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2日发(作者:北京区划)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轨迹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发展速度。1956-1973年, 日本工业生 产年平均增长率达13.6%,国民g20峰会杭州
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在资本主义世界 的地位从第6位跃升到第2位,成为仅次于美国沉默的意思
的第二经济大国,因此被西方学者认 为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及高速增长
二战以前,日本即为列强之一。但在二战后期,日本的国民经济遭到了巨大损 失。一是因为长期的战争消耗了日本大量的人、财、物力;二是盟军的原子弹轰炸, 破坏了日本一些工厂和生产设施,所以到1945年8月二战结束时, 日本国民财富的 45%以上都被耗费和破坏掉了。战后第一年即1946年,日本的主要生产指标均大大 低于战前水平,工业技术水平比美国落后了30年,劳动生产率比英、法等国也低得多。
从1947年开始,在麦克阿瑟的主持和美同政府的扶植下,日本开始进行战后经 济的重建工作。这种经济重建,是从实行“倾斜生产方式”开始的。所谓“倾斜生 产方式”那一夜简谱
,就是在资金和原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集中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煤炭生产, 用生产出来的煤炭重点供应钢铁业,再用增产的钢铁加强煤炭业。目的是努力造成 煤和钢铁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并以此为杠杆,带动整个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根据这乌龟不吃食是什么原因
个经济发展战略,日本政府专门设立了“复兴金融公库”。在1947-1948年中, 日 本即向煤炭业发放了475亿日元贷款,占据该公库全部贷款总额的36%。1946 年日 本产煤2274万吨,而1947年则达2932万吨,增长近30%;同期的钢产量也增长了21 %。到1948年,日本即出现了初步的经济好转迹象。与此同时,日本的经济恢美丽的壁纸
复得 到美国的大力扶植。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军事占领。之后,按照波 茨坦公告的精神,美国对日本推行了旨在铲除其军国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民主改革。 如在政治和军事上,修改了日本宪法,废除了“天皇制”,并规定日本不得保持陆、 海、空军及其它进攻性军事力量,军费开支不得超出国民生产总值的1%。 经济上 也施行了三大改革,即“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和劳动立法。同时,在朝鲜战争中, 美国还向日本提供了巨额的军需订货。因此到1955年,除“外贸”一项外,日本的 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或超过了战前最高水平。这10年时间(即1945年-1955年), 是日本经济的改组和恢复阶段。
1956年-1973年,日本进入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956年,日本进入以赶超先 进工业国家为目标、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历史新时期。这一时期,日
本实际国民 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工业增长率则平均达13.6%。这种长期、持续的 高速增长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在此时期,日本工业生产增长8 .6倍,对外贸易从1965年开始出现顺差,到1973年8年中增长3.5倍。这 18年时间( 即1956年-1973年),日本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成功实现了日本 近代史上的“第二次远航”。所谓“经济奇迹”主要是指日本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
但进入70年代中期以后,从1974年开始至今,日本经济进入低速、稳定发展时 期。这一时期,由于同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使日本的经济危机、生态危机和能源 危机交织迸发,因此不得不在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上进行适当调整。尽竹这一时期 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到5%左右,并一度(1993年)山现负增长, 但其经济总量却 一直处于美国一国之下,在发达国家中居于第二。
七八十年代, 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几件大事严重影响了日本的经济发展。 一是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 引发了“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 二是 1973年底到1975年,西方世界爆发了战后最严重的普遍经济危机;三是 1979 年到 1982年西方世界再次爆发的经济危机。经过这“两次经济危机”和“一次石油危机” ,日本经济发展的速度急剧下降。八九十年代,由于受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以及亚 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经济继续下滑,并引起日本内阁的频繁变更。为了扭转本 国经济低靡状态,近年来,在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日本开始对其产业结构进行根 本性改造,即用消耗资源少、附加产值高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取代大量消耗资源、消 耗劳动和产生公害的重、化工业。同时,在经济政策上也作了相应调整,即一方面 鼓励垄断资本扩大资本输出,把能耗高、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另 一方面大力扶植汽车、电子、精密机械、航空、原子能等工业部门的发展。另外, 不断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坚持“科学技术立国”,努力迈向“自立自主技术时代”。 预计,在新世纪初期若干年里, 日本在新兴产业领域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并 在较长时期内稳居于“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上。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条件
战后日本经济突然之间
的高速发展,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的。战后初期,世 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较快。推动西方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主要是在 生产力领域发生的科学技术革命,以及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的科技革 命带动了西方国家劳动生产率的迅猛增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则在一
定程 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竞争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得 到了部分改善。这两个基本因素虽然是指一般发达国家,但在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 过程中则表现得尤为明显。与此同时,日本之所以后来居上,迅速赶上和超过英国、 法国和联邦德国,还与以下几个具体条件有关:
1.战前日本资本主义的长期发展,奠定了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雄厚经济基 础。
二战后期,由于日本曾遭到盟军的原子弹轰炸,据此有人认为战后日本是“一 片废墟”,实际上这种说法是言过其实的。
其实,尽管美国对日本实施了原子弹轰炸,但日本毕竟没有经历过“本土作战” 就无条件投降了。日本与英、法、德、意等国不同。两次世界大战都在欧洲大陆展 开,对欧洲各国的国民经济破坏巨大,因此战后欧洲失去了“世界中心”情话大全撩妹
地位,欧 洲列强则纷纷沦为“二流国家”。日本尽管也曾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但两次大战 均远离日本国土,所以战后日本的主要基础设施、重要的工业设备和大量的技术工 人队伍及知识分子等,并没受到太大损失;基本保全了日本本土,其统治机构建制 齐全,重要的生产设施大多完备无损。这是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本钱” 。
日本虽是“二战”的战败国,但二战之前,日本在历次大的战争中却大发横财。 二战之前的日本发展史,实际是日本的侵略掠夺史。如1894年发动的甲午侵华战争, 1904年进行的日俄战争和1914年参加的一次大战,日本均是战胜国。仅“甲午战争” 日本从中国索得的赔款即达二亿三千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日本财政收入的4.37倍; 在这前后日本从中国得到的经济利益,相当于清政府17年的财政收入。日俄战争后, 日本夺得了帝俄在中国东北的大部分政治、经济权利。一战的爆发,使日本成为战 争“暴发户”,战争初期,它宣布“中立”、隔岸观火、大做军火生意,后期宣战, 从中渔利,轻易夺得了西欧各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以及德国在中国山东青岛的特权。 “一战”使日本从战前的三亿日元的债务国,一跃成为拥有十七亿四千万日元的债 权国。至于1931年以后由我国掠夺的财富,更是不计其数。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日 本建立起了它的84%以上的大工商业,并成为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雄厚物质 基础。
2.战后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客观上提供 了良好机遇。
和平稳定的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从国际环境上讲,上个世纪五六十 年代,世界各国刚刚饱尝“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之苦,十分珍
视战后来之不易的 和平局面。世界各主要国家都专注于国内经济建设,恢复和发展民族经济,资本主 义也进入繁荣时期,国际贸易空前活跃。尽管当时小仗天天打、“冷战”很激烈, 但世界性“热战”终究没有打起来。这虽然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厂“均等”的条 件和时机,但比较而言日本扬长避短,紧紧抓住厂这一有利机遇。
如:日本的优势足“四面环海”,属海洋国家;其劣势是,各种资源、原材料 十分缺乏,99%的石油依赖进口。这样的地理、资源条件,在战争环境下是个“致 命”弱点。但在和平发展时期,其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劣势也可得以弥补。日 本铁矿缺乏,但生产能力很强,没有铁矿可以进口。有材料称:战后相当长一个时 期,每天24小时均有运输船只往来穿梭于日本──澳大利亚之间,从澳大利亚运过 来的是矿石,从日本运出去的是钢铁。加之当时世界关系极不平等,原材料价格极 低(如石油价格最低时1.2美元/桶,后来曾高达30美元/桶,目前一直在20美元/ 桶左右),而海运的成本价格又比陆路运输低得多(还以石油为例:有人计算,几万 吨的中型货轮运输石油,行进12000公里,油价才提高一倍,是输油管道的1/5 , 陆路运输成本价格的1/8,空运的1/50。同时,若把海运过来的石油, 经提炼后 作为动力,用来搞运输,从动力经济学的角度讲,情况正好相反。比如把一定量的 汽油能对飞机产生的动力作为1,那么用在汽车上这个动力将增加5倍,用在海运上 则增加50倍)。因此,在和平条件下,海运的优越性相当大。 由于日本战后能抓住 和平安定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海洋经济的优势,利用战后原材料价格低的有利条 件,确立了“以加工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极大促进了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从国内环境上看,二战以后日本与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照,国内几乎 没有发生“工潮”等政治动乱事件,国内环境异常稳定。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后, 日本政局十分稳定,1955年白民党上台执政达38年之久,1993年才组成战后第一 个多党联合政府,不久,门民党又重新独掌政权。这对于保持11本国内政策的连续 性、稳定性,使人们将精力集中于国内的经济建设上,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3.美国对日本的特殊扶植和帮助,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外在条 件。
二战以后,为彻底根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残余,美国对口本进行民主改革, 同时下令逮捕和审判日本战犯,释放了一批政治犯,并一度想把日本变成一个非军 事化的“中立国”。但不久,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
为适应美国“独霸世界” 全球战略的需要,美国对日采取了“先打后扶”政策。即由过去打击瓦解日本军国 主义基础,变为有意帮助、扶植日本,使日本成为其对苏发动“冷战”的工具和在 亚洲“遏制”共产主义势力蔓延的基地。据统计,至1951年6 月朝鲜战争爆发一周 年止,美国政府以各种名义向日本提供了21亿美元的援助,并免去了日本对美国的 战争赔款,阻止日本对亚太地区其它受害国的赔偿。
与此同时,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将日本变成它的侵朝物资供应地,对日本提 供了大量军需订货,仅此一项累计额达22亿美元。1964年“北部湾事件”爆发后, 美国为扩大侵越战争规模,又向日本提出了40亿美元的“特需订货”。 因此, 到 1973年越南战争结束时,日本外贸出口额比1964年增加了近4倍, 这在很大程度上 得益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外贸的发展,促进和带动了日本其它各个行业的发展。 这是日本经济之所以高速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外在原因。
4.日本政府实行的一系列正确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以及日本民族积极学习 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等优良传统,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极为重要的内在 条件。
二战以后,由于日本被美国独占,其安全与防务实际由美国负责,日本政府便 专心致力于国内的经济建设,排除各种干扰,抓住时要,大力发展其经济、科技、 文教等各项事业。在政治上,它完全听命于美国,先做“经济、科技大国”,后做 “政治、军事大国”;在外交上,它以“日美同盟”为基轴,在不妨碍美国利益、 不刺激美国的前提下,努力保持“中立”,与各种不同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建立 和发展经济贸易关系;在文教上,它在战后初期经济十分困难,人民群体极其贫困、 甚至有时还填不饱肚子的情况下,将国家的6年年义务教育延长至9年,几十年如一 日地把国民收入的5%以上(相当长时期是8%以上)投入到公共教育事业,极大地提 高了日本国民整体素质,为日后的经济发展积蓄了后劲;在军事上,日本根据美的 要求,将防务开支一直控制在国民收入的1%以内(当时西欧各国为3%-5%, 美国 则7%),仅保留为数不多的自卫队,且直到目前也不过24万人左右。这些,都对日 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日本民族在历史上所具有的善于“学人之长”的优良传统,在战后得到 弘扬,同样也对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及赶超西方其它发达国家,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战以后,德意战败,英法两国也遍体鳞伤,从此欧洲衰落,世界中心向美洲 转移。因美国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
难之财(美国与日本相同, 两次世界大战均远 离本土,战争初期均隔岸观火,做军火生意,发战争财,直到战火烧到自己头上), 拉大了与其它强国的差距,牢牢坐在“世界头号强国”的交椅上。日本充分利用被 美国独占和奥斯卡英语
美国将大量加工制造业搬进日本之机,大力吸收美国的资金,学习、借 鉴美国的先进工艺、科技和管理经验,并加强仿制、模仿和创新工作,使日本成 为世界上对外国技术、工艺消化、吸收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因此,战后日本仅用了 20多年时间,就先后赶上并超过法国、英国和联邦德国(指国民生产总值,1966 年 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 强国。据完全统计,战后日本的科学技术,90%是从外国引进的(其中又有90 % 是从美国引进的)。因为“引进”比“研制”费用低、见效快。 美国研制一项成果 的成功率为1%,而日本的成功率为70%以上。 原因是日本不是“独创”而是“改 进”。就这样,日本从1950-1975年共引进了25000多项技术,并用不到30年时间、 花了仅60亿美元左右,就把美国等西方国家用了半个多世纪、花了2000多亿美元的 研究成果学到手。
由此可见,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够高速发展,是其固有基础、特殊条件和机 遇等多种主客观原因、国内外各方面原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应该看到,尽管日本 经济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但随着其经济高速增长而积累起来的 资本主义各种固有矛盾的逐渐激化,日本经济发展也将面临一系列难以克服的障碍, 其道路将不会一帆风顺。我们应该认真、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的 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创造出符合本国国情、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新方法,新互动游戏大全
思路。