、
古城、三洲、南山、濯田、童坊等9个河田鸡养殖重点乡镇,保种选育工作取得
了显著成效。2003年河田鸡获得福建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地认定证书及农业部农产
品质量安全中心的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长汀县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标准化示
范县”,2006年6月列入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
1.3 河田鸡产业发展运营模式
近年来,长汀县把培育壮大以河田鸡为龙头的具有当地特色的禽饲养业作为振兴全
县经济的支柱产业,采取“公司+农户+政府”的运行模式,强化对龙头企业的扶
持和监管,产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发展态势良好。龙头企业建立产供销
一体化的产业运行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公司和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农
民养鸡积极性,推进河田鸡产业化进程。带动全县年饲养河田鸡600多万只,产
值2.6亿元(2017年),带动全县及周边1.5万农户养殖河田鸡。依托龙头公司每
年组织养鸡户参观学习,转变农户思想观念,制订扶持政策,扩大养殖规模。
2 长汀县河田鸡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2.1 品种杂化、退化严重
随着河田鸡产业和市场开发的不断深入,河田鸡产品供不应求,从2000-2017年
河田鸡的出笼量都远远高于存笼量,造成原始存笼量不足,河田鸡原种流失、数量
锐减,保种群体变少,种群质量下降,近亲交配、近亲繁殖问题突出,优质河田鸡
优良基因流失和品种混乱,甚至面临濒危的处境。河田鸡与其他地方禽类品种一样,
存在生长较慢、产蛋量少等问题,一些肉鸡生产企业为满足生产,大量采用杂交方
式将速生快大鸡血缘引入地方良种的生产当中,导致地方品种杂化。盲目采取一些
提高繁殖性能的手段,导致乱交乱配现象严重。
2.2 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
目前,优质鸡疾病的预防、治疗、消毒和隔离等综合防疫措施落实不得力、方法欠
科学、盲目用药。同时,还存在兽药标识、说明书不清,兽药停药期标准不完善,
养殖者不合理用药,饲料生产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强,残留检测技术标准不完
善,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散养造成的环境污染面大,隔离消毒工作不到
位,家禽与鸟类、鼠类的接触增多,雨污未分流增加了疫病交叉感染的几率。林下
养殖的家禽与野生动物接触容易把病菌传播给野生动物,对当地野生动物的野外生
存造成威胁。研究表明[14],林下养鸡易发生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球虫病等病害。
河田鸡产业生产方式落后,各地区及养殖场的管理水平和防控手段参差不齐,呼吸
道疾病和寄生虫疾病频发,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大群体小规模饲养所带来的环境污
染日趋加重。整个散养肉鸡产业长期处于“低成本扩张→鸡舍简陋→鸡病频发→肉
鸡产能低→产量不足→低成本扩张”的恶性循环。
2.3 传统养殖模式的弊端
2.3.1 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养殖户一味追求养殖密度,没有按林地承载量合理规划
养殖量,每667 m2局部密度超过1 000羽。过度密集的养殖使林下土地长期不
长草,土层裸露,土壤板结,植被无法生长,根冠遭到毁坏,使山地土壤蓄水保水
能力变差,加剧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14]。研究发现[10-13],放养
对植物的生存及其多样性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林地植被丰富度、均匀度以及生态
优势等指数会由于林下不规范养殖而下降,植被覆盖度受到很大的影响,林木生长
量也明显下降,被破坏的草地靠自然修复很难。
2.3.2 河田鸡排泄物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河田鸡放养于林地内,其排泄物直接排于
林下,排泄物中的重金属元雅字开头的成语 素会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污染。研究发现[14-15],
集约化养殖的鸡粪还有较高养分(N、P、K等)和铜、镉、砷等重金属,如果不及时
处理会使重金属在土壤中积累,造成生态破坏的同时,也增加了鸡的发病率,影响
肉品质。目前的林下养殖场很少建设有干粪堆积发酵池,雨天粪污随意流淌,造成
严重的环境污染,在适宜寄生虫生长的春夏季节易导致寄生虫病的暴。另外,病死
鸡随意处置,不能做到焚烧或深埋,雨水冲刷又容易导致瘟疫蔓延。
2.4 河田鸡产业发展水平低
目前,由于受饲养管理技术、资金投入的限制,普遍存在生产设施简陋、饲养管理
粗放,优质鸡良种化、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技术以及日粮配合技术、无害化处理未
能得到充分实施,优质鸡生产性能不稳定,产业化水平不高。优质鸡市场以卖鲜活
鸡为主,深加工占比低;在本地区销售多,跨区域销售少;肉鸡产业链没有得到延
伸,产品附加值低,严重制约了优质鸡产业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弱。没有组织起
到协调沟通作用,市场行情好时一哄而上,导致行情很快变差,合理的利润不能得
到维持。
2.5 市场营销手段不健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营销作为企业生存和获得利润的手段发挥
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河田鸡的市场营销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营销观念滞后,
市场定位不清晰,只追求销售量,看重短期的利润,忽视消费者的需求分析,既没
有培养固定客户群,也没有发展新顾客;河田鸡电子商务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生
产企业和社会公众对电子商务的参与度不高,再加上养殖较为分散,深加工水平不
高,优势产品没有形成优势产业,网络销售占比很低[16]。
3 发展策略
3.1 加强品种资源保护,提高育种水平
制定保种扶持政策和配套法规,设立财政专项保种资金,坚持保种和育种、开发和
利用紧密结合。在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利用现代育种手段和
常规育种相结合,培育出适数学手抄报大全 合不同地区的新品(种)系,以降低优质鸡育种成本。同
时,高校、科研院所应和育种公司有机结合,完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研发精加工
体系,推动产业发展。
3.2 加强疾病防治,建立河田鸡药残控制关键技术和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针对当前禽肉产品中抗生素、重金属等残留超标问题,制定并建立河田鸡药残控制
关键技术,结合河田鸡放养饲养过程关键技术的优化、组合、集成,从源头上控制
河田鸡的药物残留。研究不同鸡群疫病发生的主要机制,制定寄生虫病防控、呼吸
道病防控、免疫抑制病调查及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控等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有效预
防和控制河田鸡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以河田鸡生态养殖为主干技术路径,根据中兽
医“治未病”理论,研制可明显提高河田鸡群体防病抗病机能的中药制剂,从根本
上控制河田鸡生态养殖放养生产中抗菌药物及化学合成药物残留,提供优质安全鸡
肉。
3.3 改变养殖方式,保护生态环境
改变传统的林下散养放牧模式为林下生态养殖模式,林下生态养殖河田鸡是通过在
适宜的林地内,根据土壤条件种植优质的牧草及中草摇滚英文 药品种,如宽叶雀稗、百喜草、
决明等既可饲用又可以水土保持的牧草品种,牧草为河田鸡提供优质饲料,鸡的排
泄物又可作为牧草肥料,形成“林-草-鸡-粪-草”的林下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实现
以林养鸡、以鸡促林、以林护鸡、以鸡增收、林鸡双赢的良性循环。
3.4 制定优质河田鸡饲养标准,推进产业化发展
加快优质鸡传统养殖方式转变,推进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养殖,提高饲养管理
水平,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形成从基地规模生产到企业加工销售的
良性循环,把单一、低水平、低价格的活鸡销售变成新鲜、营养、品种多、消费方
便、高附加值、高利润的加工品,做强、做大家河田鸡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发展。
3.5 构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河田鸡销售渠道
加快长汀县电子商务核心园区建设,全力构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通过建设农
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结合覆盖全县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线上线下相结合,打
造农村电子商务生态链[17],实现村民“购物不出村、销售不出村、生活不出村、
金融不出村、企业不出村”,享受与梦见自己小孩死了 大城市无差异的电子商务服务;建立以电子商
务实训基地和电子商务网络培训平台,鼓励企业组织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参加电子商
务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杨烨.福建河田鸡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M].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1.
[2]江宵兵.福建省优质肉鸡的现状与展望[C]∥第五届优质鸡的改良生产及发展研讨会,1998:301-
303.
[3]孟和.优质肉鸡育种现状分析[J].中国家禽,2001,23(2):3-4.
[4] 《福建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和图谱》编写组.福建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和图谱[M].福州:福建人民出
版社,1985.
[5]李昂,邓敏,吴旭,等.福建省优质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禽业导刊,2008,25(21):8.
[6]高承芳,罗旭辉,张晓佩,等.生态养殖河田鸡对林下植被多样性及土壤的影响[J].亚热带植物科
学,2017,46(2):137-141.
[7]陈忠东.放牧干扰对林地及林木生长影响分析与评价[J].林业科学研究,2003,16(3): 312-318.
[8] KARL M G, DOESCHE民主革命时期 R P ting competition on conifer plantations with
prescribed cattle grazing[J].Foretry Science,1993,39(3):405-418.
[9] 长汀县统计局.长汀统计年鉴[M].2015.
[10]郑仲登,黄毅斌,翁伯琦,等.福建山地开发中的红壤保育研究-I.不同垦殖方式对果园生态系统的影
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3):149-151.
[11]程炯,吴志峰,王继增,等.山地果园生态栽培的环境效应[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4,20(3):
198-201.
[12] 刘士余,董闻达,李德荣.果园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初报[J].水土保持研
究,2000,7(3):198-200.
[13]潘伟彬,应朝阳,陈恩,等.套种牧草对果树根系生长及果园生态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
报,2008,24(3):279-284.
[14]杨月麟,刁云宏,韦春游.林下养殖畜禽技术存在的不足[J].当代畜牧,2016(8):1-3.
[15]刘婷霞.林鸡复合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研究[D].临安:浙江农林大学,2013.
[16]钟诚.电子商务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长汀县为例[J].现代商业,
2015 (35) :35-36.
[17]阙小琴.拥抱数字,闽西跑出新速度[N].福建日报(2018-4-19).
本文发布于:2023-04-22 16:22: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095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