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卷第11期
●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11月20日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
NOV.2O 2017
●
Vo1.37 No.1 l
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7.11.103 .
对儒家音乐思想中“节"之解读
钟向阳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在我国古代音乐思想中,有一些字,他们看上去只是由一个字或者几个字构成,但包含着我国古代
音乐文化极其丰富的涵义和思想,“节”便是其中之一。由此,本文首先分析何谓“节”,然后探讨儒家音乐伦
理思想之“节”,最后论述儒家音乐思想情本论之“节”。
关键词:节;儒家音乐思想;音乐伦理;情本论 ’
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7)11-0229—04
说起“节”,在当今社会,或许大家更多想到的是
志》有云:“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蜀都赋》有云:
“巴姬弹弦,汉女击节。”这里所指的“节”皆为乐器。 节庆之“节”,速度之“节”,节拍之“节”,节制之“节”
需要注意的是,古人对于乐器之“节”的定义并不是
那么明确,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即是指其名为
“节”的单一乐器。《皇朝礼器图示》记载:“节,编
竹为之,形如箕,中径一尺五寸七分,旁径一尺三寸
六分,口阔一尺九寸四分,深一寸九分,掌阔一尺五
寸三分,深三寸二分,通鬃 以朱,背绘虎形,圆竹二
理解,在古代文化中,“节”有“节省”“节制”“节义” 上合下岐,相距一寸九分,通长一尺一寸五分,亦鬃
之意。那么在古代思想家之文论中,“节”又有哪些
朱,舞时划之以节。”l 另一类则是指节类乐器,在
含义呢?以下分而论之。
中国古代音乐中,有诸多击节类乐器,如板拍、牙板、
(一)“节”之含义 ,
梆子等。根据当代学者对乐器“节”之研究可以了解
在我国古代音乐历史上,对“节”之相关论述有
到,击节类乐器的历史极其久远,如上文中“丝竹更
很多。例如,《左传・昭元年》所云:“先王之乐所以
相和,执节者歌”所言,其来源可以追溯至相和歌盛
节百事也。”此处之‘‘ ’为节度、节制的意思。<<IL4E・仲
行的汉朝。 ・ 11到20的英语单词怎么写
尼燕居》所云:“乐也者,节也。”此处之“节”为节操、
二、儒家音乐伦理思想之“节”
操守家怎么画 的意思。《史记・乐书》所云:‘凡作乐者,‘所以节乐。”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极为重视伦理,将
此处之“节”为节制的意思。《礼记・中庸》记载:“喜、
伦理称作是人间秩序,继而有人伦一说。因此,我国
怒、哀、乐之未发,谓之放票什么意思 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需
古代社会常用“五伦”解释父子、夫妇、长幼、君臣和
要注意的是,此句中所提到的“中节”之“节”,是我国 朋友之间的人伦秩序,用“八德”解释孝、悌、忠、信、
古代音乐思想之于“节”的讨论最重要的一部分。其
礼、义、廉和耻的道德秩序,用“三纲”解释君臣、父子、
涵义同时也涉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方面的相关内容。
夫妇之纲常秩序,用“六纪”解释诸父、诸舅、族人、
纵观我国古代历史,学者们就这句话展开了激烈讨论
昆弟、师长、朋友之关系。《白虎通・论纲纪》中言,
并延伸出诸多问题,如“已发—未发’之问题,“中一和”
这些人伦秩序的最终目的皆是为了“张理上下,整齐
之问题,“礼一乐内外”之问题等。而这些问题,最终
人道”。这较好地解释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上至帝
都汇集在一个点,即中不中“节”的问题上。那么在这
王下至普通家族为什么一直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里该如何理解“节”之含义呢?《易经・节卦》曾言:‘‘象
也为理解董仲舒的“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
日: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因此,此 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提供了较好的依据。这一
“中节”之“节”可以理解为德行、操守之意。
切皆是我国古代人伦秩序的要求,中国伦理无不是血
(二)作为乐器之“节”
缘关系、政治关系、社会关系的反映 j( 2 。
在古人眼中,“节’ 除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音乐 而儒家思想作为影响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千年之
思想之外,还可以作为一种乐器用以演奏。《宋书・乐
主流思想,对古代封建社会之人伦秩序更是推崇备.
一
等。那么在我国古代音乐文化中,“节”又有哪些具
体含义呢? ’
何谓“节”
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有云:“钸①,竹约②也。约,
缠束④也,竹箭如缠束之状。吴都赋日:苞笱 抽筋,
引伸餍筒省,钸制,箭羲@字。”可见,从字面意思来
、
收稿日期:2017一l1—10
作者简介:钟向阳(199l一),男,甘肃武威人,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艺术硕士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二胡)。
-
229・
至,儒家对音乐伦理也极为重视。例如,《礼记》有言: 氏?仅仅是鲁国大夫,竟敢僭用周天子的规格,以“八
“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
佾舞于庭”,无怪乎会引来孔子之怒斥。古代音乐文
食肉不至变味,饮酒不至变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 化制度的社会伦理模式严格程度可见一斑。
疾止复故。”《檀弓上第三》有云:“邻有丧,舂⑦不相。
3.音乐思想的精神伦理模式
对于该模式,仍然用一个实例以便于论述。罗沁
里有殡,不巷歌。”甚至可以说,在我国古代,所有人
生大事,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民俗活动、国家政治都
《路史》有云:“宫肩信而佑意,徵肩礼而倚神,角肩
与音乐伦理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那么儒家音乐伦 仁而倚魂,商肩义而作魄,羽肩智而作志。”从这句
理思想又与‘节’产生了哪些发生学意义上的联系呢?
话可以看出,五音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人之五
下面分而论之。
德信、礼、仁、义、智与精神范畴的意、神、魂、魄、志。
(一)儒家音乐伦理思想
可见,在我国古人的音乐思想中,音乐是与人的精神
在了解儒家音乐伦理思想中的“节”之前,首先
相对应的。《路史》中的这句话较好地解释了我国古
应该了解儒家音乐伦理思想都包含哪些内容。罗内蒙古工商局官网 艺 代音乐思想的精神伦理模式。.
峰教授在《中国音乐思想史五讲》中将儒家音乐伦理
思想分为三个基本模式,即“音律秩序的宇宙伦理模
式”“音乐文化制度的社会伦理模式”及“音乐思想
的精神伦理模式”l2j( 29。 。
1.音律秩序的宇宙伦理模式 首先,音律秩序的宇宙伦理模式与“节”的关系。
该模式与我国古代哲学上的“天人合一”有关,
即在古人心目中,人道是与天道相对应的,反映在音
乐思想中,即指天道与乐理同一,古人通过乐理来实 律生于辰,谓子为黄种,丑为大吕之属也。”从该句
现天道与人道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在我国古代, 话可知,古代音律秩序正是以十天干为五音之本,
人间有皇宫,有皇帝,皇帝又有三宫六院、文武大
臣等,而在古人所创造的神话小说中,天上亦有天
宫,天宫中亦有天帝,天帝也有三宫六院、文武大臣
等。可见,这个由古人自己所创造的天上社会亦是
一
个完整的封建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天上与人间
一一
对应的现象呢?这一切皆是因为在我国古人心目
中天上秩序应是人间伦理秩序的投射,而人间音律秩
序正是天上秩序的反映。司马迁在《史记・律书论》
有言:“璇玑玉衡⑧以齐七政⑨,即天地二十八宿、十
母 、十二子(!!),钟律调自上古,建律运历造日度,可
据而度也。合符节,通道德,即从斯之谓也。”这里
所说的正是上述所言音律秩序的宇宙伦理模式。
2.音乐文化制度的社会伦理模式
众所周知,伦理秩序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是深
入每一个古人内心的,而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即是“权
利层序结构”。“权利层序结构”是指不同权利的人 于这一问题,包括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在内的诸多
根据其地位的高下,所享有的资源和享受的待遇亦不
同,而音乐制度自然免不了受其影响,这便是所谓的 观点主要是围绕“动一静”展开的,即人心在未感于
音乐文化制度的社会伦理模式。例如,在现实生活
中,我们经常以“是可忍,孰不可忍”来表示对某一事 态?人心在感于物而动之后,物又是什么样的一个状
物的愤懑和不满已经到了无可容忍的地步。该句话
出自《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 舞于庭,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这一事件恰如其分地反映了
上文提到的音乐文化制度的“社会伦理模式”。《左 与人精神层面的相关问题。
传・隐公五年》有云:“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
士二。”这里的八、六、四、二皆是指八佾、六佾、四佾、
二佾。可见,古代对建立在权利层序结构上的音乐文
化制度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而上文中所提到的“季
・
230・
(二)儒家音乐伦理思想中的“节”
儒家音乐伦理思想中关于“节”之内涵的问题主
要与音律秩序的宇宙伦理模式和音乐思想的精神伦
理模式有关。
汉代郑康成所注《晋书・律志》记载:“声生于El,则
甲已为角,庚辛为商,丙丁为徵,壬癸为羽,戊己为宫b
十二地支为十二律之本。深究其内在联系,是将宇宙
之运行秩序概括为‘节 ’,音乐之运行秩序概括为‘节
奏”,而乐舞表演中用来表示动作秩序的响器叫做“节
拍”,这所有的一切都与“节”有密切关系。
其次,音乐思想的精神伦理模式与“节”的关系。
在此结合“中节”之问题进行论述。《礼记・中庸》记
载:“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
之和。”而“中节”问题与音乐思想的精神伦理模式
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乐记》首句所言:“凡音之
起由人心生焉。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
故形于声。”这句话是说,凡是音乐的产生都是发自
于人的内心,而人内心的激动则是因为受到了外物的
影响,人心因受N ̄'I-物的刺激而激动,所以就以声音
的形式将它表现出来。对于此句话之讨论,我国古代
音乐历史上有一著名论说,即“物感心动说”。而对
大儒都分别在其相关论著中论述了各自的观点,这些
物而未动前也就是人心在静时,物是一个什么样的状
态?在这里,重点关注的问题即是人心在感于物而动
之后,所发出的声又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会对人或
者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本质上来讲,也即是音乐
喜、怒、哀、乐皆是人的常见情绪,在这四种情绪
未发时是否可以将人的状态理解为‘ ’呢,也即是《礼
记・中庸》巨斤言“中”的状态?同样,是否也可以将喜、怒、
哀、乐此一未发之状态理解为是人心未动之时呢?那
H 卜 ,因此作为古代社 人情是社会的重要纽带 I(
么以此来推断,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人心在感于物
会思想主流之儒家思想自然也是以情为本,真情流露
是儒家精神的重要内容 J。由此,便有了儒家音乐 绪的过程。在这里便会产生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即
思想之情本论。 人心在“感于物而动”至“形陈列设计师 于声”这一过程中,什么
(一)儒家音乐思想情本论
儒家思想特别重情,因此,儒家音乐思想自不例
外。《旧唐书・音乐志》云:“乐者,太古圣人治情之 到答案。《国学试策三道》云:“人肖天地之貌,故有
具也。”《乐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 血气仁智之灵,生廪 阴阳之和,故形喜怒哀乐之变。
而动的同时,也是表达喜、怒、哀、乐这些人的常见情
样的一个状态才可以称作是“中节”呢?
对于该问题,可以从欧阳修《国学试策三道》中找
物所以感乎目,情所以动乎心,合之为大中,发之为
也。”冯梦龙更是在其《情史》中说:“我欲立情教,
至和,诱以非物,则邪僻之将人;感以非理,则流荡而
教诲诸众生。”需要注意的是,儒家是重情,但同时
忘归。盖七情不能自节,待乐而节之;至性不能自和,
又特别注重情欲之分异,认为人生应以情为主,但不
待乐而和之。”从该句话可知,欧阳修认为音乐中所
能以欲为主。儒家论人生,主张节欲寡欲,以至于无
谓“中节”即为不可“诱以纯色桌面 非物”,且不可“感以非理”
欲,但绝不许人寡情、绝情乃至于无情 _(H% 鲫 。《宋
之状态。诚如其在《书梅圣俞稿后》所云:“达天地 元学案・黄百家序》中记载:“离情无所为性,但观此
之和,而与人之气相接,故其疾徐奋动,可以感于心,
情恰好不恰好耳。存诸中而自然,发诸外而中节,气
欢欣侧怆,可以察于声。”又日:“然至乎动荡血脉, 血即是义理,子刘子所谓‘中、和皆是陛也。’若无主
流通精神,使人可以喜,可以悲,或歌或泣,不知手足 宰中存,肆欲妄行,则小人之无忌惮矣。凡情之正者
鼓舞之所然。”_3 由此可见,欧阳修认为,“中节”
即性也。性从情中看出。”
之‘‘ ’为‘‘天地之和而与人之气相接’也。又如朱熹《答
基于以上对“情本体”的基本理论要求,儒家音
程允夫》所言:“理之所发,莫不有自然之节,中其节
乐思想将情本论分为‘裉情说 雎情说 节情说’
则有自然之和,此礼乐之所自出也。”在此句中,朱
情说” 适情说”“去情说”“禁情说”“欲情说”“情
熹将“自然之和”与“自然之节”相对应,因此是否也 性说”“平情说”“声情说”“悦情说”“礼乐皆
可以将此‘节”理解为“和”呢?《尔雅・释乐》所言:“和
情说”_2_( ’等几种类型。本文重点论述儒家
乐谓之节。”所谓‘‘和”者,即是体之用,即以喜、怒、哀、 音乐思想情本论中的“节”,即节情说。
乐、悲等作为人的情感,是感触于物(亦或事)而后动
(二)儒家音乐思想情本论之节情说
的东西,是从性中流出的。而对于此“和”,可以从王 从上述内容可知,儒家音乐思想极重“情”,但
夫之在 L记章句・乐i己))中的相关叙述中找到答案。 L
同时,在“尚中”思维的影响下,儒家学者认为“情”
记章句・乐记》言:“喜怒哀乐之正者,皆因天机之固 也是需要加以节制、中和乃至修饰的。何谓“尚中”
有而时出以与物相应。”因此,对于中国古代音乐思
思想?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言:“古人知情不可
想中的“中节”之“节”,是否可以理解为“喜怒哀乐
恣,欲不可极,故因其所用,每为之节,使哀不至伤, 清新近义词
之正者’且‘耐出以与物相应’呢?诚如程允夫所言:‘发 乐不破茧成蝶的意思 至淫。”《淮南子・本经训》:“礼者所以救淫
而中节则无往不善。”而这其中的关键正是朱熹所谓
也;乐者所以救忧也。”由此可见,“尚中”思想对
“情之正”也。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思想的精神伦理
音乐提出的具体要求是:情不可恣,欲不可极;哀不
模式之“节”是古代音乐思想家讨论人之精神伦理时 至伤,乐不至淫;礼者救淫,乐者救忧。朱熹曾说:‘养
绝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其中和之德,而救其气质之偏。”中国文化传统要求
三、儒家音乐思想情本论之“节”
中正平和,构架于儒家音乐思想之上的“情”自不能
何谓“情”?《说文解字》有云:“情者,人之阴 例外,因此,之于儒家音乐思想情本论会有节情一说
气有欲者。”《礼记・礼运》曾言:“何谓人情?喜怒
也就不足为怪。
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白虎通・情形》:“情
如上述所言,既为节情说,那么该节什么情?节什
者,阴之化也。”《苟子・正名》:“情者,性之质也。”
么乐呢?《吕氏春秋》记载的‘淫声 ‘过声 ‘凶声 慢
我国古代历史上有诸多关于“情”的论说,因此,“情”
声”“奸声”“荡音”“极音”“流辟@ 越 幅
之含义也多种多样。《长恨歌传》记载:“定情之夕, 滥 之音”,《乐记》记载的“噍杀粗厉、怨怒哀思之
授金钗钿合以固之。”这里的wifi怎么加密 宵’指‘暖 If’。《论语》: 音”“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这些使人产生“过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里的“情”指“实情”。
分”“邪慢”“骄纵”“淫辟”“奸邪”“好慢荒淫、
《孟子》:“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这里的“情”
刚厉暴贼”等不良情感的音乐均要被节制和修饰。因
指人的“本性”。《后汉书・西域传论》:“莫不备写 为这与儒家“志意得广,容貌得庄,不偏不过,中正平
情形,审求根实。”这里的“情”指“情况”等。“情” 和”的音乐追求是相悖的。诚如《苟子・乐论》所言:
在我国古代文论中出现的例子不胜枚举,似乎处处都
“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足以辩而不但,其曲直、 全国985大学名单
有“情”的影子。中国是一个“以情境为中心”的社会, (下转第288页)
・
231・
购买决策者和实际享用者分离的现象;子女在父母出
需求,度身定制专业、可靠有保障的服务及流程管理
游费用、出游决定和出游安排方面深度介人,在父母
方式。
出游消费中子女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最后,在购买决策者和最终旅游享用者的分离方
(二)对老年旅游市场的启示
面,应该看到,基本信息变量中只有父母月收人对出
本次的研究结论:老年旅游市场的主要购买决策
游次数和年度旅游费用具有显著性影响,子女的基本
者和最终旅游享用者分离,对老年旅游市场行业企业
背景信息对其没有显著性影响。这提醒社会期望误
制定市场经营和营销策略具有参考和启示作用。 差有存在的可能性,若需要付诸市场实践,直接研究
首先,在决定老年旅游品牌营销沟通的目标人 父母进行验证则是必须和稳妥的。
群、宣传沟通渠道的选择,沟通内容的决定,以及价 参考文献
年人出游购买决策制定中的重要作用,应慎重考虑和
研究子女对父母旅游消费的态度和需求,加大宣传,
实现与其成年子女的有效沟通。
要考虑子女的偏好和态度外,更应明确父母才是最终
管理者,2015,(28):265.
格制定、购买渠道的选择等方面,不能忽略子女在老
[1]王文松.老年旅游市场消费心理及营销对策分析[J].经营
[2]施美程,陈为民.中国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J].
广东社会科学,2017,(2):5-12.
其次,在进行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开发方面,除
[3]袁忻忻,李倩,黄灿,等.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存在的问题及
其对策[J].管理观察,2017,(1):189-192.
享用服务的顾客,要考虑老年人的身体、心理、精神
(责任编辑:王玉玲)
(上接第231页)
⑨七政,是指日、月、金、木、水、火、土五星。
⑩十母,指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王、癸。
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气
无由得接焉。”这句话正好印证了古人之于节情说的
⑩十二子,指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西、
戌、亥。
终极追求。
我国古代文化流传千年,儒家思想更是影响了古
⑥佾,指古代乐舞行列。
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儒家文化中,诸如“节”之一
⑩廪(n),本意指贮藏米的米仓,这里指储积的意思。
字便会引申出众多涵义的例子还有很多。在科技高
⑩流辟,这里指邪僻。
⑥ 6越,祧同佻, 6越在这里指轻佻。
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当我们翻开古籍,了解这些尘封
⑧ 陷滥,指怠慢放纵。
已久的思想时,不能单单将其定义为“过时”“封建”。
因为他们所代表的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流传千年之
参考文献
音 [1]柯利刚.相和歌“节”乐器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思想精华,是古人思想内核之所在。古人论乐的某些
观点对我们如何更好地传承、传播我国传统音乐文化
仍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放下偏见,深入研究我
国古代传统音乐文化。
注释
①“筋”,通“节”。 井冈山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3—15.
乐与表演,2015,(1):53—58.
[2]罗艺峰.中国音乐思想史五讲[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
版社,2013.
[3]吴明明.“善”与“美”的交织——试探欧阳修的音乐功能观[J].
②“约”,通“约”。 [4]许煨光.宗族、种性与俱乐部[M].北京:华夏出版社,
③“缠,”通“缠”,“缠柬”:缠绕扎束。
④“笱”,通“笋”。 [・5]庞朴.孑L孟之间:郭店楚简的思想史地位[J].中国社会科学,
⑤“羲”,通“义”,亦可称为“节谊”,指操守、义行之意。
1990.
1998,(5):88—95.
⑥鬃,同“髹”,古代指赤黑的漆。 [6]钱穆.孔子与论语[M],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5.
⑦舂,指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使破碎或去皮壳。
⑧璇玑玉衡,是古代观测天文的仪器。
(责任编辑:孟欣)
・
288・
本文发布于:2023-04-22 14:27: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2/5093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